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肺大泡缝扎术治疗老年肺大泡围手术期的护理

胸腔镜肺大泡缝扎术治疗老年肺大泡围手术期的护理

ID:28314402

大小:83.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胸腔镜肺大泡缝扎术治疗老年肺大泡围手术期的护理_第1页
胸腔镜肺大泡缝扎术治疗老年肺大泡围手术期的护理_第2页
胸腔镜肺大泡缝扎术治疗老年肺大泡围手术期的护理_第3页
胸腔镜肺大泡缝扎术治疗老年肺大泡围手术期的护理_第4页
胸腔镜肺大泡缝扎术治疗老年肺大泡围手术期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胸腔镜肺大泡缝扎术治疗老年肺大泡围手术期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胸腔镜肺大泡缝扎术治疗老年肺大泡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092-01【摘要】目的老年肺大泡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其脏器功能尤其是肺功能不断减退,且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合并症。这类病人在肺大泡缝扎术后多出现咳嗽咳痰无力,呼吸衰竭,营养不良等情况,极易并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恢复及手术预后。所以,老年患者行肺大泡手术的护理工作及其重要。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对40例>70岁肺大泡患者进行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缝扎术。

2、配合手术进行的全面完善的护理工作,包括术前做好包括戒烟在内的全面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并与充分的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行定时呼吸训练及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术后加强生命体征及引流等各项监护,配合胸部叩击护理,根据血气分析及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结果给予合理的氧疗,适当的镇痛,引流管道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前血气检查及术后1月肺功能检查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2年,除2例患者因其他因素死亡外,其余38例患者的自觉症状,活动耐量,肺功能指标都得到很大改善。结论全面、合理的护理配合、气道管理是胸腔镜肺大泡

3、缝扎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关键词】老年肺大泡胸腔镜围手术期护理气道管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70〜80岁,平均年龄73岁。患者均有反复胸闷,憋喘病史。须长期家庭氧疗者24例,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6例。查体均有桶状胸,胸片CT示较大的多发肺大泡存在,且其余肺组织均呈过度充气改变。肺功能检查均提示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在35%-55%之间。2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单侧肺通气,对另一侧的肺大泡进行缝扎,术前半小时给予头孢哩啉针2.0g静推预防感染,使用一次性切割吻合器以缩短手术时间,40例病人中34例控制在

4、1小时之内,其余病例因胸膜粘连及出血等因素导致时间延长,超过2小时者给予第二剂头孢唑啉针2.0g应用。手术侧胸壁作3个长约2cm皮肤切口,钝性分离直至胸膜层,插入Trocar,根据术前CT结合术中所见确定手术部位,提起要缝扎的部位,使用一次性切割吻合器缝扎,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并予以必要的止血等处理,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结束手术。3护理3.1患者手术前呼吸道的准备3.1.1戒烟通常情况下,长期吸烟患者的呼吸道黏膜柱状细胞表面纤毛的活性会随着吸烟时间的增长而不断降低,这样就降低了纤毛的黏液清除能力,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咳痰能力,与此同时,吸烟对呼吸道的感染也具有

5、间接或者是直接性的作用[1]。长时间的吸烟,明显会降低肺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以及对一些活性物质的灭活功能等;因此,帮助患者戒烟能明显改善受损的肺部功能。所以,针对长期吸烟的患者,在其刚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就要对其进行劝导和教育,使患者正确的了解吸烟对自身健康和生命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和后果,协助其主动戒烟。在本组40例患者中,有吸烟史的患者均在入院1周之内科学戒烟。3.1.2药物准备我们根据本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在进行手术前的1周,对患者开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每次15〜20min,2次/d,所用药物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沙丁胺醇雾化溶液

6、(万托林)和瑞典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布地奈德雾化溶液(普米克令舒),每次剂量分别为沙丁胺醇雾化溶液1ml+布地奈德雾化溶液2ml;进行雾化治疗主要是为了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这样为1周之后的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3.1.3锻炼患者的呼吸功能针对肺大泡的患者,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绝大多数均合并有COPD,由于他们的胸廓、肺脏的动态顺应性在逐渐降低,其肺功能也在逐年下降,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以及一秒率(FEV1/FVC)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低,加之换气功能的损害,导致了轻重不一的低氧血症以及二氧化碳的潴留,呼吸肌功能锻炼能保证一定程

7、度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防止小气道的过早陷闭,有利于改善肺泡通气[3]。通过术前1周的呼吸肌功能锻炼,能迗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在教育方式上,我们采用集中授课与单独示教相结合的方法,每个病人均予使用呼吸训练器,每天练习4次,每次5min,并教会病人正确的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有效的咳嗽,每天同样练习4次以上,每次不少于10分钟。通过呼吸肌功能锻炼能有效的改善心肺功能,增强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本组在术前全部掌握了呼吸肌锻炼及有效咳嗽的基本方法[2]。3.1.4合理的氧疗,营养支持,增强病人免疫力本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1〜2L/m

8、in,每天不少于15小时,为了保证最佳氧疗效果,避免氧疗不当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在控制吸氧浓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