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临床观察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临床观察

ID:43620290

大小:39.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于溶栓后观察再通情况、并发症及死亡例数。结果:溶栓后再通率93.3%,无1例死亡。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再通率高,是冠脉再灌注有效的措施之一,在不能急诊PCI的医院可优先选择。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阿替普酶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04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出现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2、血管痉挛,心肌坏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后及时采取溶栓治疗,可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尽快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对维护心室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2010-20"年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①严重胸痛并持续30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ST段2个或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mV,或在相邻2个或2个以上胸前导联抬高n02mV;③发作时间<12小时;④年龄S75岁,性别不限;⑤溶

3、栓禁忌证:14天内有活动性出血、手术、外伤史或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者;有脑出血史,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者;半年内用过链激酶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肿瘤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史、血液病史者。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本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21岁;溶栓时间:发病6小时内38例,6-12小时22例。梗死部位:前间壁17例,广泛前壁14例,前侧壁5例,下壁+右室19例,下壁+正后壁5例。伴随症状收治的患者中7例血压>180/"0mmHg,准备溶栓的同时,予以硝酸甘油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扩冠脉、降血压,血压控制在180/110mmHg以下开

4、始溶栓。4例入院时有室性心动过速,阿斯综合征发作,予以非同步电击复律治疗,同时开始溶栓。心源性休克2例,予以抗休克治疗。II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疼痛剧烈者,通过应用吗啡针或哌替噪针疼痛缓解。溶栓前检查:患者均行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和抽血查心脏标志物,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型。溶栓开始每30分钟记录心电图1次。发病6小时起[=1每2小时复查肌酸激酸同功®(CK-MB)至发病20小时。所有入选患者先给予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之后300mg/日,3天后改为75mg/H,嚼服氯毗格雷300mg,以后改为75m

5、g/日。即刻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1次H2小时,连续使用7天。溶栓治疗: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发病12小时内给予治疗的患者,首先给予阿替普酶18mg静脉推注,30分钟后阿替普酶18mg再次静脉推注。溶栓后冠脉间接再通指标:再通指标: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2小时内回降>50%;②胸痛2小时以内基本消失;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间接判断血栓溶解。符合上述2条以上即判定为再通但②和③二条组合不属再通,其中①与④特异性最好。结果发病6小时内38例再通36例再通率947%发病6~12小时22例再通仃例再通率773

6、%总的再通率883%O53例再通患者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11例(2076%);频发交界性早搏5例,室性早搏2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4例,无1例发生颅内出血并发症,无过敏反应发生,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生心力衰竭。以再通率为评判标准,两组比较,经X2检验X2=412,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发病6小时以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发病6小时以后,故尽早行静脉溶栓治疗是提高再通率的方法之一。见表仁讨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再灌注,能尽早和更大限度地拯救濒死心肌,从而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静脉溶栓治疗仍然是我国市、县级医院治疗急性ST抬

7、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最主要的手段。第二代溶栓药物阿替普酶(t・PA)是用重组DNA技术制成的单链t-PAo其本身对纤溶酶原激活作用很弱,当纤维蛋白存在时,其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明显加强,选择性激活血栓中已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酹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而对血液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无激活作用,全身纤溶活性影响较小,无抗原性,与第一代溶栓药物尿激酶比较安全性较高,再通率高。本临床观察证明阿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溶栓剂。对于不具备急诊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