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类运用(肖德望)

古诗类运用(肖德望)

ID:37549962

大小:1.36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11

古诗类运用(肖德望)_第1页
古诗类运用(肖德望)_第2页
古诗类运用(肖德望)_第3页
古诗类运用(肖德望)_第4页
古诗类运用(肖德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类运用(肖德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节 语言表达综合运用第1讲古诗类运用安化三中 肖德望老师本节任务:①完成P24“考题导学”1-4题;②自查、小组汇总,了解解题情况      ③分析解题思路;      ④了解律诗基本常识;      ④补充近体诗的基本的平仄第5节 第1讲古诗类运用 第一课时考题1(2012湖南)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满庭鸟迹印苍苔。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常常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考题1【考题精解】先看内容照应,这首诗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

2、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两项;考题1【考题精解】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连,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二、四、六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C项是仄、平、仄,D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可以直接选出答案。答案:

3、B考题2(2010湖南)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蔼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此是春来第一声。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考题2【考题精解】此种题型是根据上下诗意选取诗句填写,命题意图在于考查理解诗意及古诗体裁方面的知识。考生应权衡诗意承接及古诗的平仄、韵脚等相关知识,做出选择。此为绝句的第三句,可以不考虑韵脚。根据全诗“春”之语意,以及“第一声”语境,可作出选择。答案:B考题3(2012原创题)下列选项中的字词填入下面一诗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

4、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香气,竹露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A、①伴 ②滴B、①有  ②流C、①送 ②滴D、②沁  ②出考题3【考题精解】此为炼字炼词类考题,系“准确、鲜明、生动”类考题。要求考生在把握古诗的句意的基础上,根据诗句的对仗等知识进行选择。“荷风”与“竹露”,皆是主语,是事物的主动者,“送”字拟人化,生动形象,“滴”字更能体现出露珠的形象。答案:C考题4(2012原创题)下面诗句为《送友人入蜀》的四联八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升沉应已定  ②崎岖不易行③不必问君平  ④山从人面起⑤芳树笼秦栈  ⑥云傍马头生⑦见说蚕

5、丛路  ⑧春流绕蜀城A、⑦②④⑥⑤⑧①③B、⑥②⑤⑧④⑦①③C、①②④⑦⑤⑧⑥③D、①②⑤⑧⑦④⑥③考题4【考题精解】此题属于排序题,不过与现代汉语句子排序不同的是,此类考题着意于古诗的诗意承接、体裁对仗等相关知识的考查。律诗二、三联要求对仗,入蜀写景顺序由近及远,据此可选出答案。答案:A考题5【考题精解】要求考生学会运用所学诗句进行文句表达,力求准确、得体、连贯等是本类题型的命题意图。A项,诗句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B项,原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和靖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

6、朗与幽香,不是用来描写桂花。D项,词句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答案:C古诗常作为湖南高考语用题的命题文本,是因为古诗的简明、得体、准确、生动等特点符合高考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从命题形式上看,古诗类语用题主要有古诗择句(“考题导学”例1)、古诗炼字(“考题导学”例2)、古诗排序(“考题导学”例3)、古诗运用(“考题导学”例4)这样几种形式。在考试中均会采用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解答古诗类语言表达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识别诗体识别出诗歌体裁,是解决诗歌类语言表达题最先应考虑的问题。是古体还是近体,是律诗还是绝句,最先宜识别清楚,因为这些知

7、识点对我们解答诗歌类试题有一定的帮助。二、注意对仗诗句的选择或者排序,我们应学会从诗歌对仗方面去考虑,就律诗而言,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要保持对仗。这是我们解题的重要突破口。三、考虑押韵诗句的衔接有时要牵涉到韵律问题,音韵和谐是诗歌的重要方面。律诗双句压韵,绝句二、四句压韵,这些都为我们解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和角度。四、结合诗意内容决定形式,思想决定语言。除了从体裁本身规律方面考虑外,我们还应当从诗歌本身意义上去考虑。这是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古诗运用类试题就需要特别从这方面思考。上节任务:①完成P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