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品康运用制大黄经验举隅

魏品康运用制大黄经验举隅

ID:44120265

大小: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魏品康运用制大黄经验举隅_第1页
魏品康运用制大黄经验举隅_第2页
魏品康运用制大黄经验举隅_第3页
魏品康运用制大黄经验举隅_第4页
魏品康运用制大黄经验举隅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品康运用制大黄经验举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魏品康运用制大黄经验举隅【关键词】魏品康;制人黄;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大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頫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利五脏”,其性寒,味苦,归脾、胃、人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的功效。因其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为将军。大黄以通为用,适用范围较广,魏师临证喜用制大黄,取其缓下积滞、不伤正气之功,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发挥其特长,治疗诸多疾病,屡奏佳效。现

2、介绍如下。1消化系统疾病案例1:患者,男,44岁。口诉胃胶部胀满3月余。诊见患者面色少华,胃胶部痞满胀闷,暧气频作,进食后加剧,无泛酸,食纳不馨,不思饮食,倦怠无力,曾服吗丁啦等药物未见明显改善,夜寐较浅,易于惊醒,大便欠畅,二三日一行,舌淡红,苔薄,脉细滑。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痞,证属脾虚失健,胃失通降,气滞中焦。治拟和中缓急、理气止痛。处方:桂枝15g,白芍15g,茯苓30g,佛手9g,香椽皮10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炒鸡内金15g,制大黄15g,炒枳实、炒枳壳各15g

3、,黄罠3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后,胃皖痞胀感减轻,少有暧气,食纳较前有所增加,偶感疲乏无力,大便尚调,一二日一行,舌淡红,苔薄,脉细。诸证减轻,效不更方,续进原方14剂,诸证消失,面色红润,胃纳馨,体重略增,大便畅调,夜能安睡。按:胃为水谷之海,主通降,以降为和。胃失通降,胃气上逆,则见脫腹胀满,暧气呃逆,大便欠畅。《素问•阴阳印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故而胃胶通降之正常是继续受纳的前提条件。本案患者虽有脾虚失健的表现,但魏师认为,近人饮食甚多,营养富足,非大补所能

4、取效,故方中多加大黄,取其通腑之功,以通为补,以降为顺,大便调畅,脾胃功能自然恢复,復寐自能安睡。2代谢性疾病案例2:患者,男,49岁。自诉头晕胀痛3年。诊见形体肥胖,精神不振,头昏蒙重,时有胀痛,颈项板滞,肢体困重,食纳不馨,晨起口中粘腻,二便调,舌质偏黯,苔白腻,脉弦滑。BP180/10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3年,血压最高可达190/115mmHg,平素服药不规则。工作应酬繁忙,多食肥甘厚腻,饮酒较多。空腹血清胆固醇(TC)为8.2mmol/L;三酰甘油(TG)为2.9mmo

5、l/LoB超示:肝内血管影模糊,后见衰减波,肝内重度脂肪浸润。西医诊断: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中医诊断:眩晕,证属痰浊中阻,上扰清窍。治拟消痰降脂、燥湿通腑。方药如下:制胆南星15g,法半夏15g,天麻15g,炒白术15g,陈皮12g,茯苓15g,葛根18g,全蝎3g,蟆蚣1条,厚朴15g,土茯苓30g,决明了10g,制大黄10g,西瓜翠衣30g,天花粉10g,川莒12g,炙廿草6g。每LI1齐!J,水煎服。服上药1个刀后复查TC降至4.6mmol/L,TG降至1.3mmol/LoB超示:肝内轻

6、度脂肪浸润,较前明显好转。BP140/95mmHgo余症随失。按:本例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症,属现代医学“代谢综合征”范畴。多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所致,而“痰”既是机体津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机体输化失常,痰浊入血,则成高脂血症;痰浊上扰清窍,则见血压升高。对此类疾病,魏师多采用燥湿化痰、行气通腑法治疗。方以二陈汤为基础,伍制大黄、决明子,使痰浊之邪从下而走,祛除胃肠蓄积,减少病理产物,阻止恶性循环,恢复胃肠功能,促进饮食与药物的有效吸收。3慢性肝病案例3:患者,男,47岁。

7、20世纪80年代患者被查出“乙肝大三阳”,从未进行任何治疗。患者有家族史,其母亲、兄弟姐妹均有肝炎病史。4年前查B超提示:肝区光点粗。1个月前体检,查上腹部示:肝硬化,脾大,胰头局限性脂肪沉积。总胆红素23.8I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1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IU/L,总胆汁酸7.0umol/L,总蛋白78g/L,白蛋白44g/L,球蛋白34g/LoIIBV-DNA2.45X105copis/mL,透明质酸170ug/L,III型胶原54ug/L,IV型胶原76mg/L,甲胎蛋白3.09

8、ug/L,铁蛋白301.3ug/L0患者面色晦黯,晨起口干苦,无两胁胀痛,胃纳较差,夜寐欠安,排便不爽,102次,质偏稀,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诊断:鼓胀,证属肝阴不足,毒瘀内结。治拟滋阴疏肝、解毒活血。处方:北沙参15g,麦冬15g,枸杞子15g,生地黄15g,当归12g,天花粉10g,郁金15g,半边莲、半枝莲各15g,口花蛇舌草15g,败酱草30g,炮穿山甲10g,益母草30g,丹参30g,桃仁9g,土茯苓30g,白芍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