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虞世南课件.ppt

《蝉》虞世南课件.ppt

ID:57292919

大小:40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8-10

《蝉》虞世南课件.ppt_第1页
《蝉》虞世南课件.ppt_第2页
《蝉》虞世南课件.ppt_第3页
《蝉》虞世南课件.ppt_第4页
《蝉》虞世南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蝉》虞世南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书法欣赏作者简介虞世南:唐代诗人、书法家(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羲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禇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正书碑刻有《孔子庙堂碑》。诗多应制之作,文辞典丽。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唐初政治家,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垂緌饮清露翻译:

2、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流响出疏桐翻译: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翻译: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赏析: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蝉的?诗人笔下的蝉有什么样的特点?角度:形态、食性、声音特点:尊贵清高2、首句表面上写什么?其实想写什么? 运用了何种手法?表面上写蝉的形状和食性。“緌”古人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垂緌”暗示显宦身份;“饮清露”,象征着蝉品格高洁,清廉。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高洁的品质。比兴比兴“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

3、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3、诗词创作最讲究炼字,你最欣赏流响出疏桐中的哪一个字(1)、“出”字,出就是传出的意思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到了蝉鸣的响度与力度,突出了蝉声的远传。(2)、“疏”字,疏就是稀疏的意思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体现了梧桐树枝干的高挺清拔,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传播,与末句“秋风”相应。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

4、秋风”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句论蝉,说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运用了何种手法?地位高、品格高,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诗人把这一道理通过蝉的形象表达出来,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整体分析内容: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

5、依靠秋风。手法:托物言志、比兴情感: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抒发了作者追求心地纯洁的胸怀。阐明了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6、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评论,结合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单描述一下。与其拼命要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好多高尚,倒不如内外兼修,用自己的博学多才和人格魅力来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扬。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可丢脸的,只要做好真实的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要想声名远扬只是时间问题!后人评价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6、》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第二句是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意思是由于露水深重打湿蝉的身体,所以难以再飞到高高的枝头,风产生的阻力不仅不会使蝉鸣远播,反而会阻碍蝉的鸣叫。(蝉因露重而难以前飞,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引句意蕴颇多理解,“飞难进”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末两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本来最能“显志”,运用了比兴和问句,秋蝉高居树

7、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诬陷入狱。第三句是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意思是蝉本来就栖息高树,在高树上吸风饮露,所以“难饱”,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但这样的鸣声是徒劳无功的,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在众多的咏蝉诗中,唐代的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同一咏蝉,虞世

8、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