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

浅谈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

ID:24029330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浅谈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_第1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_第2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论【摘要】: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师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钟启泉先生引用并解释道:“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没有对话就没有教学。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话理论往往存在着诸多的缺陷,而这正是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关键字】: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策略;建构主义语文的教学活动是通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共同实现的,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通过阅读感知语文、体

2、验语文,是学生理解语文的基础。《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定义:“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①根据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的表述,认为教育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目标、课程应是整体的协调统一的,而不是片面的零散的;也不是静止的,预先确定的,而是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反思可以实现课程的转变。“……目标和目的,那些指引我们如此众多课程行为的课程灯塔,是不会自然而然就出现的,它们是作为文化存在在历史时刻作出的个人决策。我们需要理解这些存在及其时刻以便创造课程。”②既然课程不再是确定性的产品而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动态过程,那么教学过程就类似为“奔跑的过程”。所

3、以,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学生则是通过不断地对话来理解和寻求意义。《标准》将阅读教学定义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王荣生博士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阐述,认为“此定义需要进一步澄清”③,“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而这两个命题是有区别的:前者,与源于西方的解释学、文学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后者,根生于课程与教学研究,是解释学在教育领域、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沿用,与主体性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批判教育学、后现代课程观也有直接的关联。”④由此可见,《标准》中的定义测更趋向于王博士所说的“教学对话理论”。学生对文本的

4、理解也往往正是由阅读开始,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来的,因此,《标准》的定义更符合当前学生与教学工作的实际。但是既然是三者的对话,那么如何让三者“各尽其能”?若做到三者的和谐统一,是教学主导者(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并且要体现“跑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根据我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要做到以下几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学生“自由”——即让学生去“听、说、解”根据《标准》的总目标的说法,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不以教师的分析(注:多数情况是“教参”“分析”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题)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⑤,让学生自己去深入文本中区“

5、倾听”。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找的绝不多说一句话、能让学生分析的绝不参与,让学生自己来“说”,“以积极地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⑥,以相互之间的交流为体现来让教学过程“动”起来。事实上让学生“听”、“说”的过程就是“解”的过程。这是与文本深入接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亲自体验语文快乐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最基础的方法。学生若从读书、探索中找到乐趣,那么也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具体有:教师在运用对话理论的过程中容易陷入“唯讨论”的形式主义的“套版”中。教师不能针对文体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来合理设计教学

6、,而是一节课或是语文课都以讨论来贯穿始终,谈论的目的在于学生、教师与文本间的思想的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灵感,而不是为谈论而讨论。学生容易忽略与同学间的交流,而将回答简单看作是对教师的回答。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阅读,但学生回答问题时是不会关注其他学生的想法的,这就容易造成同一种说法反复的被提出,有时文不对题或是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等等。所以教师要不断的重复学生的回答来启发其他的同学来捕捉问题的缺陷,以便更好的理解问题的实质。学生的看法有时超出文本的范围,不能立足文本来谈文本。回答往往异想天开,不着边际。教师有不能直接给予批评而只

7、能再次的要求“要根据课文(原文)来理解”。这样对话实际是不存在的,这也就违背了《标准》的初衷。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总结,我们可以运用“接受学习”理论来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依据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让学生感知什么是语文,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情”。马斯洛曾说:“最好的教导方法,不论是历史还是数学或哲学课,都在于让学生意识到其中的美。”⑦这便是所说的“情”。刘勰又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⑧作者心中有了感情,然后写成文章;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去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而阅读的过程就是解读作者、解读文本的过程,所以若先有“

8、情”,才会有“解”。教学中我们又常常运用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教学,以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问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