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

ID:82314378

大小:10.68 MB

页数:149页

时间:2024-04-18

上传者:苏醒文档集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_第1页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_第2页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_第3页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_第4页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_第5页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_第6页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_第7页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_第8页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_第9页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行而不辍·未来可期WhitePaperonChinaProspectsfortheNext50Years未来50年展望中国|专题研究ARTIFICIALINTELLIGENCE·MANUFACTURE·MEDICALTREATMENT·CONSUMPTION·CARBONNEUTRALITY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人工智能——厚积与薄发白皮书摘要关键词:量子人工智能、遗传编程、虚实集成世界、人工智能伦理从目下展望,人工智能之父GeoffreyHinton正在挑战当今AI界的“常识”,尝试颠覆深度学习的路径,同时,也没有人能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确定人工智能的未来走向。五十年后的人工智能或许会远远疫情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人类超出当下的想象,正如半个世纪前的互联网。仰望星空的猿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与此同时,猴是第一次诞生的人类,也须上万年的血泪耕耘才得以成就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文明。对待人工智能的未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样化持续全面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不断颠覆传统经济和产业模式,制造业——新旧与转换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关键词:智能制造、绿色工业、数字孪生、工业5.0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既是中国建党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亟需智能化升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亦是中国“十级和绿色化转型。智能化下的制造业体系产生较大改变,信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样的新起点、新征程息实时反馈与工艺、研发之间呈双向往来关系,更利于生产背景下,身处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之关键历研发部门根据消费者需求定义产品特性,实现“对症下药”。史时期,面对外部复杂多变的经济和政治环境,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智能电网等可再生且持续利用能源的以及内部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中国将如何立足生产制造将成为工业活动未来的另一趋势,同时清洁能源是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工业活动中降低碳排放的另一关键。已成为牵动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关系变动的重要因素。医疗健康——革新与重塑“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作为全球及中国经济格局关键词:肿瘤治疗、罕见病治疗、医药健康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与参与者,弗若斯特沙利文联回顾2020年,中国“十四五”规划编制启动,医药生物跑赢沪合头豹研究院谨此发布《中国未来五十年产业趋深300指数,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宏观政策逻辑下,医势洞察白皮书》,从行业视角的维度解读中国未疗健康行业将受持续引导。随着2030健康中国目标渐进,医来50年期间五大核心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遇。本药产业结构革新重塑,构建增长型生态圈势在必行,医药板报告从宏观环境、发展现状、行业痛点、供需环块因具备内需驱动的刚需属性和长期成长的稳定性具有核心境、发展趋势等维度出发,通过调研和分析中国投资价值。人工智能行业、制造业、医疗健康、大消费、碳中和相关产业等领域,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未来50大消费——机遇与挑战年五大核心产业领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报告关键词:智慧零售、数智化生态、新消费人群、泛娱聚焦产业热点问题,深入分析了未来中国在人工乐消费智能、制造业、医疗健康、大消费、碳中和领域对比日本消费时代发展历程,中国正处于第三消费时代的后的价值贡献,并在回顾中国行业智能化升级和绿半阶段,未来中国将逐渐从第三消费时代向第四消费时代过色化转型历史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未来核心产业渡。“新零售”跨界与重点消费领域融合生成“新物种”已成必的发展方向。然趋势,新的消费人群、消费领域和消费模式即将诞生,消费娱乐化将逐渐成为主流。碳中和——目标与途径关键词:碳中和、碳减排、碳吸收、金融减排报告提供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图表、图像等)均系弗若斯特沙利为推动中国低碳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电力、工业文及头豹研究院独有的高度机密性文件(在报告中另行标明出处者除外)。未经弗若斯特沙利文及头豹研究院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复制、再造、传播、出版、引用、改编、汇编本报告内容,若有违反上述约定的行为发生,弗若斯特和交通是中国碳排量最大的三大领域,意味着在未来长达沙利文及头豹研究院保留采取法律措施、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利。弗若斯特沙利文及头豹研究院开展的所有商业活动均使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沙利文”、“头豹研究院”40-50年的时间里,中国将重点对以上三大领域进行节能减或“头豹”的商号、商标,弗若斯特沙利文及头豹研究院无任何前述名称之外的其他分支机构,也未授权或聘用其他任何第三方代表头豹研究院开展商业活动。排的改革,由此也催生出低碳或零碳技术发展的新机遇。www.leadleo.com400-072-55882

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目录◆名词解释-----------------------20◆第一章——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全景前瞻-----------------------24◆人工智能综述-----------------------25•学派理念界定-----------------------26•历史沿革与前瞻-----------------------27•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全景概览-----------------------28◆目下十年展望-----------------------30•基础层-智能芯片-----------------------31•基础层-智能传感器-----------------------32•技术层-机器学习-----------------------33•技术层-智能语音与计算机视觉-----------------------35•应用层-行业解决方案-----------------------38•应用层-自动驾驶-----------------------39◆未来五十年前瞻-----------------------40•基础层-量子人工智能-----------------------41•技术层-遗传编程-----------------------42•应用层-虚实集成世界-----------------------43•人工智能伦理-----------------------44◆第二章——中国制造业未来五十年展望-----------------------46◆智能制造现状概述-----------------------47•智能制造定义-----------------------48•智能制造产业链-----------------------49•智能制造政策-----------------------50◆智能制造价值分析-----------------------51www.leadleo.com400-072-55883

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目录•核心价值-----------------------52•制造业升级-----------------------53•内在要求及市场规模-----------------------54◆未来五十年前瞻-----------------------55•技术趋势-----------------------56•IT与OT融合-----------------------57•数字孪生-----------------------58•工业5.0-----------------------59◆工业与碳排放市场现状-----------------------60•中国工业市场概览-----------------------61•煤炭消费-----------------------62•碳排放政策-----------------------65◆工业排放物概况-----------------------67•工业废水-----------------------68•工业废气-----------------------70◆未来五十年前瞻-----------------------72•绿色工业与清洁能源-----------------------73◆第三章——肿瘤及罕见病治疗的发展策略---------------------75◆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综述----------------------76•中国医药健康行业发展历程-----------------------77•中国医药健康行业产业链-----------------------78•中国医药健康行业注册审批-----------------------79•中国医药健康行业供给端-----------------------80www.leadleo.com400-072-55884

4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目录•中国医药健康行业需求端-----------------------81◆中国肿瘤治疗五大趋势-----------------------82•流行病学趋势-----------------------83•肿瘤治疗趋势-----------------------85•研发审批趋势-----------------------89•治疗支付趋势-----------------------91•企业发展趋势-----------------------94◆中国罕见病治疗展望-----------------------97•罕见病定义-----------------------98•罕见病政策-----------------------99•罕见病药物可及性-----------------------100◆第四章——中国消费领域未来五十年展望-----------------------103◆中国消费领域宏观环境分析-----------------------104•人口老龄化-----------------------105•收入与消费-----------------------106•人口结构与流动-----------------------107•中日市场对比-----------------------108•中国消费时代-----------------------109•潜力消费市场-----------------------110◆高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前瞻-----------------------111•科技赋能消费-----------------------112•人工智能-----------------------113•物联网-----------------------115•区块链-----------------------117◆中国消费领域发展趋势展望-----------------------118www.leadleo.com400-072-55885

5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目录•智慧零售-----------------------119•数智化生态-----------------------120•新消费人群-----------------------121•新消费品类-----------------------123◆中国消费领域市场机会-----------------------124•宠物行业-----------------------125•家居家装行业-----------------------126•泛娱乐消费行业-----------------------127◆第五章——“双碳”目标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128◆中国碳中和目标概述-----------------------129•中国双碳目标-----------------------130•中国发电结构现状-----------------------131◆碳中和实现路径——能源碳减排-----------------------132•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未来展望-----------------------133•中国能源产业碳中和相关政策-----------------------134•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135•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136•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137•中国氢能行业未来展望-----------------------138◆碳中和实现路径——工业碳减排-----------------------139•中国钢铁行业现状与未来展望-----------------------140◆碳中和实现路径——交通碳减排-----------------------141•中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现状及未来展望-----------------------142◆碳中和实现路径——增强碳吸收-----------------------143•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144www.leadleo.com400-072-55886

6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目录•中国CCUS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145◆碳中和实现路径——金融减排支持-----------------------146•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147•中国碳金融市场结构-----------------------148◆方法论-----------------------149◆法律声明-----------------------150www.leadleo.com400-072-55887

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CONTENTS◆Terms-----------------------20◆ChinaArtificialIntelligenceIndustryProspects-----------------------24◆ArtificialIntelligenceOverview-----------------------25•Definition-----------------------26•HistoryandProspects-----------------------27•APanoramicOverviewoftheCurrentSituationoftheArtificialIntelligenceIndustry-----------------------28◆TenYearsOutlook-----------------------30•SmartChip-----------------------31•SmartSensor-----------------------32•MachineLearning-----------------------33•IntelligentVoiceandComputerVision-----------------------35•IndustrialSolutions-----------------------38•AutonomousDriving-----------------------39◆FiftyYearsProspect-----------------------40•QuantumAI-----------------------41•GeneticProgramming-----------------------42•VirtualandRealIntegration-----------------------43•AIEthics-----------------------44◆ChinaManufacturingIndustryProspects-----------------------46◆IntelligentManufacturingOverview-----------------------47•Definition-----------------------48•IndustryChain-----------------------49•Policy-----------------------50www.leadleo.com400-072-55888

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CONTENTS◆IntelligentManufacturingValueAnalysis-----------------------51•Core-----------------------52•Upgrade-----------------------53•ImmanenceRequestandMarketSize-----------------------54◆FiftyYearsProspect-----------------------55•TechnologyTrends-----------------------56•IntegrationofITandOT-----------------------57•DigitalTwin-----------------------58•Industry5.0-----------------------59◆CurrentSituationofChina'sIndustrialMarketandCarbonEmission-----------------------60•China'sIndustrialMarketOverview-----------------------61•ConsumptionofCoal-----------------------62•CarbonEmissionPolicies65◆SummaryofIndustrialemissions-----------------------67•IndustrialWastewater-----------------------68•IndustrialWasteGas-----------------------70◆Future50years-----------------------72•GreenIndustry&CleanEnergy-----------------------73◆TumorsandRareDiseasesStrategies---------------------75◆OverviewofChinaPharmaceuticalandHealthIndustry-----------------------76•DevelopmentPath-----------------------77•IndustryChain-----------------------78www.leadleo.com400-072-55889

9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CONTENTS•RegistrationandApproval-----------------------79•Supply-----------------------80•Demand-----------------------81◆FiveTrendsinCancerTreatmentinChina-----------------------82•Epidemiology-----------------------83•TumorTreatment-----------------------85•R&DApproval-----------------------89•MedicalBurden-----------------------91•EnterpriseDevelopment-----------------------93◆RareDiseaseTreatmentinChina-----------------------97•Definition-----------------------98•Policy-----------------------99•DrugAccessibility-----------------------100◆ChinaConsumerSectorProspects-----------------------103◆Macro-environmentalAnalysisofChinaConsumptionField-----------------------104•AgingPopulation-----------------------105•IncomeandConsumption-----------------------106•PopulationStructureandMobility-----------------------107•ComparisonofChineseandJapaneseMarkets-----------------------108•ChinaConsumptionEra-----------------------109•PotentialConsumerMarket-----------------------110◆ProspectsfortheApplicationofHigh-techinConsumerField-----------------------111•TechnologyEmpowersConsumption-----------------------112•ArtificialIntelligence-----------------------113www.leadleo.com400-072-558810

10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CONTENTS•InternetofThings----------115•Blockchain----------117◆ProspectsforDevelopmentTrendsinChinaConsumerSector----------118•SmartRetail----------119•DigitalEcology----------120•NewConsumer----------121•NewConsumerProducts----------123◆OpportunityMarketinChinaConsumerSector----------124•PetIndustry----------125•HomeFurnishingIndustry----------126•Pan-entertainmentConsumerIndustry----------127◆ChinaIndustrialTransformationUnderthe"DualCarbon"Goal----------128◆OverviewofChinaCarbonNeutralityGoals----------129•ChinaDualCarbonGoals----------130•ChinaPowerGenerationStructureCurrentStatus----------131◆PathToAchieveCarbonNeutrality-energyCarbonEmission----------Reduction132•ProspectsofChinaNewPowerSystem----------133•ChinaEnergyIndustryCarbonNeutralPolicies----------134•StatusQuoandProspectsofChinaPhotovoltaicIndustry----------135•StatusQuoandProspectsofChinaWindPowerIndustry----------136•StatusQuoandProspectsofChinaEnergyStorageIndustry----------137•ProspectsofChinaHydrogenEnergyIndustry----------138◆PathtoAchieveCarbonNeutrality-transportationCarbonEmissionReduction----------139www.leadleo.com400-072-558811

11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CONTENTS•StatusQuoandProspectsofChinaIronandSteelIndustry--------140◆PathtoAchieveCarbonNeutrality-transportationCarbonEmissionReduction--------141•StatusQuoandProspectsofCarbonEmissionsInChinaTransportationSector--------142◆PathtoCarbonNeutrality-enhancingCarbonAbsorption--------143•ChinaForestryCarbonSinkDevelopmentStatusandProspects--------144•ChinaCCUSTechnologyDevelopmentStatusandProspects--------145◆PathtoAchieveCarbonNeutrality-FinancialEmissionReductionSupport--------146•ChinaCarbonEmissionsTradingSystem--------147•ChinaCarbonFinanceMarketStructure--------148◆Methodology--------149◆LegalStatement--------150www.leadleo.com400-072-558812

1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图表目录▪人工智能概念厘定与区分----------------------26▪人工智能三大研究流派----------------------26▪人工智能的历史沿革与前瞻----------------------27▪电力的发展史启发人工智能产业的未来----------------------27▪人工智能全景概览----------------------28▪AI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28•人工智能开发全流程----------------------29▪人工智能产业链----------------------29▪智能芯片架构对比----------------------31▪类脑芯片研究领域的部分机构/企业及产品----------------------31▪智能传感器的发展----------------------32▪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32▪机器学习技术分支的发展趋势----------------------33▪无监督机器学习的实现之路----------------------34▪智能语音发展现况综述----------------------35▪计算机视觉发展现况综述----------------------35▪多模态交互系统框架----------------------36▪端边云三方协同架构----------------------37▪人工智能相关行业渗透率热度图----------------------38▪智慧能源-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概述----------------------38▪智慧医疗-家庭、医院、公共卫生系统综合解决方案----------------------38▪自动驾驶的发展阶段----------------------39▪自动驾驶带来的行业改变----------------------39▪量子机器学习算法概览----------------------41▪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的正向回馈----------------------41▪遗传编程原理简述----------------------42▪遗传算法研究的趋势----------------------42www.leadleo.com400-072-558813

1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图表目录▪虚实集成世界的关键技术----------------------43▪由元宇宙到全真互联网----------------------43▪人工智能智力发展曲线简析----------------------44▪传统制造对比智能制造----------------------48▪智能制造各层级结构----------------------48▪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链图谱,2020年----------------------49▪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政策,2018年-2021年----------------------50▪智能制造的核心价值----------------------52▪制造业升级路径----------------------53▪世界主要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指数,2019年----------------------53▪智能制造的内在要求----------------------54▪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按产值计),2016年-2025年预测----------------------54▪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及趋势概览----------------------56▪智能制造发展趋势----------------------57▪IT与OT融合趋势----------------------57▪本地化数字孪生系统----------------------58▪数字孪生应用行业分布情况,2020年----------------------58▪工业5.0展望----------------------59▪从工业4.0到工业5.0----------------------59▪中国工业增加值,2012-2020年----------------------61▪中国工业产值全球占比,2012-2020年----------------------61▪中国工业产值增速,2000-2020年----------------------61▪中国煤炭消费量,2014-2020年----------------------63▪全球煤炭消费量国家排名,2020年----------------------63▪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2011-2020年----------------------64▪中国碳中和、碳达峰相关政策,2017-2021年----------------------65www.leadleo.com400-072-558814

14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图表目录▪部分国际碳减排时间表----------------------66▪中国工业废水污染物分类----------------------68▪工业废水的危害----------------------68▪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015-2024年预测----------------------69▪工业废气产生过程----------------------70▪中国废气排放占比,2020年----------------------70▪中国发电方式占比,2020年----------------------71▪“碳中和”与“碳达峰”下涉及的能源与工业----------------------73▪中国医药板块走势,2006-2020----------------------77▪中外医疗健康行业发展阶段----------------------77▪中国医药行业产业链----------------------78▪中国药品注册审评流程图----------------------79▪中国历年药品注册申请审评情况,2016-2020----------------------79▪药品各类注册申请审评情况,2016-2020----------------------79▪优先审评通过的品种,2020----------------------79▪中国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2015-2020----------------------80▪中国医药工业营收和利润增速,2016-2020----------------------80▪中国医药工业代表企业区域分布----------------------80▪中国医药市场国际需求端----------------------81▪中国医药市场本土需求端----------------------81▪全球发病率前十癌症,2020----------------------83▪全球死亡率前十癌症,2020----------------------83▪死亡率前五癌症(按性别)----------------------83▪中国主要癌症新发和死亡数量,2015-2020----------------------83▪全球癌症病发预测,2018-2070----------------------84www.leadleo.com400-072-558815

15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图表目录▪中国肿瘤医院收入,2010-2019-----------------84▪癌症治疗费用-----------------84▪中国肿瘤早筛市场规模,2020-2030E-----------------84▪主要肿瘤治疗方式-----------------85▪主要肿瘤治疗药物分类-----------------85▪细胞治疗类别及研究适应症-----------------86▪医学治疗肿瘤的认识进展-----------------86▪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类-----------------86•CSCO年会精准医疗热点趋势,2021-----------------87▪中医学结合治疗肿瘤案例-----------------88▪具有增强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或逆转耐药的中药活性成分-----------------88▪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2016-2020-----------------89▪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药物类型,2016-2020-----------------89▪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分期分布,2019-2020-----------------89▪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适应症分布,2020-----------------89▪中国备案临床试验机构分布及数量,2020-----------------89▪中国肿瘤药物研发现存痛点-----------------90▪中国肿瘤药物研发审批趋势展望-----------------90▪抗肿瘤药物进入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总览-----------------91▪肿瘤治疗方式费用-----------------91▪肿瘤治疗费用支出比例,2018-----------------91▪疾病负担定义和肿瘤疾病负担案例-----------------92▪中国药物研发阶段趋势-----------------93▪中国肿瘤药物企业发展驱动因素与趋势-----------------93▪首创式新药与跟进式新药特点对比-----------------94www.leadleo.com400-072-558816

16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图表目录▪中国First-in-class产品Top10靶标----------------------94▪中国Me-too产品Top10靶标----------------------94▪中国创新药领域投资与退出案例,2010-2019----------------------95▪中国生物医药Licensein项目数量,2010-2020----------------------95▪中国药企Licensein交易额前十,2020----------------------95▪中国医药Licenseout项目数量,2010-2020----------------------96•中国医药Licenseout项目类型,2020----------------------96▪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或快速通道资格的中国创新药----------------------96▪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out获得过亿美金首付款一览----------------------96▪各国罕见病定义标准----------------------98▪中国部分罕见病----------------------98▪中国2,0804名罕见病患者画像----------------------98▪罕见疾病药物研发相关政策,2015-2021----------------------99▪经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的中国药企研发药物----------------------100▪在研的罕见病药物管线----------------------100▪“境外有药,境内无药”困境的21种罕见病----------------------101▪部分罕见病的“超适应症”使用治疗药物----------------------101▪《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疾病相关治疗药物上市注册及医保纳入情况,2020----------------------101▪“1+N”多方共同支付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102▪中国罕见病用药保障地方探索模式----------------------102▪中国人口出生率及老龄化趋势,2000-2050年----------------------105▪不同年龄消费者生命周期----------------------105▪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105▪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情况,2013-2020年----------------------106www.leadleo.com400-072-558817

1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图表目录▪中国与全球发达国家消费率情况分布,2020年----------------------106▪中国收入分配结构发展趋势----------------------106•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历程,2020&2050年----------------------107▪中国区域间人口流动变化情况----------------------107▪日本与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对比----------------------108▪中国第三消费时代人、货、场变化格局----------------------109▪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方向----------------------109▪中国与日本城镇化率水平对比----------------------110▪中国三大产业对经济的影响----------------------110▪新基建为消费行业转型奠定基础----------------------112▪科技发展对消费市场的变革影响----------------------112▪人工智能赋能消费行业生产智能制造----------------------113▪人工智能赋能消费产品智能化----------------------113▪AI算法在消费品牌的应用场景----------------------114▪人工智能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模式----------------------114▪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曲线图----------------------115▪物联网应用场景----------------------115▪商业物联网零售场景应用----------------------116▪传统支付系统与区块链支付系统区别对比----------------------117▪区块链技术革新支付方式----------------------117▪智慧零售——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119▪零售行业数智化转型----------------------120▪中国未来消费增长主要群体----------------------121▪中国消费品类市场份额情况,2020年----------------------123▪主要国家宠物渗透率情况,2020年----------------------125www.leadleo.com400-072-558818

1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图表目录▪95后人群对宠物相关品类消费金额增速,2020年--------------125▪中国宠物消费驱动因素--------------125▪中国家装行业数字化整装业务--------------126▪中国智能家居发展方向--------------126▪中国娱乐消费媒介演变进程--------------127▪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规划时间--------------130▪中国发电设备容量结构,2016-2020年--------------131▪新型电力系统简述--------------133▪中国“碳中和”相关产业政策布局--------------134▪中国光伏装机规模及度电成本走势,2020-2060年预测--------------135▪中国风电装机规模及度电成本走势,2020-2060年预测--------------136▪中国储能装机规模与结构,2020-2060年预测--------------137▪中国氢能发展目标,2025-2060年预测--------------138▪中国钢铁行业碳减排相关政策事件,2020年12月-2021年1月--------------140▪中国钢铁行业脱碳路径,2020-2060年预测--------------140▪中国交通领域未来展望,2060年预测--------------142▪中国森林蓄积量与森林覆盖率情况,2018-2060年预测--------------144▪中国森林累计吸收二氧化碳总量,2018-2060年预测--------------144▪CCUS技术流程--------------145▪中国碳交易市场参与主体与基本流程--------------147▪中国碳金融市场建设结构示意图--------------148www.leadleo.com400-072-558819

19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名词解释◆符号主义:将认识对象通过数学逻辑的方法以符号形式表现出来,利用计算机的符号处理推算能力来模拟人的认识。◆连接主义:主张从结构和工作模式上对人脑进行模仿。◆行为主义:与人工智能应像人类智能一样通过逐步进化而实现。◆决策树模型:是一种简单易用的非参数分类器,它不需要对数据有任何的先验假设,计算速度较快,结果容易解释,而且稳健性强。◆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即ANN),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它从信息处理角度对人脑神经元网络进行抽象,建立某种简单模型,按不同的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的网络。◆Boosting算法:Boosting(提升)是一族可将弱学习器提升为强学习器的算法。提升算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对于一个复杂的任务,将多个专家的判断总和得出的结果要比任何一个专家单独的判断好。◆支撑向量机SVM: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是一种二分类模型,它的目的是寻找一个超平面来对样本进行分割,分割的原则是间隔最大化,最终转化为一个凸二次规划问题来求解。◆深度学习:(Deep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对偶学习:一种新的学习范式,其基本思想是利用机器学习任务之间的对偶属性获得更有效的反馈/正则化,引导、加强学习过程,从而降低深度学习对大规模人工标注数据和监督的依赖。◆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其应用程序在边缘侧发起,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可解释的机器学习:(ExplainableAI)是机器学习研究由线到面的关键一步,当前的机器学习仍处于黑箱技术阶段,输入数据的关联性无法解释因果关系。◆量子人工智能:(Quantum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QAI)是量子力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跨学科领域,分两种不同的途径与方法:构建改善当前人工智能系统的量子算法;建立在量子计算机基础上的量子增强型人工智能算法。◆遗传编程:借鉴了自然界生物进化理论和遗传的原理,是一种自动随机产生搜索程序的方法。是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搜索算法,简单通用、鲁棒性强,并且对非线性复杂问题显示出很强的求解能力。◆元宇宙:元宇宙是一个极致开放、复杂、巨大的系统,它涵盖了整个网络空间以及众多硬件设备和现实条件,是由多类型建设者共同构建的超大型数字应用生态。◆脑机接口: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www.leadleo.com400-072-558820

20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名词解释◆PLM: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应用于在单一地点的企业内部、分散在多个地点的企业内部,以及在产品研发领域具有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的创建、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一系列应用解决方案。◆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制造执行系统,是生产制造和目标计划之间的信息枢纽。◆OT:OperationalTechnology,运营技术。◆创新药:境内外均未上市的新药,含有新的结构明确的、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临床价值的原料药及其制剂。◆两票制:中国药品政策,规定药品从药厂至公立医院批发环节中,仅开具两次发票(一次为药厂到一级经销商,另一次为末级经销商到医院),避免各级经销商层层加价,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带量采购: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的仿制药品目录,经联采办会议通过以及咨询专家,确定采购品种(指定规格)及约定采购量,其基本思路是提升医保对药品采购使用的影响,取消质量分层,加剧竞争,以量换价,最终达到医保基金降低总体用药花费的效果。◆药物一致性评价:药物质量要求,主体为仿制药,要求其与原研药质量及疗效一致,具体体现在药物稳定性、杂质谱图及溶出性一致。◆MAH:MarketingAuthorizationHolder,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的制度。◆原研药:原创性、自主研发的新药,在中国指过了专利期的进口药品。◆仿制药:在结构、剂型、规格、疗效及质量等方面与原研药一致的药品。◆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靶向药:被赋予了靶向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免疫治疗: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License-in:许可引进,许可引进人向许可授权人支付费用引进产品许可,并获得该产品在本地区的知识产权及商业化权利。◆License-out:授权方收费向引入方授予许可。◆药品注册:药品注册申请人(医药企业)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并注册药品的过程。◆IND:InvestigationalNewDrug,新药研究申请。◆NDA:NewDrugApplication,药品申请上市完整路径。www.leadleo.com400-072-558821

21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名词解释◆DRG:Diagnosis-Related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根据病情状况等因素对疾病分组后,整体进行医保支付,利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罕见病: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孤儿药:又称为罕见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CSCO:Chinese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中国临床肿瘤学会。◆MAA:MarketingAuthorizationApplication,上市许可申请。◆CFDI:CenterforFoodandDrugInspectionof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核查验中心。◆PLI:Pre-LicenseInspection,许可前检查。◆NIFDC:NationalInstitutesforFoodandDrugControl,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药品GMP认证。◆GCP:GoodClinical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CDE:CenterforDrugEvaluation,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RCD:RegulatedCellDeath,调节性细胞死亡。◆MTD:MaximumToleratedDose,最大耐受剂量。◆数智化:数字智慧化与智慧数字化的合成,在大数据中加入人的智慧,使数据增值增进,提高大数据的效用,运用数字技术,把人的智慧管理起来,相当于从“人工”到“智能”的提升,把人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5G: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包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eMBB:EnhancedMobileBroadband,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www.leadleo.com400-072-558822

2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名词解释◆mMTC:MassiveMachineTypeofCommunication,是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主要还是追求人与人之间极致的通信体验。◆uRLLC:UltraReliableLowLatencyCommunications,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5G三大场景之一,需要支持非常低的延迟和非常高的通信服务可用性和可靠性。◆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区块链: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数字原住民:DigitalNatives,指伴随着网络和手机等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人。◆燃料电池:一种将外部供应的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变成电能、热能和其他反应产物的发电装置。◆电解槽:电解槽由槽体、阳极和阴极组成,多数用隔膜将阳极室和阴极室隔开。按电解液的不同分为水溶液电解槽、熔融盐电解槽和非水溶液电解槽三类。当直流电通过电解槽时,在阳极与溶液界面处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与溶液界面处发生还原反应,以制取所需产品。◆加氢站:给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煤气站。◆储能:电能的储存,是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相关技术及措施。◆能量管理系统:现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含硬、软件)的总称。◆电化学储能:利用化学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储能技术及措施。◆碳排放权交易:是指运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允许企业在碳排放交易规定的排放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这些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能源。◆碳金融: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碳达峰: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www.leadleo.com400-072-558823

23第一章——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全景前瞻核心洞察:01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全景概览数据源、软件框架、算力等基础设施正在不断拓展人工智能算法的开发场景。在不同研究学派的理念之下,正在不断拓宽人工智能算法和AI技术的能力边界,实现“AI+行业”的快速部署。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影响现实世界的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02目下十年展望在计算需求的未来发展中,传统芯片已面临计算机硬件和架构的限制。类脑芯片跳出了冯·诺依曼架构的技术路线,或将成为未来海量数据处理的基础硬件。未来的工业生产中将更加依赖智能传感器解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智能传感器正逐步集成到日常物品中构建智能环境,与人互动产生数据,从基础层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03未来五十年前瞻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各自经历了起起落落、螺旋上升的发展历程,而现在正迎来二者深度交叉的最好时机。遗传编程用类似生物进化的方法开启计算机自动编码的尝试,目前十分小众且原始,但一步走到强人工智能并不现实,或许在未来五十年后会看到遗传算法走向应用的一天。虚实集成世界将极大促进并提升未来的生产效率与交互体验。www.leadleo.com400-072-5588

24Chapter1.1人工智能综述❑学派理念界定❑历史沿革与前瞻❑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全景概览

25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学派理念界定•人工智能强调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以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为三大主流派系,分别从仿生学、数理逻辑和控制论来定义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人工智能概念厘定与区分思考Think行动Act类人像人一样思考像人一样行动人工智能HumanlyThinkhumanlyActhumanly认知科学理性理性思考理性行动决策论RationallyThinkrationallyActrationally博弈论❑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强调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但对人工智能的具体定义以及技术实现路径一直没有得到统一,但学界在AI的技术在不断积累,对AI的理解也在不断进化。现在人工智能学科有三大学派为主流,分别从仿生学、数理逻辑和控制论来定义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人工智能三大研究流派原理理论观点方法举例符•源于数理逻辑将认识对象通过数学逻辑•基于功能模拟的物符号是人类的认识基元,人的认•符号逻辑号的方法以符号形式表现出理符号系统研究识过程就是对符号的计算与推理•专家系统主来,利用计算机符号处理•规则驱动的过程•语音识别系统义推算能力来模拟人的认识•确定性智能连•源于仿生学•人工神经网络•基于结构模拟的人人类的智能是由人脑的生理结构接主张从结构和工作模式上•深度学习工智能网络研究和工作模式决定的,人的认识过主对人脑进行模仿•启发式算法•数据驱动程就是人脑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义•自然语言处理•不确定性智能行•源于控制论人的本质能力是行为能力、感知•基于行为模拟的动•强化学习为能力和维持生命及自我繁殖的能与人工智能应像人类智能作系统研究•涌现智能主力,智能行为是通过与现实世界一样通过逐步进化而实现•交互驱动•智能机器人义环境的交互体现的•涌现智能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26400-072-5588

26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历史沿革与前瞻•过去五十年中,人工智能从理论基础与算法基础逐步走向应用,对计算力的要求也从数值计算转向智能推演,但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漫漫征途中,这仅仅只是跨出了第一步人工智能的历史沿革与前瞻1956年1995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Boosting算法、支撑向量机SVM1959年2006年,ArthurSamuel提出机器学习GeoffreyHinton提出深度学习1985年2010年决策树模型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和多层人工神经网络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如今目下十年未来五十年前50年后50年实验性学科理论性学科以定性研究为主以定量研究为主主要研究确定性问题主要研究演化类问题以线性演绎为主以非线形归纳为主点上的孤立研究为主面上的综合研究为主机械的因果决定论辩证的系统演化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狭义AIAI只在单一领域执行单项任务广义AI跨越不同任务与领域界线普适AI独立思考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电力的发展史启发人工智能产业的未来1940-2020年2020-2070年2070年后AI发展了一套基础理论建造可生成算法的算法生成器,这些算法可以人工智能广泛部署,发展观在基础原理之上建造了能够解决在产生多用途模式识别中得到应用。不断优化并在此上发现了新复杂模式识别任务的专用机器出可运作的原型后,降低成本、商业化和实施。的颠覆性技术1740-1820年1820-1860年1860-1890年1890-1930年1930年至今电力基本理论思想得到发电技术进入商业发电、输电和配电工厂设计的改进和电力的应用无处不在,发展史发展并建设第一部发展阶段得到发展,同时发动机电力价格的下降带并发现了电子、电磁学实用电气设备也有了更先进的发展来了电的广泛采用和电气通信等新技术来源:SPJain管理学院,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27400-072-5588

2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全景概览•日渐优化的人工智能开发环境下,AI算法和AI技术不断拓宽的能力边界正在加速“AI+行业”的部署。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影响现实世界的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全景概览线性算法数据专家系统智能制造逻辑回归基算力随机森林研连接主义技机器学习应智慧金融传感器算究符号主义术计算机视觉用智慧教育础支持向量机芯片行为主义自然语言处理智慧医疗支法决策树学领语音识别领使能软件贝叶斯派数字政府持软件框架反向传播算法派类推主义域知识图谱域无人驾驶逆演绎算法…机器人………❑人工智能全景数据源、软件框架、算力等基础设施正在不断拓展人工智能算法的开发场景。在不同研究学派的理念之下,人工智能算法和AI技术正在不断拓宽能力边界,实现“AI+行业”的快速部署。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影响现实世界的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顶级期刊中的人工智能领域入选AI2000的相关顶级期刊会议的论文总量共计34,242篇,入选率为24.4%。其中,顶级期刊会议论文发表量排名前三的领域是机器人、计算机视觉和人机交互,反映出这三个领域学者的科研产出量相对较高。AI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单位:[篇]单位:[次]入选论文量每篇平均引用值3,5543,4902,8552,3842,1552,1172,1121,9821,7661,5211,5101,3511,3511,1291,1271,046959846.6823737584.5422.6182.2297.827362.870.281.867.794.977.1178.4140.8133.261.3181.438.695.790152.1来源:清华大学,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28400-072-5588

2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人工智能开发全流程…AI应用开发平台、可视化全流程管理应用维护子流程算法选择模型评估数据准备模型训练和开发和调优应用生成、评估和发布子流程子流程子流程子流程子流程数据AI应用数据框架算法开发模型训练算法部署市场生态❑从开发流程视角展开产业链剖面人工智能当前以数据和算力为驱动:1.通过AI数据框架高效筛选和半自动标注进行数据预处理;2.在主流框架开发环境中通过预置模型算法提升开发效率;3.分布式集群加速模型训练;4.端边云部署,支持各种线上场景;5.AI共享平台:企业构筑内外部AI生态。人工智能产业链行业解决方案硬件产品软件产品智慧智慧智慧智慧医疗文娱金融零售智能机器人智能语音终端智能搜索软件智能助手软件应用智慧智慧智慧智慧其他智能硬件智能无人机翻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层安防教育物流商业无人车智能语音助手其他智能软件智慧智慧智慧智慧城市制造能源农业人工智能平台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技算法语语语人机文图模图文预异特决术开音音音机器本像式像字测常征策层发扩合识对翻生识识处识分检分优展成别话译成别别理别析测析化深度学习框架SaaS光学传感器GPU数据采集基云数传端芯据础PaaS感声学传感器FPGA数据处理计片服层器算务IaaS其他传感器ASIC数据分析来源:云从科技,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29400-072-5588

29Chapter1.2目下十年展望❑基础层-智能芯片❑基础层-智能传感器❑技术层-机器学习❑技术层-智能语音❑技术层-计算机视觉❑应用层-行业解决方案❑应用层-自动驾驶

30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基础层——智能芯片•在计算需求的未来发展中,传统芯片已面临计算机硬件和架构的限制。类脑芯片跳出了冯·诺依曼架构的技术路线,或将成为未来海量数据处理的基础硬件智能芯片架构对比GPUFPGAASIC类脑芯片定制化程度通用型半定制化全定制化模拟人脑可编辑性不可编辑容易编辑难以编辑不可编辑高级复杂算法和通用性人工智能平台适用于各种具体的行业可以为某一特殊场景独目前处于实验室研发应用场景图像识别、人机博弈、适用于可重配置需求较高立设计一套专业智能算阶段,离产业化很远自动驾驶中均适用的军事和工业电子领域法软件GPU作为加速芯片通过算法固化实现极致可通过编程灵活配置芯片的性能和能效,平均性最低功耗通用型较强且适合大架构适应算法迭代,平均能很强通信效率高优点规模并行计算性能较高功耗很低认知能力强设计和制造工艺成熟功耗较低体积小体积更小开发时间较短(6个月)量产后成本最低量产单价高前期投入成本高硬件技术未突破并行运算能力在推理缺点峰值计算能力较低研发时间长研究门槛高端无法完全发挥硬件编程困难技术风险大应用工程化难度高❑传统芯片的发展困境类脑芯片研究领域的部分机构/企业及产品智能芯片通常指针对人工智能算法做了加速设计的芯片。研究机构企业产品GPU、FPGA和ASIC是延用传统冯·诺依曼架构,存储与-英特尔Lohi2计算在空间上分离,计算机每次进行运算时需要在CPU-IBMTrueNorth和内存这两个区域往复调用,频繁的数据交换导致处理-高通Zeroth海量信息效率很低且功耗高,十年间将达到架构瓶颈。斯坦福大学-Neurogrid海德堡大学BrainScaleSBrainChip❑类脑芯片代表了芯片发展的十年趋势曼彻斯特大学-SpiNNaker类脑芯片在架构上模拟人脑的神经突触传递结构,众多清华大学灵汐科技KA200的处理器类似于神经元,通讯系统类似于神经纤维,基ETH、UZH时识科技DynapCNN于微电子技术和新型神经形态器件的结合,突破了冯·诺-西井科技DeepSouth依曼架构瓶颈,实现存储与计算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浙江大学-达尔文2代计算性能、提高集成度、降低能耗。相对于传统芯片,类脑芯片在功耗和集成度上的优势明显,在后摩尔时代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来源: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IBM,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31400-072-5588

31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基础层——智能传感器•未来的工业生产中将更加依赖智能传感器解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智能传感器正逐步集成到日常物品中构建智能环境,与人互动产生数据,从基础层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传感器的发展新一代智能传感器结合知识的系统、模糊逻辑、自目前智能传感器动知识收集、神经网络、遗传算传统传感器已能实现信息数据的持法、基于案例推理和环境智能等将环境信息转续收集和初步整理,且技术不断完善功能,不仅能实现变成电信号或具备一定的自动编程能行为过程的实时检测和状态监控其他所需形式力,可以根据设备的状,还可以开展预先报警。的信息输出态同步更新。具备自学习、自诊断、自补偿能力、复合感知能力和灵活的通信能力。❑人工智能赋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结合了多种先进技术,赋予了机器学习、采纳、决策的能力,给予他们全新的功能。依赖于神经网络、专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家系统、自组织系统、模糊逻辑和遗传算法等技术,人工企业专注产品智能技术将传感器应用领域扩展到了很多其他领域,其中锐芯微图像传感器一些领域需要对传感器信息进行解析和处理,例如装配、奥比中光3D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建筑建模、计算机视觉、切割工具诊断、环思岚科技机器人定位传感器境工程、力值传感、健康监控、人机交互、网络应用、激禾赛科技激光传感器光铣削、维护和检查、动力辅助、机器人、传感器网络和镭神智能激光雷达传感器遥控作业等。凭借灵活性、可重新配置能力和可靠性,全北醒光子激光雷达传感器新的系统设备在越来越多的任务中表现出超过人类的性能,源清慧虹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将逐渐加速进入工业领域及其他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行易道毫米波雷达❑智能传感器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速腾聚创激光雷达传感器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最低的计算复杂度,可以应用于小型传思立微电子生物识别传感器SoC芯片感器系统、单一传感器或者采用低容量微型控制器阵列的系统。由此,将许多微型电子处理器和传感器集成到日常物品中,使其智能化,共同构建出一个智能环境、与其他智能设备通信以及与人类互动。人工智能凭借传感器带来的广泛数据来源将加速自身的优化和迭代。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32400-072-5588

3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技术层——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正在飞速发展,除了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还派生出了元学习等前沿技术,在趋势中向可解释的机器学习、边缘计算和量子机器学习发展❑机器学习的现况机器学习关注如何用计算的方法模拟类人的学习行为:从历史经验中获取规律(或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新的类似场景中。机器学习的最新进展是由新的学习算法和理论的发展以及在线数据和低成本计算的持续爆发所推动的。但机器学习领域还很年轻,它仍在迅速扩展。机器学习技术分支的发展趋势胶囊迁移学习网络强化学习可解释的元学习机器学习即兴学习启发式对偶学习算法边缘计算轻量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社会分布式学习决策树机器学习对抗学习量子机器学习历史技术前沿技术趋势中的技术未来技术点线面体❑趋势一: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突破一个主要趋势是关于机器学习算法运行的环境(计算体系结构)。而经典的机器学习系统涉及在一台机器上运行的单个程序,现在机器学习系统通常部署在包含数千或上万个处理器的体系结构中,而并行和分布式技术以及通讯限制成为了焦点技术难题。机器学习研究人员正越来越多地将环境中的不同数据间的关系形式化,旨在设计在各种环境中都可证明有效的算法,明确正确的用户表达和资源控制之间的权衡。迁移学习和分布式学习沿着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突破进行开发。来源:CSDN,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33400-072-5588

3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迁移学习的目的是把为源任务训练好的模型迁移到目标任务中,帮助新任务解决训练样本不足等技术挑战。很多学习任务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从一个任务中总结出来的模型参数可以对解决另外一个任务有所帮助。迁移学习目前是机器学习的研究热点之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分布式技术是机器学习技术的加速器,能够显著提高机器学习的训练效率、进一步增大其应用范围。无监督机器学习的实现之路123AutomatedMLTrustableMLUnsupervisedML自动化机器学习可信机器学习无监督学习•专家可以使用机器学习,而非技•由可解释神经网络和鲁棒神经网•目前与监督学习相比,无监术用户可以使用AutoML,跳过络两个子主题构成督学习的准确度略低但计算数据清洗、特征预处理、算法选成本明显较高。在未来,无择和搭建、调参等等繁复的工作监督学习可能与监督学习的表现相匹配❑趋势二:实现无监督机器学习•对偶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范式,其基本思想是利用机器学习任务之间的对偶属性获得更有效的反馈/正则化,引导、加强学习过程,从而降低深度学习对大规模人工标注数据和监督的依赖。•元学习(MetaLearning)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字面上来理解,元学习就是学会如何学习,重点是对学习本身的理解和适应,而不仅仅是完成某个特定的学习任务。也就是说,一个元学习器需要能够评估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根据特定的学习任务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是自动化机器学习的重要构成。•传统的深度生成模型由于最大化概率似然,模型更倾向于生成偏极端的数据,影响生成的效果。对抗学习通过产生对抗样本或者对抗模型来加强模型的鲁棒性,提高数据生成的效果。•可解释的机器学习(ExplainableAI)是机器学习研究由线到面的关键一步,当前的机器学习仍处于黑箱技术阶段,输入数据的关联性无法解释因果关系。尤其在医疗、核工业和航天领域应用中,机器学习的可解释性意味着可靠性和可用性。来源:中山大学,CSDN,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34400-072-5588

34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技术层——智能语音与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与计算机视觉的技术发展都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智能语音市场竞争激烈,而计算机视觉市场仍然在打开市场空间。未来,语音与视觉等模态将相互融合发展智能语音发展现况综述计算机视觉发展现况综述技研究人与机器间语音信息的处理问题,通过对模仿人类视觉系统的科学,让计算机拥有类似术语音进行分析、理解与合成,使系统或设备实人类提取、处理、理解和分析图像以及图像序概现“能听会说”、具备自然语言交流的能力。列的能力。述语义理解(NLU)图像数据处理层((语语技A对话状态维护(DST)T音音术ST图像特征描述层识动作候选排序(Policy)合S结R别)成)构语言生成(NLG)图像知识获取层各企业开发和掌握的智能语音技术的本质区别逐渐缩小,技术壁垒效应逐渐被削弱。但智能在深度学习算法出现之后,计算机视觉技术得语音技术在不同地区、行业和用户间的应用存发到了突破,目前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在较大差异,数据资源壁垒仍然显著。展当前行业内的主要商业模式为结合授权设备量、基于技术销售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技术已不现授权周期定价、结合具体项目收费以及后续每再是企业构建商业模式的最主要基础,全产业况年可有升级维保收入两种模式。链布局及生态体系构建将成为智能语音服务商计算机视觉行业整体利润保持在约50%。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应用场景的开发将是智能语音厂商未来的主要关注点。应目前视觉安防、广告营销、智能金融三大场景目前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以及智能车载三大场用占比最高,医疗影像、工业制造、新零售等领景发展基础良好,需求较大,成为各类型厂商场域也在逐步解锁,众多计算机视觉领域企业正激烈争夺的领域。景在探寻发展空间。相关企业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35400-072-5588

35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趋势一:语音与视觉等模态相互融合随着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程度提升,语音、图像、视频等模态将趋于融合,语音可视化将成为可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引进使语言模态、文字模态、图像模态、视频模态的编码和解码可在同一个深度学习框架下统一运行,不同模态的对象可被同一模式编码与解码,同一模式的编码与解码可使不同模态对象随意融合,语音分析结果可与图像分析结果结合应用。语音助手将可模拟人类的语言认知过程,将语音和视觉同时作为语音理解源,不仅通过声音来获取信息,同时还用“眼睛”观察说话者口型、表情的变化,将数据多维度融合以实现人工智能从感知转变为认知。多模态交互系统框架文语音字自然语识别言理解对语音远场话生输入处理声管成身份、声纹纹理摄像头麦克风语境行回识别为理解复文人脸姿态语音本跟踪跟踪识别视频图像人脸、表情、动作等理解输入识别多模态信息融合动作/表情映射影像渲染基于语音、情感和姿态理解的输出引擎文口型参数对话管理本分析声音语音多模态虚拟人表达声学参数输出合成❑趋势二:模型压缩实现算法轻量化和低成本化部署由于深度学习模型参数量、计算量大,模型在计算资源受限的端侧设备上的嵌入式系统部署难,故需要对传统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调优。模型压缩包括网络剪枝、权值量化、共享权重、霍夫曼编码、知识迁移浅层网络等方式,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无精度损失的压缩。在保证模型的高准确度后,如何用更少的硬件成本提供低时延、低功耗、低成本的模型服务决定了应用的未来。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36400-072-5588

36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趋势三:端、边、云多方协同人工智能专用芯片与智能传感器的发展,大幅提高了端侧设备的计算资源容量。同时,模型压缩后的人工智能算法支持轻量化和低成本化部署。终端设备开始内置嵌入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实时应用。边缘层作为智能终端最近的上层协同节点,实现对端侧上报的数据样本完成动态增量学习。边缘层按需将高质量结构化的数据及分析结果传回云端,通过全域知识模型作为协作模型,云端利用协作生成的软标签帮助模型建立旧类间的潜在关系,实现增量训练中对旧类识别任务的进一步巩固和精度提升,全面提高计算效率和反应速度。端边云三方协同架构云侧AI训练和管理能力云•大数据聚合端•云AI训练集群层•云人工智能协同管理•…边侧智能协同能力边•数据或特征融合缘•边缘智能协同推理层•边缘智能协作学习•…端侧智能设备终•感知端•端侧智能推理层•端侧智能学习•…❑技术层-应用算法的发展趋势总结1.模型压缩实现算法轻量化和低成本化部署,支持算法嵌入终端系统;2.云、边、端协同计算将取代中心分析,成为未来智能化的主流选择;3.不仅是智能语音与计算机视觉将结合,人工智能的各方面应用不是相互独立的,在未来人工智能将像人类大脑般同时接受并处理听觉、视觉、触觉及嗅觉的感知信息,多模态融合赋予人工智能更高的智能化水平。4.马太效应:人工智能算法依托算力和应用场景的支持持续获得数据蔓延人类社会,互联网巨头依托算力和应用的优势地位,将在人工智能领域越来越强。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37400-072-5588

3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应用层——行业解决方案•AI+行业正在聚焦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不同产业及领域的智能化转型将大规模提高人工智能的用户基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并逐渐向其他相关产业辐射人工智能相关行业渗透率热度图❑当前应用层高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电信、汽车装配、能源等高科技领域是当前人工智能应用交通运输未高新技术与电信范围最为广泛和领先的,引领人工来人文旅住宿医疗保健智能行业相关应用层产业迅速发展。汽车装配工智专业服务零售❑未来应用层能日用消费文化娱乐能源渗交通、医疗、金融、安防等领域的透教育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正在加速落地,率建筑建材随之人工智能拥有大规模高质量的高用户基础,给其余相关产业的智能低当前人工智能渗透率化转型带来巨大空间。智慧能源-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概述❑智慧能源趋势自2017年开始,中国国家电网智能智能发电智能输电智能变电电网建设计划已进入第三阶段。•传统能源统一协调•柔性直/交流输电•变电站自动化运行智能电网是保障电力能源运输网络•新能源并网接入•输电线路智能检测•变电站信息共享的安全运行、实现电网智能控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新能源大容量储能•输电设备智能检测•变电设备智能检测智能调度智能用电智能配电智能电网在提升电网维护、巡检、检修效率的同时,实现对多数高危•用电信息智能采集•能源配置智能化•全网在线安全控制环境工作的人力替代。对于用电单•电网信息实时发布•配电调控自动化位,智能电网的应用实现了电能的•智能电网统一调度•用电业务在线服务•故障智能检测隔离智能化配给及调度,优化了需求端用电体验。智慧医疗-家庭、医院、公共卫生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智慧医疗趋势卫生监督机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智慧医疗是贯穿病情诊断、患者服医务、医疗人员与设备资源管理及公家庭用硬件设备疗云共卫生安全防范的综合性智能化解居工民数据上传平决方案。作台医疗级硬件设备管智慧医疗可分为三个细分主体,包理括家庭健康系统、智慧医院系统及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系统。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38400-072-5588

3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应用层——自动驾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向完全自动化阶段发展,自动驾驶将对终端交互应用、保险行业、出行服务、物流行业、城市规划等领域产生破坏性影响自动驾驶的发展阶段L1:辅助驾驶L2:部分自动化L3:有条件自动化L4:高度自动化L5:完全自动化防锁死刹车系统车道偏离辅助车道内自动驾驶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完全自动化驾驶动态稳定系统自动紧急制动换道辅助城郊公路自动驾驶机场等特殊路段的循迹防滑控制主动式巡航全自动泊车交叉路通勤辅助稳定运行辅助泊车2016-2017年2018-2020年2021-2025年2026-2030年2030年以后❑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是在目前的开放交通环境中完全可用,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车辆本身和交通环境适应性改造方面同步进行。而在实现完全自动化的进程中,需要考虑四大问题来论证自动驾驶在开放交通环境应用的可行性:便利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法律/道德责任。❑完全自动驾驶带来的行业变化“车联网”将驱动汽车软件化的发展,随着汽车内饰部件的电子化,汽车将成为交互应用不可忽视的终端,包括办公和娱乐。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行业和出行服务行业的应用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或将催生全新的产业模式。随着逐步过渡到完全由无人驾驶运载器构成的交通网络,期间传统的交通信号系统和城市道路规划将重新设计,最大化通行效率。自动驾驶带来的行业改变车联网终端交互应用汽车软件化集装箱码头便利性自动驾驶汽车与封开保险行业传统汽车共存闭放物流园安全性交交无人出租车出行服务通通机场地面环可靠性环无人卡车境境物流行业无人配送车高速公路法律/道德无人公交车城市规划交通信号系统来源:国际汽车工程学会SAE,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39400-072-5588

39Chapter1.3未来五十年前瞻❑基础层-量子人工智能❑技术层-遗传编程❑应用层-虚实集成世界❑人工智能伦理

40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基础层——量子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各自经历了起起落落、螺旋上升的发展历程,而现在正迎来二者深度交叉的最好时机量子机器学习算法概览无监督机器学习量子量子量子支持有监督机器学习量子K-means最近邻无标注的训练样本分裂聚类向量机有标注的训练样本量子SVM决策树量子降维算法量子量子主成分线性判别基于测量Auto-分析PCA主要用途为数据降维encoder的量子量子门神经网络量子采样神经网络量子生成梯度估计对抗网络量子点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及其他量子受限量子比特神经网络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量子概率含多层神经网络玻尔兹曼机神经网络幅梯度估计❑量子人工智能量子人工智能(Quantum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QAI)是量子力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跨学科领域,分为两种不同的途径与方法:构建改善当前人工智能系统的量子算法;建立在量子计算机基础上的量子增强型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的正向回馈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成为计算化学和分子物理通过明了量子科学领域和相应的人工智能学中通过程序实现科学发现的基础。通过人工机器学习算法的响应,人工智能策略可以智能提高对量子材料科学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效地发挥量子分子模拟中最困难的部分。量子力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量子算法量子计算机是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量子计算机巨大的并行计算能力,目前的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量子算法包括大数因子分解、量子搜索算装置,效率和能耗远优于经典计算机。法、量子退火算法等。❑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相互促进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对量子力学理论和量子材料科学的深层次理解,进而发展出能够发挥量子特性的计算机,从效率和能耗上打破摩尔定律的掣肘,使算力的发展曲线迎来全新的高峰爬坡期。而具备更高性能的量子计算机能够充分满足人工智能的计算需求,将赋能人工智能持续迭代。来源:PriyaDialani,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41400-072-5588

41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技术层——遗传编程•遗传编程用类似生物进化的方法开启计算机自动编码的尝试,目前十分小众且原始,但一步走到强人工智能并不现实,或许在未来五十年后会看到遗传算法走向应用的一天❑遗传编程的优势遗传编程的基本思想也是借鉴了自然界生物进化理论和遗传的原理,是一种自动随机产生搜索程序的方法,是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搜索算法,简单通用、鲁棒性强,并且对非线性复杂问题显示出很强的求解能力。彭博和英特尔实验室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人工智能程序员(AIProgrammer),是第一个可以在最低限度人类指导下完成编程任务的机器学习模型,而自动编程能力将是走向强人工智能的重要技术支撑。遗传编程原理简述自然界生物进化示例遗传编程过程示例随机生物种群生成随机程序种群组群发展,自然演化运行并检测程序质量符合终止No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培育更优解标准?Yes有利的组群基因世代传递产出最优解遗传算法研究的趋势基于遗传算法的进化模型是研究人工人工生命生命现象的重要基础理论。并行处理的遗传算法对新一代智能计算机体并行处理系结构的研究十分重要。协同进化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模糊推理以及混沌理论等其他智能计算方法相互渗透和结合,取长补短。把遗传算法从历史离散的搜索空间的优化搜索算法扩展到具个体进化有独特的规则生产功能崭新的机器学习算法。来源:CSDN,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42400-072-5588

4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应用层——虚实集成世界•虚实集成世界将极大促进并提升未来的生产效率与交互体验,从文娱业元宇宙开始,逐步过渡为全真互联网虚实集成世界的关键技术音视频海量算力AR/VR/MR虚实集成数字孪生实时分析世界人工智能极致传输区块链由元宇宙到全真互联网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文娱业元宇宙吸纳用户区域性的元宇宙网络雏形全真互联网涉及•游戏、泛娱乐•电商、生活服务•企业服务、政府领域•广告、社交•金融•所有产业•超3A沙盒世界游戏•效率化与AI发展,虚拟•汇聚C端流量和用户增长•基于3A游戏结合新技术世界效率提升产业•强化数字资产所有权推出的元宇宙•部分产业为追求生产效演进•虚拟与现实世界货币形•大量PGC、UGC、OGC率广泛迁入虚拟世界成汇兑机制生产内容涌现涌现•传统智能设备如手机、•智能终端广泛云化,成•3D全新模型消费类产品游戏主机仍是重要入口为新入口诞生终端•可穿戴智能终端轻型化•设备智能化,支持视听•脑机接口技术得到极大形态便捷化,量产后价格下触等沉浸式感官发展降,普适程度提高来源:腾讯研究院,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43400-072-5588

4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亟需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规范的成型,伦理问题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发展阻力人工智能智力发展曲线简析智发展阻力摩擦因子力黑箱性水平高能耗技术路线缺陷迁移能力差量子计算可解释机器学习伦理问题安全责任云计算数据飞轮隐私军事化时间就业❑安全责任目前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尚处于探讨研究阶段,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规范都未成型。人工智能算法的不透明性和不可解释性导致了其危险性决策结果对目前道德伦理和法律裁决提出了挑战。人工智能逐渐具备自主决策能力,却不具备明确的法律地位,在无人驾驶、服务类机器人应用领域首当其冲。伦理问题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发展阻力。❑算法偏见与歧视•自然语言处理像许多机器学习算法一样,都是基于统计数据的。这些统计数据是通过培训包含了性别偏见和其他反映在书面文本中现实存在的偏见的文本集而产生的。•人脸识别中使用的最大基准之一为人脸识别数据集(LFW),包含了13,000多张从网络新闻中收集的人脸图片,但数据集中,男性占77.5%,白人占83.5%。很明显,新闻中的人并不能代表更广泛的人群。若无采取确定的措施来限制算法偏差,那么过去的社会偏见将在人工智能的未来普遍存在。而除却由于训练样本的不均匀导致的无意偏见算法,大数据应用中对算法的偏见有意利用的例子比比皆是,根据性别、使用终端品牌等信息对不同客群差异动态定价,比如保险、消费等。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44400-072-5588

44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机器道德与企业道德50年后,社会是否会要求设定人工智能机器的道德标准比人类更高?毕竟机器比起人类更应该为了人类而牺牲。但在更多的价值观中难以统一,机器道德是建立在规则之上,其中来源于法律、道德、具体场景的规定和人类的指令。企业是最有可能且最有责任为机器赋予价值观的执行者,企业的道德将决定机器道德何去何从。如今社会对企业道德的要求和企业实际表现出来的要求往往并不一致。在未来,对社会责任和道德使命认真对待的企业才是满足社会和科技未来发展的企业,企业道德标准将成为衡量其企业和技术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自主武器与战争50年后,机器人或许将代替人类进入战场遍布海陆空,而机器人或者称其为自主的致命武器,不需要食物供应或薪酬,可全天候作战,具有超人的准确性及反应能力,永远不需要从战场撤离,服从每一项命令。但战争本身是反人性的,当本无人性的自主武器投放进战场后,战争的性质将变成工业化产线的持续消耗,战争道德作为停火协议的可能性约无。而战争武器作为最重要的人类资产之一,在全面自主化后,单人便可命令所有的作战单位,其失控的结果将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巨变。自主武器的可靠性、不可破解性将是军事采购的最重要的指标。❑人工智能威胁论人工智能是否将会超越人类的争论衍生出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恐惧,但这个争论本身不能盖棺定论。人类智商与机器智商的定义和定量分析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虽然人机对弈中机器学习已能远超人类的表现,但仅仅是在固定的场景下由人工输入规则训练的狭义智能,人工智能威胁论言之尚早。❑人工智能未来五十年的呼吁好奇心是人类从猴子变成人类的第一步,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极大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但从威胁论的视角,宙斯对普罗米修斯的恐惧,就在于普罗米修斯可以制造出比自身更强大的事物,考虑到人工智能在未来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威胁,人类也不可以傲慢。对待人工智能的未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45400-072-5588

45第二章——中国制造业未来五十年展望核心洞察:01中国制造行业现状•中国制造业存在低效痛点。传统制造业体系为单一直线型,分析消费者需求,并针对痛点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制造,最后将产品投放至市场并进行营销活动,各环节互动有限,更多为单一传导模式,信息反馈速度较慢,导致传统制造业生产体系较为低效。•污染问题凸显。中国工业规模在2012-2020年期间持续扩张,同时其在全球工业产值占比于2020年已超30%,但存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排放物以及二氧化碳带来了污染问题。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014-2020年总体呈现稳定小幅度增长趋势,其消费量从2015年的27.5亿吨增长至2020年的28.3亿吨,CAGR为0.7%。02中国制造业未来前瞻•智能制造重新定义制造业体系。智能化下的制造业体系产生较大改变,由直线流程式改为各环节互动的环式结构,向一体化的组织单位发生转变,信息实时反馈与工艺、研发之间呈双向往来关系,更利于生产研发部门根据消费者需求定义产品特性,实现“对症下药”。智能制造的发展与技术趋势的前景相互作用,包括5G、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内,共同推动制造业产业变革。IT与OT深度融合为智能制造带来发展新机遇,此外,数字孪生的普及实现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交互融合,工业5.0场景使富有经验的专家重返工厂,成为有限智能操作的强有力补充。•中国制造业逐步迈向绿色化与清洁化。在中国大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基于其较大的工业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将迈向绿色工业。绿色工业可通过合理且充分地利用各类资源与技术实现工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物质生产最小化。www.leadleo.com400-072-5588

46Chapter2.1智能制造现状概述❑智能制造定义❑智能制造产业链❑智能制造政策

4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智能制造定义•智能制造是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与传统直线流程式制造相比,智能制造可赋予制造业体系多组织协同传统制造对比智能制造传统制造流程智能制造流程消费者洞察实时反馈产品研发工艺采购软件系统精准研发营销柔性化生产制造生产•多组织协同•直线型流程•创新互动•有限互动自动化上市营销•高频率•低效率采购•高效率智能制造各层级结构协同研发设计供应商智能工厂转包商客户层物联网企IT网络业CRMPLMERPSCM层办公网工设备能源物料厂BOMMESWMS层质量生产货位生产网产OT网络线PLCDCSHMI机器1机器2层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无线网络设备传感器RFID标签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产线检测设备AGV层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48400-072-5588

4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智能制造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链上游硬件层国产化率有待提升,软件层PLM普及程度最高,MES需求最高;中游解决方案供应商更具发展潜力;下游智能制造渗透率最高的行业是3C电子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链图谱,2020年硬件层自动驾驶等领域推动硬件创新中国企业在智能制造硬件与软件市场赛道竞争力较为2020年中国激光器国产化率薄弱,体现在国产化率有待提升。上游硬件层中传统低功率中功率高功率硬件供应稳定,但以高端制造所需的高功率激光器与智智能传感器为例,其国产化率较低,仍依赖国际厂商能90%60%36%制供应。造软件层PLM普及程度最高,MES需求最高供给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工业软件操控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定义着产品整个制端造流程,从研发、管理、生产、产品等各个方面赋能,重新定义制造。中国研发设计工业软件市场被国际厂商主导,中国企业仅有航天神软与金航数码占据12%与8%的市场份额。生产与管控类工业软件市场中,由于西门子、施耐德、通用电气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在技术与产业基础上具备先发优势,其市场份额高于中国厂商。设备供应商初期毛利率偏低,未来随智能制造渗透率提升而加速增长研发成本是智能制造设备供应2020年智能制造设备成本结构商的重点支出,工业细分领域智设备通用性低,需根据具体领能域进行调整。智能制造研发人制造员学历门槛高,薪资高,因此企智能制造企业研发投入较高。业解决方案供应商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更依赖于购买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相比直接售卖智能制造设备并无利润优势,解决方案定制化要求较高,需根据企业具体需求进行规划与调整。智汽车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渗透率3C电子与汽车产业市场化程度更高,能26%20%15%14%消费者信息反馈更加及时,该类企制6%造3C电子业更偏好于分析消费者偏好与需求需求对产品进行升级,因此该领域产品端重工业迭代周期短,对生产效率的要求更高,从而推动制造技术的进步。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49400-072-5588

49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智能制造政策•2018年国务院以顶层战略规范工业标准。随后工信部从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和5G等多个方向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并将智能制造置于“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政策,2018年-2021年颁布政策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主体重点推进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的5G《5G应用“扬帆”行应用,通过三年时间初步形成5G创新应用体系,并重点工信部、动计划(2021-2021.07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物流、智慧港口、网信办2023年)》智慧采矿、智慧电力、智慧油气、智慧农业和智慧水利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十四五”智能制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加造发展规划(征求2021.04工信部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意见稿)》关并加速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推广应用,建设创新平台以集聚创新资源持续推进工业互联建设,实现工业设备的全连接;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推动工业数据开放共享,支持《关于工业大数据优势产业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加强合作,共建工业数据2020.05工信部发展的指导意见》空间;构建工业大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制定工业数据市场交易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开展数据资产交易试点,激发工业数据市场活力通过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增强完善工业互联网《关于推动工业互标识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功能、建设工业互联联网加快发展的通2020.03工信部网大数据中心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工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建设、深入实施“5G+互联网”512工程及增强关键技术产品供给能力壮大工业互联网发展动能对工业标准进行规范,主要包括产品、工具、嵌入式软件、《国家智能制造标系统和平台的功能定义、业务模型、技术要求等软件产品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08国务院与系统标准。主要用于促进软件成为工业领域知识、技术(2018年版)》和管理的载体,提高软件在工业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营销服务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中国政府多项政策助力智能制造发展国务院2018年颁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以顶层战略规范工业标准。随后工信部从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和5G等多个方向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并将智能制造置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来源:工信部、国务院、网信办,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50400-072-5588

50Chapter2.2智能制造价值分析❑核心价值❑制造业升级❑内在要求及市场规模

51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核心价值•智能制造的核心价值包括降低成本、优化产出、减少能耗,提升用户体验及升级产线,广泛提升制造业企业价值,使其从简单的制造商转为服务的提供商智能制造的核心价值•降低劳动力需求,减少人工成本降低•降低产品不良品率,减少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成•产融结合,降低信贷成本本•减少物料浪费,零库存降低仓储费用优•优化生产流程,改善制造工艺,加快生产速度化•科学安排生产,提升设备使用率产出•提升生产执行精度,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实时监测、控制能源使用情况能•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和技术,替代为节能减排方案耗提•精准捕捉用户需求,快速推出新品,满足下游求升新求变、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体验•提供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升•推动生产模式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生产转变级•从制造向服务端延伸产线•从单链条生产向网络协同生态演进❑智能制造五大核心价值赋能制造业转型智能制造通过人机协同方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利用智能算法等手段提升检测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产品不良品率,减少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物联网等技术落地加速产融结合,精准记录企业经营行为、评估企业资产状况,为供应链企业提供更低价格的信贷资金;依据需求端数据反馈合理安排要素投入,减少物料浪费。智能制造以数据驱动代替经验判断,优化生产流程的同时改善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设备接入物联网可实时在线监测和控制能源和资源使用,提高利用效率,利用智能化节能减排设备或解决方案替换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实现绿色生产。智能制造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与用户交互,鼓励用户全程参与产品生产过程,提升其体验。智能制造全面升级企业产线,使其从简单的制造商转为服务的提供商。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52400-072-5588

5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制造业升级•技术进步推动制造业不断升级,工业4.0时期人与机器间的协同由简单的劳动协同转变为决策协同,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智能制造与未来经济及科技的制高点息息相关制造业升级路径自动化生产工机械化生产工电气化生产工人类远程控制工智能化生产人机协同人机协同业人类操作机器业业机器业解决数量问题解决体验问题1.0解决人力问题2.0批量流水线式3.0解决质量问题4.0智能制造小规模作坊式精益生产来源:头豹研究院❑技术进步推动制造业升级工业1.0时期,蒸汽机使得人类进入机械化生产,突破体力局限,提高生产效率;工业2.0时期,电力技术的普及推动工厂大规模生产,解决工业品供需数量的矛盾;工业3.0时期,随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制造业进入自动化时代,人类通过远程控制更多机器及工厂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消费端产品多元化;工业4.0时期,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制造业逐步融合,人与机器间的协同由简单的劳动协同转变为决策协同❑智能制造与未来经济及科技的制高点息息相关根据中国工程院的统计,2019年中国制造强国指数为110.8,与第一名美国尚有差距,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智能制造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与未来经济及科技的制高点息息相关世界主要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指数,2019年168.7125.7117.2110.874.070.163.043.528.7美国德国日本中国韩国法国英国印度巴西来源:中国工程院,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53400-072-5588

5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内在要求及市场规模•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3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1%,其内在要求包括产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及服务智能化智能制造的内在要求❑产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将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和传•制造过程智能化是通过数智技术和先进制造输系统嵌入产品,因此产品具备智能感知和技术的融合,使得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通信能力,可作为物联网连接的终端,实现流程、生产要素以及上下游企业,以用户价产品可追溯、可识别、可定位值为中心,实现网络化协同和柔性化生产❑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随着技术融合不断深入,制造企业获取数据•在产品智能化的基础上,企业与终端用户交的实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不断提高,结合互路径更短,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将智能化分析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资源管理、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和价值增量,越来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订单管理、设备管越多的制造企业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理等方面的决策效率造转型,制造与服务的边界逐渐模糊来源:头豹研究院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按产值计),2016年-2025年预测单位:[人民币万亿元]CAGR:13.9%5.35.0CAGR:21.1%4.23.93.22.72.42.11.51.3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54400-072-5588

54Chapter2.3未来五十年前瞻❑技术趋势❑IT与OT融合❑数字孪生❑工业5.0

55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技术趋势•智能制造的发展与技术趋势的前景相互作用,包括5G、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内,共同推动制造业产业变革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及趋势概览类技5G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别术可接入设备持续边缘智能工业机理智能增强数据建模VR/AR增长技术万物互联网络连接协议多样数字孪生高级数据分析智能感知趋势智能规划与智能高速数据传输设备接入广泛新型时序数据库数据湖决策❑5G是智能制造工厂连接的载体5G具备高连接速率、超低网络延时、海量终端接入、高可靠性等优势。未来5G有望替代工厂内物联网通信(包括Wi-Fi,蓝牙等短距离通信技术),成为加速信息传输的通道。通过广泛连接,5G将大量传感器及设备高速接入工厂,是智能制造工厂连接的载体。❑边缘计算是智能制造的中枢神经物联网的传感器通过网络线路和计算终端与边缘计算进行交互,向其提供数据并接受服务。物联网可产生大量工业数据,其结构多样,对传统的数据管理提出挑战,因此需要用大数据和边缘计算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物联网产生的数据。❑物联网是智能制造的感知基础物联网重点突出传感器感知,同时也具备网络传输,信息存储和处理、工业现场应用接口等功能。使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成为可能,最终将人员、空间和物理世界融为一体。❑大数据与智能制造密不可分智能制造是工业大数据的载体和源泉,生产制造各环节信息化及自动化系统所产生的数据构成工业大数据的主体。此外,智能制造亦是工业大数据产品最终的应用场景和目标,而工业大数据描述了智能制造各生产阶段的真实情况,为感知、理解、分析和优化制造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因此,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密不可分。❑人工智能是智能制造的题中之义智能化对工业企业的意义重大,人工智能是智能制造的题中之义,可促进企业之间的分工细化并在企业间建立新的生态关系。智能化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减少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问题。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56400-072-5588

56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IT与OT融合•IT与OT深度融合为5层架构带来变革,并为智能制造带来发展新机遇,包括数据驱动生产柔性化,平台支撑工业互联及为用户提供智造服务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数据驱动生产柔性化❑平台支撑工业互联❑为用户提供智造服务•数字化信息•产业链赋能•制造与服务融合•算法驱动•资源整合•高附加值•以需定产•轻量化应用•满足多样化需求❑IT与OT深度融合为智能制造带来发展新机遇IT与OT深度融合,2020年后5层架构的界限愈发模糊。新型工业连接技术和协议的应用者正创建新的数据采集体系结构,将为5层架构带来变革,并为智能制造带来发展新机遇。柔性生产是对资源要素进行快速重构以响应新增的制造需求,而智能制造系统将资源要素及其过程状态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通过算法优化的方式对这些资源要素进行高效配置。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通用资源,面向垂直领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轻量化应用,大幅降低使用门槛和智能化改造成本,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可实时掌握用户需求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主动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创造全新价值空间。IT与OT融合趋势1970S1980/90S2000S2010S2020+中国市场5层架构模块无缝集成计算机应用ERPERP互联网、ERP模块、MES云平台信息技术MESIT集成架构现场总线协SCADA连接议、TCP/IP远程输入输PLC出逻辑控制操作技术技术OT直接数字I/O硬件控制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57400-072-5588

5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数字孪生•数字孪生的实施是系统工程,以应用为导向,确保数字孪生系统成功实施并带来预期价值;未来数字孪生将向轻型制造业加强渗透本地化数字孪生系统功能应用模块虚拟调试生命周期管理工艺优化整体仿真可视化交互分析/仿真/决策数机理模型模块字算法模块空交互交互间决策调用云端导入孪生数据模块状态数据控制模块感知模块决策/控制指令传感数据物传感器/执行器传感器/执行器传感器/执行器理实体工业设备1工业设备2工业设备3数字孪生应用行业分布情况,2020年单位:[百分比]能源电力28.1%❑数字孪生以应用为导向机械14.6%原材料工业10.7%数字孪生的实施是系统工程,涉及不同实体、不同船舶9.7%部门的协同及不同技术领域的融合。因此,需从实工程装备7.8%施准备、系统设计与实施、试运行、实施后评估、优化与改进等阶段统筹协调,以应用为导向,确保消费品工业7.0%数字孪生系统成功实施并带来预期价值。航空航天4.9%汽车3.7%❑数字孪生未来向轻型制造业加强渗透轨道交通2.8%数字孪生基于实体数字建模、物联网、大数据、人采矿业2.7%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构建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之间烟草行业2.7%的闭环数据交换通道,实现数字空间和工业设备的电子信息制造1.5%虚实客观映射,在数字空间对物理设备的实时状态其他3.8%进行呈现,未来数字孪生将向轻型制造业加强渗透。来源: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58400-072-5588

5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工业5.0•数字孪生的普及可实现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交互融合,工业5.0场景需要富有经验的专家重返工厂,成为有限智能操作的强有力补充工业5.0展望物理空间1物理空间2物理空间3物理空间4信息空间物理空间5物理空间6物理空间7物理空间N❑工业5.0将使富有经验的专家重返工厂借助数字孪生技术的普及,不同物理空间的实体要素在同一信息空间进行“全要素”映射和重建,形成具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行能力的数字孪生体,从而实现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交互融合,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和自适应能力。在工业5.0的场景中,即时响应分布式供应链将机器维护与质量控制融入工厂运营,以全球大型机器人工厂的形式生产半成品,并在当地工厂完成最后步骤,生产高度定制化的产品,且产品可与用户交互。与工业4.0自动化生产追求的替代人力目标不同,工业5.0需要富有经验的专家提高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内的生产效率,成为有限智能操作的强有力补充。从工业4.0到工业5.0Industry5.0Industry4.0专注于提供客户体验专注于机器间的连接高度定制化大规模定制化即时响应分布式供应链智慧供应链体验可交互产品智能产品让人力重返工厂将人工从工厂中分离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59400-072-5588

59Chapter2.4工业与碳排放市场现状❑中国工业规模❑中国碳排放量❑碳中和与碳达峰

60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工业市场概览•中国工业规模在2012-2020年期间持续扩张,同时其在全球工业产值占比于2020年已超30%,但存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排放物以及二氧化碳带来了污染问题中国工业增加值,2012-2020年中国工业产值占全球比例,2012-2020年单位:[万亿元]单位:[百分比]3540%3035%30%2525%2020%1515%1010%55%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中国工业产值增速,2000-2020年单位:[百分比]25.0%21.1%20.0%18.5%18.2%15.9%15.0%11.8%12.1%10.0%8.9%6.4%5.0%4.8%1.8%0.4%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中国工业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0年,中国已从1949年的一个工业基础薄弱与体系不健全的国家发展成至今的制造大国。其中,中国在1992-2005年期间通过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打开国际资本在中国的投资渠道并同时引进先进的工业技术,同时中国在此阶段凭借飞速增长的人口规模与较低的人力成本增加其创新投入与产出规模。随后在2006年-2020年期间,中国工业拉动内需以提升工业产值,并迈向“自主创新”阶段,创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工业增加值在2012-2020年呈现增长趋势,从2012年的21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1.3万亿元,CAGR为5.1%,同时其在全球工业产值占比于2020年已超32%,工业规模呈现持续扩大趋势。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61400-072-5588

61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从中国工业产值增速来看,中国工业在2000-2020年期间已逐步由增长期转变至工业结构调整期。其中,由于中国推进“两化融合”政策,促使中国工业产值增速从2002年的8.9%增长至2008的峰值21.1%。尽管中国工业产值在2010-2020年间的增速放缓,但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实行拉动内需战略,同时通过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导致中国工业产值在2008-2020期间呈现低增长趋势,并进入工业结构调整期。逐渐增长的中国工业规模在利好中国经济的同时还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污染排放物以及二氧化碳,其在影响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62400-072-5588

6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碳排放市场现状:煤炭消费概况•随着电力需求增长、工业活动需求回暖等产能的持续提升,中国煤炭消费量处于增长趋势,同时截至2020年中国是全球煤炭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中国煤炭消费量,2012-2020年单位:[亿吨]28.328.228.128.127.827.727.627.627.5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中国煤炭消费量处于增长趋势截至2020年,中国最大的能源来源为煤炭,其在整体能源结构中占比较高。中国电力生产、工业生产、建筑以及能源转换等领域均以烧制煤炭为主,随着此类领域中如电力需求增长、工业活动需求回暖等产能的持续提升,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016-2020年总体呈现小幅度增长趋势,其消费量从2015年的27.7亿吨增长至2020年的28.3亿吨,CAGR为0.7%。在2021年中国后疫情时代的宏观经济逐渐稳定以及发电煤炭库存较低的背景下,中国煤炭需求量在未来2-3年有望持续缓慢增长。此外,从全球角度来看,包括中国、日本、印度以及韩国等国家的亚洲基于其人口基数与工业规模,是全球煤炭产量、消费量占比最大的洲,同时,超70%的新建燃煤发电厂位于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以及韩国等地区。其中,截至2020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与煤炭生产国家,其煤炭消费量达到82.3EJ,约为印度煤炭消费量的4倍。中国较高的煤炭消费量也进一步加剧了其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全球煤炭消费量国家排名,2020年单位:[EJ]82.317.59.24.63.53.33.23.0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南非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韩国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63400-072-5588

6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2011-2020年单位:[百万吨]9,893.59,806.09,648.69,462.79,288.19,274.79,274.39,242.59,000.48,823.4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中国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能源二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截至2020年,中国电力行业、黑色金属冶炼、矿业等行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中国全社会碳排放量占比超70%。其中,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费,即电力行业,同时在电力行业以烧煤炭为主,以及在中国煤炭消费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处于增长阶段,其排放量从2011年的8,823.4百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9,893.5百万吨,CAGR为1.3%。碳排放的持续增长将对环境造成全球变暖的直接影响,同时全球变暖将对人类的食物供应与居住环境产生危害。此外,从经济方面来看,若截至2100年全球温度上升5℃,全球经济的GDP损失将达6.5%。因此工业活动产生巨大的碳排放量可对环境与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控制并降低碳排放量在全球已达成共识。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64400-072-5588

64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碳排放市场现状:政策•随着中国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紧迫,中国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部门于2017-2020年期间陆续出台支持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中国碳中和、碳达峰相关政策,2017-2021年政策&会议名称颁布日期颁布主体政策要点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条例的制定也在抓紧推进当中。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在碳达峰行动方案的框架下,编制出中外媒体吹风会2021-04生态环境部台煤炭、电力、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建筑、交通、民工、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的实施方案碳中和债募集资金应全部专项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可持续建筑、工业低碳改造等绿色项目的建设、运营、收《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中国银行间市场2021-03购及偿还绿色项目的有息债务,募投项目应符合《绿色债机制的通知》交易商讨会券支持项目目录》或国际绿色产业分类标准,且聚焦于低碳减排领域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2021-03国家电网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强化能耗双控;加强能效管理;加快电能替代;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明确“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是仅次于货币、信贷政策的第三大工作。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逐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2021-01中国人民银行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钢铁压减产量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将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新闻发布会2021-01工信部据的存量约束机制,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的下降《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鼓励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达峰专项方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2021-01生态环境部案,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并制定达峰行动方案习主席在大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气候雄心峰会2020-12党中央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2020-09党中央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会一般性辩论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放的重大举措,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排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2017-12国家发改委放交易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监管,逐步扩大市业)》的通知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65400-072-5588

65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加快碳中和事业发展“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同时通过各类节能减排等活动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指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随后逐渐回落的时刻。随着中国各类工业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提升,同时作为全球碳排放总量最高的国家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相较于欧美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较紧迫,中国从碳达峰阶段至碳中和阶段仅有30余年的时间。中共党中央在2017-2021年期间提出要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同时,中国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自2017年出台各项支持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的相关政策,如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为鼓励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达峰专项方案,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并制定达峰行动方案。总体来看,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重要国家战略。由于电力、黑色金属冶炼以及非金属矿产等领域的工业活动为中国主要排放二氧化碳的领域,有效地降低此类领域的工业活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随着中国碳中和政策的推出与相关产能总量与产业格局的推进与改变,中国工业将迈向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的方向发展。部分国际碳减排时间表国家碳达峰时间碳中和时间差值英国1991年2050年59年法国1991年2050年59年瑞士1993年2045年52年丹麦1996年2050年54年中国2030年2060年30年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66400-072-5588

66Chapter2.5工业排放物概况❑工业废水❑工业废气

6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工业排放物概况:工业废水•工业废水具备种类多与成分复杂的特点,如包括酸、碱、硫化物、放射性物质、汞、砷以及各类化合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中国工业废水污染物分类污染物分类主要来源酸、碱、汞及其化合物化工、矿山、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皮革、造纸放射性物质原子能工业、放射同位素实验室、医院、武器生产等硫化物化工、皮革、煤气、染色、油田、天然气加工工业等六价铬及其化合物矿山、冶炼、电镀、化工、金属处理、特种玻璃工业等砷及其化合物矿石处理、制药、冶炼、化工、玻璃、化肥工业等镉及其化合物金属矿山、冶炼、化工、金属处理、特种玻璃工业等❑工业废水定义工业废水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与废液,其包括生产废水、生产污水以及冷却水。工业废水含有各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是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同时,工业废水具备种类多与成分复杂的特点,如包括酸、碱、硫化物、放射性物质、汞、砷以及各类化合物,此类污染物包含众多对人体与环境有害的毒性物质,因此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同成分的工业废水可造成各类危害工业废水所含的成分与物质相较于生活污水所产生的危害更高,工业废水根据其成分的不同可对环境、水中生物、有机物以及人体造成不同类的伤害。工业废水经工厂排放至河流或江海可严重污染水下生物与周边生态环境,排入地下与土壤的工业废水可对土壤以及生物的生长繁殖产生影响,同时人类在生活中若使用经工业废水污染后的水质或通过动植物链条进入人体,其身体健康将受损害。工业废水的危害工业废水危害工业废水(不包含有毒物质)在废水中浓度较高时可危害水体工业废水(包含有毒物质)可通过食物链传导至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含油废水燃点较低的油类废水可引起火灾,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高色度与高蚀度废水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酸性与碱性工业废水可损坏相关设备与器材含氮、磷的工业废水影响水中生物繁殖不溶性悬浮物工业废水对有机物产生腐败影响,对水体导致厌氧现象工业废水(含多类有害物质)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反复生成新的污染物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68400-072-5588

6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降低截至2020年,中国工业废水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中国国务院、中央环保稽查组等相关环保部门自2015年出台各项规范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与提升工业废水排放监管力度的政策,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逐渐降低,于2020年降低至164.2亿吨,随着工业废水市场内的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升华法等技术)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头豹研究院预测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至2024年将持续降低至137.7亿吨。尽管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15-2020年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但其排放量仍处于较大的阶段,由于工业废水处理的成本对工业领域内的工厂与企业而言较高且收益较低,随着工业废水市场逐渐迈入绿色化、统一处理化以及智能化,第三方专业处理工业废水的业务需求将持续提升。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015-2024年预测单位:[亿吨]199.5186.9180.7175.1170.0164.2158.2151.7143.6137.7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69400-072-5588

69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工业排放物概况:工业废气•工业废气是工业制造领域中产出的另一污染物,截至2020年,中国废气排放中占比最高的行业为电力行业,燃煤电厂排放的废气是电力工业领域中的主要污染源头之一工业废气产生过程炼焦烧结炼铁软件炼钢软件扎钢软件软件框架软件框架框架框架框架排放排放排放排放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冷却水炉渣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炉渣冷却水灰尘粉尘粉尘灰尘❑工业废气可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工业废气指在工业生产或制造中,厂区内燃料燃烧或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排入空气的污染物。工业废气相较于其他类城市气体更具备成分复杂的特点,以钢铁厂为例,钢铁企业在从炼焦至轧钢的每个过程均可产生各类可排入空气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炉渣等。此类污染物经排入空气中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人体,将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同时,含有氮成分的废气可破坏空气组分,含氮化物的石油工业产品可对大气循环产生影响。因此,工业废气是工业制造领域中产出的另一污染物。中国废气排放行业占比,2020年单位:[百分比]12%5%30%8%18%27%电力/热力黑色金属非金属制品业化工有色金属其他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70400-072-5588

70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废气排放最多的行业为电力行业截至2020年,中国废气排放中占比最高的行业为电力行业,其次为黑色金属冶炼与非金属制品行业,其中燃煤电厂是中国工业废气主要污染源。中国的电力生产仍以火力发电为主,占比达73%,其次为水力与风力发电。其中,在燃煤电厂的生产流程中,可对环境与人体产生较大危害的设备为锅炉,其按照不同压力与参数容量的锅炉的供电煤耗量不同,供电煤耗越低,火力发电量排放的污染物就越少,其锅炉排放的污染物含量远高于其他类废气,因此燃煤电厂排放的废气是电力工业领域中的主要污染源头之一。中国发电方式占比,2020年单位:[百分比]2.2%5.0%7.3%12.5%73.0%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光伏发电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71400-072-5588

71Chapter2.6未来五十年前瞻❑绿色工业❑清洁能源

7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制造业未来展望:绿色工业与清洁能源•在中国大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基于其较大的工业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将迈向绿色工业与采用清洁能源为主“碳中和”与“碳达峰”下涉及的能源与工业控制煤炭消费新增与减少煤炭用量能源供给侧天然燃气、生物质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氢能制造过程中采用各类环保低碳技术“双碳”目标绿色工业节能技术提升能效流程优化、数字化提升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光伏供电、热水)❑中国制造业将逐步迈向绿色化、清洁化在中国大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基于其较大的工业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将迈向绿色工业。绿色工业可通过合理且充分地利用各类资源与技术实现工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物质生产最小化与污染物排放量(工业废气、工业废水等)的最小化(如在钢铁、电力、金属等行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采取环保低碳的方式,在提升产能的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环保流程与提升节能效率),同时可降低工业活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危害。此外,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趋势下,各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降低环境损害与为加强在国际资源利用领域的话语权,其均在工业领域采取绿色与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同时中国自2015年也相继出台环保、智能制造、低碳、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的政策,其意味着未来专门处理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的企业需求将提升,同时结合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环保产业也将迎来崛起时期。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在未来将步入绿色工业时代。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73400-072-5588

7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从清洁能源方面来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可再生且持续利用能源的生产制造将成为工业活动未来的另一趋势,同时清洁能源作为不排放污染物且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活动的能源,是实现工业活动中降低碳排放的另一关键,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在消耗后得到补充,其包括风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氢能以及太阳能等。以智能电网为例,其与传统电网的其中一个差异为智能电网可接入清洁能源,可提升电力资产整体的运营效率与收益。同时,在中国自2017年发布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利好政策与补贴实施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发电的市场规模也迎来大幅度增长,且在异质结电池、TOPCon电池等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技术更新迭代趋势下,光伏和风力的发电替代方式可有效降低火力发电中的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污染物,因此发电领域中的清洁能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同时,从中国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钢铁生产领域来看,其可采用氢能作为燃料消纳,在钢铁的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氢气体,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采用氢能可提高钢铁工业生产的效率并降低碳排放量,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仍需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此外,中国为如期实现低碳排放目标,中国不断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碳中性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由于采用电池动力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量要低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电力来自煤炭,但碳排放量要低于传统燃油汽车20%-30%),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也有利于中国制造业迈向绿色化、清洁化。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74400-072-5588

74第三章——肿瘤及罕见病治疗的发展策略核心洞察:01中国医药行业持续增长中国医药市场在过去十余年迅速崛起,成为新兴医药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2018年中国以1,323亿美元规模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及原料药生产国家和出口国,预计2030年中国医药市场容量将接近1,770亿美元。随着2030健康中国目标渐进,医药产业结构革新重塑,构建增长型生态圈势在必行,医药板块因具备内需驱动的刚需属性和长期成长的稳定性具有核心投资价值。02中国肿瘤行业五大趋势肿瘤流行病学方面,癌症将持续高发,癌症负担不断加重,由此肿瘤早筛价值逐渐凸显;肿瘤治疗方面,肿瘤免疫治疗已革命性改变癌症治疗效果,未来产业前景广阔;精准医疗成为肿瘤医学领域新一代测序的未来;中医正改变现代医学,中西医结合演绎肿瘤治疗新策略。03中国罕见病治疗关注提升中国首次明确罕见病定义,即“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为攻克罕见病,监管部门近年来高度重视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出台一系列法规文件,加速罕见病药物的审评审批。随着药企积极参与罕见病药物研发,第二批罕见病目录更新在即,“1+N”多方共同支付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逐渐完善,中国罕见病治疗将得到更多重视。

75Chapter3.1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综述❑中国医药健康行业发展历程❑中国医药健康行业产业链❑中国医药健康行业注册审批❑中国医药健康行业供给端❑中国医药健康行业需求端

76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医药健康行业发展历程•2020年医药生物跑赢沪深300指数,中国新兴医药行业逐渐成为全球第一梯队,医药板块因具备内需驱动的刚需属性和长期成长的稳定性具有核心投资价值❑内需驱动的刚需属性和长期成长的稳定性是医药板块的核心投资价值2020年中国“十四五”编制规划启动,医药生物跑赢沪深300指数,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宏观政策逻辑下,医疗健康行业将受持续引导中国医药板块走势,2006-2020“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2006-2010)(2011-2015)(2016-2020)14000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8年2019年•城镇居民•“新医改”开始并投•“限抗”升温•广东药交所•仿制药“一致性•医保局组建•《药品管理法》12000基本医保入资金•控费提出模式问世评价”•“4+7”带量采购•仿制药品目录试点开始•2009版医保目录•新版基药目•药品优先评审•抗癌药零关税建议10000调整录发布•18版医保目录谈•基药制度与目录判8000出台6000400020002010年2012年2016年2017年2020年•基药招标,“安徽模式”出台•控费持续•三明模式•鼓励药械创新•“十四五”规划0•“两票制”推行•新医保目录编制启动•药审改革推进•医改加速申万一级行业指数_医药生物收盘价_沪深300指数❑中国新兴医药领域发展追赶全球“第一梯队”相较于海外,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在传统医药行业落后海外,但新兴医药行业与海外基本已无时间差中外医疗健康行业发展阶段•小分子创新药•医疗器械中外医疗产业发展对比及分析:•小分子创新药及医疗器械:海外已到成熟阶段,中•医疗服务国约有40余年差距,原因在于中国从仿制药起步,时间较海外晚•医疗服务:与海外有20余年的差距,本土龙头企业•生物创新药较海外龙头企业(如梅奥)在资金规模、医疗资源上存在落后•小分子仿制药•生物创新药:与海外有20余年的差距,在大分子靶点发现热度退减的背景下,加上中国对于创新药的•生物仿制药利好政策,中国对比海外的差距将缩小•生物仿制药:存在10年差距•新靶点/新技术:与海外发现基本同步,从license-in•医药新技术逐步向license-out过渡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17%发展→成熟发展→成熟来源:Wind,CNKI,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77400-072-5588

7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医药健康行业产业链•中国医药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制药基础(原材料与原料药)、中游医药研发和制造(医药研发及成药)及下游医药流通(医药经销商,医药物流,医药销售和支付端及患者端)中国医药行业产业链原材料基础化工材料动植物材料药用辅料包装材料医药中间体上原料药游中国化学药品原料产量与增速,2011-2020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单位:万吨335341355解皮40029029226330327627350%维抗230热质沙他普肝造一般为创新药生生2000%镇激坦汀利素影合同定制方式素素痛素类类类类剂生产0-50%类类类类医药研发成药毛利率研发药物化合物合成制剂化生中国医药市场规模,2016-202040%学物服务发现合成工艺研发药药单位:亿元品品2,000化药中药生物药生产化合物化学药中间体/药品中43%中1,500服务合成原料药制剂药疫游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及增速,2016-2020制苗1,000单位:亿元,%品30,00020%50020,000兽其10,00010%用他00%药药0品品2016201720182019202020162017201820192020医药物流医药经销商2020年市场规模传统批发企业快批快配企业3.8万亿普通物流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上下游资源效率高费用控制佳医药销售支付端与患者端中国医院数量,2017-2020下64%26%10%单位:个医疗支付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其他医院游公立医院零售药店基层医疗机构15,000基础医疗10,0005,000中国药品零售三大终端市场销售额占比,2013-2020保险02017201820192020单位:%100%商业保险中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2017-202050%单位:亿人次1008283870%77个人8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60公立医院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公立基层医疗终端17%2017201820192020来源:国家统计局,卫建委,米内网,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78400-072-5588

7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医药健康行业注册审批•中国医药行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不断推进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评效率和质量,对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给予优先审评审批中国药品注册审评流程图专业审评问询形式药学药理毒理5个工作日。。书面发补不批准发补临床统计80个工作日NoNoNo受YESCDEYESCDEYES申请人MAACDE审评CFDI现场核查批准理接受综合评估/PLIGMP/GCP5个工作日初审40工作日审评120工作日综合审评40工作日样品NIFDC60/90工作日注册检验❑中国药品注册审评数量持续增长,临床急需药品研发上市进程加快随着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及《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出对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给予优先审评审批,不断推进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评效率和质量,2016年以来各类药品注册申请受理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一批具有明显临床价值且临床急需的新药好药加速通过审评,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用药选择中国历年药品注册申请审评情况,2016-2020药品各类注册申请审评情况,2016-2020单位:件单位:%15,000IND申请11,58212,0689,6809,796验证性临床8,73010,0008,7737,9888,606NDA6,817ANDA5,000内圈2016补充申请外圈20200境外生产药品再注册20162017201820192020复审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品一致性评价申请需技术审评总计优先审评通过的品种,2020四个快速通道单位:%重大专项,专利到期,具有明显临床7%3%按与原研药质量和价值的新药,突破性优先疗效一致的标准完30%附条件特别善后重新申报,17%治疗审评批准审批药物审批儿童用药,7%同步申报,25%罕见病,9%艾滋病,2%来源:CDE,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79400-072-5588

79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医药健康行业供给端•中国医药行业竞争者众多,代表性企业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北京、山东、上海等地区。整体行业供应平稳,2020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工业全行业前位中国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2015-2020中国医药工业营收和利润增速,2016-2020单位:%单位:%15309.810.612.49.7106.65.9205106.16.06.66.25.72.8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1016Q116Q216Q316Q417Q117Q217Q317Q418Q118Q218Q318Q419Q119Q219Q319Q420Q120Q220Q320Q4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2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增速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增速❑2020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工业全行业前位2020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累积同比增长5.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0.7%,但高于工业整体增速3.1%,实现营业务收入27,960.3亿元,同比增长7.0%。中国医药行业竞争者众多,医药行业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北京、山东、上海等地区中国医药工业代表企业区域分布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博腾股份,福安药业中药制品:同仁堂化学药品:天士力基因工程/疫苗:智飞生物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华润双鹤中药制品:中新药业中药制品:太极集团生物药品:天坛生物,中国生物兽用药品:瑞普生物基因工程:神州细胞医药仓储物流:华润医药化学药品:哈药股份、誉衡药业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兽用药品/生物药品:华北制药中药制品:葵花药业化学药品/中药制品:石药集团,以岭药业化学药品:安科生物基因工程/疫苗:华兰生物生物药品:长春高新,金赛药业黑龙江中药制品:马应龙化学药品:人福医药生物药品:武汉生物吉林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化学药品:东北制药辽宁化学药品:兴齐眼药生物药品:兰州生物新疆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原料药/化学药品:新华制药,未名生物宁夏山西中药制品:步长制药,东阿阿胶山东化学药品:海思科青海甘肃陕西生物药品:齐鲁制药中药制品:奇正藏药,西藏药业河南江苏西藏安徽上海湖北医药中间体:药明康德四川化学药品/中药制品:云南白药,昆药集团重庆浙江原料药/化学制剂:药石科技,恩华药业基因工程/疫苗:沃森生物湖南江西基因工程/疫苗:艾博生物贵州福建全产业龙头:恒瑞医药云南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科伦药业广西广东医药包装:海顺新材化学药品:康弘药业原料药及制剂:复星医药生物药品:上海莱士,君实生物海南全产业龙头:上药集团医药中间体:润都制药原料药:信立泰,健康元原料药:华海药业化学药品:海普瑞,国药一致儿童药:康芝药业医药中间体:九洲药业,司太立,京新药业中药制品:白云山,华润三九医药中间体/原料药/中药制品:片仔癀化学药品:贝达药业,华东医药,华海药业生物药品:华大基因,达安基因中成药:普利制药生物药品:艾德生物疫苗:康泰生物中药饮片/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青松股份密集稀疏来源:工信部,前瞻经济学人,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80400-072-5588

80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医药健康行业需求端•中国医药国际需求端和本土需求端强劲。2020年中国医药进出口额创新高,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深化,分级诊疗模式形成,健康消费意识提升,居民医药消费需求持续强劲中国医药市场国际需求端中国医药进出口区域占比情况,2020中国医药品进出口总值,2016-2020单位:%单位:亿元人民币2,56620201,528北美洲欧洲亚洲41.18%2,46220191,18918.98%30.58%1,95720181,148非洲2.01%1,81520171,021拉丁美洲5.30%大洋洲1.95%1,4622016898进口出口❑中国医药国际需求端和本土需求端强劲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贸格局深度调整和各国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等环境下,中国医药外贸强势反弹,进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2020年中国医药品进出口总额4,09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13%。另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深化,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健康消费意识提升,居民医药消费内需持续强劲中国医药市场本土需求端中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2016-2020单位:万人次2020➢2016-2020年中国基层医医2019疗机构诊疗人数始终高于2018医院和卫生院,随着医药疗2017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深化,端2016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2016-2020,单位:亿元60,000➢中国医保覆盖面持续稳定45,000在95%以上,医保收支规医30,000模逐年扩大,2020年中国保15,000社保收入与支出现首次出端0现6,914亿缺口,处于微20162017201820192020赤字状态社保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支出中国药品销售格局,2030E单位:%➢中国用药结构调整空间大,现阶段市场仍以仿制药为医主,预计2030年创新药物药市场占比将提升至50%,端中国创新药将迎来“黄金时期”来源:国务院,海关总署,医保局,卫建委,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81400-072-5588

81Chapter3.2中国肿瘤治疗五大趋势❑流行病学趋势❑肿瘤治疗趋势❑研发审批趋势❑治疗支付趋势❑企业发展趋势

8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流行病学——肿瘤发病现状•全球癌症持续高发,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中国新发癌症人数和癌症死亡人数位居全球第一,癌症患者承受沉重的疾病负担,存在着巨大的未满足需求❑全球癌症持续高发,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成为全球第一大癌。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肺癌死亡180万例,远超其他癌症类型,位居癌症死亡人数第一全球发病率前十癌症,2020全球死亡率前十癌症,2020死亡率前五癌症(按性别)单位:万例单位:万例单位:万例乳腺癌226肺癌180肺癌119肺癌220结直肠癌94肝癌58结直肠癌193肝癌83结直肠癌52前列腺癌141胃癌77胃癌50男性胃癌109乳腺癌68前列腺癌38肝癌91食管癌54乳腺癌68宫颈癌60胰腺癌47肺癌61食管癌60前列腺癌38结直肠癌42甲状腺癌59宫颈癌34宫颈癌34膀胱癌57白血病31女性胃癌27❑中国新发癌症人数和癌症死亡人数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82万,结直肠癌56万,胃癌48万,乳腺癌42万,肝癌41万,食管癌32万,甲状腺癌22万,胰腺癌12万,前列腺癌12万,宫颈癌11万,十种癌症占新发癌症数78%。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全球癌症死亡总人数30%。中国主要癌症新发和死亡数量,2015-2020单位:万例2015202078.781.6癌47.955.5症40.338.8374130.441.624.632.422.1新20.111.11110.689.512.57.211.5发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宫颈癌神经系统癌症胰腺癌前列腺癌71.563.1癌39.1症32.629.137.430.128.618.818.712.211.7死8.575.66.55.46.23.45.9亡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神经系统癌症白血病宫颈癌来源:IARC,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83400-072-5588

8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流行病学——肿瘤发病趋势•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预测到2070年全球每年将新增3,400万癌症病例,推测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和宫颈癌增幅最大。癌症负担不断加重,肿瘤早筛价值凸显全球癌症病发预测,2018-2070单位:百万人20182070结直肠癌❑趋势一:癌症持续高发1285%1.8百万4.7百万10111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未来50年的53%乳腺癌全球癌症负担进行预测:如无其他有效措82.1百万4.4百万7.57.2168%6.2施遏制癌症,2070年全球每年将新增肺癌62.1百万3.8百万3,400万癌症病例,相比2020年数据翻一4前列腺癌倍。通过推测6种癌症2018年至2070年发3.1400%2.821.3百万2.9百万病率的演变发现,预计增幅最大依次为结0.6胃癌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0低HDI中等HDI高HDI极高HDI1.0百万1.3百万和宫颈癌注:HDI,HumanDevelopmentIndex,人类发展指数,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用以衡量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水平中国肿瘤医院收入,2010-2019癌症治疗费用❑趋势二:癌症负担不断加重单位:亿元单位:千美元1,000结直肠癌31.32019年中国肿瘤医院总收入达到912.6亿12.780030.1元,较上年增长19.3%;利润总额为81.4亿肝癌12.2元,同比上升79.4%。部分治疗癌症的靶600胃癌3415向药在进入中国早期,价格高昂,给患者40033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021年医保报销后乳腺癌11.4200价格较之前有大幅下降,但整体价格水平肺癌17.509.2仍然较高,癌症患者经济负担仍然较大癌症转移阶段早期诊断阶段中国肿瘤早筛市场规模,2020-2030E❑趋势三:肿瘤早筛方兴未艾单位:亿美元300高危人群522百万肿瘤早期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经,对癌症预防发挥重要作用。200可负担率3.9%中国肿瘤早筛市场目标人群是能够负担得起早筛费用的高风险人群,群体年龄通常100检测价格$1,400处于50-75岁之间。中国肿瘤早筛市场潜0在规模有望从2020年191亿美元增长至市场规模$289亿2030年28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23%来源:NatureReviews,卫建委,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84400-072-5588

84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肿瘤治疗•肿瘤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药物分为化学药和生物药,生物药以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溶瘤病毒药物为主❑肿瘤治疗方式和治疗药物肿瘤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治疗药物分为化学药和生物药,其中生物药以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溶瘤病毒药物为主主要肿瘤治疗方式市场治疗1万元-5万元/次市场治疗1万元-3万元/次手术份额40.7%费用放疗份额11.5%费用定义:外科医师在工具的协助下将肿瘤从肿瘤患者体内摘除定义:利用高能量杀死恶性癌细胞,或其他良性肿瘤细胞范围:对位置固定、外围清晰的实体瘤或早期肿瘤有效范围:适用于多种癌症,包括实体瘤及血液肿瘤特征:当肿瘤扩散或发生系统性转移,手术可能不再适用特征:70%肿瘤患者需要放疗,可单独或与手术化疗结合使用市场治疗2万元-13万元/年市场治疗15万元-45万元/年化疗份额34.4%费用靶向疗法份额11.4%费用定义: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杀死癌细胞并控制癌细胞的增长定义:针对促成癌细胞增殖及扩散的特定基因、蛋白质或组织环境,范围:适用不同类型癌症,可单独使用或结合其他治疗方案防止癌细胞增殖扩散特征:对处于不同疾病发展阶段的大多数肿瘤患者都有效果范围:各类有可检测靶点癌症特征:利用小分子药物或单克隆抗体市场治疗18万元-55万元/次免疫疗法份额2.0%费用定义:诱导、提升或限制肿瘤患者的免疫反应范围:适合各类癌症,包括实体瘤及血液癌症特征:利用生物制剂治疗癌症主要肿瘤治疗药物分类药物分类形式技术平台靶向治疗抗肿瘤机制常见靶点化疗药物否抑制细胞增殖过程无化学药小分子针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转移和凋靶向小分子是EGFR,ALK,CDK4/6等亡的关键路径单抗既可以针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转VEGF,HER2,PD-1,PD-蛋白移和凋亡的关键路径,又可以利用激双特异性抗体L1,CTLA4,CD20等活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蛋白+单抗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化疗药物ADC药物HER2,Trop2,CD30等小分子定向杀伤肿瘤细胞生物药是人工改造激活免疫细胞,并增加定位细胞细胞治疗CD19,BCMA导航装置以定向高效杀伤肿瘤直接从基因层面改造,从根本改变肿核酸基因治疗p53基因等瘤形成机制特异性识别并感染肿瘤细胞,通过复微生物溶瘤病毒ICAM-1,整合素等制产生大量病毒导致肿瘤细胞破裂来源:海吉亚招股说明书,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85400-072-5588

85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肿瘤治疗趋势1——细胞治疗蓄势待发•肿瘤免疫治疗已革命性地改变癌症治疗的效果,同时改变治疗癌症的理念。近年来细胞医学热度上升,研究者基于细胞异质性和进化的角度探讨肿瘤免疫逃逸、转移和耐药❑趋势一:肿瘤免疫治疗革命性改变癌症治疗效果,未来产业前景广阔细胞治疗是利用来自患者或供体的活细胞来替代受损或患病的细胞或刺激身体的免疫反应或再生的治疗。主要包括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工程T细胞受体(TCR)疗法、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疗法、NK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免疫疗法等,目前CAR-T疗法研究最热门细胞治疗类别及研究适应症干细胞帮助受到高剂量化疗或放疗损伤的•白血病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恢复自身造血干细胞的方式•淋巴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过•成人晚期淋巴瘤细继胞细•黑色素瘤TILs治胞收集并使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宫颈癌疗转治疗癌症的方式•黑色素瘤移TCR•肉瘤疗法•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K/NKT•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它/❑细胞医学热度提升,从细胞医学的角度认识肿瘤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张学敏院士表示,细胞医学是在细胞水平认识疾病发生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细胞修复、细胞改造、细胞调控等手段实现疾病治疗的医学科学。近年关于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相关研究不断,不同细胞死亡途径的调节器和效应器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可构成转化医学的基础并改善疾病治疗医学治疗肿瘤的认识进展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类从细胞医学的角度来认识肿第四阶段瘤,从细胞异质性和进化的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自噬角度认识肿瘤的免疫逃逸、由内源性的线类似于细胞与自噬相关的转移和耐药粒体途径(BCL-坏死的一种第三阶段细胞死亡2途径)或外源程序性细胞肿瘤发生和免疫逃逸相关,发性的死亡受体死亡现免疫治疗药物对肿瘤有效,途径触发第二阶段但还未治愈肿瘤肿瘤发生和基因突变相关,发现靶向铁死亡细胞焦亡坏死第一阶段药物用来抑制肿瘤由铁积累和由炎性小体激细胞肿胀、生物脂质过氧化活的一种RCD膜完整性丧失、驱动的一种形式,在炎症细胞内容物溢出肿瘤的发生和细胞周期有关,使用化疗药物RCD形式和免疫中起着和离子梯度消散,可以控制肿瘤重要的作用引发炎症反应来源:CellDeath&Differentiation,CSCO,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86400-072-5588

86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肿瘤治疗趋势2——精准医疗正当时•精准医学是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肿瘤精准医疗热点包括MRD(分子/微小残留病灶),HRD(同源重组缺陷),ctDNA(循环肿瘤DNA),肿瘤早筛及NGS应用❑趋势二:精准医疗,肿瘤医学领域新一代测序的未来精准医疗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结合蛋白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进行基因水平的分析和研究,寻找疾病的病因和治疗靶点,对疾病的分类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对疾病状态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2021年CSCO年会肿瘤精准医疗热点涉及MRD(分子/微小残留病灶),HRD(同源重组缺陷),ctDNA(循环肿瘤DNA),肿瘤早筛及NGS应用。于金明教授指出,精准医学是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在临床实践中要充分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肿瘤特征,包括肿瘤生物学特征、细胞特征、分子特征、靶基因、生物标志物等,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方案,为患者“量体裁衣”。中国恶性肿瘤患者数量多、增长快、病情重,在后基因组时代,精准医学的发展不能仅限于追求治疗药物及治疗手段的精准,更应追求防控人群选择、医疗资源配给上的精准,才能有效提升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CSCO年会精准医疗热点趋势,2021热点一,MRD:即分子/微小残留病灶,在实体瘤中指的是经过治疗后,传统影像学(包括PET/CT)或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但通过液体活检发现的癌来源的分子异常,代表着癌症的持续存在和临床进展可能。MRD是一种可靠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也是一种潜在的预测生物标志物热点二,HRD:即同源重组缺陷,广义的定义为由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功能丧失引起的DNA修复机制缺陷,包括BRCA1、BRCA2、RAD51、RAD51C,RAD51D和PALB2等编码的基因热点三,ctDNA:即循环肿瘤DNA,指的是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后释放到血液循环中的DNA,是cfDNA(细胞游离DNA)的一部分。ctDNA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且最成熟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热点四,肿瘤早筛:肿瘤早筛,是指在看似健康的目标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临床前)癌症或癌前病变(在人未出现任何症状之前发现癌症),然后再对筛查阳性的人群进行诊断检测热点五,NGS应用:随着美国FDA2016年12月批FoundationMedicine的NGS伴随诊断检测产品FoundationFocusCDxBRCA上市,提示NGS正式进入临床实践应用。随着中国NMPA2018年7月相继批准多个肿瘤NGS伴随诊断检测产品上市,提示NGS已经正式进入中国的临床应用阶段来源:CSCO,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87400-072-5588

8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肿瘤治疗趋势3——中医正在改变现代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维持治疗期和姑息治疗期已得到专家共识。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可分为治疗用药、辅助用药、改善症状用药❑趋势三:中西并重,共创未来,中西医结合演绎肿瘤治疗新策略中医药治疗肿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维持治疗期和姑息治疗期在专家共识中得到充分肯定。在用药方面,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可分为治疗用药、辅助用药和改善症状用药。肿瘤治疗用药是指单独应用可使肿瘤缩小、疗效持续稳定或延长生存期及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提高疗效的药物。辅助用药目的是在不影响放疗、化疗等西医治疗方法疗效前提下,减轻常规治疗方法所致的不良反应,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症状用药则是提高肿瘤稳定率、改善疼痛等症状、提高体力状况的药物中医学结合治疗肿瘤案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薛冬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翟笑枫教授不良联合乳腺癌治疗常见不良反应的并发症李泉旺教授肝癌治疗进展与中西医结合反应用药中西医结合处理肿瘤及并发症的中西结合治疗研究切入点对于乳腺癌的潮热症状、上肢水肿、骨髓华蟾素腔内灌注具有改善胸腹水、膀胱癌小肝癌切除术后联合传统中药用药一年,抑制、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皮疹等一系血尿、血性心包积液临床效果,中药围敷、较常规术后TACE治疗可减少30.5%的复发风列乳腺癌不良反应,中医药都可以有效改穴位贴敷等外治技术在缓解癌性溃疡、术险,同时RFS达到85.83个月vs常规TACE组善症状后胃瘫等并发症具有临床疗效RFS26个月,不良反应低于常规化疗❑分子配伍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凸显优势增效减毒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中药配伍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精髓。近年来分子配伍在临床应用上已获成功,尤其在抗癌方面独具优势。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有机整合,克服了中药物质基础不明和西药靶点单一的缺点,同时兼取了中药多分子、多靶点、多通道的优势和现代医学靶向性强的优点,为克服肿瘤治疗抵抗提供新的途径和策略➢大肠癌,PHY906可增强伊立替康的疗效中医古籍《伤寒论》黄芩汤耶鲁大学郑永齐教授和降低伊立替康的肠道毒性PHY906➢肝癌,PHY906可通过上调hMCP1和促进黄芩甘草芍药大枣活性成分优化配伍巨噬细胞浸润进而增强索拉非尼的疗效➢FDA已批准PHY906进入晚期结直肠癌和肝癌多项临床试验具有增强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或逆转耐药的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名称主要来源作用肿瘤榄香烯温郁金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神经胶质瘤姜黄素姜黄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胃癌,宫颈癌,卵巢癌白藜芦醇虎杖,桑葚,花生,葡萄等乳腺癌,大肠癌,口腔鳞癌,肾癌,卵巢癌,神经胶质瘤PHY906黄芪,甘草,芍药,大枣大肠癌,肝癌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口腔鳞癌水飞蓟素水飞蓟前列腺癌,肝癌黄芩素黄芩肺癌,胰腺癌来源:CNKI,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88400-072-5588

8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肿瘤治疗研发审批•肿瘤药物研发蓬勃发展,注册药物试验数量持续增长,试验分期以Ⅰ期试验为主,注册药物临床试验适应症覆盖多个病种,研发能力数量和质量呈现双增长趋势❑中国药企研发积极活跃,研发能力数量和质量呈现双增长趋势十三五期间,中国临床试验机构能力稳步提高,全国备案临床试验机构总数达1,021家。肿瘤药物研发蓬勃发展,注册药物试验数量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222项增加到2020年的722项,增幅达225%,试验分期以Ⅰ期试验占据主体地位。2020年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涉及27种适应症,病种广泛,覆盖多瘤种药物研发有望。中国制药企业成为肿瘤药物研发的中坚力量,尤其是近三年平均贡献率达84.3%。原研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临床研究数量增长较为明显,尤其是免疫药物研究,从2016年的25项增加到2020年的229项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2016-2020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药物类型,2016-2020单位:个单位:个722国内企业国际企业454474597343373326173233原研药物2222016201720182019202020162017201820192020575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分期分布,2019-2020340383单位:%1642321%1%靶向药物14%2016201720182019202017%44%47%201922%202022921%256412013519%免疫药物14%20162017201820192020Ⅰ期Ⅱ期Ⅲ期等效性试验其他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适应症分布,2020中国备案临床试验机构分布及数量,2020单位:%单位:个实体瘤肺癌0西藏乳腺癌淋巴瘤肝癌白血病海南,内蒙古,甘肃前列腺癌食管癌中国备案临床1-10青海,宁夏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试验机构总数江西,陕西,天津,重庆,山西宫颈癌胰腺癌1,02111-30广西,福建,安徽,黑龙江多发性骨髓癌卵巢癌黑色素瘤胆管癌截至吉林,云南,新疆,贵州头颈鳞癌甲状腺癌2020.12.3131-60上海,浙江,河南,四川,湖南胶质母细胞瘤胃肠道间质瘤湖北,河北胸腺癌肾癌骨巨细胞瘤神经纤维瘤60+广东,江苏,山东,北京皮肤癌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NMPA,国家癌症中心,CDE,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89400-072-5588

89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肿瘤治疗研发审批趋势•“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是肿瘤药研发的根本;肿瘤药开发应“以上市为目标,不以上市为终点”,关注长期用药安全性,建立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国肿瘤药物研发现存痛点照完全照抄上不注重全生以创新药失整体缺乏全面规市药物研究以上命周期的管扎热门适应症冒败率高为由,搬研发划各项研究,设计,未能市为理(特别是安堆靶点扎堆进早期研究科照协同导致各项研充分结合产终点全性风险管学性不足抄不足究不同步品自身特点控)中国肿瘤药物研发审批趋势展望制定研发整体策略剂量选择更佳精准与科学•研究人群:大瘤种or罕见瘤种;全人群or生物标志物•单药:R2PD的选择细分人群;后线or一线;晚期or早期不是所有的抗肿瘤药剂量都应采用MTD•对照组选择:阳性照药or最佳支持治疗(BSC)固定剂量还是按公斤体重拟定剂量需要有数据支持•给药方案:单药or联合基于受体结合情况、药代、药效、安全性综合考虑•研究终点:Osor替代终点/中间终点;单终点or双终点•联合用药:采用各自单药剂量是否增加安全性风险•相关研究的齐头并进/ADCVS化疗/双抗VS单抗……•给药方案:BIDvsQD/同步vs序贯/每周一次vs每三周一次更具临床价值的联合用药明确进入关键研究的标准•联合用药要合理,需根据肿瘤符合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研究人群是否确定?如有伴随诊断方法学是否确证?物组合,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物学特征选择不同组合后续是否同步研发伴随诊断?•不同时期可以采用不同的联合模式•剂量是否合理?依据充分?•根据肿瘤负荷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组合•目标剂量下数据积累是否可以初步评价有效性•根据不同的转移模式选择不同的药物组合•目标剂量下的安全性情况•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物学特征选择不同组合•联合用药的析因关注长期安全性以患者为中心•在肿瘤慢病化时代,需要关注长期用药安全性•回归患者群体,倾听患者声音•随着患者暴露量的增加,安全性信息不断完善,关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确定研发立题数据采集过程、数据质量(安全性数据的规范化)•体现患者需求的临床试验设计•说明书设计应科学合理,内容全面准确;•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outcome,PRO);•做好上市后的风险管理计划,需要更加细化警示语、•减少受试者负担;随访时间合理以及进行随访方式优不良反应、禁忌以及注意事项等用药后导致显著的临化比如开展去中心化临床试验床不良反应和风险,来源:CDE,CSCO,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90400-072-5588

90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肿瘤治疗负担与支付•国家医保谈判目录抗肿瘤药品总数从2016年的2个增至2020年的52个,国谈抗肿瘤药品品种逐渐丰富,但仍未能满足肿瘤患者治疗需要,肿瘤患者治疗经济负担仍然较重❑2020国家医保谈判目录抗肿瘤药品增至52个国家医保谈判是近年医保药品目录准入的重大创新与重要政策举措,协议期内抗肿瘤药品总数从2016年的2个增至2020年的52个。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为代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需求迫切,国谈抗肿瘤药品品种逐渐丰富,但仍未能满足肿瘤患者治疗需要,肿瘤患者治疗经济负担较重抗肿瘤药物进入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总览2016年(2个)2017年(18个)2018年(35个)2019年(38个)2020年(52个)蛋白激酶抑制剂2蛋白激酶抑制剂4蛋白激酶抑制剂17蛋白激酶抑制剂19蛋白激酶抑制剂23单克隆抗体4单克隆抗体5单克隆抗体6单克隆抗体10中成药3中成药3中成药4中成药6免疫抑制剂2免疫抑制剂2免疫抑制剂1免疫抑制剂1内分泌治疗用药2内分泌治疗用药2抗代谢药2内分泌治疗用药2蛋白酶体抑制剂1抗代谢药1抗生长激素1抗代谢药2其他抗肿瘤药2抗生长激素1其他抗肿瘤药5抗生长激素1其他抗肿瘤药4其他抗肿瘤药7❑肿瘤发病趋势带来治疗费用持续增长,治疗负担加重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统计,肿瘤治疗费用来源于公共筹资方案,自愿筹资方案和家庭卫生支出。据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统计,肿瘤患者人均医保基金支付比例高出于总参保患者平均水平9%,人均个人负担高达4万元,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药品费用是30种疾病中最高的一个病种肿瘤治疗方式费用肿瘤治疗费用支出比例,2018单位:万元单位:%免疫治疗54.839.80%25.73%27.48%10.94%9.76%靶向治疗43.81.44%化疗12.858.77%63.33%62.76%手术5门诊费用住院费用治疗费用放疗3公共筹资自愿筹资家庭卫生支出来源:NatureReviews,卫建委,国际肺癌研究协会,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91400-072-5588

91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肿瘤治疗支付趋势•肿瘤治疗负担重,政策将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并逐渐向按价值付费方向转变❑肿瘤疾病成本是灾难性医疗支出广义的疾病负担包括流行病学负担、临床负担、人文负担和经济负担。以霍奇金淋巴瘤为例,2018年中国霍奇金淋巴瘤的经济负担平均为17.76万元,远高于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为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2.53倍,可视为灾难性医疗支出疾病负担定义和肿瘤疾病负担案例流发病率、发病人数、该肿瘤发病理类型、5年生存率、5年复霍奇金淋巴瘤疾病负担,2018行临单位:万元病率或该肿瘤占新发肿瘤病例发率、临床分期、基因检测结病床霍2018人均可支配霍奇淋巴瘤治疗学的百分比、患病率、患病人数、负果、患者条件、年龄与性别、奇收入2.8万元平均17.76万元负性别、年龄别、城乡比较,以担临床伴随疾病、50%患者的确金担及死亡率及死亡人数等诊年龄等淋疾病缓解15.96巴瘤复发2次及以上27.39治人经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如单次门诊疗生理负担(如排尿、排便、性文济费用、住院费用、社会总成本,案首次复发17.90功能)、心理负担(焦虑、抑负负以及因患病造成社会间接成本例担郁、恐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担(缺勤造成的生产力损失)等未进展15.59❑趋势一:医保支付迈入DRG时代医保局医疗机构卫健委政策将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DRG支付方案获取结余控病案反应真实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广按疾病运营状况临床行为变化精分组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医疗康复、慢性精神疾病等长运营模式变化促平均期住院按床日付费,门诊特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基于DRG控费目标达成费用下降综合监管评专科❑趋势二:未来逐渐由DRGs付费进化为按价值付费“价值医疗”指的是医疗体系应以“价值”为核心,关注医疗质量可及性×结果×满意度价值每单位医疗开支所获取的医疗效果,而非医疗服务成本总体成本/服务量医疗质量是价值医疗的核心量。支付体系应结合质量指标,考虑连续整合的服➢可及性:医疗可获得性,等待时间,服务能力务,且考虑疾病风险差异,向按价值付费方向转变➢健康结果:临床结果,活动能力,生产能力➢满意度:患者,医护人员,支付方❑趋势三:商业保险补充作用逐渐凸显商业健康险,大病医疗保险,慈善救助补充政策持续引导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主体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城乡医疗救助托底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来源:医药经济报,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望海康信,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92400-072-5588

9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肿瘤药企业现状•中国药物研发阶段将进阶发展为3.0模式开放创新,该模式通过并购整合方式,引进研发技术、创新项目及研发团队,进而快速切入国际市场,实现研发创新与国际化并举中国药物研发阶段趋势在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下,老基于行业创新趋势,一批具有通过并购整合方式,引进研发牌大型药企由仿到创,逐步布发展特色与增长的研发驱动型技术、创新项目及研发团队,局创新药领域,实现由仿制药药企快速崛起,药物研发布局进而快速切入国际市场,实现企向创新药企转型升级及进度快速跟上国际水平研发创新与国际化并举代表企业:代表企业:代表企业:•恒瑞医药•信达生物•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百济神州•亿帆鑫富•康弘药业•君实生物•海思科•绿叶制药•复旦张江•信立泰1.0模式由仿到创2.0模式生而创新3.0模式开放创新❑中国药物研发阶段进阶发展为3.0模式开放创新中国药物研发阶段由1.0模式由仿到创,进阶为2.0模式生而创新,最后发展为3.0模式开放创新,该模式通过并购整合方式,引进研发技术、创新项目及研发团队,进而快速切入国际市场,实现研发创新与国际化并举。中国肿瘤药企发展迅猛,依据欧美成熟医药市场发展规律,未来大型肿瘤药企将通过并购和购买专利等方式,提升自身研发水平能力。而小型Biotech公司将通过药物或将公司卖给大型药企的方式,减少公司在生产和市场等支出,保持公司对药物研发持续投入中国肿瘤药物企业发展驱动因素与趋势驱动1驱动2驱动3驱动4驱动5巨大的市场政府的扶持企业的诉求成熟的梯队开放的政策仿制药首创式/跟进式新药BigPharmaBiotech药企企•靶标已知•靶标全新/已知业•资金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转•投入小,周期短•投入大,周期长并•市场推广能力强VS•资源倾向研发型•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竞争无/中等购•产品管线丰富•市场需求敏感中国肿瘤药物研究起步晚,国内大型药企早期多以仿制依据欧美成熟医药市场发展规律,未来大型肿瘤药企将药为主。在政策调控下,近年仿制药企业盈利空间逐步通过并购和购买专利等方式,提升自身研发水平能力。减少,为追求更好发展逐步向创新药物研发方向迈进,而小型Biotech公司将通过药物或将公司卖给大型药企的创新研发实力强的肿瘤药企逐渐崛起方式,减少在生产和市场等支出,保持研发持续投入来源:药明康德,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93400-072-5588

9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肿瘤药企业趋势1——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是本土创新公司的生存基础,由Me-too/Me-better向Best-in-class过渡,最终开发First-in-class的药物,是中国从医药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的重要途径❑趋势一:产品差异化是本土创新药公司的生存基础2021年7月2日,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要求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应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最佳治疗方式/药物。应对挑战,产品差异化是本土创新公司的生存基础。产品差异化的基本特点是以患者需求为中心,设计患者需求的药品,比如:合成显著有别于现有疗法的全新机制的分子;研发疗效和/或安全性有显著性优势的产品;与现有疗法互补;更优异的患者顺应性或者规模性生产成本显著下降、药费下降等首创式新药与跟进式新药特点对比√优势△风险不同类型新药市占率单位:%更具差异化竞争优势靶点和机理全新,风险极高◆首创式新药针对某一靶点或产品专利保护研发费用高,周期长First-in-class1st45%机理第一个研发国际开发潜力大研发成功率低或上市的新药市场潜力大2nd28%具备一定差异化竞争优势研发时间较长平衡创新和商业风险价值研发难度较大◆跟进式新药Me-better3rd14%更适合中国医药市场需求费用高针对某一靶点或具备一定国际开发潜力风险较大机理第一个新药市场仍处于缺医少药状态同质化竞争严重4th11%上市后进入市场的同类新药Me-too价格低廉,具备经济效益产品生命周期短上市流程快,迅速抢占市场市场竞争激烈其它2%研发风险小资本市场低估值中国First-in-class产品Top10靶标中国Me-too产品Top10靶标单位:个单位:个16细胞治疗T细胞靶向免疫调节剂60细胞治疗T细胞靶向免疫调节剂14癌症疫苗靶向疗法靶向疗法细胞毒性其他免疫调节剂121044031184141566211204424883277625555241413121010900来源:药明康德,PharmProjects,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94400-072-5588

94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肿瘤药企业趋势2——业务商业化•中国药企License-in研发模式加速,跳过早期内部开发的漫长过程,快速整合外部协同或者互补资源,为公司尽快带来符合整体战略规划的产品线,弥补企业产品线短板❑趋势二:商业化弥补企业产品线的短板项目授权许可模式是新药研发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方面越来越多中国新药研发企业通过License-in的模式丰富研发管线,弥补企业产品线的短板。另一方面跨国药企凭借在研项目授权的方式,将产品顺利推进中国市场或整合现有业务。中国生物医药License-in项目逐年增长,2020年License-in项目数量高达108个,其中交易金额最高的License-in为信达生物和罗氏的CAR-T和TCB双抗的项目,总交易额高达20亿美元,再次突显出细胞与基因疗法产品的高价值中国创新药领域投资与退出案例,2010-2019中国生物医药License-in项目数量,2010-2020单位:个单位:个200投资退出185120108166100150137828412280100896050633837344540502223283127101319192011121114804400中国药企License-in交易额前十,2020项目引进方合作方交易产品治疗领域交易总额1信达生物Roche开发通用CAR-T疗法和TCB双抗肿瘤20亿美元2上海君实RevitopeOncology以双抗为靶点的T细胞嵌合活化癌症疗法肿瘤8.1亿美元3百济神州AssemblyBiosciencesVebicorvir,ABI-H2158,ABI-H3733乙肝病毒5.4亿美元4联拓生物BridgeBioPharmaInfigratinib,BBP-398肿瘤5.3亿美元5基石药业LegoChemBiosciencesABL202肿瘤3.6亿美元6中美华东ImmunoGenMirvetuximabSoravtansine肿瘤3.1亿美元7复星医药BioNTechBNT162新冠病毒3亿美元TLX591;TLX250;TLX101;8远大医药TelixPharmaceutical肿瘤2.8亿美元TLX591-CDx;TLX250-CDx;TLX599-CDx9再鼎医药CullinanOncologyCLN-081肿瘤2.3亿美元10创响生物AffibodyABY-035自身免疫2.3亿美元来源:药明康德,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95400-072-5588

95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肿瘤药企业趋势3——全球国际化•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案例快速攀升。随着本土药企创新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外资企业对国内药企创新实力逐步认可,授权合作成为中国创新药“走出去”常见方式之一❑趋势三:国际化加速,从License-in到License-out,出海成新趋势随着实力的积累以及海外人才的回归,中国本土以自主研发创新产品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企业逐渐增多,并积极开发能优化其自身产品管线的创新产品。外资企业对国内药企创新实力逐步认可,授权合作成为国内创新药“走出去”常见方式之一。2020年,License-out项目依然以肿瘤领域的产品交易最多。2020年9月,知名跨国药企艾伯维与天境生物就TJC4的开发和商业化建立全球战略合作,这项近30亿美元(首付款1.8亿美元)的合作成为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史上最大跨国对外授权战略合作中国医药License-out项目数量,2015-2020中国医药License-out项目类型,2020单位:个单位:%2.4%4.9%肿瘤50424.9%40感染4.9%神经科学309.8%心血管及代谢2014812.2%61.0%自身免疫10452眼科0未披露201520162017201820192020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或快速通道资格的中国创新药2020.042020.052020.062020.072020.082020.092020.102020.12和黄医药亚盛医药和黄医药索元生物康方生物荣昌生物基石药业歌礼甘莱制药索凡替尼奥瑞巴替尼呋喹替尼DB102AK104维迪西妥单抗舒格利单抗ASC42VEGFR、FGFR、BCR-ABL/KITVEGFRPKCβ、PI3K、PD-1/CTLA-4(RC48)PD-L1FXRCSF-1R现有TKI治疗失败转移性结直肠癌AKT二线治疗复发或HER2结外自然杀伤细非酒精性脂肪性进行性胰腺神经内的特定基因突变一线治疗脑胶质转移性宫颈癌尿路上皮癌胞/T细胞淋巴瘤肝炎(NASH)分泌肿瘤和非胰腺的CML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out获得过亿美金首付款一览单位:亿美元2017.072017.122020.082020.092020.102020.112021.012021.02百济神州传奇生物信达生物天境生物基石药业昂科免疫百济神州君实生物新基强生礼来艾伯维EQRX默沙东诺华Coherus替雷利珠单抗CAR-T信迪利单抗CD47PD-(L)-1CD24Fc替雷利珠单抗PD-1等15.501.5017.6013.509.808.2511.503.806.502.633.502.001.801.504.251.60股权投资里程碑首付款/预付款来源:医药魔方,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96400-072-5588

96Chapter3.3中国罕见病治疗展望❑罕见病定义❑罕见病政策❑罕见病药物可及性

9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罕见病定义•中国首次明确罕见病定义,即“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罕见病的症状复杂但病例稀少,诊断难度较大,平均确诊时长为1-3年❑中国首次明确罕见病定义《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报告首次提出“中国罕见病2021年版定义”,即应将“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列入罕见病。2018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收录121种(类)罕见病。目前中国已知的罕见病大约有1,400余种,由于确诊困难,大量罕见病被当作普通疾病治疗,或未被发现,因此实际数量可能更多各国罕见病定义标准新生儿发病率<1/10,000患病人数患病率<1/2,000患病率<1/10,000<200,000慢性、渐进性且中国患病人数<140,000美国欧盟危及生命的疾病患病率<1/2,500患病人数<20,000患病人数<20,000患病人数<50,000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部分罕见病中国20,804名罕见病患者画像罕见病国外患病率中国患病率◆性别◆年龄9岁以下肌萎缩侧索硬化(3-5)/10万3.1/10万(香港)10-19岁原发性肉碱缺乏症0.8-2.5/10万2.4-3.1/10万男性55.90%20-29岁1/5,000(A型)30-39岁血友病2.73/10万1/25,000(B型)40-49岁白化病5/10万-10/10万1/1.8万44.10%50-59岁女性60-69岁半乳糖血症1/4.8万1/19万(浙江)70岁以上丙酸血症1/10万-100/10万0.6-0.7/10万◆主要居住地区分布(人次)异戊酸血症1/6.7万1/16万陕西省山西省多发性硬化300/10万-1/10万5/10万(亚洲)安徽省苯丙酮尿症1/14.3万-1/45001/1.18万湖北省湖南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5%-7%27.5%江苏省戊二酸血症Ⅰ型1/10万1/6万广东省河北省亨廷顿病2.7/10万0.4/10万(亚洲)河南省枫糖尿症1/25万-1/18万1/13.9万山东省21-羟化酶缺乏症1/2万-1/1万1/2万-1/1万05001,0001,5002,0002,500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协和医院,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98400-072-5588

9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罕见病政策•为攻克罕见病,监管部门近年来高度重视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出台一系列法规文件,加速罕见病药物的审评审批❑中国政策红利助力罕见病药物研发为了攻克罕见病,监管部门近年来高度重视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出台了以下一系列法规文件,加速罕见病药物的审评审批罕见疾病药物研发相关政策,2015-2021时间发布机构发布文件法规要点《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2015年8月国务院首次提出对罕见病药物加快审评审批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2016年2月CFDA明确对治疗罕见病的药品注册申请予以优先审评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提出加快罕见病药品医疗器械的上市审评审批中共中央办公《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程序。提出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2017年10月厅,国务院办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人可提出减免临床试验申请,对境外已批准上公厅意见》市的罕见病治疗药品,也可附条件批准上市《关于鼓励药品创新实行2017年12月CFDA对罕见病的药品注册申请予以优先审评审批优先审评的意见》卫健委科技部中国首次官方定义罕见病,将帕金森病、肌萎2018年5月国家版《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工信部缩侧索硬化等121种罕见病纳入罕见病目录药监局会议决定对首批21个罕见病药品和4个原料药,2019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参照抗癌药对进口环节减按3%征收增值税,国内环节可选择按3%简易办法计征增值税卫健委遴选罕见病诊疗能力强,诊疗病例较多《关于建立全国罕见病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的324家医院作为协作网医院,组建罕见病诊疗诊疗协作网的通知》协作网明确第一批罕见病药品清单,涉及波生坦等21《关于罕见病药品增值税政2019年2月财政部个罕见病药品制剂,以及波生坦等4个罕见病药策的通知》品原料药《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指南对121中罕见病阐述定义、病因和流行病学、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版)》临床表现、辅助检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021年9月《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发布最新中国罕见病定义旨在进一步提高罕见疾病临床研发效率,满足《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技罕见疾病患者的治疗需求,结合罕见疾病特征,2021年10月CDE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对罕见疾病药物研发及科学试验设计提供建议和参考来源:国务院,CDFA,卫健委,财政部,CDE,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99400-072-5588

99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罕见病药物可及性——药物研发•罕见病正逐渐成为医药发展新热点,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数量和批准的孤儿药适应症数量正逐年递增,国内外药企纷纷加入孤儿药研发行列❑罕见病药物研发加速罕见病正逐渐成为医药发展的新热点,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数量和批准的孤儿药适应症数量正逐年递增。过去由于孤儿药研发难度大、成本高、目标市场小和获利能力低,很多药企不愿涉足该领域。但在市场利好及一系列支持政策下,孤儿药已成为医药行业较为盈利的板块之一。目前众多国内外药企都已纷纷加入孤儿药研发行列,二十多种罕见疾病药研发正在进行中经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的中国药企研发药物单位:个1511药物(款)适应症(项)910743522227532222220亚盛医药石药集团康宁杰瑞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基石药业加科思浩鼎科技科济生物在研的罕见病药物药物治疗疾病研发企业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APG-2575亚盛医药(06855.HK)多发性骨髓瘤(MM)APG-115胃癌,AML,软组织肉瘤(STS)亚盛医药(06855.HK)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MZL),脾边缘区淋巴瘤,泽布替尼百济神州(06160.HK)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特瑞普利单抗软组织肉瘤,鼻咽癌,黏膜黑色素瘤君实生物(01877.HK/688180.SH)胸腺上皮肿瘤,KN046康宁杰瑞(09966.HK)HER2阳性或HER2低表达胃癌及胃食管连接部癌信迪利单抗T细胞淋巴瘤,食管癌信达生物(01801.HK)CLDN18.2CAR-T(CT041)胃腺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科济生物替雷利珠单抗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百济神州(06160.HK)CS1003肝细胞癌(HCC)基石药业(02616.HK)舒格利单抗(CS1001)T细胞淋巴瘤基石药业(02616.HK)HBM9167鼻咽癌和铂医药(02142.HK)APG-1252(palcitoclax)小细胞肺癌(SCLC)亚盛医药(06855.HK)HQP1351(奥瑞巴替尼)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亚盛医药(06855.HK)KN035(恩沃利单抗)晚期胆道癌康宁杰瑞(09966.HK)杰克替尼骨髓纤维化(MF)泽璟制药(688266.SH)SYSA1801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石药集团(01093.HK)NBL-015胰腺癌石药集团(01093.HK)来源:IRDiRC,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00400-072-5588

100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罕见病药物可及性——用药保障•全球范围已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物可分为“境外有药境内无药”和“超适应症用药”,在罕见病药品可及性有限的情况下,医生患者只能尝试“超适应证使用”,“老药新用”和“试验性疗法”❑“境外有药境内无药”和“超适应症用药”情况亟待改善全球范围已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物可分为“境外有药境内无药”和“超适应症用药”。《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22种罕见病涉及的20种药品虽已在中国上市却并没有注册相应罕见病适应证,在罕见病药品可及性有限的情况下,医生患者只能尝试“超适应证使用”“老药新用”“试验性疗法”。因此对于“境外有药境内无药”的情况,应制定政策鼓励快速进口,鼓励国内企业仿制。对于“超适应症用药”情况,应鼓励企业开展相关研究“境外有药,境内无药”困境的21种罕见病部分罕见病的“超适应症”使用治疗药物❑第二批罕见病的目录即将更新,推动中国罕见病患者用药保障在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纳入的121种罕见病中,有74种罕见病在美国、欧盟或日本等地有以之为适应证的治疗产品上市销售。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教授表示,2018年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发布是中国罕见病诊疗和药物研发创新的开拓性工作,第二批罕见病的目录也即将更新,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罕见病患者用药保障《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疾病相关治疗药物上市注册及医保纳入情况,2020单位:个美国或欧盟、日本有治疗药物上市治疗药物在中国已上市治疗药物在中国注册相关罕见病适应症治疗药物用于罕见病的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019716210012110683533155633418290罕见病数量治疗药物数量适应症获批次数来源:IQVIA,中国罕见病联盟,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01400-072-5588

101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罕见病药物可及性趋势——医保政策•完善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患者自负、医疗报销、慈善捐助和商业保险等在内的多方参与、共同支付的“1+N”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完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1+N”多方共同支付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各地区在孤儿药保障的探索中积累丰富经验,主要大病保险以政府引导的方式,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多渠道、多样化救助补贴罕见病患个人一定医疗救助比例支付者。近年实践表明政策将持续引导建立并完善国家层面政府为主导的“1+N”多方共同支付罕见病用药保国家基本医疗障机制,“1”为继续率先发挥国家基本医疗的作用,救助互助政府型商保探索医保基金国家统筹和建立国家罕见病专项基金;“N”为多方参与,如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型商慈善帮扶保、慈善帮扶、救助互助、个人一定比例支付等中国罕见病用药保障地方探索模式该模式资金来源于财政投入,该模式源于大病保险基金,具财政资金补助模式主要用于医保目录范围外药品专项基金模式有基金种类多、资金来源广、的救助覆盖患者范围大、孤儿药专项保障待遇水平高等特点➢山东省青岛市➢浙江省自2005年开始对孤儿药保障进行探索,逐渐形成了建立罕见病医疗保障专项基金,各统筹区每年根据以门诊大病、大病保险为基础,大病救助制度为主上年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按每年2元/人的标准一次体的财政出资保障模式,实现了特病救助、特药救性从本统筹区大病保险基金中直接划转至浙江省罕助、特材救助、大额救助和超限救助等多种救助方见病医疗保障基金,由省医保局集中管理,实行财式政专户专账管理、独立核算结合现有医疗保障制度,不限将罕见病作为重大疾病或特殊自主申报模式定罕见病具体病种,实现多层大病谈判模式疾病纳入地方大病保险支付范次、多类别的孤儿药保障围➢安徽省铜陵市患者个人或监护人提出罕见病认定申请,填写表格➢浙江/山东/山西/陕西/湖南并递交相关证明材料,经相关单位鉴定并予以公示各地通过医保谈判的方式将孤儿药或罕见病特殊治后,可按医保规定实施报销。其中罕见病患者门诊疗食品纳入报销范围,并结合当地情况设置了不同发生医疗费用比照住院费用处理;患者必须使用的的报销比例。包括浙江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不属于基本医保药品报销目录范围的药品,比照乙省、湖南省在内的多个省份均实施罕见病大病谈判类药品使用规定执行模式来源:CNKI,全国罕见病学术团体,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02400-072-5588

102第四章——中国消费领域未来五十年展望核心洞察:01高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应用新基建的革新为中国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转型的机会,升级老产业激发“新消费”将成为未来经济主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在消费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运用,高端产品的智能化将是未来消费行业的趋势之一。物联网技术将从智能硬件服务转变为软件体验服务,推动智能设备厂商向数字化程度更高的软件服务商转型。02中国消费领域发展趋势展望随着技术在消费领域零售行业的进一步应用,零售企业通过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系统和数字化运营等环节,以精细化运营为策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化升级。新消费人群将是中国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对于消费品市场而言,收入人群的改变将使得中国消费品市场重塑。03中国消费领域市场机会未来随着中国老年人口和单身人口的规模增长,宠物经济市场仍将持续发展壮大。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家居产业依托于物联网技术发展为以场景为中心的全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服务商提供的智能家居使得消费者体验感更高。数字科技推动文化娱乐相关产业升级,数字化、移动化和沉浸式体验将是未来文化娱乐主流趋势。

103Chapter4.1中国消费领域宏观环境分析❑人口老龄化❑收入与消费❑人口结构与流动❑中日市场对比❑中国消费时代❑潜力消费市场

104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宏观环境分析——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下,消费者消费理念、消费习惯及消费能力将发生改变,从消费结构看,人口老龄化将有望使得老龄相关产业受益中国人口出生率及老龄化趋势,2000-2050年不同年龄消费者生命周期单位:[百分比]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出生率消青年阶段30%24.4%费22.6%能消费力16.7%20%13.5%11.9%收入10.1%10.8%8.3%8.9%9.4%10%7.0%7.3%7.6%7.9%◼中国人口出生率老年阶段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学生阶段0%时间注:老龄化率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将为未来消费行业发展带来结构性变化从消费量层面看,出生率下滑将直接导致人口数量的减少,消费群体的总数降低使得消费需求下降。此外,年轻群体的占比逐渐降低,65岁及以上的人群占比逐渐提高,老年人群体的收入方面远低于年轻群体,其低消费能力和低购买力使得整体消费市场逐渐萎缩。从消费结构看,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围绕以老龄为特色的产业将有望受益,如老龄文化产业、老龄健康产业、老龄制造产业和老龄服务产业等消费板块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人购买力下降口老消费理念转变务实性消费理念消费意愿下降低通胀率龄化消费习惯转变惯性消费习惯❑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加剧消费意愿下降和经济增长低迷从人口老龄化长期影响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经济市场将面临低通胀率、消费下降和经济增长缓慢的问题。纵观日本市场,日本经济在进入90年代后,受到泡沫经济破裂的冲击日本经济市场陷入低迷,除收入增速放缓和消费信心不足原因外,人口结构变化也是日本消费市场陷入萎靡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通过借鉴日本市场的经验,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对中国消费市场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05400-072-5588

105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宏观环境分析——收入与消费•从宏观收入和消费层面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促进消费支出结构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趋势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情况,2013-2020年单位:[元]单位:[百分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0,00010%30,73332,18928,22825,97430,00023,82118,31120,16721,96619,85321,55921,21020,00017,11118,3225%13,22014,49115,71210,000-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促进消费升级,消费方式的改变带动新消费形势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消费需求持续升级。从长期看,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高,居民的购买力不断增强,恩格尔系数已于2019年降至28.2%,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不变。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消费升级下居民消费重点由衣食类基本需求转向更高层次消费需求。居民在医疗健康、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等方面的支出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消费支出结构呈现多元、个性化方向发展。中国与全球发达国家消费率情况分布,2020年中国收入分配结构发展趋势单位:[百分比]人数100%主流发达国家90%希腊英国中收入者80%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消费70%德国加拿大印度率日本60%中国低收入者高收入者50%25%30%35%40%45%50%55%财富基尼系数单位:[百分比]财富程度❑中国消费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国家政策推动橄榄型收入结构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显著高于其他国家,消费率情况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是国家共同富裕政策的首要目标。在共同富裕和远景规划下,预计2035年中产阶级人数有望从4亿提升至8亿,形成橄榄型收入结构,该收入结构的形成将利于中国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扩容。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06400-072-5588

106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宏观环境分析——人口结构与流动•从中国人口结构分布看,未来中国人口分布将呈现倒金字塔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正向收缩型方向演变。人口流动方面,人口逐渐向核心城市群转移,城市群的消费潜力将得到释放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历程,2020&2050年单位:[万人]2020年2050年女性男性女性男性80岁以上80岁以上70-74岁70-74岁60-64岁60-64岁50-54岁50-54岁40-44岁40-44岁30-34岁30-34岁20-24岁20-24岁10-14岁10-14岁0-4岁0-4岁-8000-300020007000-8000-300020007000❑从中国人口结构来看,预计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将转变为倒金字塔型,劳动力规模将出现持续下降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布来看,随着出生率逐渐下降和医疗技术和生活质量的不断进步,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持续提升,反映出人口年龄结构正向收缩型演变。2020年,中国15-59岁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3%,相比较2011年下降6.5%。若出生率仍保持下降趋势,未来劳动力人口数量或将进一步下滑,少子老龄化趋势将导致中国服务型消费需求得到大幅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转型时间更短和人口红利期更短,发达国家在人口转型演变上需经历1-200年历程,而中国人口转型的过渡期更短。少子老龄化和劳动力下降的人口变化趋势将促使服务类产业的需求升级,如养老产业、医疗服务、创新药和智能服务等行业有望受益。❑人口流动持续向城市群聚集,带动一线及二线城市消费潜力释放从中国人口流动看,随着国家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政策实施,第二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中国人口出现回流现象。但人口流动总体趋势朝向核心城市群聚集的趋势未变,核心城市以点带面向其他城市辐射,此外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行消费需求。中国区域间人口流动变化情况县/镇/村西部区域省内迁移49%周边郊区、县城周边郊区、县城内陆中心城市19%30%26%31%34%沿海发达城市西部区域西部区域周边郊区、县城周边郊区、县城52%省内迁移17%省内迁移49%来源: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07400-072-5588

10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宏观环境分析——中日市场对比•日本和中国在宏观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对标日本市场,中国消费市场正处于第三消费时代的后期阶段,个性化和品质化消费正逐渐成为消费倾向❑对标日本,中国经济市场正处于第三消费时代后期通过对比日本与中国经济市场发现,中国与日本在各阶段的经济增速有着较高的相似之处,纵观日本消费时代的变迁,由于人口老龄化率高目前日本经济市场已迈入第四消费时代。对标日本经济发展路径,当前中国整体步入第三消费时代后期,不同地区或区域由于进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地理分布看,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处于第三消费时代中期,消费市场仍处于升级阶段。一二线城市则由于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处于第三消费时代向第四消费时代过渡的阶段。与日本经济市场相比,中国经济发展增速更趋于平缓,中国在第二消费社会和第三消费社会的经济增速略高于日本同期水平,日本呈现阶梯式降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过程更趋于平稳状态。此外,与日本经济市场相比,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尚未出现大型经济危机,经济增速未出现大日本与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对比幅下滑趋势。社会背景:石油危机社会背景:经济长期社会背景:以东京、社会背景:战败后经后日本经济市场开始不景气导致收入减少;大阪等大城市为中心济高度增长期,全国低速增长,泡沫经济人口减少导致消费市的中产阶级诞生一亿人口中产阶级化和金融破产相继发生场萎缩日消费取向:偏向西洋消费取向:消费重心消费取向:消费转向消费取向:消费趋向本化消费,热衷大城市转向家庭,大量消费个人,注重品牌个性于共享经济,无品牌消费为主,美式消费倾向化、差异化化和高性价比第一消费时代第二消费时代第三消费时代第四消费时代1912194119451974197520042005至今第一消费时代(1949-1978)第二消费时代(1979-2008)第三消费时代(2008-2017)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促事经社会背景:经济趋于稳定增社会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济发展加速,工业生产提高,长,互联网盛行,网络购物中社会生产力不足,温饱成为人民物质生活改善成主要的消费模式国消费者首要解决的物质需求消费取向:家用电器普及,消费取向:个性化、小型化、消费取向:偏向日常饮食消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奢精神需求和品质消费成为消费支出侈品消费增多,个性化需求费者的关注重点,小众消费明显逐步取代大众化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08400-072-5588

10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宏观环境分析——中国消费时代•中国第三消费时代后阶段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市场的人、货、场三要素已经发生改变,消费市场需求将逐渐趋向于个性化和升级化中国第三消费时代人、货、场变化格局人货场一人户二人户耐用品日常消费品线上场景线下场景三人户四人户五人户六人及以上户40%服务类非耐用品互联网流量大盘线下流量入口成熟度二次升级核心大流量入口线下流量管道0%中小流量入口终端变现出口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家庭小型化单身经济导入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产品周期线上流量管道❑人:中国家庭结构趋向于小型化,单身经济开始逐渐兴起从家庭结构组成看,一人户和二人户占比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反映出社会不婚主义和生育意愿下降的趋势,家庭小型化趋势带动家庭消费支出结构转变。此外,单身人群和独居人口增多,将促使消费市场需求更趋向于健康化和个性化。❑货:消费产品升级转型趋势显著,服务类行业增量空间广阔从消费类型结构看,中国居民基础类消费占比持续下降,服务类相关消费占比仍有一定增长空间。常规消费品则受产品周期影响增量空间有限,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产品实现二次升级成主流趋势。❑场:消费场景朝向多样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得益于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消费流量入口呈多元化发展,无人零售概念逐渐兴起。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人工智能渗透至线上和线下消费场景,线下消费场景将向无人化发展。此外,伴随着家庭小型化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方向趋势的影响,新零售业态向品质化、便捷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赋多品类、一体化、生态化能多品类、一体化、半开放程多品类、双环节、自营化度单品类、单环节、自营化厂商主导制造商品牌化商业品牌化数智品牌化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09400-072-5588

109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宏观环境分析——潜力消费市场•产业结构方面,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发展第三产业将是未来的重点。城镇化率方面,对比日本,由于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下沉市场的消费需得到进一步关注中国与日本城镇化率水平对比日本城镇化率中国城镇化率10080第二消费社会第三消费社会第四消费社会第一消费社会第二消费社会6040205001950195419581962196619701974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20142018194919531957196119651969197319771981198519891993199720012005200920132017❑中国与日本在宏观经济发展上存在相似之处,中日具有相似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仍将是未来重点从世界经济地位上看,1968年日本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从经济结构上看,二战后日本发展重工业,第二产业占比逐渐扩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经济结构将逐渐调整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镇化率方面,中国在各消费社会阶段的城镇化率均低于日本,下沉消费需求值得更多关注从城镇化率水平看,尽管经过经济高速发展,现今中国城镇化率水平与70年代的日本存在差距,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效率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中国和日本在第一消费时代的人口均出现快速增长,在第三消费时代人口增速则趋于缓慢。从人口迁徙看,第一、第二消费时代由于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大众消费从大城市扩展至全国,第三消费时代则由于物质水平提高人口迁移减少。此外,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将使得下沉市场更具发展潜力。中国三大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00500(50)1978-121980-021981-041982-061983-081984-101985-121987-021988-041989-061990-081991-101992-121994-021995-041996-061997-081998-101999-122001-022002-042003-062004-082005-102006-122008-022009-042010-062011-082012-102013-122015-022016-042017-062018-082019-102020-12注:表示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10400-072-5588

110Chapter4.2高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前瞻❑科技赋能消费❑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

111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高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前瞻——科技赋能消费•从国家科技推进过程看,依托于技术的新基建为中国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创新转型的机会,消费市场的革新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新基建为消费行业转型奠定基础创新新兴产业经济新型行业设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应用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IDCCDN新一代信息网络光纤宽带网络卫星互联网5G网络MEC❑新基建激活消费增长新动力从宏观政策来看,持续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为未来重点投资方向。新基建的设立将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经济形式,新基建的革新为中国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创新转型的机会,升级老产业激发“新消费”将成为未来经济主驱动力。❑技术的落地革新加速了消费品商业模式的创新从中国消费业态发展历程看,中国消费业态经历了生活必需品时代、耐用品消费时代、传统消费时代、互联网消费时代和新消费时代五个阶段。纵观消费业态的变迁,消费市场的革新与科技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随着科技产业周期的启动和进步,将带来更多消费品与渠道的创新,科技赋能消费新消费的空间广阔。科技发展对消费市场的变革影响生产驱动技术变革发展变迁新消费时代•疫情催化线上消费,5G手机和智能技术推动科技变革新周期消费方式逆向驱动生产互联网消费时代•移动购物成为主流,智能手机开始普及,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开始兴起生产引导消费方式变革传统消费时代新零售•中国银联成立,POS机和RFID电子标签开始流行,消费支付出现变化进入便捷消费时代技术驱动生产变革耐用品消费时代•受改革开放影响,消费进入耐用品时代,家用电器成主要消费品类生活必需品时代传统零售•生活必需品为消费者主要购买物品,解决生活温饱问题为目的时间来源:阿里巴巴,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12400-072-5588

11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高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前瞻——人工智能(1/2)•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到消费产品的生产和研发等环节,技术的介入提高了生产制造效率和高端产品的性能,推进消费产品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消费行业研发生产智能化,提供生产流程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参与消费行业研发与生产环节,生产端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协调生产全生命周期,目前人工智能在生产环节为企业提供视觉检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校准以及问题根源的分析等解决方案。在视觉检测环节,借助AI的深度学习进行缺陷产品的检测。自动化控制环节,AI对生产过程中的机器设备的参数进行自主调节,达到生产柔性化和高效化。智能化校准层面,人工智能的介入提高了新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和生产制造效率。问题根源分析方面,人工智能通过自动识别生产过程中有问题的步骤,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溯源和记录。人工智能赋能消费行业生产智能制造监测并预测生产过程生产设计自动化运营预测整体设备有效性优化生产实时供应链预见性维护预测生产质量优化供应链实时生产计划预测安全风险优化职员分配模拟设计传递效率提高20%-30%降低工作成本7%减少缺陷20%-50%❑人工智能提高高端产品性能,赋能消费产品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在消费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运用,高端产品的智能化将是未来消费行业的趋势之一,高端产品因此则具备更强的感知能力、柔性能力和协作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先进技术应用于关键性元器件和零部件,为消费品的先进产品和智能设备提供基础,产品逐渐朝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消费产品智能化人工智能智能化嵌入化智能家居智能教育设备智能终端其他智能产品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家电智能学习机智能手机3D打印智能控制智能乐器可穿戴设备智能玩具网络化模块化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13400-072-5588

11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高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前瞻——人工智能(2/2)•人工智能在商业场景中的应用较为广泛,AI算法为零售企业创新转型提供发展机会;在消费者端,人工智能提供的交互式消费改变了消费模式和消费体验AI算法在消费品牌的应用场景线有序引流出入口流量检测门店陈列跟踪下优化陈列存量检测拿起检测陈列检测客提高销售转化率门店消费路径优化门店热力图户线营销投放粗放投放数据反馈上优化投放策略个性化投放精准触达预测推荐客提高营销转化优化投放策略统计效果分析户❑AI算法在商业场景中应用广泛,由AI引发的创新模式为零售企业提供新机会从AI在消费品牌的应用场景看,在零售业态中,图像算法负责捕捉线下门店的人货场信息,推荐算法则负责购物流程中个性化推荐,预测算法则应用于门店选址和商品预测。AI算法在零售品牌中的应用除了提供新机会外,还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购物场景和体验。此外,在AI算法的推动下,消费品牌整体迎来数字化趋势,尤其是在私域流量的运营上AI算法的应用地位显得更为突出。对于需要营销投放的客户,品牌需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商品精准触达,以此提升营销转化率。❑人工智能提供的交互式消费进一步改善了消费者体验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中提取数据,通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提取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趋势和购买行为数据做出跟踪和预测。人工智能对消费者的体验改善具体体现在驱动消费者进行商品选择、供应链缺货管理和消费者需求方面。人工智能通过监控购买频率和消费者行为,实现管理和监控供应链,以达到保持适当规模库存水平和满足消费者的动态需求。人工智能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模式•自动调取客•根据消费者•利用3D成像•根据消费者户偏好数据行为路径,技术识别货制定要求,信息,定制跟随消费者物品类,提无人机完成化推广信息完成购物高结算效率高效配送商品导购电子价签自动购物车人脸识别3D扫描结算自动包装自动配送•电子系统实•通过人脸识•自动完成包时追踪并公别快速完成装任务,更布商品信息结算、记录新客户数据等多项服务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14400-072-5588

114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高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前瞻——物联网(1/2)•从物联网的技术演变趋势看,物联网技术将从智能硬件服务转变为软件体验服务,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渗透,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新应用拓展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曲线图物联网应用场景成熟目前已有技术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车、物品智慧农业能源管理度统一智能物联网移动设备安防垄断型行业内物联网智能物联网M2M物联网楼宇移动互联网模型与高性能服务器计算机接入行业信息化物物固定模式智能家居万物互联信息交换人机交互物-人-物穿戴设备城市建设医疗互联网物联网2021年未来❑物联网在消费领域的技术应用将由智能设备向软件服务方向发展从物联网发展历程看,世界整体物联网技术发展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产业价值将有待进一步释放。从技术演变趋势看,物联网技术将从智能硬件服务转变为软件体验服务,将推动智能设备厂商向数字化程度更高的软件服务商转型。此外,从终端用户需求看,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使用智能设备,而是对设备相关软件服务提出更高的体验和服务要求。❑物联网加速向各行业和领域渗透,终端应用场景持续拓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与革新,物联网在各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在智能产业方面,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能源管理、智能农业和智慧城市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2020年,中国物联网在产业和消费者市场中的应用占比各占50%,预计未来物联网在产业中的占比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物联网技术的突破将有望带动消费市场智能家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物联网领域中无线连接技术和芯片技术逐渐成熟,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购买意愿增强,未来智能家居行业将有望替代传统家居模式,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无论从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看,目前中国智能家居渗透率不到5%,发达国家智能家居渗透率则为20%-30%,智能家居市场仍具较大发展潜力和市场。来源:与非网,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15400-072-5588

115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高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前瞻——物联网(2/2)•商业物联网的应用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数据分析服务领域仍存较大发展空间,利用物联网的数据处理能力作出商业决策将是未来物联网布局的重点❑从物联网应用领域看,目前商业物联网应用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未来数据分析服务相关应用的渗透率将得到持续提高无论是应用于零售业态、餐饮业、电子商务还是本地生活等相关场景,交易收银管理体系为物联网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消费领域的企业对客户管理系统、ERP等通用软件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衍生出一系列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对运营工作的多维度数据处理分析。现阶段,物联网的基础软件服务在零售业态中的应用发展日渐成熟,商用终端设备已成为商户选择使用的主流。但商户通过使用基础软件而衍生出来的个性化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尤其在数据分析服务领域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商户利用物联网的数据处理能力作出商业决策将是未来物联网布局的重点。商业物联网零售场景应用基础软件服务全渠道运营数据分析服务会员管理收银管理客流分析在线支付全域营销门店管理员工管理会员识别订单跟踪货架优化商品管理财务管理智能导购订单配送智能补货物流管理商城管理货品管理售后服务智能选址在收银系统线智能选品下零售餐饮单线上渠道线上渠道商品定价本地生活电子商务引流❑未来物联网将通过多维度数据触点,重构商业人、货、场要素商业物联网以数据驱动业务,作用于零售业态商业模式的人、货、场重新塑造。在消费者方面,物联网技术通过用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进一步带动消费的高转化和高复购。在商品方面,物联网技术对商品进行优化组合,对供应链各环节实行数字化转型。在场景方面,AR交互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的感知,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消费体验。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16400-072-5588

116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高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前瞻——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高效率、高安全和高扩展的特征,是经济市场革新的重要驱动力,未来将进一步提高支付数据的安全性和运营的效率传统支付系统与区块链支付系统区别对比传统支付系统区块链支付系统商家商家商家商家数数区块记录区块记录字第三方机构字签签名名记录账本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区块记录区块记录❑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区块链支付系统具有高效率性、高安全性、高可用性和高扩展性传统支付体系需利用第三方机构维持信任,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缺少信任,双方需要通过第三方获取信息。区块链技术不依赖于第三方,可通过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存储、验证和交流,为经济市场革新带来重要驱动力,尤其是支付方式的变革,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运营的效率。❑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未来商业领域支付体系的走向区块链在数字支付领域的应用关系着未来支付方式的变化,目前区块链技术在B端企业方基本可实现移动支付,随着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拓展,有望实现在C端消费者的应用。与传统电商支付方式不同,区块链技术采用点对点的支付方式,支付即清算,具有解决传统电商支付流程慢的特点,未来在电商领域,区块链技术仍具有一定发展空间。此外,区块链技术将金融机构、第三方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应用在跨境支付流程中,在跨境支付领域应用仍是一大主流趋势。区块链技术革新支付方式集中购汇完成支付汇出外币境内消费者支付机构合作银行境外商户数据交互确认订单信息还原数据发送订单信息资金流按月报告现金流外管局来源:移动支付网,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17400-072-5588

117Chapter4.3中国消费领域发展趋势展望❑智慧零售❑数智化生态❑新消费人群❑新消费品类

11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发展趋势展望——智慧零售•随着技术在消费领域零售行业的进一步应用,零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显著增多,升级智慧零售将是未来企业的主流趋势之一❑零售领域进入全链路数字化阶段,升级智慧零售成未来主流趋势随着技术在消费领域零售行业的进一步应用,零售企业通过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系统和数字化运营等环节,以精细化运营为策略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化升级。零售企业在实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对企业的技术水平要求高,传统零售商原有的信息化系统存在不足且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因此零售业态完成数字化转型是长期和系统性的工作。此外,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仅凭借单一的企业在技术端无法完成,需要借助行业内提供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企业的支持,未来随着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增多,提供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有望引发市场新需求空间。智慧零售——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线线自动结算扫码购物智慧零售智能导购商城前下下台场场景智能货柜无人商店景小程序公众号APP业商品管理交易管理库存管理会员服务在线处理结构数据中务台中智能管理营销管理订单管理数据沉淀离线处理非结构数据台后ERPWMSSCMCRMUIOAO台❑智慧零售将线上与线下融合,有望革新消费行业的零售业态和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智慧零售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引导生产制造,感知消费习惯及趋势,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产品及服务。智慧零售的发展可帮助线下门店实现数字化和在线化,将线下零售逐渐丰富成可搜索的形态,在线下则是以数字化改造的方式赋能店铺。智慧零售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通过挖掘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和反馈生产供应环节。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19400-072-5588

119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发展趋势展望——数智化生态•通过注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消费者端的应用实现新零售运营已较为普遍,未来零售企业将以数智化转型为新机会点❑新零售运营模式概念已基本普及,未来零售行业或将以数智化转型为新机会点新零售的概念在零售企业运营中已经普遍流行,通过注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消费者端的应用实现新型零售运营模式,新零售数字化运营转型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消费者决策体验提升,未来零售行业将以数智化为机会点进行转型升级。数智化的建设分为三个发展路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供应链端的各个环节被实现数字化,对数据进行存储和运输,并载入在线化,在线化的过程利于零售企业实现管理和运营。最后,数智化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数据打通,帮助企业做决策的同时达到决策智能化的目的。零售行业数智化转型线下流量拓宽,触达潜在消费者商家流量池线下拓宽触达渠道流小区卖场商圈门店提升到店转化率量融合池远场近场现场离场运营社交直播信息电商线上分析社交直播新闻官网流平台平台平台平台量池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激活❑新零售数智化转型在成本和效率方面具备优势,随着新形态零售业被颠覆,供给、服务和消费升级将成为常态趋势数智化时代是市场化的组织形态,是消费市场发展的变革趋势之一,用户需求的变更将加速数字化进程,同时零售企业实施数智化转型,用数据运营方式解决企业问题,实行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精细化运营和智慧化运营程度。来源:阿里巴巴云栖大会,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20400-072-5588

120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发展趋势展望——新消费人群(1/2)•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增长离不开新消费人群,境内游消费者、城市群消费者、共享消费者、环保消费者、老年消费者、单身消费者和数字原住民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人群中国未来消费增长主要群体数字原住民群体伴随网络时代2030年旅游消费支出将占据家庭支出成长,推动中国未来数字经济的19%,疫情影响下国内旅游兴起,未境内游崛起来短途游将成为消费者主要出游方式消费者数字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国80%-90%GDP增长,未原住民消费者来主要城市带消费者仍将是消费主力2020年,单身人口已超2.6亿,2021年独居单身成年人口将高消费达9,200万单身人群共享共享经济发展背景下,共享出行等概消费者消费者念已经在中国市场成熟,二手经济或商品交易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老年环保截至2021年6月,中老年网民占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消费者消费者全体网民规模的超三成,银发影响下逐渐发生改变,约80%的消费者宅经济受关注愿意为环保类商品进行购买和支付❑境内旅游消费:国内旅游消费者的出行方式改变,未来将带动境内文旅相关产业持续增长2021年上半年,中国旅游总人次达18.71亿,同比2020年同期增长100.8%。随着疫情的好转,旅游相关产业逐渐恢复高景气。此外,疫情对出境游业务带来冲击,出境游市场遭受重创,境内游成为消费者的重要选择之一。从消费端看,消费者的旅游行为和方式已由长途游转变为短途游、周边游等。从长期看,在境内旅游消费者的推动下,境内多形式的旅游相关业务仍被看好。❑城市群消费者:消费主体向城市群集中,城市群成为消费者、产品和企业三方的空间连接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3.8%,已步入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中国城镇化发展将由增量建设向存量结构调整方向发展。从城市人口流动层面看,人口持续向少数城市集聚,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入增速放缓,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持续流出,人口逐渐向核心城市群集聚。未来中国的消费增长绝大部分仍将来自于城市,但消费不会局限于大城市,与大城市相比,中等城市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根据地理位置和产业发展不同,中国存在不同核心城市群,未来企业可根据不同城市群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21400-072-5588

121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发展趋势展望——新消费人群(2/2)❑共享消费者:共享经济潮流下,共享衍生消费领域引发新关注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国家高度重视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将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消费者对于共享经济下衍生消费产品的接受程度高,共享经济未来在出行、住房、电子、购物等领域将取得进一步发展。❑环保消费者:环保意识和理念流行使得二手经济市场仍具挖掘潜力2021年超过80%的消费者愿意为环保包装进行付费,85%的消费者因为担心气候变化而调整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超过70%的消费者愿意为环保商品进行买单。消费者对于气候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可持续性理念驱动消费者偏好购买二手商品,二手经济将成为未来具备发展潜力的市场。❑老年消费者:中老年群体触网行为拓宽银发经济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已达2.6亿,截至2021年6月,50岁及以上网民规模达3亿,占全国网民比例的28%。未来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群体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下开始尝试使用网络购物新方式,未来银发经济数字化进程将是新趋势。随着中老年人口网民逐渐增多,老年人群的在线化市场逐渐拓宽,有望成为消费型企业未来拓展的重点和核心领域。❑单身消费者:单身人口增长推动“单身经济”和“悦己经济”发展从家庭结构看,2021年预计接近1亿成年人为独居状态,自2015年起中国一人户的占比逐年增加,随着独居人口数量的增加,中国家庭正呈现明显的单身化趋势。单身人群的增多使得相关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一人为主要消费场景的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如单身公寓、外卖等领域。此外,42%的单身消费者注重悦己消费,单身消费者将为“单身经济”和“悦己经济”注入新商机和活力。❑数字原住民:数字原住民提升网络消费,为发展数字经济奠定基础数字原住民由80后、90后等人群构成,包括Z世代和千禧一代,该类人群组成社交媒体平台和新数字设备的主要消费者和贡献者。相对于海外发达国家,中国数字原住民的消费频率和消费能力更高,约40%的中国原住民的消费者会发生无计划购买行为。数字原住民作为数字经济核心人群,为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奠定基础。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22400-072-5588

12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发展趋势展望——新消费品类•中等及以上的收入群体将是中国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收入人群结构的改变将使得中国消费品市场重塑,高端产品和高端服务在未来具有高发展潜力❑中高收入消费阶层驱动中国消费品类市场向高端化商品和高端服务的方向发展未来,中等及以上的收入群体将是中国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2030年中国中高收入消费者在中国居民人群中的占比可达60%以上,该类人群将带动城市主要消费。对于高收入人群日渐增长的消费品市场而言,收入人群结构的改变将使得中国消费品市场重塑,大众消费品市场和品质消费品市场将维持较低增长率,相反一些高端商品和高端服务市场,如奢侈品、高端汽车、高端美容护理等品类在未来将迎来发展机遇,而一些服务类属性消费由于目前在消费市场中占比较低,未来仍具待开发的巨大空间。中国消费品类市场份额情况,2020年单位:[百分比]本土品牌市场份额100%即饮水便携电子产品瓶装水电动汽车CAGR80%消费品类包装食品2015-2020年鞋履家居护理60%服饰家庭电子产品消费者养生高端商品10%-22%电脑及周边高端服务10%-16%40%大众汽车运动鞋服美容个护大众消费品类-2%-6%20%品质消费品类-6%-6%高端汽车0%-10%-5%0%5%10%15%20%25%品类消费同比增长率❑消费者认同感和消费理念变化将驱动中国国产品牌成长从消费者品牌偏好度看,中国消费者已由过往偏爱进口品牌到重视国产品牌,逐渐发展到以国产品牌为主导,在该消费趋势影响下,国产品牌已然崛起,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消费品类上具有较强的本土情怀,对本土商品和服务的强购买意愿驱动着本土品牌发展和崛起。从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看,大多数消费品类本土品牌占比较高,某些领域已由本土品牌主导,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产品和品牌实力增强,未来中国品牌和产品仍将具备强竞争力和实力。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23400-072-5588

123Chapter4.4中国消费领域市场机会❑宠物行业❑家居家装行业❑泛娱乐消费行业

124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市场机会——宠物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宠物相关经济市场的渗透率较低,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双重推动下,具有满足情感陪伴需求的宠物经济在未来具有可观的发展空间主要国家宠物渗透率情况,2020年95后人群对宠物相关品类消费金额增速,2020年单位:[百分比]68%单位:[百分比]57%52%+436%36%40%+218%28%+104%+85%6%+29%宠物零食宠物干粮宠物罐头宠物服饰宠物玩具❑需求和供给侧双重发展,中国宠物产业在资本市场推动下备受关注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饲养宠物已成为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养宠模式的兴起、饲养需求的改变以及饲养专业机构出现,中国宠物交易市场得到不断丰富。此外,2017-2021年中国宠物产业投融资得到持续增长,2021年宠物产业投融资金额有望突破70亿元。宠物行业作为新消费产业,在资本市场的持续加码推动下,中国宠物经济产业及细分领域将得到快中国宠物消费驱动因素速发展。宠物数量养宠物家庭平均宠物数量家庭宠物渗透率养宠物家庭平均养宠数量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上升独居人口数量上升宠物消费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人均GDP提升消费能力人均单只宠物消费金额增加消费支出消费者养宠物观念改变消费意愿家庭消费中宠物占比提升消费渠道网络成为宠物信息主要获取渠道线上电商为最主要的购买渠道外部政策宠物政策逐渐由禁养到规范国家宠物管理政策仍将不断优化❑人口老龄化和单身催生情感陪伴需求,宠物市场成为陪伴经济的新增长空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此外单身人口数量增长,独居人口占比逐渐增加,饲养宠物成为空巢老人和独居青年的精神寄托,未来随着中国老年人口和单身人口的规模增长,宠物经济市场仍将持续发展壮大。此外,宠物消费具有较强的刚性特征,宠物主人逐渐将宠物消费作为生活必需品支出,对宠物的支出易增难减,宠物主的高支出意愿驱使宠物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增长。来源:有宠网,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25400-072-5588

125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市场机会——家居家装行业•未来中国智能家居设备仍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为基础,理解用户行为和用户需求,达到提升用户智能化体验的目的中国家装行业数字化整装业务数字化营销获客数字化销售管理系统数字化设计系统智慧交付系统互联网营销工具报价合同系统AI+3D云设计智慧供应链系统大数据平台在线支付系统VR云台管理系统财务结算系统DIM+深化设计平台智能化工程管控系统❑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升级需求推动中国家装行业在运营、供应链等环节数字化转型随着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需求提高,引发消费者在家装领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匹配度提升,智能定制家居和整装企业已经将设计环节信息化,在运营系统上则进行数字化管控,以满足家庭对家装领域的升级需求。中国智能家居及其衍生领域均处于市场导入期,中产阶级对于装修需求改变,家居家装消费已从“置家”升级转变为“质家”,同时也为智能家居及中国智能家居发展方向相关领域在C端和B端发展拓宽新市场。智能单品阶段——产品为核心智能互联阶段——场景为核心主动智能阶段——用户为核心•强调单一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各•全屋智能化的概念开始兴起,基•智能设备建立在自主深度学习算单品之间相互独立,仅具备单一于家庭的云边端芯网技术的融合,法和人工智能设备的基础上,加的智能功能实现家居设备与住宅环境智能化强设备智能化程度•智能设备通过传感技术和连接技•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庭各种设备•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对用户术实现信号指令的接收,达到智连接,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个人行为、习惯进行数据分析,能化控制的目的联互通,提供多种智能化控制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从远期视角看,物联网技术推动作用下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有望扩容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家居产业依托于物联网技术发展为以场景为中心的全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服务商提供的智能家居使得消费者体验感更高。未来中国智能家居设备仍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为基础,更加理解用户行为和用户需求,达到提升用户智能化体验的目的。此外,一些创新型家居企业纷纷通过数字化转型,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智能硬件生产商,互联网公司以及通信运营商等多方参与者的共同介入,使得智能家居在供给端得到持续丰富,在厂商宣传下消费者市场教育受众范围广泛,将利于市场规模迅速扩容。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26400-072-5588

126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消费领域市场机会——泛娱乐消费行业•中国娱乐消费媒介逐渐被新兴互联网媒介取代,数字科技的发展带动文娱产业升级,数字化、移动化和沉浸式体验为未来文娱主流趋势❑数字化重新塑造媒介市场,消费者的文化娱乐消费方式逐渐被颠覆,效用的提升和技术进步推动媒介对用户的争夺从媒介演变的历程看,传统媒体已经逐渐被新兴互联网媒介所取代,用户在互联网媒介的使用时长已超过总媒介的一半以上。现如今,互联网媒介也面临着人口红利期见顶和用户使用时长增速趋缓的局面。未来,互联网媒介对用户争夺将取决于媒体平台的效率和技术的革新。在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媒介活动将成为用户主要娱乐选择,消费者对线上和线下文娱消费将成为新潜在增长市场。中国娱乐消费媒介演变进程数字化移动化沉浸式5G应用场景方向媒介演变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VR/AR移动初级VR领域听书网络音乐直播高级VR领域移动宽带增强,超高清视频受益交互阅读广播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mMTC大规模机器通信大规模物联网电子书籍现场音乐电视单机游戏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高可靠低延时通信纸质书籍音频媒介电影街机超高可靠低延时通信PC满足进阶网络交互体验纸质阅读音乐媒介影视媒介游戏媒介媒介形式❑数字科技推动文化娱乐相关产业升级,数字化、移动化和沉浸式体验将是未来文化娱乐主流趋势回顾过往数字科技对文娱产业的演变影响,4G技术培育出了在线视频、在线音乐等新兴产业,对居民文娱消费产生革新影响。目前5G技术已进入基础网络建设阶段,随着5G技术的应用,其在移动宽带、机器通信和通信领域均具备可观的应用前景。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率和高效率的特征,其特征与文娱相关产业相互贴合,未来娱乐方式将以视频流的方式进一步发展。此外,以VR和AR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将在5G技术下得到广泛应用,VR和AR的发展也将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文娱体验。来源:头豹研究院www.leadleo.com127400-072-5588

127第五章——“双碳”目标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核心洞察:01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支撑电力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新型电力系统是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体现在“能源新”、“技术新”、“价值新”和“数字化”上,具备承载高比例的新能源发电、消纳和存储能力,同时能够确保电力稳定供应,全面支撑电力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02钢铁行业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是除电力行业(约占43%)之外,整个工业生产活动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8%左右,约18亿吨。因此落实钢铁行业碳减排目标是重中之重,是实现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03绿色转型是中国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路径2019年,中国交通行业的碳排量约占全行业的10%。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私家车的市场需求随之上升,在过去九年间,中国交通行业碳排放量年均增长5%。考虑到中国城市化进程仍然持续推进,机动车保有量因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导致交通领域的减排压力与日俱增。为实现交通领域的双碳目标,推动中国道路交通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128Chapter5.1碳中和目标❑中国双碳目标❑中国发电结构现状129

129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双碳目标•2020年9月,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为顺利实现双碳目标,降低碳排量和增加碳吸收是其中的根本途径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规划时间碳中和碳排放量2030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碳吸收能源碳减排林业碳汇碳排放量工业碳减排CCUS技术交通碳减排年份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推动中国低碳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正式向世界递交了中国减排的时间表。碳达峰是指碳放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的过程。碳中和,是在特定时间内,每一个对象未来的“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相等。中国只有实现了碳达峰的目标,才能够进行碳中和的行动,前者实现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后者进程的推进。留给碳中和的过渡时间越长,减排工作的压力就越小,对经济的影响也越平缓。❑降低碳排量和增加碳吸收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电力、工业和交通是中国碳排量最大的三大领域,意味着在未来长达40-50年的时间里,中国将重点对以上三大领域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革,由此也催生出低碳或零碳技术发展的新机遇。根据中国投资协会发布的《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碳中和将带来70万亿元的绿色投资。如此庞大的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势必将中国新能源产业(如光伏、风电、储能和氢能等领域)引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同时也将推动中国工业(如钢铁)进行产业升级,研发低碳技术,交通领域将面临新能源汽车逐步替代传统燃料汽车的新格局。此外,林业碳汇和CCUS技术也将获得长足发展以增强碳吸收能力,确保中国双碳目标的顺利达成。来源:头豹研究院130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30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发电结构现状•以煤电为主的火电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主要的发电模式,占比在50%以上;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政策扶持下快速发展,新能源装机规模占比持续上升,合计约25%中国发电设备容量结构,2016-2020年单位:[GW]2,500火电水电风电光伏核电2,2002,0112%1,9002%12%2,0001,7772%10%1,6462%9%13%2%7%10%5%10%9%9%1,50018%17%19%19%20%1,00060%59%57%64%62%500020162017201820192020❑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火电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由于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低,发电稳定,且前期投入少,对地理环境要求不高,造就了以煤电为主的火电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主要的发电模式的行业格局,截至2020年底,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2,200GW,其中火电装机容量达1,245GW,占比约57%。根据中电联数据统计,1度火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41克,而1棵普通的树平均每天能吸收约5千克的二氧化碳。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0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7.5万亿度电,其中57%为火力发电,为4.3万亿度电,则将排放36亿吨二氧化碳,也就是需要大约20亿棵树花费1年的时间才能将这些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完。因此,植树造林如同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大力发展不会产生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火电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火电设备容量占比逐年下降,可再生能源发电促使中国发电结构得以优化从发电设备容量结构看,尽管火电占中国发电设备容量的比例在2016至2020年期间以每年约1%-2%速度稳步下降,由64%降至57%。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红利政策扶持下快速发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与日俱增,其中风电和光伏的装机规模占比分别由2016年的9%和5%持续增长至13%和12%,中国以煤电为主导的发电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来源:国家能源局,头豹研究院131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31Chapter5.2能源碳减排❑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未来展望❑中国能源产业碳中和相关政策❑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中国氢能行业未来展望

132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能源碳减排——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未来展望•中国未来将打造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以承载高比例的新能源发电,全面支撑电力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简述电源侧电网侧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发电为主体,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推进特高压主干网和微电网建设以风电、光伏发发电为主,分布式电能源大力发展电网的智能化、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电特高压电网微电网超远距离输电数字化水平不断网提升流发电侧与用户侧向双向流动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氢储能户用新能源发电+户用储能用既是能源的消费储能侧户者,也是生产者用户侧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氢储能等发挥需求响应机制的作用多类储能技术共同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以全面支撑电力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国现有的电力系统已无法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电网运行需求,因此需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保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和消纳,从而实现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是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体现在“能源新”、“技术新”、“价值新”和“数字化”上,具备承载高比例的新能源发电、消纳和存储能力,同时能够确保电力稳定供应,全面支撑电力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广泛连接、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和安全可控的特征通过与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结合,新型电力系统能够实现更高的数字化水平,由传统电力系统的部分感知、单向控制、计划为主转变为高度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新型电力系统将通过大范围部署小微传感、智能终端和智能网关,以及运用数字技术持续提升其互联和感知能力。通过电网数字孪生建设,实现电网状态、设备状态、交易状态、管理状态的全透明;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电网的智能分析和决策水平,增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还可以基于数字化技术分析用户的用电习惯,挖掘用户的节能潜力,促进能源消费向多种能源融合、主动参与的方向转变,推动电动汽车、电能替代、综合能源服务等的发展。来源:安永碳中和课题组《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头豹研究院133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3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中国能源产业碳中和相关政策•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政府部门陆续出台能源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积极规划与布局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与路径,充分发挥引导、调动和约束的作用中国“碳中和”相关产业政策布局产业领域政策名称颁布主体颁布日期政策要点新能源发电企业应当加强发电功率预测管理;《电力可靠性管理办鼓励电网、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合理配置必要电网升级法(暂行)(征求意国家发改委2021/08的储能设施,加强安全管理,推进源网荷储一见稿)》体化的多能互补发展,增强电力系统的综合调节能力从销量目标、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指引和定调未来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新能源汽车展规划(2021-2035国务院2021/07向和基调,新规划在电动化之外,对智能网联年)》化有了更大力度的推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国家发改委储能储能的发展的指导意2021/07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国家能源局见》场化发展《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政策鼓励风电、光伏开发企业采用市场化并网风电、光伏、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国家发改委方式建设新能源项目,风电、光伏开发企业可2021/07储能等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国家能源局以获得更多的新能源并网规模,与此同时需要规模的通知》承担额外的消纳责任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2021新能源工作指重达到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确保2025年光伏、风电国家能源局2021/04导意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分布式能源、《关于加快建立绿色国家发改委加大对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多智能电网、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2021/03司法部能互补的政策支持力度储能等体系的意见》《关于推进电力源网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有望成为中国能源电网升级、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国家发改委2021/03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储能等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消纳水平和非化石能源消纳比重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新时代的中国能源氢能国务院2020/12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发展》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来源:各部门官网,平安证券,头豹研究院134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34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能源碳减排——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带动下,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以及度电成本持续下降,预计至2060年光伏度电成本下降至0.1元/Kwh,装机规模达到6,000GW中国光伏装机规模及度电成本走势,2020-2060年预测单位:[GW]单位:[元/Kwh]装机规模(GW)度电成本(元/Kwh)中国光伏装机类型分布情况,2060年预测6.9%7,0000.4集中式光伏0.3530.6%6,000分布式光伏0.3062.5%6,000光热5,0005,0004,0000.20中国光伏装机规模地区分布情况,2060年预测3,0000.133,0000.102,00040%西部、北部1,00025373060%东部、中部00.020202025E2035E2050E2060E❑技术持续进步是光伏度电成本下降的最大推力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发布的报告《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2019)》,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带动下,光伏组件成本大幅降低以及转换效率持续提升,从而带动光伏电站投资成本以及光伏度电成本持续下降。预计到2035年和2050年,新增光伏度电成本分别下降约50%和70%,达到约0.2元/Kwh和0.13元/Kwh。头豹研究院认为,随着技术和转换效率进一步的提升,光伏度电成本有望于2060年下降至0.1元/Kwh。❑到2060年,光伏将成为中国第一大电源,装机规模将达到6,000GW根据《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2019)》,“十四五”规划期间(2020-2025年),随着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新增装机规模将实现翻番,到2025年中国光伏总装机规模将达到730GW,占全国总装机的24%。在光伏和储能技术持续创新、成本持续下降的推动下,2025至2035年将会是光伏规模加速部署的关键时期,年新增装机将继续保持每五年翻一番的增长趋势。预计到2035年,光伏总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GW,占全国总装机的49%。到2050年,光伏将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电源;到2060年,中国光伏总装机规模将达到6,000GW,其中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分别占比62.5%和30.6%,集中式光伏主要分布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中国西部和北部地区,而分布式光伏主要分布在城市化程度更高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来源: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头豹研究院135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35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能源碳减排——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目前中国风电行业正步入平价时代,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将进一步促进风电产业的技术进步及供应链成熟,进一步打开风电市场空间,预计至2060年,中国风电装机规模达3,000GW中国风电装机规模及度电成本走势,2020-2060年预测单位:[GW]单位:[元/Kwh]装机规模(GW)度电成本(元/Kwh)中国风电装机开发方式分布情况,2060年预测6.4%3,0000.4陆上风电3,0000.320.30海上风电2,5000.2593.6%2,0000.200.18中国风电装机规模地区分布情况,2060年预测1,00080043%西部、北部53657%东部、中部28200.020202025E2030E2050E2060E❑中国风电的度电成本稳步下降,装机规模有望于2060年达到3,000GW随着技术工艺的不断精进和材料成本的持续压缩(如零部件成本下降,以及叶片直径增加扫风面积从而带来度电成本的下降),中国风电的度电成本将稳步下降,预计在2030年达到0.25元/Kwh,于2060年达到0.18元/Kwh。2021年中国风电行业正式进入平价元年,市场化竞争的加速将进一步促进风电产业的技术进步及供应链的成熟,由此将大幅提升风电的竞争力,进一步打开风电市场空间,未来风电或将从补充性能源升级为主要增量能源。根据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联合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在对资源潜力、技术进步趋势、并网消纳条件等现实可行性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为达到双碳目标,到2030年,中国风电装机规模至少达到800GW,到2060年至少达到3,000GW。❑中国风电的度电成本稳步下降,装机规模有望于2060年达到3,000GW中国的风力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北部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超10亿千瓦,未来将超半数的新增风电装机将集中在风力资源及土地资源更为丰富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由于海上风电的造价远高于路上风电,且面临着运输、吊装、运维等多方面难题以及海上项目的军事、渔业、航线等对风电场址的限制因素繁多,预计未来中国仍将以陆上风电为主,占比在90%以上。来源:IRENA,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头豹研究院136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36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能源碳减排——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储能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储能产业的发展与成熟对于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预计至2060年,储能装机规模将达600GW中国储能装机规模与结构,2020-2060年预测20202060政策驱动、技术进步及成本下降,拉动市场需求➢电池技术进步及管理效率提600GW升将带动储能系统成本大幅8%35.6GW下降0.5%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降拉动市场需求62%9.2%电化学储能电池技术持续进步➢大容量➢持续放电时间长89.3%30%➢循环性能好➢系统效率高储能装机规模储能装机规模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其他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其他❑电池技术进步及管理效率提升带动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以每年10%-15%速度下降电池技术进步及管理效率提升带动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大幅下降,电化学储能成本在过去10年间年均降幅10%-15%。近年来,全球对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的需求大幅增加,刺激了对电池技术的投资与研发,从而降低了储能电池组件的单位成本。同时,由于制造业和供应链管理的设计进步和效率提升,促进由其他硬件、软件、工程、采购和施工组成的BOS的成本以每年约10%的速度下降。预计于2030年,电化学储能系统将下降至165美元/Kwh,从而拉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储能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未来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储能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储能产业的发展与成熟对于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国家一些红利政策支持下,中国储能(尤其是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进入商业化初期。未来在“双碳”目标下,以及在政策红利、技术进步以及新能源电力系统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储能产业面临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对未来新型储能的预测:中国新型储能(除抽水蓄能之外的储能)在2030年之后将迎来快速增长,于2060年装机规模达到420GW。在抽水蓄能方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未来中国将重点开发西南地区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等流域水电基地,中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将由2020年的31.8GW增长至2060年的180GW。来源: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头豹研究院137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3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能源碳减排——中国氢能行业未来展望•氢气的热值高,是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在工业、交通等行业的碳减排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计至2060年,绿氢将成为最主要的制氢模式,生产规模或达1亿吨中国氢能发展目标,2025-2060年预测2025203520502060•工业副产氢提纯•工业副产氢提升利•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为主用效率氢集中化制氢为主氢集中化制氢为主•可再生能源电解•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工业副产提纯、化•实现零碳排制氢制氢路径水制氢试点运营制氢半集中化制氢石能源制氢+CCUS为主为辅•制氢规模达到1亿吨•液氢储运+高压气氢•高压气氢运输为主•液氢运输为主•氢储运成本进一步储运+管道储运+有降低,效率进一步机液体储运等路径•液氢运输试点推广•高压气氢储运为辅提升储氢路径并行•合建站为主,制氢•加氢站及其它基础•形成多元化、网络•功能完善且全面的+加氢一体战试点设施多元化、网络化的氢能基础设施多元化、网络化的运营化发展体系氢能基础设施体系加注模式•10万辆•100万辆•3,000万辆•8,00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氢能是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绿氢将于2060年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制氢模式氢气的热值是常见燃料中最高的,为142KJ/g,约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4.5倍,是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在工业、交通以及建筑等行业的碳减排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绿氢由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而成,整个过程几乎是零排放,目前绿氢生产成本约20元/kg,高昂的成本限制了绿氢产业的发展。未来随着电解槽技术的进步以及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电)的度电成本的下降,绿氢制取成本有望于2050年达到1美元/kg,届时,绿氢或将成为中国主要的制氢模式,到2060年,其生产规模或达1亿吨。目前中国氢能的使用主要集中于工业领域(如电子、有色金属深加工等细分领域),占比高达99%,用于交通行业的氢能占比不足1%,但未来随着中国交通领域脱碳目标的进一步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市场需求将大幅提升。根据工信部指导下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在2035年中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头豹研究院认为,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以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及效率不断提升,预计至2060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或将达到8,000万辆。来源:中国氢能联盟,HEMADE,头豹研究院138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38Chapter5.3工业碳减排❑中国钢铁行业现状与未来展望

139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工业碳减排——中国钢铁行业现状与未来展望•当前中国钢铁行业的生产活动每年产生约18亿吨的二氧化碳,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18%,落实钢铁行业碳减排目标是重中之重,是实现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中国钢铁行业碳减排相关政策事件,2020年12月-2021年1月政策事件部门日期政策要点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坚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工信部2020/12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产量同比下降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工信部将制定钢铁行业碳工信部今年将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并制定钢工信部2021/01达峰路线图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重点行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生态环业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并制定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排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2021/01境部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以发电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上线交易,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工信部将从四方面促进钢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推进钢铁行业的工信部2021/01铁产量压减兼并重组,推动提高行业集中度;坚决压缩钢铁产量中国钢铁行业脱碳路径,2020-2060年预测2021-2025年2025-2030年2030-2035年2035-2060年碳排放达峰碳排放稳步下降碳排放大幅度下降深度脱碳•碳排量达到峰•到2030年,碳排放•钢铁消费下降30%•钢铁消费下降11%值,约20亿吨量较峰值降低30%•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钢铁行业向节能减排,低碳炼钢、产钢技术方向发展❑钢铁行业碳排放占中国总碳排放量的18%,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是除电力行业(约占43%)之外,整个工业生产活动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8%左右,约18亿吨。因此落实钢铁行业碳减排目标是重中之重,是实现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未来几十年,中国钢铁消费需求总体呈下降趋势参照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钢铁行业发展历史,预计在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0%后,其钢铁消费需求将逐渐降低。外加在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将迎来重大的产业改革,向节能减排,低碳炼钢、产钢技术方向发展。根据国家相关部委的钢铁行业降碳目标,中国钢铁行业将于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30年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将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到2060年钢铁行业将深度脱碳,达成碳中和目标。来源:各部委官网,头豹研究院140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40Chapter5.4交通碳减排❑中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现状及未来展望

141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交通碳减排——中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现状及未来展望•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的路径,随着新能源汽车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及普及,预计至2060年,中国道路交通将全面完成电气化转型,实现零碳排中国交通领域未来展望,2060年预测航运交通道路交通到2060年,小型飞机将依赖氢气作为主到2060年,道路交通将全面实现电气化,要燃料,大型货运机或远途旅程依靠可新能源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将全面取代持续航空燃料技术进步从而实现零碳排燃油汽车海运交通智慧交通到2060年,短途旅程或者小型船舶将会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氢气或者网等技术发展智慧交通,未来自动驾驶氨气提供动力,而大型远洋船舶将依赖技术和车载人工智能系统将逐步走向成新型低碳或零碳燃料的开发熟,市民的出行将变得更加顺畅❑绿色转型是中国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路径2019年,中国交通行业的碳排量约占全行业的10%。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私家车的市场需求随之上升,在过去九年间,中国交通行业碳排放量年均增长5%。考虑到中国城市化进程仍然持续推进,机动车保有量因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导致交通领域的减排压力与日俱增。为实现交通领域的双碳目标,推动中国道路交通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预计中国于2060年在交通行业实现零碳排放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交通行业将在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海运、航运等多种运输渠道开展低碳转型。目前中国已全面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的目标,到了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的渗透率达到20%左右。根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至2030-2035年中国将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有望达100万辆左右。预计至2060年,中国道路交通将全面实现电气化,新能源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将全面取代燃油汽车,实现零碳排。在海运和航运领域,预计将会有更多的低碳或零碳新型技术被研发并投入使用。目前化石燃料仍然是船舶动力的主要来源,预计至2060年,短途旅程或者小型船舶将会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氢气或者氨气提供动力,而大型远洋船舶将依赖新型低碳或零碳燃料的开发。航空业在实现全面零碳的进程中,将依靠氢能作为主要过渡方式,同时大力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以及发动机技术。预计至2060年,短途小型飞机将依赖氢气作为主要燃料,实现100%脱碳和零污染,而大型货运机或远途旅程将依靠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技术进步以及其他可替代能源的发展从而实现零碳排。来源:头豹研究院142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42Chapter5.5增强碳吸收❑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中国CCUS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143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增强碳吸收——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京都协议书》确立了清洁发展机制,为中国林业碳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未来在碳中和的推动下,中国森林面积势必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于2060年达到300亿立方米中国森林蓄积量与森林覆盖率情况,2018-2060年预测中国森林累计吸收二氧化碳总量,2018-2060年预测单位:[亿立方米]单位:[亿吨]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森林累积吸收二氧化碳总量(亿吨)29%30028%30%60025%26%24%23%20020%40030028254951322810019120910%20038241717635032100%020182025E2030E2035E2050E2060E20182025E2030E2035E2050E2060E❑中国森林蓄积量于2060年或将达到300亿立方米,累计二氧化碳吸收量达549亿吨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和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机制。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认证了林业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贡献,并确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开展碳汇项目合作等帮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以履行碳减排的指标义务,使森林的固碳能力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样交易。该机制的建立不仅加强了世界各国对于林木保护、植树造林的重视,也推动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市场化和价值化,促进了林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林业碳汇为中国林业的发展引入了全新的融资渠道,给碳汇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由此可以改善森林经营周期长、短期不产生经济效益等问题。中国从2004年起逐步开展林业碳汇试点项目,2010年成立首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标志着中国的林业碳汇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根据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数据,自1949年以来,中国森林蓄积量与覆盖率持续增长,分别由108亿立方米和12.5%持续增长至2018年的176亿立方米和23%,累计二氧化碳吸收量达到321亿吨。中国的森林面积年均新增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远超其他国家;同时整体森林主要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确保了林业碳汇质量的不断提升。未来,在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发展林业碳汇势必将成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重要的一环,中国森林面积势必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预计至2060年,中国的森林蓄积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9%,对应的二氧化碳累计吸收量达到549亿吨。来源: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头豹研究院144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44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增强碳吸收——中国CCUS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CCUS技术可将工业活动产业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再利用,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目前中国CCUS技术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其产业政策及相关基础设施CCUS技术流程碳排放碳捕集碳排放➢工业活动产生二氧化碳➢从排放的混合气体中提(C)碳捕集取二氧化碳(C)3CCUS技术流程1碳的再利用(U)碳封存(S)碳的再利用2碳封存➢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二➢将二氧化碳封存于地质次应用于新的生产过程结构层❑CCUS技术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三个环节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指捕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再将其投入新的工业生产中进行循环在利用的过程。CCUS技术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三个环节:碳捕集是指利用碳捕集技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生产排出的混合气体中提取出来的过程。经过捕获、压缩后的二氧化碳经过管道、罐车、输气船舶等方式运输,最后再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岩层进行封存。经过处理之后的二氧化碳不但不会危害环境,还可以在地质、化学、生产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再利用。❑碳捕集的高昂成本是阻止中国大规模推广CCUS技术的一大瓶颈根据IEA分析,若想实现《巴黎协定》升温控制在2℃的目标,到2050年全球CCUS技术捕获能力要达到76亿吨。尽管过去十多年来,全球CCUS技术不断发展,但中国的CCUS技术仍处在起步阶段,未来具有广阔的发挥空间。CCUS项目的投资金额一般高达数亿乃至数十亿元,中国当前的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成本为300-900元/吨,在CCUS捕集、利用与封存环节中,捕集是能耗和成本最高的环节。中国目前尚未形成相应的经济激励或补偿机制,缺乏有效的跨企业协调合作,导致多数CCUS项目很难实现盈亏平衡,面临较强的商业模式约束。CCUS技术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中国目前CCUS技术的发展仍远远滞后于预期。未来,中国将大规模建设及完善CCUS相关基础设施,降低二氧化碳的运输成本;推进大规模的试验示范项目,形成CCUS产业聚集区,促进研发和示范技术的成熟与商业化应用;同时,相关部门或将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CCUS政策准则与激励措施,将CCUS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定减排定价机制,调动企业的积极参与,加速企业实现低成本高融资的良性循环。来源:IEA,安永碳中和课题组《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头豹研究院145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45Chapter5.6金融减排支持❑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国碳金融市场结构

146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金融减排支持——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允许将碳排放权当做商品放到市场上买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可在碳市场上出售盈余碳配额以获取收益,从而促进技术和资金向低碳方向发展中国碳交易市场参与主体与基本流程•执行上级分配方案•汇报排放数据•碳市场政策制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监督企业旅行情况控排企业•接受核查审定实际碳排量参与主体超排量碳配额盈余量碳交易平台配额实际碳排量控排企业A控排企业B(买方)(卖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碳排放权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指允许将碳排放权当做商品放到市场上买卖,在这个市场中,只允许买卖与碳排放权相关的产品,比如碳配额、碳金融衍生品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原理是政府将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管理,在一定的规则下向企业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企业的配额不够用,就需要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额外的碳排放权;如果企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分配的碳配额的盈余部分,可以到碳市场上出售以获取收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主体主要有三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控排企业。其中中央政府负责碳市场的政策制定,包括制订配额分配方案、核查技术规范及排放报告管理办法等;地方政府进行数据审定、报送和核查,执行中央政府制订的分配方案,对企业履约情况进行监督、清缴;控排企业根据减排成本和配额价格采取自身减排的方式,或在市场购买配额,定期汇报排放数据,接受核查审定,并定期按照实际排放清缴配额。❑碳交易市场推动企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引导技术和资金向低碳方向发展2021年7月,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成立,目前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碳交易体系对企业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技术和资金向低碳方向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排放量需求少的企业可以把富余的碳排放权配额售出,通过交易碳排放配额平抑生产成本甚至产生收益,直接促进企业加大对碳减排的决心与力度,并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企业进一步朝着绿色低碳的目标持续发展。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碳交易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来源:安永碳中和课题组《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头豹研究院147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47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金融减排支持——中国碳金融市场结构•碳金融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借助资本力量对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碳资源的调节,由此引导资金和技术向低碳产业发展,助力企业完成碳减排任务,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中国碳金融市场建设结构示意图ETS机制设计金融市场监管二级市场一级市场融资服务市场支持服务市场场内交易场外交易•碳配额分配/拍卖•碳现货•场外碳掉期•碳质押•碳指数:场内现•项目减排量签发•碳期货•碳远期•碳回购货及衍生交易指数•碳期权基•场外碳期权•碳托管•碳保险/保理:供求关系础项目减排量交付•碳掉期指•碳基金保险/资金保付数•碳指数产品•碳资产证券化:➢碳债券➢碳基金碳现货资产碳资产流动性资金服务保险/保理服务指数开发服务助力实现影响碳金融产业减排碳中和实体经济❑碳金融体系借助资本力量助力产业节能减排,以实现碳中和目标碳金融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借助资本力量对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碳资源的调节,包括对各高碳行业生产能力、技术的调整改造,由此引导资金和技术向低碳产业发展,从而达到企业碳减排,完成碳中和目标的目的。由于碳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的产物,碳金融在调节碳资源的过程中必然要从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出发,通过资本力量影响到各行业企业的产能,从而影响整个国民实体经济的产出与效率。目前中国碳金融市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涉及一级市场的碳现货资产。未来中国将参照欧美地区等成熟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路径,不断完善碳交易市场的基础建设,推出更多的碳金融衍生产品,其碳金融整体市场规模或将达到万亿级别。来源:绿金委碳金融工作组《中国碳金融市场研究》,头豹研究院148www.leadleo.com400-072-5588

148中国未来50年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1/11中国未来展望系列方法论◆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深入研究10大行业,54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已经积累了近50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10,000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社会保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着手,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客观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研究院的每一份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研究院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报告内容及数据会随着行业发展、技术革新、竞争格局变化、政策法规颁布、市场调研深入,保持不断更新与优化。◆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砥砺前行的宗旨,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从执行的层面阅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149www.leadleo.com400-072-558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