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讲义ppt.ppt

ID:62104735

大小:837.0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21-04-16

最新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引言:本讲的三个基本观点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忽视的,又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奠定心理基础。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和专业性较强的教育,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活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操作上都存在一些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必须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现状出发(起点),另一方面又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为归宿(终点)。即是

2、说,学生心理素质既是教育的基础,又是教育的目标。(一)实施素质教育客观上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理论问题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加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因此,学校要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应该弄清楚。(一)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指其具有正常的智力、完善的人格、和谐的

3、人际关系,能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交往和环境,能主动寻求、探索自我发展途径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即心理素质健全的人。(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全心理素质的标准:(1)心理素质发展符合年龄特征要求的水平;(2)心理素质的结构与功能匹配;(3)心理素质结构具有开放发展性;(4)具有扩展性和衍生性特征;(5)具有自我调控机能。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和发展整合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这个表述体现了心理素质形成的生理、心理

4、和外部条件,概括了心理素质稳定性,基本性、衍生性和整合性等基本特征,揭示了心理素质是一个复杂、同构的自组织系统。心理素质结构概括为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具体化为十大特性,三十二种成分。在心理素质结构中,各维度的作用是不同的,认知维度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是心理素质最基本的成份。认知维度包括一般认知和元认知两个亚维度。个性(西方称人格)维度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表现,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是心理素质结构中的动力成分。适应性维度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

5、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它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在个体的适应—发展—创造行为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中必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就是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各成分都得到健全健康的发展,使其形成正常的智能、完整的人格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奠定心理基础。(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应体现在以下方面:1.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功能应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现代心理科学的成果,针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咨询辅导、心理训练等),消

6、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积极进取、思维灵活、是非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正常成长的态势之中,成为心理健康的人。2.开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发展变化快,可塑性大,即使智力的发展也并非自然“成熟”,也会出现问题,若内行的师长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或训练,有利于开发其大脑的智慧潜能,形成正常甚至超常的智能。3.提高德性修养,培养良好品德。我们认为,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德育的途径是不恰当的,把学生心理问题当成道德问题更是常识性错误,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7、。个体良好品德的形成不但与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化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学生(主体)对社会道德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评价等心理因素水平紧密联系。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具体心理需要入手,强调针对性、主体性与自我内化体验等思路和方法可以迁移到品德教育之中,能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4.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完整人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优长与短缺,现实与未来,能更有针对性地确立人生目标,选择自己的成才道路,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学会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中,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和完善。5.

8、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