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pdf

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pdf

ID:23523415

大小:265.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8

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pdf_第1页
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pdf_第2页
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pdf_第3页
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2年第2期江苏行政学院学报No.2,2002整笙鱼塑&竺婴堂堂!i竺墨型!曼翌i翌i!!型i竺i翌!!i!坚堡生呈!生塑!:鱼·哲学研究·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王树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主客二分的对象化思维模式,遮蔽了对“主体”本身领悟的可能性。“主体性”肇始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德国古典唯心论那里展示为“自我意识的运动”。“主体性”积淀和涵盖全部人性,应"-3超越德国古典唯心论。作为内涵更为丰富深刻的范畴,“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伴随着对于“生

2、活世界”的重视,而成为新的重要的哲学课题。胡塞尔在“生活世界”和“交互主体性”思想中突出“交往”和“有效性”,开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先河。从“语义学”转向“语用学”理解“主体间性”,并强调“以言行事”,才能真正进入实际的“交往”和“主体互动”,从而营造出主体间得到共识和沟通的语境。关键词:主体;主体性;自我意识;主体间性中图分类号:B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60(2002)02—0005—04如果问:何谓主体?东西方思想家古往今来都从不同角度涉及这个问题。但是,应当说,至今仍然不能对这个

3、问题作出清楚的回答。在文明初始阶段,东西方人都是混沌未开,主客不分,没有主体意识。即使后来,在文明发展中,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开风气之先,能作出主客二分,树立起对象化的主客相分的主体意识,但对于主体本身何谓的问题,仍然是晦暗不明的。因为,主客二分所产生的客观化或对象化意识,在涉及主体时,也把主体客观化或对象化了,从而遮蔽了对主体本身领悟的可能性。事实上,主体或自我,其所以至今仍难以说明,就在于其本身确实存在神秘莫测性。首先必须承认主体的差异性,或者说每一主体都有不同的个性,因此,当把主体抽象为一般主体时,这种个性

4、或差异性就被抹煞了。即使就个体的主体而言,只要我说出,那么,这个被说出的主体,就已经被当作对象或对象化了。如果再对这个被说出的主体加以规定、分析,则是将其进一步对象化。这种对象化的过程,虽然是在说主体,但是,这种被论说的主体,与原本的主体,不仅不同,而且不同的程度,随着对象化的加深,也越来越大。就是说,对象化不是回归和接近原本的主体,而是离开主体收稿日期:2002—3—21作者简介:王树人(1936一),男,山东莒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

5、5万方数据和越来越疏远主体。就此而言,中国禅宗所说的“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正是对这种对象化自我有所批判性理解而反其道行之。对这种自我对象化,德国思想家洪堡从语言隔离性角度,也有批判性的理解。在他看来,诉诸语言的理解,具有隔离性,以致“一切理解同时也是一种不理解,思想和情感上的一致同时也是一种分歧”。⋯(蹦’当然,把主体与客体分别开来,继而建立起对象化的语言逻辑思维模式,这是人类思维方式一次巨大的飞跃。我们所说的理性,科学思维理性,工具理性,都是这种语言逻辑思维模式的展现。这种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对人类各方面发展

6、的重要意义,自不必说。但是,这种思维方式绝对不是万能的。我们看到,这种由主体所创造出来的思维方式,却不适合于回过头来把握主体自身,从而显示出它的局限性。由此可见,主体自身的把握,还需要另外一种思维方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之“我思”本身,还需要超越语言逻辑思维方式的另一种思维方式来把握。四所谓主体性,肇始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命题及其由此所展现的自我意识运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命题,已经把“我思”或“自我意识”的地位,即对“我在”的决定性地位点明了。正如胡塞尔所说:“这种哲学实现了从素朴的客观主义向先验

7、主观主义的彻底转变。”⋯(P863’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则把“自我意识”这种地位作了具体发挥。黑格尔把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论,称之为“自我意识运动的过程”,可以说,是这方面最恰当的表述。由此可知,近代西方哲学的“主体性”,主要就是指德国古典唯心论的“自我意识”论,或者如黑格尔所说的德国古典唯心论所展现的“自我意识运动的过程”。尽管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各自的“自我意识”论有所不同,但是“自我”和“自我意识”作为他们各自哲学的根基,则是相同的。康德先验论的最终根基,是“自我”和“自我意识”。无论时间空间的

8、先验感性,还是6范畴论的先验知性和辩证论的先验理性,都归结为“自我”和“自我意识”的展现,“自我伴随着一切表象”。费希特的“自我”创造“非我”,在这方面显示得更为清楚。他的“本原活动”(Tathandlong),就本原于“自我”和“自我意识”。谢林的“理智直观”,也是基于“自我意识”的一种客观化。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或具体概念,就是“自我意识”客观化和绝对化的辩证运动的整体过程。这也就是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