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破灭后的资讯科技.doc

泡沫破灭后的资讯科技.doc

ID:51971359

大小:8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0

泡沫破灭后的资讯科技.doc_第1页
泡沫破灭后的资讯科技.doc_第2页
泡沫破灭后的资讯科技.doc_第3页
泡沫破灭后的资讯科技.doc_第4页
泡沫破灭后的资讯科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泡沫破灭后的资讯科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泡沫破滅後的資訊科技IT將再興起,但是只有洞悉如何幫助顧客獲利的供應商才能受惠JamesManyika,MikeNevens本文譯自Technologyafterthebubble麥肯錫季刊,2002年第4季作者為麥肯錫舊金山分公司董事JamesManyika、矽谷分公司資深董事MikeNevens企業毫無節制地大手筆採購資訊科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且至少從IT買方角度來看,短期之內應該不會有太大改變。美國從1995至2000年間,IT投資高達1.2兆美元,現在企業無不希望從此一大筆花費當中,盡量「擠出」更多生產力和

2、營業利潤,但卻常常事與願違。正當買方樂於結束過去揮霍無度的採購方式時,IT業者的生存情勢當然也為之丕變:經過幾年業績扶搖直上的好時光後,他們現在面對的是顧客投資過剩、產能過多,因此必須展開血淋淋的赤身肉博戰。這些公司現在幾乎什麼都過剩——業務員、製造產能、工程師和經理人——必須做合理的近期需求預測,不能再像過去大肆建置和增員,抱持極樂觀的期望。更糟的是,他們將可預見顧客在價格上施加壓力,因為他們現在的重點不再是投資——且普遍對投資抱存質疑態度——而是如何維護、管理現有的IT系統。顧客頻頻刪減預算,造成賣方壓力節節升高

3、,競爭更加激烈,可以預見IT業者的利潤將節節下降。但是,光是組織瘦身還不夠。未來18至24個月內,企業的IT需求再度復甦之後,成功掌握商機的條件將與前幾年榮景時期大大不同。在揮霍的九O年代,業者多半是靠理論性的資本報酬率分析應付過去;現在顧客可能要求任何一種投資,不僅要考慮業務的實際面及既有的IT投資,同時必須能夠證明產品和服務的營收與利潤效益。業者必須向成功利用IT投資的公司學習,並且引導IT投資成效差者向其取經。取得這些產業實用知識(know-how)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業者勢必得深入了解顧客的業務流程,或是具備垂

4、直產業的專業,進一步熟悉顧客已建置的系統與架構,至於相關的經濟利益更是不在話下。榮景期間扮演龍頭角色的IT業者,若想在泡沫破滅後勝出,我們估計其於未來8至10年之內,平均至少需將既有的業務組合裁減一半以上。此外,他們還必須立刻著手進行養精蓄銳的準備工作。現在的成功條件成功要素即將改變的原因有兩個,皆與大部分公司未能發揮九O年代後期的IT投資效益相關。首先,投資效益差者將會要求供應商在短期之內,協助其從已投資的科技當中實現利益。其次,長期而言,鑒於確實有些公司能利用IT創造競爭優勢,這些公司將會要求業者協助其達到、甚至

5、超越領先者所立下的新實務典範水準。這些發展對IT業者而言都是一大挑戰,現在他們的產品與服務必須著重於支援顧客追求價值的創造。記取IT投資失誤者的教訓在1995至2000年的榮景時期,企業建置了龐大的企業資源規劃套裝方案;藉著電腦、伺服器和儲存硬體價格下降時升級設備,並嘗試連結軟、硬體,大力投資於連上網際網路的科技設施。他們也為了Y2K問題,砸下大筆銀子,將應用軟體汰舊換新一番,科技廠商因而大賺一票。但是這樣毫無節制的投資,真正獲利的其實很少—因為從產業部門和企業角度來看,支出和生產力之間的差距其實相當明顯。IT投資表

6、現未符期望是由數個原因造成的。許多公司遭遇建置障礙時,或者一旦建置成本超出經濟利益時,就將新買的系統棄而不用。一些公司只將部分業務流程自動化,結果發現在整個流程未自動化的情況下,IT投資的效果大打折扣。有些公司則沒有將投資集中於最能創造營收與利潤的領域。有的公司並未配合昂貴的IT系統,改變業務流程或重組職能與活動—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錯誤,因為要實現企業應用軟體(例如供應鏈管理和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價值,企業必須大幅調整業務流程才行。現在大部分IT投資者都必須面對複雜的IT環境,因為他們的系統、應用軟體和產能均呈過剩狀

7、態。許多公司都懷疑IT能對產能帶來多大的正面效果。此外,現在也是企業勒緊腰帶的時候。所以,大部分公司都大砍IT支出,轉而投注於既有IT系統的管理與維護,並試圖提昇IT基礎設施的產能利用率。這些顧客將來在採購IT服務和產品時,都會錙銖必較,而且很可能僅會進行規模極小的新投資案。他們相對地會要求投資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生產力要能立刻改善,並且要求IT廠商助其從既有投資中創造出短期價值。效法IT投資作法正確的公司除了瞭解在「狼吞虎嚥」式的IT投資期間出現哪些錯誤並從中學習外,技術廠商也必須效法作法正確的公司,運用這些寶貴經

8、驗協助表現稍差的公司自IT投資中獲得同樣的報酬。有些公司在1990年代晚期的確自IT支出中獲得龐大價值,例如嘉信理財、戴爾電腦、沃爾瑪(Wal-Mart)和其他領先企業,不僅在IT方面大舉投資,在流程方面也進行多方改革,產生有效影響生產力的槓桿。如此一來,高生產力創造高毛利,高毛利則可進一步用來為客戶創造價值。許多這類生產力傲視群倫的領導企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