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与就业难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用工荒与就业难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ID:21808037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用工荒与就业难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用工荒与就业难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用工荒与就业难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用工荒与就业难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用工荒与就业难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工荒与就业难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工荒与就业难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用工荒和就业难看似是两个互相矛盾的现象,可如今却愈演愈烈。不仅长三角、珠三角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就连河南、山东等地也相继出现。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就业难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此“两难”境地看似相悖,但却真实客观地存在着。这背后存在怎样的原因,发人深思。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  一、引言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221万,这个数字是历史上最高的。同时,中国的登记失业率为4.1%,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增超过1000万。这组

2、数据表明,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中国在就业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本次两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最主要的矛盾是总量的压力和结构性的矛盾并存。”所谓总量的压力,就是我们今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达到2500万人,2500万人当中,其中超过一半是青年就业者。我们还要有900万到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就是结构性的矛盾。所谓结构性矛盾,就是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  二、用工荒与就业难原因探析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

3、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目前我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符,但是我国现在主要是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从要素结构方面,主要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资源性产品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比重明显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区域结构方面,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1;区域产业同构现象突出,导致要素配置效率低下、产品市场争夺激烈

4、、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与农民工“用工荒”。  (二)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他们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71.4%的女性、50.5%的男性希望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农村的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这样就造成农村的劳动力短缺,城市的劳动力富余,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不平衡。而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近几年愈演愈烈: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按国家教育部的统计:2010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人;2011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人;2012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人。中

5、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11年大学生失业率为17.5%,预计100万以上的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即便如此,大学生们宁愿失业也不愿到农村偏远地区或小企业做一般工人。这些直接导致了就业市场需求和供给不平衡。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近年来,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金融危机加速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于是民工外出打工有了更多的去处,不仅仅局限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由于经济的增长,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岗位仍旧是劳动密集型的,从而出现“用工荒”。还有实行了计划生育,据统计,从2006年开始

6、,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已经开始下降,这也导致了用工荒。大学生与农民工不同,他们自我觉得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再去从事那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况且他们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只喜欢大城市的生活。于是一些人涌向东部沿海城市求职,造成东部人才济济,导致“就业难”。  (四)供需双方认识上的误区  企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如果工作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他们宁可招聘农民工,也不愿意招聘大学生。他们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只会一些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况且他们大多自命清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太容易管理。还有,如果让大学生上岗,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7、对他们进行培训,一旦他们技术成熟以后,大学生又把企业作为跳板,跳槽到更好的单位去了。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觉得企业的起薪很低,高技术含量的活不让他们去做,他们的价值根本得不到体现。于是就出现了供需的矛盾,用工荒和就业难就凸显出来了。  (五)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  目前,一些高校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本的工作能力欠缺。比如说: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动手能力差。大多数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但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