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ID:31492439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上传者:U-9946
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_第1页
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_第2页
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_第3页
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_第4页
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小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教学误区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09-02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计算教学大多依靠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严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引入了情境教学、多样化学习等方式,计算教学较之以往的确生动活泼了许多。但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来,那就是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较之以往又下降了许多。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教师过分关注计算教学课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视了计算教学的根本,导致计算教学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追求情境创设,忽略复习铺垫6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情境创设成为多数教师尤其是一些公开课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情境创设固然有其无法取代的优势,但也要因需而用。在计算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过分注重情境创设而忽视了复习巩固,在引入新知教学中,致使学生所学新知与平常知识经验脱节,导致了计算教学的华而不实,学生所学知识扎根不深。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有教师往往会创设这样的情境:草地上有13只小兔子,走了9只,还有几只?在情境的驱动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被精美的场景画面所吸引,而教师则顺应学生的节奏立马进入新知的学习,却忽视了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联系,不利于数学知识的巩固提高。  对策: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相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只有与复习铺垫相结合,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使计算教学更加有效。  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熊大和熊二收集了一些树叶想放在商店的橱窗里展览,这些树叶用去了142副,还剩86副,你能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很快就提出了熊大和熊二一共收集了多少副树叶的问题。然后,教师让学生就这个数学问题进行列式计算。学生列出了142+86=□这个算式。怎样计算呢?教师再让学生参考两位数加法的方法先行计算。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出三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十位数上的数满十要向百位进一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从熊大、熊二收集树叶的情形引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自主提问及计算加法时都注重让学生和已有知识经验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复习旧知来联系新知,深化了学习效果。6   误区二:追求算法多样,忽略算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之一,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但是,在实际计算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不切实际,片面追求算法多样化、全面化,尤其是对那些学生挖空心思想出来的、拐弯抹角的算法还大加赞赏,这样的计算教学,无异于“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出现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舍本逐末,忽略了算法优化,导致学生计算效率不高。如在一些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教学形式上的新奇独特,教师往往爱提出“你还有其他办法吗”来扩散学生的思维,在这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提出的一些“笨方法”也常被教师大加赞赏、肯定,致使学生真的认为自己的方法好。因此,教师的误导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对策: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相统一  在计算教学中,要使计算教学更加有效,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计算效果的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追求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只有把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相结合,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笔者以“125×88”为例进行教学。笔者在引领学生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是什么。在笔者的引领下,学生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把数位对齐,然后让两位数中的每个因数分别与三位数相乘,6 把结果写在对应的位置上,然后,再把乘得的结果相加。教学完毕以后,为了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实现算法的多样化,笔者让学生思考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别的算法吗?在笔者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得出了可以把原式=125×(80+8)=125×80+125×8=10000+1000=11000的结论。在学生得出结论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哪种计算方法更为简便。毫无疑问,后一种方法因为使用了乘法分配率,因此计算更为简便。借此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计算途径,并且都能达到计算目标,我们要选择那些最简便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在这个教学课例中,教师通过具体计算实例告诉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样的,虽然这些途径都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我们要选择那些最简便、最省力的方法,不断优化计算方法,让计算过程既轻松又高效。  误区三:追求课堂热闹,忽略习惯培养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计算教学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即使是计算过程中的一个小数点、一个数字的错误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错误。但是,在如今的计算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注重自己课堂教学形式的活泼、热闹,却忽略对学生最基本的仔细审题、静心思考、认真计算、注重检查、验算等基本习惯的培养。如在一些计算教学的课堂上,一些教师的课件设计精美,一环紧扣一环,学生看得目不暇接,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可是在这些精彩的背后,由于缺乏教师必要的点拨、提醒,各种问题都聚集一起呈现出来时,教师再埋怨学生做题习惯不好,则悔之晚矣。  对策:基础训练与习惯培养相协调6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有赖于学生计算训练基础扎实等因素,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计算习惯等因素分不开。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就要抓好学生的计算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两方面,促使学生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时,为了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达到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目的,笔者以“1.5÷0.05”为例展开教学,让学生思考:计算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在笔者的启发下,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认为,对于小数除法,首先需要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如何转化呢?以谁为参考呢?学生认为以除数化为整数作为参考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因此,需要先把除数0.05扩大100倍变成5,然后,相应地把被除数也扩大100倍变成150,用150÷5=30就是所要计算的结果。在学生基本明白计算要领后,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在计算小数除法的过程中,哪一步最重要?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认识到了小数点移动的重要性,进而为提高计算效果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意识到了小数点在计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导致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还有许多,例如审题、分析、验算等,都是学生计算习惯养成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强化,还要注重在平时的作业中检查、落实,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计算习惯,进而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高。6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计算教学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头戏,要想使其真正有效、高效,教师就要理性看待目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去除浮华,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走出误区,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教学更加有效,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责编林剑)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