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ID:24385011

大小:5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_第1页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_第2页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改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祝玉梅新疆自治区奎屯市农七师高级中学833200摘要:人类正步入一个以因特网为标志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机渗透,适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信息能力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能量、物质成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与此同时一个新概念:信息素

2、养((InformationLiteracy)木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只备的一种基木能力,简单地说是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也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新要求何谓信息素养呢?信息素养指的是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说,在新课程实施中,中小学生究竟应该具备那些信息素养呢?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学牛.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只,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传播工其,

3、其最基木的能力是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操作能力。2.信息获取的能力学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1.信息分析的能力学生能够对所获取的丰富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2.信息加工的能力学生能够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奋的知识重新整理、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3.信息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形式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得出创新的信息。4.信息利用的能力学生

4、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它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7.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二、新课程的实施如何提高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两条途径齐头并进,一是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信息素养内部结构;二是在艽他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学生信息素养的外在发展途径。就第一种途径来说,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5、采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任务驱动法是0前信息技术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一个0标和基于几项任务完成的。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具有吸引力的、相关性、可参考性的问题,并将问题重点置于一个大情景中,并引导学生借助于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1.加强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象柴,即可点燃,也可捣毁。”如何唤冋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即便你有满腹经纶,不会操作也等于零。所以在信息

6、技术教学中要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2.重视学科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是以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苏它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青少年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苏它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3]6号。[2】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3】王吉庆编著信息素养论.上海教

7、育出版社,1999。[4】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