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 教案

人生寓言 教案

ID:40599158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4

人生寓言 教案_第1页
人生寓言 教案_第2页
人生寓言 教案_第3页
人生寓言 教案_第4页
人生寓言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生寓言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3)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难点分析: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教学课时:1课时7.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

2、读《白兔和月亮》,准确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语言的精美。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构思。把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体会得失相依的哲理美。〔教学步骤〕一、导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3)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

3、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难点分析: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教学课时:1课时7.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准确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语言的精美。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构思。把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体会得失相依的哲理美。〔教学步骤〕一、导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3)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能力目标

4、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难点分析: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教学课时:1课时7.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准确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语言的精美。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构思。把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体会得失相依的哲理美。〔教学步骤〕一、导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

5、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3)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难点分析: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教学课时:1课时7.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准确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语言的精美。指导学生自读《落

6、难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构思。把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体会得失相依的哲理美。〔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一)拥有权势或财富是好事,却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失去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顽强地挑战命运的不公,如失聪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而奏响磅礴的钢琴曲。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呢?阅读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板书文题、作者)设计(二)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

7、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解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这人生的两大难题。二、资料助读1.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2.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

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