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筛查的初步研究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筛查的初步研究

ID:34351122

大小:2.58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3-05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筛查的初步研究_第1页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筛查的初步研究_第2页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筛查的初步研究_第3页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筛查的初步研究_第4页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筛查的初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筛查的初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392.2单位代码:10660学号:S100104贵阳医学院2013届硕士学位论文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筛查的初步研究研究生:马琼卉导师:马莉余红岚年级:2010级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2013年5月26日贵阳医学院2013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目录摘要……………………………………1前言……………………………………3材料与方法………………………………5结果……………………………………11讨论……………………………………17实验结论与展望…………………………22参考文献…………………………………2

2、3英文摘要…………………………………26致谢……………………………………28略缩词表…………………………………29论文原创性声明…………………………30综述……………………………………31附表1……………………………………40附表2……………………………………44贵阳医学院2013届硕士研究生论文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筛查的初步研究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马琼卉导师:马莉、余红岚摘要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抗核抗体(ANA)的检测,了解其体液免疫状态和自身免疫情况,以及他们与疾病进程的关系,进一

3、步明确抑郁症患者是否具有自身免疫倾向,探索抑郁症的可能发病机制及潜在发展趋势,为抑郁症的发病、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实验室依据。方法:所有受试者(58例抑郁症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均采集两管晨空腹静脉血(EDTA-K2抗凝管2ml、普通生化管3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抗凝全血中的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19+CD5+B1淋巴细胞、CD19+CD5-B2淋巴细胞、CD19+CD27-初始B淋巴细胞、CD19+CD27+记忆性B淋巴细胞和CD19+CD27+CD38+浆母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血清ANA,采用SPSS17.0软

4、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抑郁程度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外周血初始B淋巴细胞、记忆性B淋巴细胞和浆母细胞的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轻度抑郁组的初始B淋巴细胞较健康对照组偏高、记忆性B淋巴细胞和浆母细胞偏低,而中度、重度抑郁组则与之相反,其他各B淋巴细胞亚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多重比较中,轻度与中度抑郁组之间的初始B淋巴细胞、记忆性B淋巴细胞和浆母细胞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病程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外周血各B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抑郁组的血清ANA筛查

5、阳性率(32.8%)较健康对照组(13.3%)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抑郁程度组之间的血清ANA筛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只有中度抑郁组的ANA筛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病程组之间及其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清ANA筛查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抑郁症患者外周血初始B淋巴细胞、记忆性B淋巴细胞和浆母细胞水平异常,体液免疫应答加强;2)抑郁症患者血清ANA阳性率偏高,具有自身免疫倾向;1贵阳医学院2013届硕士研究生论文3)抑郁症患者体液免疫负向

6、调节作用可能随着抑郁程度加重而加强;4)B淋巴细胞亚群及ANA与抑郁症患者的病程无明显关联。关键词:抑郁症B淋巴细胞亚群抗核抗体2贵阳医学院2013届硕士研究生论文1.前言1.1研究现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部分伴有焦虑激惹,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该病被心理学家称为人类的“精神感冒”,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晨重夕轻,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长期存在会对病人的生理、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生活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

7、正迅速攀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和情感性行为的主要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在疾病的总负担中排名第二,仅次[1]于冠心病。迄今为止,抑郁症的确切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以往对抑郁症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系统改变方面,实际上遗传、神经生化、内分泌、免疫以及心理社会等众多因素都对抑郁症的发病产生了影响,它们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2-10]近来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免疫功能异常,主要体现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失衡,具体又表现为各类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包括Th1/

8、Th2失衡、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增多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减少等)等多个方面。这些免疫学改变不但促成许多躯体疾病的形成和加重,而且可能是抑郁症本身的病理生理基础。虽然目前还没有抑郁症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