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的四善论

孟轲的四善论

ID:39991145

大小: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16

孟轲的四善论_第1页
孟轲的四善论_第2页
孟轲的四善论_第3页
孟轲的四善论_第4页
孟轲的四善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轲的四善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孟轲的“四善”论周山内容提要:孟轲从一个儒家的“私淑”弟子成就为儒家学派中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确立“亚圣”地位,主要得力于他的善性、善养、善政、善教的“四善”主张。孟轲的善性论,为儒家理想人格的普及提供了依据;善养浩然之气说,为“义”找到了一个落实处;善政即仁政说,将孔子的“为仁”重心,从个体移向整个社会,使“仁”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功能;善教说,则为封建统治者指示了“王天下”的最佳途径。关键词:孟轲善性善养善政善教作者简介:周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从战国初期进入战国中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学术界的争鸣与发展,也渐渐形成儒、道、墨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儒家

2、队伍形成了“取舍相反、不同”的八大流派,墨家形成了“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的三大流派。道家方面,老聃之后社会影响最大的有杨朱学派。以“克己复礼”为己任的儒家,由于自身分裂严重,面对充满活力、汹涌而来的墨家学说和杨朱学说,一时之间竟有些手忙脚乱。在应对墨家的兼爱、非攻、非乐、节用、非命等主张,以及批判杨朱的“为我”理论的激烈争辩中,“邹鲁之士”孟轲脱颖而出,成为战国中期的儒学擎旗手。孟轲从儒家的一位“私淑”弟子出落成为儒家最具影响力的学术领袖,依靠的是他的善性、善养浩然之气、善政、善教这“四善”思想。一、善性:圣人与我同类在礼崩乐坏、战火不熄的时代背景下,孟轲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

3、点,为孔丘“克己复礼”的“为仁”学说提供人性根据,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孔丘将“为仁”注入“复礼”。那时,他也涉及到人的品性问题,把人分为“近仁”与“鲜仁”两种类型。“近仁”者为什么“刚毅、木讷”?“鲜仁”者为什么“巧言、令色、足恭”?孔丘没有说明。孟轲觉得,若欲将儒家的“仁义”主张推广开来、深入人心,必须对人性以及人性与仁、义、礼、智、信等五种品质的关系作出解释,把儒家以“仁”为首的理想人格建立在坚实可信的人性基础之上。他还发现,师祖孔丘关于人分两类的说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这就是将一部分人说成“鲜仁”。这样的分类,使得相当一部分人自暴自怨,失去“为仁”的信心,不利于儒家

4、理想人格的普及,也与孔丘的“有教无类”思想相悖。于是,孟轲提出了人性本善,人人皆可为尧舜的观点。人性本善的观点,并不能获得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持反对观点的人,有儒家之外的学者,也有儒家内部不同流派的学者。一位名叫告子的学者,首先给“性”下了一个定义:“生之谓性。”所谓“性”,是指天生的禀赋。人的天生禀赋是否善呢?告子举了两个例子予以否定。第一个例子:“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11意思是,人性如同杞柳,仁义如同盘子。杞柳成为盘子,需靠人力加工。第二个例子:“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5、。”意思是,人性本无善不善之分,如同流水本无东西之分。面对告子的挑战,孟轲回应:杞柳能做成盘子,是因为杞柳有能做成盘子的本性,而不是破坏了杞柳的本性才成为盘子。水的本性中虽无东西流向之分,却有上下流向之分,“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还进一步分析,在人力的作用之下,水也有跳跃窜高,甚至飞流上山。“人之可使为不善”,人的善良本性也可改变,这与用外力改变水向下流动的本性是同样的道理。此外,还有认为人性可善可不善,或人性有善有不善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性可以变得善,也可以变得不善,例如周文王、武王时,人民向善成风;周幽王和厉王时,人民趋向暴戾。这

6、种善与不善的变化,是一种潜移默化之下人性的可塑,接近于告子的性本无善与不善。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性生来就有善与不善两种。例如,虽有尧这样的圣君,难免也会出现象这样的坏人;瞽瞍这种缺德人,也能生出舜这样的好儿子;纣这样的暴虐之君,其叔父微子启、王子比干却以仁德著称。面对这些持之有据、言皆成理的挑战,孟轲辩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意思是,正因为人皆可以使之向善,所以才说人性本来善。至于有人不干好事,则并非人的材质不好。孟轲的性善理论,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圣人与我同类,人人皆有向善之心。“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

7、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下》。为什么讲性善,言不离尧舜?因为尧舜不仅是明君,还是圣人,世所公认的性善者。所以,他从这两位圣君处着手,不仅要论证人性本善,还要论证人性皆善。譬如种麦子,播下种子把地耙平,土地相同,播种时间也相同,它们便欣欣向荣,到了夏至时,全部成熟了。倘有例外,一定因为土质肥瘠、雨水多寡、人工管理好坏不同之故。所以,“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告子上》。既然圣人与我同类,那么圣人的本性与我的本性一定相似。圣人与我辈的区别,仅仅在于圣人先知先觉,“得我心之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