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心境障碍2010

6 心境障碍2010

ID:44153580

大小:461.00 KB

页数:86页

时间:2019-10-19

6 心境障碍2010_第1页
6 心境障碍2010_第2页
6 心境障碍2010_第3页
6 心境障碍2010_第4页
6 心境障碍2010_第5页
资源描述:

《6 心境障碍20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境障碍(mooddisorder)(情感性精神障碍)全球一亿人有抑郁;全球平均大约200万死于自杀;我国有3000万人有抑郁,62.9%未就医;1620万有严重的抑郁;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我国1987、1988、1989年自杀率分别为17.56/10万、17.18/10万、17.07/10万。男性自杀率是女性2-4倍,到了85岁时最高,为女性12倍。男性与女性的自杀率都随年龄而增长。并在75岁时骤然升高。在美国,年龄超过65岁人群中,自杀者80%都是男性。自杀未遂率约为自杀率的十倍以上。200万人自杀未遂,也是15-34岁人群中的第一位死引;三分之二自杀和自杀

2、未遂人群中抑郁症占50-70%.16万左右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自杀原因1、精神疾病原因自杀:占全部自杀30%--40%,各类精神疾病总的自杀率为51/10万,较一般人更高6倍—12倍,抑郁症自杀占全部精神疾病自杀的25%,精神分裂症是自杀的高危人群(27%)。2、躯体疾病原因自杀:躯体疾病患者自杀主要与伴发抑郁有关。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70%的人都患有一种与自杀相关的疾病。最常见的有心脏病,肺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非疾病原因自杀:文化、社会、遗传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高涨或低落)为主要

3、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并伴有相应的思维或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缓解期精神状态本正常,预后一般良好。流行病学资料1、患病率国外:世界精神卫生调查委员会2004年调查结果:各国心境障碍患病率0.8%9.6%,国内:我国北京,上海为2.5%和1.7%。中重度心境障碍在人群患病率为1%-2%。国内外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患者未治疗。二、分类(CCMD—2—R)心境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环性心境其他情感障碍单次发作多次发作单次发作多次发作躁狂相抑郁相混合相快速循环相分类(CCMD—3)心境障碍躁狂发作轻性躁狂

4、症无精神病性躁狂症有精神病性躁狂症复性性躁狂症轻性抑郁症无精神病性抑郁症有精神病性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目前为混合发作目前为快速混合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障碍抑郁发作双相障碍2.年龄初发年龄为21-50岁。21-25岁,41-50岁为两个发病高峰。3.性别抑郁症的患病率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4.地区国外:城市患者高于农村。5.季节抑郁好发于秋冬季,躁狂易发于春季。四、病因与发病机理(一)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Bertelsen报道若父母双方患心境障碍,其子女的患病风险率为44%-74%。单卵双生同病率约为56.7-65%,异卵双生同病率为本12.9-14%。环境和

5、基因的交互作用与抑郁症.5羟色胺转动基因启动子的两个等位基因有长短之分,携带1个,2个短等位基因的人患病率(抑郁症)分别为33%和43%,而携带2个长基因的人仅有17%患病。2、神经生化研究(1)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的5-HT,NE,DA功能低下5-羟色氨假说(5-HT):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SNRI)主要有文拉法辛.去甲肾上腺假说(NE):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NASSA)主要有米氮平多巴氨假说(DA):。(2)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3)脑电生物电改变:(4)神经影象变化:(二)心理社会因素68.8%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病前发生过生活事件

6、,负性生活事件是正常人的2.95%倍。离异家庭的儿童有37%患中、重度抑郁。(三)体质因素:缺乏活力、无安全感、内向性、缺乏自信、依赖性强者易发展为抑郁症。第二节临床表现一、躁狂发作(manicepisode):单项躁狂发作仅占1.1%。自然病程一般为持续数周到6个月,平均3个月左右,有的病人只持续数天,个别为10年以上。一生中只发作一次的病人为5%。典型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多”,谓之“三高症状”。(一)心境高涨:这是躁狂状态的主要原发症状。(二)思维奔逸:是指思维联想速度加快。音韵联想,随意转移,意念飘忽,夸大观念和妄想。(三)意志行为增强:即协调精神

7、运动兴奋。(四)伴随症状:睡眠减少,性欲亢进,虚脱和自知力受损。(五)各亚型的临床表现1、轻躁狂:具备躁狂发作症状,但程度较轻,未达到住院标准,也不存在精神病性症状。2、躁狂症:症状较轻躁狂明显严重,社会功能受损,有明显精神运动状兴奋,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必须住院。3、谵妄性躁狂:患者呈严重兴奋状态伴意识障碍,行为紊乱,易产生暴力行为。有时易出现幻觉及不连贯思维。4、慢性躁狂:临床表现基本同轻躁狂,但缺乏明显的间歇期,病程迁延。一次病程持续2年以上,无缓解。多见反复发作或年龄较大的病人。5、老年躁狂6、儿童躁狂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