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攀比行为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攀比行为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ID:35223886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2

幼儿攀比行为现状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幼儿攀比行为现状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幼儿攀比行为现状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幼儿攀比行为现状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幼儿攀比行为现状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是将丰富幼儿攀比行为现状研究的研究,为幼儿攀比行为成因分析提供理论支撑。本课题的实践意义是为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家长提供矫治幼儿攀比行为的指导和帮助,希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消费习惯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二、文献综述(一)概念界定攀比最初的基本解释为抓住某种东西往上爬,主动去接近另外的东西,后来的延伸意义是指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比如在消费等方面一味比高,不甘落于人后。钱来娣(2012)在《浅谈幼儿的攀比心理》指出,从心理学角度讲

2、,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步建立,开始有了争胜心,这也就是幼儿攀比行为的成因。但是对于幼儿的争胜之心,不能一味否定,因为这也是促使幼儿积极向上的一种动力,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只要不过分,他们的模仿行为和好胜之心都应当加以保护,而不是压制。沈贵鹏(2005)在《学生攀比现象透视与引导》中详细论述了攀比行为的内涵,而且沈教授对于攀比内涵的认识非常深刻,他认为攀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随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国内的很多

3、地区先后富裕起来,经济不再像之前那样紧张,所以人们开始追求更多,攀比之风也由此而生。生活中人们对攀比的理解通常是广义上的,即不顾自身的具体情况与条件,盲目与高标准比较。我们所理解的攀比,一方面是指盲目与他人比较,不顾自身实际、不管后续影响、不符教育要求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积极进取的,在攀比的同时,看到自身不足,加以改进,取长补短的正面现象。我认为幼儿存在攀比心理的主要表现就是争强好胜,不肯接受落后于他人的情况,表现欲较强的幼儿甚至会因此而与其他同学发生争吵,更严重者还会发生行为上的纠纷。幼儿存在攀比

4、行为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广大幼儿中。(二)研究现状攀比属于比较方法的一种,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的产生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因为人都有向上的心理,孩子也总想自己比别人好,希望得到比别人更多的夸奖,获得自己心理上的满足。国内的有关学者对于幼儿的攀比行为一直比较重视,发表了很多著作来阐述这一行为的涵义及成因。(1)幼儿攀比行为的危害经常攀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在攀比中,视同伴为对手,视父母的拒绝或否定为不疼爱。长此以往,可能会扭曲儿童对人际关系的正确认知。消费攀比还容易使一些儿童形成崇尚物质

5、、任性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性格。此外,攀比心会导致幼儿追求虚荣,追求同学的羡慕,增加精神负担,在攀比中孩子一旦处于下风,情绪容易低迷。时间久了会导致幼儿滋生诸多不健康的心理,所以幼儿的攀比行为危害非常大。(2)幼儿攀比行为的成因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为幼儿攀比的行为提供了物质基础;②家长的溺爱,让幼儿的攀比行为有了经济基础;③幼儿判断是非能力较差性为他们的攀比行为提供心理基础;(3)改善幼儿攀比行为的措施①家长、教师要把握幼儿攀比行为的程度,适时予以纠正。②父母不要溺爱幼儿,防止出现攀比惯性。③从家长、教师

6、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研究课题的切入点现代社会对幼儿攀比行为的探讨除了分析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外,同时应该更多关注如何减少幼儿攀比行为,共同矫正这种不良行为的措施,对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的研究集中在幼儿攀比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本文除了对幼儿攀比行为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还将对幼儿攀比的具体行为进行阐述和分析,本文的切入点就是幼儿攀比的具体行为分析。(四)参考文献[1]沈贵鹏.学生攀比现象透视与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5(22).[2]王雨晴,陈英和,肖兴荣

7、.幼儿心理理论和元认知发展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3]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4]田景荣.谈谈孩子的消费教育[J].父母必读,1994(8).[5]钱来娣.浅谈幼儿的攀比心理[J].教师,2012(1).[6]Matthias Kunze,Mathias Weske.ComparingBehaviour.BehaviouralModels.2016.[7]StephenJ.Handel.Children’

8、scompetitivebehavior:Achallengingalternative.Currentpsychology,1989.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一)研究内容1.了解幼儿园中部分幼儿攀比的现状。2.分析幼儿攀比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中搜索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