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建议.doc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建议.doc

ID:56200618

大小:8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0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建议.doc_第1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建议.doc_第2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建议.doc_第3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建议.doc_第4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建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建议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建议一、中考语文命题中有关文言文阅读考查要求是这样的:1、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以、而、于、贝I」、虽、焉、乎因、其、Z、然、且、为、者(只考词义,不考词法)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名言警句形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题型:翻译句子(落实词义关注句式)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文章要点文章中心人物性格作者感情能力要求:整体把握综合川纳语言表述二、结合中考文言文试题分析1、题型特点从近几年的文言文命题情况看,一般是设置了五个题冃,前

2、三题都是选择题,一般是对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鄴,有选择其中正确的一项或两项,也有选择其中错误的一项或两项。第四题是“用现代汉语药出句子的意思。第五题是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概括。从以上可知,文言文部分是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的形式,來全面考資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2选文特点:从近儿年的文言文选段來看,2003年的《指喻》,2004年的《河中石兽》,2005年的《墨翁传》。篇幅都在250字到300字Z间,前两篇文体都是故事性很强的记叙文,后一篇是人物传记。3、命题意图第一道题是考資学生们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第二、三两题是考查学生们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

3、言虚词虽然不多,但出现频率很高,是考查的一个巫点:03年考查了“以”、“且”、“虽”、“而”、“之”五个虚词。04年考查了“于”、“以为”、“为”、“其”、“Z”等五个虚词。05年考查了“以”、“而”、“虽”、“于”、“之”等五个虚词。其中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非常Z高,中考中一宜把它当作巫点来考查,这连续的三年屮的第三个选择题都是考査“之”字的用法或意义。尤其是考査它作代词时的意义。第四题的命题意图是考査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本题所选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巫要句子,翻译能力体现在对文言文巫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运用口己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第五题的命

4、题意图是,考査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把握与概括能力,它包括文章要点、文章中心、人物性格、作者感情等几个方曲。能力要求:整体把握综合川纳语言表述[NextPage]4、解题思路试题中出现的文言文対考生来说人多是陌生的,但其出试题的范I韦I应是在考纲与中学文言文教学要求Z中的,考資的内容只是课内文言文教学的延伸,因此其中出现的大部分文言词语和句式是中学课文中岀现过的,能被看懂。这些能看懂的词句就是己知信息。考生要想在白己原有水平上尽可能地把题答好,就要善于从已知信息出发左推断未知的答案。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是选记叙为主的短文,且以人物传记与故爭性较强的浅近文

5、言文为主,那么就要弄明白写的什么事(起因、发展、结局)、什么人(做事、行为、言语等),人物与人物间的关系、爭件间的來龙去脉、人物的思想观点与情感表现,以及作者写这些内容的动机目的仲心)等,以此来把握文章内容,概括语段中心要旨。这样,依据己知信息进行周密的逻辑思维,经过综合山纳就可以基本了解选文的大意,把握选文的基本内容了。这个过程叫做整体阅读,或者叫做整体感知,即先不去思考、解答个别的、具体的问题,而是从己知信息出发把握文章大意(主要内容)。文章大意感知准确了,那么就为下一步的解答具体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否则下瓯的解题就很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

6、情形。第二步是根据每道题的内容、题干的要求,从已知信息中声找相关的内容,即解题时的有用信息。然后从全文大意与相关内容岀发来推断答案。我们以2004年中考试题《河中右兽》为例第一题:考查对文育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准确地理解四个句子的意思,然作出正确的冋答。A项的“临”,D项的“已”在教材中已多次出现,在句中解释为“瓯对”、“停止”都没冇错误;这些都是可确定的已知信息B项全句的意思是“两个右兽一起沉人河底”,“并”在句中应解释为“一起“SC项全句的意思是“(僧)在水中寻找两个右兽,最终没有找到”,“竟”应解释为“完、终”「所以此

7、题的答案是B、Co第二题:考査“于”、“以为”、“为”、“其”等虚词的意思。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有很强的规律性,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们的作用、意义是容易区分的。A项的“于水中”、“于地”分别作动词“求”;“置”的补语,“于”作介词“在”解释;B项的前一个“以为”作动词“认为”解释,后一个“以为”是“以(Z)为”的省略,应该解释为“用(它)作为”①项的两个“为”都解释为“成为”①项的两个“其”虽然都是代词,但指代的对彖却不同,前一个“其”指代“他”(即“老河兵”),后一个“其”指代“那里”(即“河内”)。所以此题答案是A、Co第三题:考查对的正

8、确理解。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用法比较多的一个虚词;此题主要考查“之”作代词时的意义。根据全篇内容可以明确①句的“之”指的是“在水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