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乡土论文

[精品]乡土论文

ID:44427900

大小:133.2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2

[精品]乡土论文_第1页
[精品]乡土论文_第2页
[精品]乡土论文_第3页
[精品]乡土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乡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福建工程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空yj《传统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课程论文姓名翁雄华学号0808102215专业建筑学班级建筑0802指导教师田梅霞日期2012-01-10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的更新——以罗田村街巷空间为例翁雄华(建筑与规划系,建筑学0802,0808102215)摘要:木文拟以江西省石城县大由乡罗口村街巷空间为例,运用社会学的知识点以及理论方法,探讨该村街巷的发展演变过程、空间特色,并分析其形成现状的原因,以及现存的问题,大胆的提出口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关键词:罗山村传统街巷空间更新保护正文:日渐纷扰的都市生活渐渐的让人迷失自我,而对传统的回归必然是一•种归

2、宿,我想这应该也是当今对乡土建筑研究成为热门的原因吧。乡土、传统、聚落、街巷等等一系列的词汇都是时下城市化滚滚浪潮后人们对自我生活环境渴望改善的回归;同时,对乡土建筑的研究又成为了当今建筑思想发展的新源泉。乡土建筑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的研究,以期寻求到一种科学、系统的保护方法,延续该聚落的生命。通过对各种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我将口标锁定在经过更新保护的罗皿村传统聚落街巷空间,运用本学期认识到的社会学相关知识进行浅析。1、聚落街巷发展演变过程罗田村位于江西省石城县大由乡西南端12公里处。该村建在低岗上,西、南、北三个方位为农皿,全村环低岗的南坡、西坡而建。该村原始入口

3、东北地势比较高,出口西南低,村西地势平坦开阔,整个村落呈东高西低之势,得面南朝朝阳之利,口东侧远方有西岭为屏,整个村落的选址符合“枕山、坏水、面屏”的居住模式。占罗田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一个繁华热闹的集镇,共有前街(各类商铺)、横街(茶馆饭庄)、后街(仓库客栈)三条街,村落保存完整。且有布局完整、合理月•贯通全村的排水系统。本世纪初,为发展旅游业,罗出村进行了大面积的更新。在村西修建新的入口广场和水塘,修建了连接广场与过境公路间的入村道路。并且,在过境公路和入村道路的交叉口修建了一座尺度巨大的牌坊。村民为追求交通便利,纷纷在村级道路两边修建平顶住宅。右图示:罗田村的整个社会组织结构对于

4、当地建筑组织形态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没冇该村详细的村落发展变迁图,当时我们单靠现存的一些建筑的建造功能还是能判断出该村的发展,扩建步骤。前街的商业发展成熟口多为零售店铺,后街作为酒作坊和仓库,可大致判定前街形成早于后街;传统聚落通常是以祠堂为中心扩展建房,可犬致推断前街六甲香火祠周边建筑明显早于后街西段的十甲碾米坊周边建筑。2、前街街巷的空间特色分析前街为传统商业街巷,我国传统商业沿街建筑一般为一、二街,建筑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H(高)/D(宽)=1:2——1:2.5的居多。通过建设合适的街道高宽比例,形成不同的街道气氛。通过对不同剖面分析。前街空间围合尺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上

5、窄下宽,围合成空间是左右对称;②上下宽窄变化不大,围合空间是北高南低的不对称空间;③空间北面多层次,南面简单;④南北对称,体形相似等。当然,当街巷两侧建筑高度差别很犬时,H/D值也许就不能直观解释出界面围合出空间感觉3、罗田街巷空间与构件现存的问题(1)前、横、后街的沿街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泾渭分明,缺少灰空间。(2)传统聚落街巷商业空间转变为宜居的邻里空间吋,缺少休闲、交流的灰空间。(3)应建设能激发人兴趣、容纳多种活动发生的综合性街巷节点空间。(4)对地域传统聚落文化认识不足,应挖掘和发扬地域特色文化的街巷空间。4、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更新保护的设计方法通过上一阶段《历史城镇保护与更新》

6、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历史古(村)镇保护的四大原则:原真性、整体性、可持续发展以及特色文化原则。因此在对街巷空间及构件文脉特征的认识基础上,我们还应继续发扬这种传统乡土建筑的历史文脉。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继承传统空间的特色界面。如右图:(2)空间功能的转化与继承。(3)构件与空间的整体性。(4)构件功能、形态、色彩和尺度上的继承。如右下图:(5)当地居民的参与。因此,更新保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开放式设计方法,不只是传统的“白上而卜自下而上”的规划手法。一方面保证规划与建设的本土化和地域化特点,保证地方建筑经验和特色的延续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形式与本土形式的结合和普及。

7、5、结语通过同木学期《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课程的认识学习,同时对比之前的《历史城镇保护与更新》课程,感触颇深。并不是所有的传统聚落都像那些历史文化名村名镇那般“好命”,得到整个社会的大力保护。但是这些非历史古村镇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更是一种“活体”,整体的表现了聚落某一•发展时期的历史风貌,构成一定的文化氛围。因此,对乡土建筑的研究和保护还任重道远,我们还应在以保护和发展为目的的传统聚落更新的继续走下去!参考资料:[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