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职数学教育困惑及对策

目前中职数学教育困惑及对策

ID:25058456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8

目前中职数学教育困惑及对策_第1页
目前中职数学教育困惑及对策_第2页
目前中职数学教育困惑及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目前中职数学教育困惑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目前中职数学教育困惑及对策中职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情绪严重;教师抱怨现象突出、急躁情绪明显;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望数生畏”,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有的学生因此而成为流失生;而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展。据相关测试、调查统计表明:中职学生中,约30%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约40%的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还有约30%的学生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彼此之间的差距之大,令人吃惊。且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巨大基础差异相对应的是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认识

2、水平之间的差异,很多同学“望数生畏”,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对此,如果我们不给予高度关注,而急于引入高中数学学习内容,一味为完成高中阶段学习任务而赶进度,往往适得其反,使更多的学生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中职教育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是由于中职专业类型繁多,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别很大,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平衡,起点高低的差距很大,且非智力

3、因素水平也相差甚远;学生努力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有的立志于对口升学、继续升造;有的倾向于全面发展,从事融智能与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就业;有的希望扬长避短,从事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就业。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增强教学内容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成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就当前而言,由于学生巨大的数学基础差异,需要我们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内容针对性如果要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与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的关注上有所选择的话,由于我们教师自身的经历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我们会有更多的理由来选择关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我们常常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重视或倾向于数学知

4、识的系统性,生怕某一章节或某一知识点的缺失影响系统的完整性,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常常关注的不够。其实对中职数学教育而言,我们更需要关注后者。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实践,重训练、轻能力,这就使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雪上加霜,没有过程的结果,他们理解不了、接受不了;没有应用的知识,他们缺乏兴趣、巩固不了。其实,从普高到职高,数学教育的功能已从“筛”变为“泵”,已从以应试为主,转变为以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淡化数学学习的结果。所谓常规数学教育就是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

5、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核下的数学教育,是我们长期采用,至今仍然沿用的教育模式。而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就是假设所有的学生都有相同的智力因素与相同的数学基础。而这一假设在当前多元智力理论的背景下,存在明显的缺陷、不足,甚至错误。对中职学生实际而言,这一假设也显然不能成立。人除了语言智力和逻辑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智力弱项,也有自己的智力强项,逻辑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加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数学基础的巨大差距。这种现象,在中职学

6、生中尤为明显。因此,要有效地进行中职数学教育,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掌握他们应该学的知识,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做准备。这就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师付出加倍的努力,尽力克服这些问题,让学生能够扬长避短,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迗到中职学生对数学的要求与掌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