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ID:24566858

大小:8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_第1页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_第2页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_第3页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范石冰(山丙省太原市丙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传染科山丙太原030053)【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组分别给予口服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疗程至少52周,在0、24、48周检测HBV-DNA、ALT、HBeAg及药物安全性观察。结果①治疗组的HBV--DNA水平平均下降值显著大于观察组(6.31logl0cp/mlvs.3.97logl0cp/ml,7.24logl0cp/mlvs.5.07logl0cp/ml,P<0.01)。②两组患

2、者的ALT水平复常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91%vs.73°/o,P>0.05)o③治疗组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在24周时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vs.7%,P>0.05),但在48周时,显著多于观察组,(33%vs.l2,P<0.05图2)。④安全性分析:观察组曾有一过性肌酐升髙,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治疗组患者的血清学转换率和HBV-DNA达不可检测水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关键词】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HBVDNAHBeAg【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

3、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80-02乙型肝炎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HBVDNA)持续复制而导致肝脏炎症坏死是疾病发牛.发展的关键因素,抗病毒治疗是阻断疾病进展、控制传染性、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抑制血清HBVDNA水平至<104cp/ml,可以改善各种血清学和组织学指标,是治疗乙型肝炎的主要目标[1]。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建议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强效、低耐药的药物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已有大量数据表明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的效果良好,并被推荐使用,似如何对初治患者及复治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因长期应用所致的耐药性己成为临

4、床医师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研究共纳入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8人,女性57人;年龄30-73岁,平均43岁;初治患者48例,复治患者77例,-其中有42人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2】。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常规给予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56例)U服恩替卡韦(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0.5毫克×7粒,江苏正大天晴药业)0.5mg,每日一次;观察组(69例)口服阿德福韦酯(代丁,阿德福韦酯片,10毫克×14片,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mg,每日一次。疗程

5、至少52周。1.3观察指标在0、24、48周检测乙肝病毒(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乙肝e抗原(HBeAg)o1.4药物安全性观察:分别于12w及24w进行安全性评价。包括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测值异常。1.5统计学方法:以SPSSA软件11.5进行方差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平均HBV-DNA基线分别为7.95logl0cp/ml和7.57logl0cp/ml(P>0.05)o治疗24周和48周时,治疗组比观察组有更多患者达到HBV--

6、DNA低于检测下限(55%vs.26%,84%vs.48%,P<0.05)。与基线HBV--DNA相比,治疗24周和48周时,治疗组患者的HBV--DNA水平平均下降值显著大于观察组(6.31loglOcp/mlvs.3.97loglOcp/ml,7.24loglOcp/mlvs.5.07loglOcp/ml,P<0.01)。2.2治疗48周吋,两组患者的ALT水平复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vs.73°/o,P>0.05)。2.3在HBeAg阳性患者中,治疗组比观察组冇更多患者在治疗24周和48周吋出现HBeAg消失(23%vs.7%

7、,44%vs.l5%,P<0.05表1)。治疗组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在24周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vs.7%,P>0.05),但在48周吋,显著多于观察组,(33%vs.12,P<0.05表2)。2.4在治疗48周吋,在治疗组与观察组中,分别比较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在达到血清HBV--DNA水平不可检测,HBe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以及ALT复常的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