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的教育思想.docx

孟轲的教育思想.docx

ID:62485343

大小:11.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5-09

孟轲的教育思想.docx_第1页
孟轲的教育思想.docx_第2页
孟轲的教育思想.docx_第3页
孟轲的教育思想.docx_第4页
孟轲的教育思想.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轲的教育思想.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孟轲的教育思想孟轲的教育思想孟轲(约公元前372〜约前289)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邹(今山东省邹县)人。其生卒年月无可详考,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27),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他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是孔丘的几传弟子。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诸侯,想推行他的主张。但当时是诸侯争霸,“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

2、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他晚年回到故乡,即专心从事教育活动。他的著名弟子有万章、公孙丑、乐正子、公都子等。孟轲所说的“王道”,是“以德行仁”。孟轲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公孙丑上》)。就是说,以“仁政”统一天下,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民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他还提出要重视民众,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但他同时却又十分强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地位之不可改变,他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

3、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孟轲的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具有“善端”,也就是有为善的倾向。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这些“善端”是天赋的,为心中固有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因此,又叫“良知”、“良能”。孟轲认为人的本性虽然具有仁、义、礼、智的“善端”,但还必须通过教育,加强道德

4、修养,尽量去扩充和发展这些“善端”。他主张只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内心的“善端”,就会通过对人性的了解而达到对天命的认识。孟轲关于教育作用与目的的主张孟轲对教育的作用,最强调的是内心的道德修养;但他同时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他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先天的心性,后天的恶习,可以使人丧失善性。孟轲认为教育的作用比政治的作用更有效果。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尽心上》)。为了争取民心,他提出要注意培养“明人伦”的君子或大丈夫。他说:“教以人伦,父

5、子有亲,君臣轲提出的君子是指能够实行“仁政”和“王道”的人,是能够“居仁由义”的人,并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孟孟轲的道德教育思想孟轲在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原则,注意道德理想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锻炼;但他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了一套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教育方法。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二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轲的道德教育,首先重视树立道德的理想。他反复强调“尚志”或

6、“持志”,“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尽心上》)。又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告子上》)。其次,要注意保持先验的道德意识,即“存其心,养其性”(《尽心上》),以培养道德自觉性。在存养的基础上,他更提出要把先验的“善端”加以扩充,发展道德品质。他曾说:“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尽心下》)。孟轲提出的道德教育原则

7、和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各点:①寡欲养气。孟轲主张节制私欲。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寡欲是克制欲念,养气则是发扬善性。孟轲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所谓浩然之气是由道义积累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就能理直气壮,敢于坚持自己的信仰,甚至具有为之献身的精神。①反求诸己。实际上就是自我检察,自我反省。孟轲很重视这种修养手段。孟轲还把反求诸己说成“求放心”,他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

8、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即通过思考,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把迷失了方向的善良的心寻找回来。②改过迁善。孟轲认为人有过错就应改正,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他反对那种为自己的过错进行辩解的人。孟轲认为只是知改过还不够,还应该“好善”、“为善”和“与人为善”。“好善”就是赞扬、吸取别人的善言、善行。“为善”即自己去行善事。“与人为善”则是与别人共同为善,这是最好的德行。③意志锻炼。孟轲认为有了坚定的意志,才可以养成浩然正气,才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