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教学设计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教学设计

ID:9794757

大小:9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0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教学设计_第1页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教学设计_第2页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教学设计_第3页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教学设计_第4页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教学设计陕西省丹凤中学726200赵飞一、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选修2-1,第一章,第四节逻辑联结词“且”“或”“非”。二、设计思想(一)、教学设计理念:结合教学实际,依据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以学生学生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努力打造高效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二)、大纲分析: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是简易逻辑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是考察的重点,特别是对于复合命题及其真假的判断。教学中应通过大量实例,使学

2、生理解“且”“或”“非”的含义。(三)、学情分析:在学习了命题的四种形式和充要条件的相关知识后,学生对简易逻辑这部分的内容并不陌生,学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本节课可以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与归纳使学生理解“且”“或”“非”的含义,并掌握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②会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举例、分析、归纳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

3、的数学应用意识四、教学重点   能识别一个命题是否为“且”“或”“非”命题并能判断其真假。五、教学难点①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②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六、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使用预习、展示、测评模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七、学法选择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整理。八、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片断,辅助难点突破。2、学生课前预习学案并完成各组分配的任务;记录自己预习过程中的难点。3.小组长确定本组展示、讲解人选。九、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甲口头回答思考一分钟,由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校对分组讨论形成思路由第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指定黑板位置

4、展示,然后进行讲评一、预习检测1、什么叫做命题?2、逻辑联结词有哪些?3、本节课主要学习逻辑联结词的哪些方面应用?二、互动探究:复合命题及其真假判断1、p且q形式例1、判断下列简单命题的真假、写出与“且”有关的复合命题并判断其真假简单命题p:5是10的约数(真)q:5是15的约数(真)r:5是8的约数(假)s:5是12的约数(假)复合命题p且q:5是10的约数且是15的约数(真)p且r:5是10的约数且是8的约数(假)r且q:5是8的约数且是15的约数(假)r且s:5是8的约数且是12的约数(假)PqP且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归纳:结论:p且q只有p,q同时为真时才为真,否

5、则为假。记忆:同真为真,否则为假。2、q或q形式例2、判断下列简单命题的真假、写出与“或”有关的复合命题并判断其真假命题p:5是10的约数(真)q:5是15的约数(真)r:5是8的约数(假)s:5是12的约数(假)则p或q:5是10的约数或是15的约数(真)p或r:5是10的约数或是8的约数(真)q或s:5是15的约数或是12的约数(真)给出评价导入问题留出时间让学生口头回答并给出评价与鼓励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在巡视过程中对完成较慢的小组进行单独指导,最后为展示的小组酌情加分。并归纳出结论。分组讨论形成思路由第二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指定黑板位置展示,然后进行讲评,并归纳出结论。学生结合学案、交流讨论r

6、或s:5是8的约数或是12的约数(假)pqP或q真真 (真)真假 (真)假真 (真)假假 (假)归纳:结论:p或q,只要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就为真,否则为假。记忆:有真为真,否则为假。3.非p形式例3、判断下列简单命题的真假、写出与“非”有关的复合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命题P:5是10的约数(真)非p:5不是10的约数(假)(2)命题p:5是8的约数(假)非p:5不是8的约数(真)p非p真(假)假(真)归纳:结论:p与非p真假相反记忆:“真假相反”补充说明1.在数学中,逻辑联结词不一定联结命题,有时我们也可以用它联结一些条件,形成一些新的条件。例如:(1)“x>3”且“x<5”,它表示的是

7、:“35”,它表示的是“x<0或x>5”;(3)“x<0”的否定即“x≥0”2、逻辑“或”与生活中的“或”有时是有区别的实例(1)苹果是长在树上的或长在土里的。分析:生活中看起来这句话不妥,然而在逻辑上却是真命题。(2)你去或他去。分析:生活中排除了同去的可能,而逻辑上是不排除这种可能的。巡视、单独指导,并在学生讲评完后强调整体代换的思想最后为展示的小组酌情加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