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走向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走向

ID:46778563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走向_第1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走向_第2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走向_第3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走向_第4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走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走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由此可知,对话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屮,不少教师把对话变为一问一答,甚至无主题的漫谈等等。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对话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对话应坚持四个走向。一、对话,应走向文本中心在课堂上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发表了口己的看法Z后,教师则会再次对学生的发言复述一遍,不作任何评价,或是一个简单的“好”字概括……静心思考这一现象,看似教师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说话”机会,但是由于教师对文章屮心把握不到位,在教学屮

2、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出现了上述浮于表面的评价现象,这种对话表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深入理解、领悟文本的日的,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特级教师陈建先说过:“阅读文木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所在,只有透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超级震撼的。在此基础上,语感能力才能曰趋敏锐。”因此营造和谐对话的课堂,教师首先应与文本亲密接触,深入把握文章的文脉与文心,让口己的心跳与文章作者文中人物的心跳和谐共振!惟有教师与文中人物、作者产牛共鸣,才能够倾注满腔热情,用传情的语言诉说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慨,才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进行思想

3、的碰撞、灵魂的对话,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所带给他们的乐趣!比如在教学鲁迅的《社戏》一文时,笔者就让学生紧紧围绕“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吃过那夜的好豆,也再也没有看过那夜的好戏7……”这句话去阅读和体会,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体会,再加上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讨论很快就明白“我”这样表达是因为:平桥村人的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情真意切,终生难忘,这样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Z情,是对主题的深化!二、对话,应走向文本拓展文本拓展是充实信

4、息、加深学生感悟,发散思维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积累知识,而是提高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古有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说法,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文学创作如此,语文教学也如此,教学中的对话更是如此。语文教学应是老师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对话时既要进入文木之中,乂要跳出文本之外。在教学《伤仲永》时,笔者从课题入手,问学生为什么用“伤”字,方仲永由“天资过人”沦为“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即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5、。根木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未能受到止常的后天教育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伤”字体现了哀伤、哀怜之意。趁热打铁,顺理成章地把教学引入到“拓展、延伸”环节:“了解了方仲永的故事,你认为我们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应该怎么做?”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些因素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再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三、对话,应走向教师内心在实施素质教育

6、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够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就应该时刻用心去做教育,这里面的用心不仅包括对学生充满爱心、信心和耐心。用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促使其健康成长。更包括教师用心对文本进行把握,让阅读对话走进教师的内心。教师重视自己对文本的阅读,不能让教参束缚自己的头脑,教师可以借助教参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参里有文章思想内容分析、有对重点词句的分析、有对文章点睛之笔的指点……但是教学是一个灵活的东西,正所谓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多方面、多角度把握教材。四、对话,应走向学生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耍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

7、心翼翼地保护学牛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让笔者感受到教学观念的落后,于是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