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期望差距的解决对策

论审计期望差距的解决对策

ID:4394915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论审计期望差距的解决对策_第1页
论审计期望差距的解决对策_第2页
论审计期望差距的解决对策_第3页
论审计期望差距的解决对策_第4页
论审计期望差距的解决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审计期望差距的解决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审计期望差距的解决对策【摘要】本文以审计期望作为分析的重点,将审计期望理论结合实证进行分析,通过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研究,力求探索缩小审计期架差距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审计期望差距审计活动是-种提供特殊公共服务的活动,其提供的最终“产詁”是一种审计信息。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主体会根据各自対审计信息的价值取向对审计工作质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果审计人员不承担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的职责,审计就不能够存在。审计界只有满足审计期望,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提供符合社会公众所需的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奠定审计界生存的基础。一、审计期望差距形成的背景及概念对审计期望差距的讨论被认为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

2、美国麦肯锡•罗宾斯欺诈案。在此后的70多年里,国内外学者对审计期望差距有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审计期望差距(theAuditExpectationGap)概念自美国的科恩在1978年首次提出以来,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审计期望差距是指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审计职业界自身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的差异。波特在1993年将审计期望差距定义为社会对审计师的期望和审计师实际执业水平之间的差距,由合理差距(ReasonablenessGap)和执行差距(PerformanceGap)两部分构成。在国外,最早提出审计期望差距成因的是美国1974年

3、设立的审计人员责任委员会。该委员会在调查审计人员责任过程中指出,造成审计期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审计界没有对该国商业环境的迅速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没有与这种变化保持同步的发展,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责任主要不在审计报告的使用者,而主要在于审计准则的明确性和谨慎性还不够,审计人员所采取的审计方法的有效性还不够。20世纪90年代后,各国学者开始尝试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审计期望差距进行研究,以期对审计期望差距的分析更具客观性和实用性。其主要代表是新西兰的波特(Porter),其采用结构分析法,经过调查量化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不同要素间的具体差异,发现总的期望差距中16%来自于不符合准则的行为,50%

4、的差距来自于准则的缺陷,34%的差距来自于不合理的期望。在我国,对于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期望差距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上,通过相关审计人员的长期研究和努力,提出了在注册会计师方面,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活动的主要执行者,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注册会计师的某些行为和做法与审计期望差距的发生冇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社会大众方面,提出审计期架差灰来源于公众期架与执业界期望的不同关注点,因为关注点有极大的差异性,使得审计期望差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在审计准则方面,从审计准则的有效性得出结论,尽管公众作为个体可以不考虑审计成木,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过高的审计成本所带来的收益未必能补偿其所花费的成

5、本,所以,审计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效率原则。二、审计期望差距的内涵界定与构成要素1、审计期望差距的内涵界定根据麦克唐纳委员会的审计期望差距模型(见图1),可以将审计期望差距的含义界定为:在特定的环境中,社会公众和审计师对审计存在的认知差距,这种认知差距包括由于审计环境导致的认知差距,以及社会公众和审计师的认知模式不同导致的差距。2、审计期累差距的构成要素根据图1的期望差距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将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分为审计准则缺陷、审计业绩缺陷和认知差异。(1)审计准则缺陷。审计准则缺陷是指现实屮理想的审计业绩与现有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师应当达到的审计业绩之间的差

6、距,这种差灰是一种合理期望。现实中理想的审计业绩是“可能的准则”的体现。在“可能的准则”向“现实的准则”转化的过程中,审计准则的制定会受到制度环境、准则制定主体的性质、制定程序、制定的倾向、有限理性和制定时滞等因素的影响。在银广夏事件中,包括被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在内的个别人士称,由于独立审计准则没有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致使签宁注册会计师履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却没有发现银广夏管理层的舞弊行为。(2)审计业绩缺陷。审计业绩缺陷是指实际的审计业绩与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业绩之间的差距。审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执业能力、选聘与付费权、非市计服务、会计师申务所规模、会计师爭务所的

7、组织形式和质量控制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的审计业绩未能达到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业绩。从1985年以来,安达信一直从事安然公司的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经安达信审计的会计报表,未公允反映安然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经安达信审计的安然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实际上并不可靠,安达信对安然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3)认知差异。认知差异是指社会公众、审计师和审计准则制定者的认知不同。社会公众对于审计业绩有过高的期望。这种期望脱离了客观条件的支持,是一种主观的愿望,因而是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