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信”

儒家文化“信”

ID:39478935

大小:37.0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04

儒家文化“信”_第1页
儒家文化“信”_第2页
儒家文化“信”_第3页
儒家文化“信”_第4页
儒家文化“信”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文化“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学讲堂第四讲儒家思想之信一、播放《诚信中国》演唱:丁晓红作词:曲波作曲:刘青二、开场白:三、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老师徐玉兰。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的名字是《诚信中国》,歌中唱到你说话算话我一诺千金你一言九鼎我一言为定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张口不悔一锤定音你童叟无欺我一视同仁你表里如一我诚实守信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以诚相待以心换心诚信人人人人诚信诚信的中国心想事成前程似锦的确,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形成了崇尚诚信、贬斥伪诈的优良传统,儒家诚信文化思想贯穿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所在。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学习中国国学精粹之——信。四、解读儒家思想——信一、基本含义       “信”的含义是:同学们可以看到信从字的结构上看,从人从言,意思就是人所说出来的话要真实不欺,要言而有信,也就是常言说的一言既出駟马难追。古籍中也讲到:《说文·言部》说:“信,诚也”。《字汇·人部》说:“信,慤(悫音què,忠厚,诚实)实也”。孔颖达在解释《礼记·礼运》中“讲信修睦”时说:“信,不欺也”。所以信有诚实守信的意思。《说文·言部》说:“诚,信也。”唐代孔颖达在解释《周易》“修辞立其诚”时说:“诚,谓诚实也”。《增韵·清韵

3、》说:“诚,无伪也。真也,实也”。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庸》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看来,诚就是诚信、真实的意思。可见,“诚”、“信”二字意思相近是可以互训的。其基本内涵是诚实无欺,讲守信用。二,“信”在儒家伦理学说中的地位。诚信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伦理道德范畴。儒家始终重视“诚信”。孔子还将“信”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文、行、忠”一同教授。《论语・述而》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仁、礼、中、和,它包含仁、义、礼、智、恭、宽、信、敏、惠、勇、毅、廉、耻等等。孟子把孔子提出来的若干德行归纳为

4、“仁、义、礼、智”四德。董仲舒把“信”加到孟子的四德中,就成了仁、义、礼、智、信五德,就是历史上的“五常”。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信”。1《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2:《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5、?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孔子的话颇有道理,因为只有确立好了良好的民信,才不会有民乱,才能有社会秩序的稳定,最终才能使国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民信是立国的基础,3《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

6、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我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有没有时时温习、实践呢?”可见信是修养的基本内容,要每天反省。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而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孔子在对待人的本质问题上持“人性本善”的观点,因此重视对人的道德教化,所提倡的四教“文、行、忠、信”,就内容而言,实为人的品性、品德。具有前三教,才能建立起信,反之,信的建立与确定,人与人之间不互相猜疑,和睦相处,有助于前三教化的成功。孔子本人所称:“能行五者

7、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信”是实现“仁”的方式之一,孔子如此重视“信”的作用,其原因也在于此。《论语卫灵》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说:君子要把义作为自己的本质,用合乎礼的标准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语言和行为来表现它,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它,这就是君子啊。《孟子尽心章句上》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回答说:“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

8、’,孰大于是?”其大意是探讨君子不耕同样吃饭的原因,孟子认为君子使国家安定富有、尊贵荣耀,让人们懂得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忠诚事君、讲究信用,“孝悌忠信”就是最大的功劳,因而不是“素餐兮”。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孟子在评论君子的功劳时,将“信”视为与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忠诚事君同等的地位。“信”既是儒家实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