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ID:457396

大小:4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8-04

上传者:U-944
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文献综述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研究1相关理论概述服务外包又称服务加工贸易。目前,关于服务外包还尚无统一、严格的定义。何骏(2006)认为服务外包是企业将信息服务、应用管理和商业流程等业务发包给企业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毛爱亮(2006)的定义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杨圣明(2006)认为服务外包是指一国的企业将一种服务商品或其非关键部分转让给国外公司承担的一种经营方式,或一种国际贸易方式。毕博管理咨询公司认为服务外包就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业务外包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行为,与其他众多的经济现象一样,也可以运用某些经济理论进行解释,为此,很多学者对“外包”现象进行了许多的理论研究。“外包”,即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绩效并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将一些非核心的业务转交给其他企业完成,借助企业外部专业化的资源予以整合的战略。它把一个产品内的生产过程拆分为不同工序和区段,然后在空间上分布并展开到不同地区或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各个地区或国家从事产品的某一或某些环节的生产。“外包”的概念是由哈默(Hamel)和普拉哈拉德(Prahalad)于1990年上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的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中首次提出的。Outsoutcing是英文“Outsidesourceusing”的缩写(奎恩和海默QuinnandHilmer,1994),其直译是“外部资源利用”,它是指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职能通过合同方式交给其他企业去做,而自己则把其内部的知识和资源集中于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满足。实质上,外包是一种资源整合的管理模式,即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等。《哈佛商业评论》证实,外包模式是过去709 多年来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概念和经营方式。外包最初出现时,主要局限于国内企业之间进行业务外包,而现在外包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己不限于本土,开始扩展到了海外,不仅走向其他发达国家,更走向了世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对外包的兴起和发展,许多学者对外包的发生机制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围绕“外包的利益”、“外包的成本”、“改变利益、成本平衡因素”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分别进行考察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为理解外包现象提供了观察视角,归结起来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①国际分工的角度,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②交易成本的角度,如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③企业管理的角度,如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关注点不同,展开研究的方向也不同。1.1对外包的经济学解释(1)比较优势理论19世纪初,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在以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的贸易为例,提出了著名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两个国家如果按照“两优取其更优,两劣取其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则两个国家的经济福利都会提高,整个世界的福利也会随之增加。比较优势规定了不同地区或国家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结构和贸易方向,解释了世界贸易发展的原因和方向。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相比,国际外包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分工,其特点在于:①外包的参与者是企业而不是国家;②外包的国际分工是同一产品内不同生产工序的分工而不是生产不同产品的国际分工;③外包贸易的对象包含中间产品,而不仅是最终产品。外包是比较优势理论在企业资源分配方面的实际应用,也就是“只做自己做的最好的,其他交给别人去做”,即企业和企业相比,如果每个企业都专注于其优势更大的业务,实行专业化生产,而把弱势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外包获利。(2)要素禀赋理论20世纪30年代,赫克歇尔(Heekseher)和他的学生俄林(ohlin)创立了要素禀赋学说(简称“H一O”9 ,模型),对劳动成本差异的产生给予了说明。该理论认为,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则每个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本国相对丰裕要素密集的产品,然后进行国际交换,这样就可以提高两国的经济福利;如果两国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它们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发生贸易关系。相应地,外包所带来的生产工序的分工也是如此。参与外包的企业按照要素禀赋状况进行工序分工,就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是国际外包的基础和利益源泉之所在。(3)交易成本理论1937年,科斯(Coase)在其所发表的经典性论文《企业的性质》中分析企业的起源和规模时,首次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备择的治理模式,采用何种模式来组织经济活动取决于交易费用的比较,企业的边界最合理状态就是市场的边际交易费等于企业内部的边际交易费用。后来发展成为交易成本理论,成为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于交易成本,科斯将其描述为“为完成一项市场交易”所需要的成本,他认为交易费用主要包括:在交易中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为完成市场交易而进行的谈判和监督履约的费用、未来的不确定性引致的费用,以及度量、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等。此后,威廉姆森在科斯的基础上,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交易成本的理论。他认为,决定市场交易费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人的因素(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和交易特性因素(市场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程度和交易频率)两组因素。而这其中机会主义行为是非常基本的因素,它对各阶段的影响是间接的,必须通过其他因素间接产生作用。外包是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因此可以利用交易成本理论进行分析。一方面,由于交易成本或费用的存在,当企业组织内部生产的费用远远高于外包交易的费用时,进行外包合作就是最好的选择。但企业节约的生产成本或多或少的要被人力资源外包所产生的成本所抵消。人力资源外包所产生的成本包括:评价供应商的成本、谈判成本、协调控制成本等。所以,根据该理论,只有当外包所产生的成本之和小于自己生产的成本时才应当进行外包,否则就应当实行资源管理职能的内部化。另一方面,服务外包提供商通常由于其规模经济而具较低的成本。他们也可以通过承接多家发包企业的业务,实施标准化,降低资产专用程度,从而降低交易费用。1.2对外包的管理学解释(1)战略管理理论9 战略管理理论是分析外包问题较早也较为全面的领域,这一领域中流派众多。其中,波特(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所提出的战略管理思想的基本点是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他提出用于进行产业结构分析的模型,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卖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结构以及该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一般来说,企业的战略包括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四个因素。其中,资源配置的好坏极大的影响着企业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因此,资源配置是企业的特殊能力。企业资源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持点。如果企业的资源贫乏或处于不利的境况时,企业的经营范围就会受到限制。而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和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形成的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竞争优势既可以来自企业在产品和市场上的地位,也可以来自企业特殊资源的运用。协同作用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共同努力的效果。在协同作用下,企业总体资源的收益大于各部分资源收益之和。外包可以合理地运用外部资源,促使企业对内部资源进行最合理、有效的配置,从而发挥企业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的协同作用,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以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理论,对认识企业外包行为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2)供应链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现了企业管理重心从内部到外部的发展过程。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强调跨企业的集成管理,而供应链管理的对象是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它主要包括计划、组织和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和信息以及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及消费的整个业务流程,这一流程连接了从供应商到顾客的所有企业。供应链包含了企业内部和外部为顾客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各职能部门所形成的价值链。其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实现了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将企业内部所有的经营业务纳入到一条供应链内,使得企业内部各种业务和信息能够实现集成和共享。外包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方式,表现在:第一,供应链管理所强调的要在整个供应链上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是外包的动因基础,即将业务交给更具有规模、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供应商,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第二,供应链管理强调通过合作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调,符合外包这种管理方式的本质。(3)核心竞争力理论1990年,著名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9 的概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其核心能力,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定义,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组合的知识”。从那以后欧美便掀起了一场有关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应用热潮。普拉哈拉德(Prahaled)和哈默(Hamel)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难以模仿性、不可交易性和难以替代性等特征。后来发展成为了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专长。但不同的能力与专长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那些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能力与专长,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它是企业增强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成功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长期保持的原因。外包是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获得互补优势以强化自身竞争地位的一种战略选择。奎恩(Quinn)和海默(Hilmer)指出,企业应该持续地在具有核心能力的业务上进行投资,而将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进行外包。这是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外部的服务提供商,通过与服务提供商的联盟与合作,可以使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外包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手段。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行业内的产业梯度来看,跨国公司都在研究开发、核心部件生产等方面花费较大的投入,而将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等放到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中去,或本国的外部组织。2国内外对服务外包的研究现状2.1国外对服务外包的研究现状LohLawrence和Venkatraman(1992)认为,服务外包的动力来自不同层次:在宏观经济层面,暂时的经济周期和趋势推动企业通过签订外包合同来实现IT基础设施管理的合理化;在行业层面,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与重要的IT供应商建立“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关系;在企业层面,追寻竞争优势推动IT外包决策;在企业内部,一些管理因素影响外包决策。Came和Nicholson(2005)运用交易成本的理论分析了美国和英国小型企业软件业务外包的动因,他们认为小企业可以通过外包业务来降低交易成本。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国际商业研究组织爱迪西(IDC9 )等机构对国际服务外包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推出关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规模、形式、行业趋势等方面的预测。如: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己从制造业外包为主转向服务外包,服务外包成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引擎;其中,IT带动的国际服务外包增速最快,到2007年全球IT带动的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已增长到240亿美元,所占比重增加约14%。国际商业研究组织爱迪西(IDC)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07年全球企业外包总值进一步增至1.2万亿美元。UNCTAD研究还指出:英国的主要企业有25%离岸外包了部分服务,有79%的企业称计划在两年内向海外发包服务业务;在日本,与IT有关的贸易社团中有23%的企业使用离岸服务外包。而欧洲公司所显露出的国际服务外包意愿比起美国来说并不高,但差距正在开始改变。TPI(TechnologyPartnersInternational)提供的数据表明,2002年,欧洲商业流程外包业务总额仅为美国的1/5;2003年,约为美国的1/2;而2004年则迅猛增长到约为美国的3/4,这表明更多的公司已将国际服务外包作为增强竞争力的一种可行战略。2.2国内对服务外包的研究现状2.2.1关于国际服务外包动因的研究卢锋(2007)在其论著《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中分析了服务外包的经济利益源泉,即比较优势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经验经济效应、生产网络效应等。这些效应都成为服务外包得以发展的原动力。陈菲(2005)以美国服务外包为例,从外部环境动因(技术、经济和市场动因)和内部推动力量(节约成本、关注核心竞争力)两方面解释服务外包发展的原因。荆林波(2005)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发现许多研究把服务外包的成因归结于降低成本,可以将其归纳为“降低成本假说”,但作者对这一假说提出了质疑,并认为促进服务外包发展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获得外部资源和巩固核心业务。朱晓明(2006)认为成本是影响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因素。服务外包的实质是社会分工,分工会带来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服务外包会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共同影响了服务外包的发展。王晓红(2007)对服务业的离岸外包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国际产业分工、劳动力成本差异、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服务业离岸外包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动因。2.2.2关于国际服务外包对接包国家的影响9 杨丹辉(2009)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角度分析,建立了以服务外包为依托的产业升级模式,认为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条件下,后起国家有可能采取有别于以往工业化国家的产业升级模式,即产业结构调整不再延续传统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线性升级路线,而是以承接外包为依托,由软件等服务业向其他领域扩展渗透,并在新兴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过程中,实现服务业自身和整体产业结构的共同发展优化。喻美辞(2005)借鉴内生增长理论的建模思路,建立了一个包括竞争性的生产最终产品的(货物)部门和物质类及服务类中间投入品的生产部门模型,并引入一个研发部门,考察了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对承接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服务外包产生的技术外溢对承接国的技术进步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要受到承接国的贸易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存量和国内外技术差距等因素的制约。承接国的贸易开放程度越高、人力资本存量越多,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越大。在具有一定的技术吸收能力的基础上,当承接国与外包国的技术差距水平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时,承接国获得的技术外溢效应越大,其技术进步越快。孙先民、张玉丽(2009)还以印度为例来证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够为接包国家带来净福利增加,因为国际服务外包的承接可以缓解接包国的就业压力,带动经济的综合发展;可以促进服务业产业升级,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2.2.3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发展服务外包的模式的探讨兰延灼(2008)以软件外包服务业为例,通过对该行业发展的国际经验的借鉴及对印度、中国、菲律宾、爱尔兰四国服务外包的比较,探讨新形势下中国加快发展服务业外包进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总结了印度发展软件外包行业的几大突出优势:①有效的政策引导;②低廉而优质的人才资源;③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流程控制;④优秀的企业资质。廖万红(2008)研究了菲律宾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经验,他认为菲律宾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成功者之一,归功于政府的支持、经营成本的低廉、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提供、语言文化的优势和战略性的地理位置。3总结9 服务业的发展是一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基础,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服务外包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成为国际国内竞相发展的产业和争夺的焦点。宁波能否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占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高地,对于宁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现代服务业,实现由“宁波制造”向“宁波服务”的转变,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朱晓明.服务外包——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遇[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刘庆林,刘小伟.国外服务业外包理论研究综述[M].山东: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3]卢峰.当代服务外包的经济学观察:产品内分工的分析视角[J].世界经济,2007(8).[4]陈菲.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2005(6).[5]荆林波.质疑外包服务降低成本及引起失业的假说——以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为例[J].经济研究,2005(1).[6]何骏.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动因、优势和建议[J].管理科学,2006(6).[7]杨丹辉.服务外包与中国产业升级:基于全球化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09(8).[8]喻美辞.国际服务外包、技术外溢与承接国的技术进步[J].国际经济研究,2008(4).[9]孙先民,张玉丽.服务外包经济效应分析:以印度为例[J].商业研究,2009(8).[10]兰延灼.福建应大力发展国际外包服务业——以软件外包为例[J].发展研究,2008(11).[11]廖万红.东盟国家服务外包的发展对广西的启示——以菲律宾为例[J].东南亚纵横,2008(6).[12]哈默(Hamel)和普拉哈拉德(Prahalad).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哈佛商业评论,1990.[13]刘冲.从印度服务外包发展要素看我国服务外发展的策略选择[J].对外贸易,2009.[14]周游,徐丹.对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解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15]杨圣明.关于服务外包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6).[16]张晓涛,杨艳娇.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分析及我国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8(14).[17]闫如初.浅谈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J].网络财富,2009(8).[18]MaryAmitiandShang-JinWei,FearofServiceOutsourcing:IsItJustified[M],EconomicPolicy,2005.9 [19]J.B.Quinn,F.G.Hilmer.StrategicOutsourcing.SloanManagementReview[M].1994..[20]LohLawrence,Venkatraman.DeterminantsoftInformationTechnologyoutsourcing:ACross-sectionalAnalysis[J].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1992(9).[21]CTAD.wordInvestmentReport2004:Theshifttowardsservices[R].UnitedNations,NewYorkandGeneva,2004.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