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攀比心理及行为的分析与引导

幼儿攀比心理及行为的分析与引导

ID:24028170

大小:4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幼儿攀比心理及行为的分析与引导_第1页
幼儿攀比心理及行为的分析与引导_第2页
幼儿攀比心理及行为的分析与引导_第3页
资源描述:

《幼儿攀比心理及行为的分析与引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攀比心理及行为的分析与引导摘要:幼儿攀比是一种不可忽视、需要引导的现象,目前已经成为幼儿园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减少幼儿的攀比现象,要探讨幼儿常见的攀比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攀比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园合作,共同矫正这种不良行为的措施,以引导幼儿心理。  关键词:幼儿;攀比;心理;分析;家园合作  我一直认为攀比是存在于家长及中小学生之间的事情,年仅3~6岁的幼儿之间是不会有攀比的。但在江苏省泰州市艺术幼儿园实习期间,我意识到我的观念是错误的,现在的幼儿之间也同样存在攀比,目前已成为幼儿园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幼儿攀比的原因及影

2、响  1.幼儿攀比的原因  攀比心理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经济基础;②家长的溺爱为幼儿的攀比滋生了依赖;③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④家长的自卑心理,是导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幼儿攀比的心理分析  (1)幼儿物质攀比的心理分析。在幼儿园里,听得最多的就是小朋友一大早就来跟你说:老师,我今天穿了新鞋子。老师,我妈妈给我买了新玩具。现在的小孩子,很注重物质方面的攀比。经常听到小朋友在嘀咕了:今天我爸爸要开汽车来接我了。我家的是奔驰,你家有吗?如此年幼的小孩,这样的攀比心理已经相当明显了。在幼儿园,女孩

3、之间就会比谁的衣服好看,男孩之间就会比玩具是不是最新的,这些都是物质上的攀比,幼儿之间会这样比较大多是受家长的影响,家长本身可能就存在着攀比之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穿得比其他孩子漂亮。  (2)幼儿荣誉感攀比的心理分析。幼儿之间除了物质方面的攀比外,还有在荣誉感上的攀比。小朋友们总喜欢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希望自己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所以有的家长就拼命地让孩子利用休息的时间,学习这个,学习那个,为了能在学校里能当上小组长,有部分家长就产生了对教师送礼这样的滑稽想法。  3.攀比心理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1)有利影响。从一个角度来看,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不

4、甘落后于他人而想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若将攀比的内容放在学习上,以学习成绩好的幼儿为榜样,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其进步。.17.  (2)不利影响。一方面,过分的攀比会使幼儿产生歧视的心理。幼儿自认为家里很富有,而看不起一般的同伴,不喜欢跟他们一起玩,这样久而久之,就使得幼儿与同伴间的关系产生了隔阂,会遭到其他小朋友的排斥。一个班级中,如果大部分的小朋友产生了这样的心理,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体,很自然地产生集体攀比风。另一方面,过度的攀比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行为品格,严重的话,长大后会使部分幼儿产生犯罪的心理。  二、如

5、何正确引导幼儿的攀比心理  (1)家长要严格把握适度的原则。家长的百依百顺容易造成幼儿攀比心理。因此,在满足孩子基本需要的同时,家长应将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幼儿提出的过分要求坚决说不。当孩子爱攀比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将攀比变成动力,告诉孩子不是不可以攀比,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攀比的条件。要多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例如,让孩子今天和昨天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本学期和上一学期比。在比较中,孩子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  (2)老师首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进步,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其次老师要多鼓励幼儿,尤其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环节。例如,在

6、玩角色游戏时,老师可以表扬最遵守规则的幼儿,也可以表扬角色扮演得最好的幼儿,等等;在学习上,老师可以用评大红花的形式,鼓励幼儿遵守上课纪律,举手回答问题;在午餐、散步、午睡时,教师可以通过选当小老师的方法,鼓励幼儿争当小老师。这样,幼儿就很自觉地会约束自己不好的行为,希望成为老师眼中的那个好孩子。通过生活中一系列简单的事例,我们使幼儿在努力获得教师表扬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幼儿的攀比风向好的方面发展。  其实,大多数孩子有攀比心理,完全是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不知不觉给他们灌输了这样的思想。如何来帮助这些孩子积极向上、追求内在精神,向好的一面发展,这

7、就需要我们家长改变以往对物质上的盲目追求的想法,正确地启蒙我们的孩子。作为学校教师,也要多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以简朴实用的消费习惯对孩子进行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