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246例临床分析.doc

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246例临床分析.doc

ID:55693454

大小:4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5

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246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246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246例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246例临床分析作者:马春飞,童广渔单位:榆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陕西榆林【关键词】深部真一幽;感染;抗生素随肴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侵入性治疗手段不断开展,真笛感染日趋严至,其临床重要性也日益明显。PI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老年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分离到的深部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念珠菌属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一定的差异,5氟胞n密腕(5FC)、两性崔素B(AMB)、制霉菌素(NYS)的抗菌活性强,H坐类抗真菌药

2、耐药性都很高。为此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Do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246例深部真菌感染标本来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7d以上发生感染者,果集痰液、血液、中段尿、粪便、脓液、导管头、引流物、胸腹水等标本°其中男165例,占67.1%,女81例,占32.9%,年龄60〜90岁,并调杏抗生素使用情况和疾病转归。1.2材料和方法无菌标本采用BACTEC/9050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真菌专用血培养瓶增菌,按操作规程进行培养;痰液、粪便等有菌标本采用改息沙氏培养基分离培养,可疑曲落涂片革

3、兰染色确定为真菌后接种于CHROMagar培养基显色鉴定。ATBORFUNGus2INT药敏板条按操作说明,检测真菌对5FC、AMB、NYS、咪康II坐(MIC)、益康H坐(ECO)、酮康I座(KTC)6种抗真菊药物的药敏结果(念珠菌属35°C24h,新型隐球菌35°C48h),APIExpresion分析仪自动判读。质控菌株ATCC9763结果符合标准。2结果2.1鉴定结果3年共分离真菌246株,其P2005年67株(27.2%)2006年86株(35.0%)、2007年93株(37.8%),真菌感染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7.7

4、%,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3.8%、近平滑念珠菌占8.1%,分离到新型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等少见菌株。见表1。表1246株真菌分离结果及构成比2.2药敏结果246例分离株药敏测试结果显示,5FC、AMB、NYS均有较高敏感率,分别为98.0%、95.1%、87.3%,耐药株发生率低,MIC、ECO、KTC敏感性均≤58.5,中介和耐药株多见。见表2。表2药敏结果及构成比3讨论本结果显示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白色念珠菌居感染曲之首,占57.7%,与文献报道一致〔2)。其致病性主要是山白色念珠茜酸性蛋白酶(CAP)、英膜、芽管

5、等生成有关,其中CAP酶参与白色念珠菌的黏附侵袭作用,已成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2)。老人患者标本以痰标本为主,占73.2%,且有基础疾病(如肺部疾病、脏器衰竭、恶性肿瘤等),以呼吸内科、心血管外科、血液内科患者最多,原因是老年人肺脏生理功能减退,机体免疫力低下,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侵入诊疗过程中,条件致病真菌易于定植;另外,患者基础疾病较为严重,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杀灭了正常菌群,引起真菌性感染。因此,要加强医疗器械消毒无菌化管理,加强病房消毒隔离,特别是老年病房的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使真菌

6、感染率降低到最低限度。经调查246例患者均使用过抗生素,存在无指征联合用约及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现象,70%的患者发生真菌感染之前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真菌分离率与联合用药种数、时间呈正相关。此组药敏结果显示,真菌对5FC、AMB、NYS敏感率高,对H坐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均在35.0%左右,显示II坐类药物有交叉耐药现象。5FC、AMB、NYS3种抗真菌药物因毒性大、不良反应多见,临床少用可能是其敏感性高的主要原因。念珠菊属对常用抗真曲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差异,及时送检各类标本,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素,防止真菌感染及耐约曲

7、株的出现。近年来真菌成为医院内主要感染菌之一,它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而旦恶化病情,并发多器官衰竭,严重影响病情预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避免医源性感染,是降低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策略。【参考文献】1姚齐龙.118株真菌医院内感染的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2;9(1):467.2黄长武,李兴禄,邱君凤,等.白色念珠菌在呼吸道中致病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7213.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木

8、建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