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复合人工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浅议复合人工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ID:26592087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浅议复合人工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_第1页
浅议复合人工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_第2页
浅议复合人工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_第3页
浅议复合人工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_第4页
浅议复合人工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复合人工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复合人工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ok3alstemcellsMSCs)为种子细胞,制成细胞-载体复合物,用来修复兔桡骨骨缺损,检查修复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BM-Ⅱ型水浴式生物组织包埋机(Olmpus,日本),1512型组织切片机(K-08,山东潍坊医疗器械厂,潍坊),水浴式自动恒温摊片器(TD5A-odifiedtetrachrome染液。  1.2试验动物分组选用健康成年中国大白兔72只,重2.0~2.5kg,雄雌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B,C组),每组24只。A组行同种异体骨髓基

2、质干细胞骨移植,B组行自体骨移植,C组行空白支架。  1.3手术方法速眠新5ml/kg耳缘静脉麻醉后,仰卧位固定,术区剪毛,碘伏酒精消毒,铺洞巾。取右侧前肢中段桡侧骨凸起处做约3.0cm纵形切口,逐层切开,保护血管、分离软组织后显露桡骨。在距桡骨远端2.0cm处用线锯截断桡骨,再向近端距第1截骨线1.0cm处做第2截骨线,切除1.0cm骨段,A组植入同种异体基质干细胞复合物、B组原位植入自体骨,C组植入支架,彻底止血、冲洗后依次缝合筋膜与皮肤,无菌敷料绷带包扎。术后肌注青霉素针剂每次50万单位,1次/d,连续5d,在相同条

3、件下用标准饲料分笼饲养。由于兔前肢的上下尺桡关节先天性骨性融合,桡骨离断后尺骨可发挥很好的支撑作用,故骨折端稳定性好,不需要内外固定。术后4周、8周、12周分批取材进行拉伸应力实验、X线片和HE染色以及内源性BMP-2表达情况的检查,然后作对比分析。  1.4标本处理。分别于术后4、8、12周分3批,每组各随机抽取8只动物,先行拍摄X线片,然后用气体栓塞法处死,于右侧前肢桡骨骨折端取材(切取以骨折端为中心2cm的骨段)。肉眼大体观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立即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在室温下固定24~48h.置于福尔马林100ml

4、、生理盐水800ml、甲酸70ml、盐酸80ml、三氯化铝60g、乙酸25ml配成的混合脱钙液中1周,至脱钙满意后,梯度酒精脱水,叔丁醇透明,石蜡包埋,5μm厚度组织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1][2][3][4]下一页ok3A、50kV、0.05S[6].  1.6拉伸应力实验。国标拉力机下行10mm/s拉伸实验,记录产生断裂时的最大拉力值,然后将各组进行比较。  1.7光镜观察。光镜下观察HE染色切片,比对组织学变化。  1.8免疫组化观察。比较3组生物因子BMP-2表达情况。生物因子的表达情况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

5、统处理后用平均灰度值来表示。  1.9统计学处理平均灰度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配对t检验,3组比较,P<0.05.  2、结果  2.1放射学检查  实验A组:术后4周时骨缺损处有低密度组织阴影出现,骨折端有新生骨痂出现;术后8周骨痂量增多,且其骨密度增加,部分骨缺损已经达到临床愈合;术后12周骨痂量明显增多,且密度接近正常骨密度,出现骨髓腔结构,髓腔再通。  对照B组:术后4周时骨折端有低密度组织阴影出现骨折端有新生骨痂出现,骨折线明显模糊;术后8周骨痂量增多,且其骨密度增加密度接近

6、正常骨密度,出现骨髓腔结构;术后12周已经达到临床骨愈合,髓腔再通。对照C组:术后4周时无骨痂形成,骨折边缘光滑;术后8周骨折边缘趋向模糊,无明显骨痂形成;术后12周骨折边缘模糊,少量骨痂形成。  2.2拉伸应力实验  各组在10mm/s的速度下,断裂时所承受的拉力值,见表1,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将同一时段各组平均分值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见表2.  2.3光学显微镜  观察实验A组:术后4周,骨膜下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并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植入的骨基质和原有骨组织之间有成骨细胞出现;

7、术后8周,植入的骨基质周围出现原始骨痂,骨膜下可见新生骨小梁,骨小梁周围可见大量成骨细胞,骨膜下新生骨组织连成片状,在其表面可见栅栏状排列的成骨细胞;术后12周骨膜下新生骨组织连成片状,在其表面可见少量成骨细胞,骨折端和骨膜下成骨过程基本完成。试验B组:术后4周,骨折端的间充质细胞向成软骨细胞转化,并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术后8周,骨膜下可见新生骨小梁,骨小梁周围可见大量成骨细胞;术后12周,骨折端和骨膜下成骨过程基本完成,成骨细胞逐渐减少。试验C组:术后4周,骨折端可见少量新生骨小

8、梁,骨膜周围可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炎性细胞、脂肪细胞和少量的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术后8周,可见少量排列紊乱的骨小梁,周围分布大量纤维结缔组织、脂肪细胞、炎性细胞、少量的成骨细胞;术后12周,新生骨小梁完成,骨组织呈紊乱无序排列,骨小梁间间隙宽大数量多,未见成骨细胞。  2.4免疫组化  观察实验A组: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