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临床应用体会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临床应用体会

ID:28187058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临床应用体会_第1页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临床应用体会_第2页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临床应用体会_第3页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临床应用体会_第4页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临床应用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临床应用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临床应用体会张秀莲华全红蔡福元张文菊(甘肃省天祝县人民医院733200)【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脾胃病治疗应用【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265-02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9条,《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并治》中也提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治之”。可见,仲景先师运用木方是治疗柴胡汤证误下,痰气互结,升降失常,心下痞满不疼,呕吐不利等,其方为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木方以半夏为君,和胃降逆止呕,散结消痞,臣以干姜温中阳而散阴寒;芩、连苦寒降泻,清热和胃;以人参、大

2、枣、甘草为佐,甘温益气,补脾胃助运化以复其升降之职,甘草更有调和诸药之用,兼为使,诸药相合,寒温并用,辛开苦降,补消兼施,和胃消痞;笔者近年临床运用多种病症,每每取效,现例举如下: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男,50岁,2012年10月18Id初诊。上腹部胀满不适、有烧灼疼痛感,进食后及情绪波动时加剧2年,时有烧心,吐少量苦水,伴有咽部灼热,间断服用奥美拉唑、丙米替丁等抑酸药,停药后复发,症见畏食寒凉,食冷受凉后胃痛加重,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心烦少寐,大便三H—行、质干,舌红,苔黄腻、根部厚浊,脉略弦。诊断为胃痛,辨证属胆胃郁热、胃失和降。治以苦辛通降、和胃降逆,兼佐平肝。以半夏泻心汤合左

3、金丸化裁:半夏20g黄连10g干姜6g黄芩10g党参10g瓦愣子20柴胡10枳实10吴茱萸6g香附10附子10g(先煎)甘草6大枣6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患者服3剂后胃脘烧灼疼痛感,1周后吐酸苦水明显缓解,但餐后仍有胃脘胀满感,咽部灼热有所减轻,食欲转佳。遂以上方加厚朴12g,丹参10g,继服7剂,诸症渐减。后随证加减,并嘱平吋注意饮食卫生,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戒烟酒等。2个月后患者己无明显胃脘不适症状,复査胃镜,黏膜炎症消失。按:患者见心下痞满,胃脘痛、吐酸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此患者胃脘胀痛,吞酸嘈杂,U苦便干,一派热象,但食冷受凉后胃痛加重,属寒热夹杂、虚实并存

4、之象。半夏泻心汤清上温下,平调寒热,治疗本病最为适宜。而II现代研宄发现半夏泻心汤有增加胃肠蠕动,增强幽门括约肌张力,抑制胆汁反流,保护胃黏膜,促进炎症恢复等功能。2.消化性溃疡患者,女,38岁,2013年5月8日初诊。上腹部疼痛不适,食后胀满、嗳气、食物不香5年,加重1个月。患者平素饮食、作息不规律,近年经常出现胃痛、胃胀、呕吐、嗳气、反酸,1年前行胃镜检査,诊断为胃溃疡,幽门螺杆菌(HP)阳性,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抗HP治疗,疗效尚可,但停药则反复,遂求治于中医。刻下:胃脘胀痛,餐后尤甚,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烧心,大便日一行、偏干,小便调,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白

5、,脉细弦。诊断为胃痛,乃寒热错杂、胃失和降。治宜辛开苦降、平调寒热、益气和胃,兼以活血。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0g干姜10g黄芥10g黄连6g黄茂30g生■黄15g五灵脂10炒白术20g炒枳实10g炒陈皮10g海螵蛸10g蒲公英10g白花蛇舌草10g甘草6g等。患者服用3剂而痛减,后守方服用10余剂,症情缓解大半,继服中药3月而愈。按:本案患者中虚邪阻、升降失调致胃脘胀满、烧心、反酸、嗳气;邪留曰久,气滞血瘀,络脉损伤,故见胃脘疼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半夏泻心汤扶中祛邪,歼痞散结;加炒陈皮、炒枳实理气行滞、和胃降逆;生蒲黄、五灵脂化瘀生肌;乌贼骨解痉止痛、止酸敛疮;蒲公英解毒消痈

6、。药后正复邪去,血运畅通,络脉得养,溃疡自愈。3.反胃患者,男,53岁,2011年4月20日初诊。患者食物后1小吋即吐,突出物为胃内容物,伴有酸苦水己经2月,症见中晚痞满,而疼痛不甚,大便数日一行,甚至有吋一周一次,纳呆乏力,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证属胃气上逆,寒热中阻,治宜:和胃降逆,寒热并用,处方:半夏10g党参10g黄连3g干姜9g旋覆花10g(布包)炙甘草6g火麻仁15g制大黄10g嘱服药后便通,继续服用1周,反胃顿失,嗣后继以健脾和胃化湿己固其效。按:反胃是食入后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一种病症,本病患多由于中焦虚寒,不能腐熟水谷所致。而本案为胃气素虚,病邪乘虚而入

7、,寒热互结于胃,胃虚不化,谷则随胃气上逆而致反胃,病机iL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故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味,寒热并用,和胃降逆故效,尤以制大黄釜底抽薪,泻热除结,浊气得降,腑气得通,其呕自止,而愈。2.讨论①“泻心汤”实言其通对于痞证的治疗,《伤寒论》用的是泻心汤,共计有五个泻心汤。治痞为什么要用泻心汤?这个泻不能理解为补泻,而是言艽通。因为这个脘域,脾胃所居,乃为半表半里;痞者塞也,气滞而不行,中实无物,非血非水,按之则濡,实乃气痞。我们知道,胃气主降,脾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