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新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ID:29171718

大小:68.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2-17

新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新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新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新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新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调整完善版)(文本)新抚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九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调整总则1(一)指导思想1(二)规划原则1(三)规划依据3(四)规划期限与范围5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控制指标调整6(一)规划目标调整6(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第三章耕地和基本农田管护10(一)强化耕地保护任务10(二)推进基本农田全面管护11第四章建设用地保障与管控14(一)统筹管控建设用地规模14(二)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15(三)推进基础设施节约用地16第五章土地生态建设与保护18(一)稳定土地生态空间18(二)强化土地生态建设18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管制20(一)

2、土地利用功能管控20(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3第七章土地利用重点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25(一)土地整治重点工程25(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26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8为更好的保障新抚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对《新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在编制现行规划时,新抚区行政区范围内的所有土地全部位于抚顺市中心城区内,所有规划指标全部按抚顺市中心城区执行,没有独立的规划成果。本调整方案基础数据为2014年,规划目标年

3、为2020年。本调整方案未涉及的部分按照现行规划执行,与现行规划共同组成了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划各项建设和统筹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据。第一章规划调整总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握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等战略机遇,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育生态为主线,推进实施新型

4、城镇化和沈阳经济区、沈抚同城化等区域发展战略,统筹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土地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协调推进土地生态建设,强化规划管理和土地用途与空间管制,促进新抚区“三区一带”——中部省级商贸集聚区、东部创新实验区、西部老工业改造新区和胜利开发区产业带建设,加快“多点支撑”产业化、项目化,实现产业转型振兴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经济发达、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抚区提供全方位用地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为根本出发点,统筹区域全面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注重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5、严格保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快实现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二)规划原则1.生态保护优先,改善自然环境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合理安排环境保护用地和生态建设,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实现保护和改善新抚区生态环境的目标。2.划定“三线”,维护土地开发利用秩序统筹安排生态、生产、生活用地,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扩展边界。3.严格保护耕地,坚持数量质量并举按照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不降低的要求,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的生态管护。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

6、据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等别高的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省、市区域发展战略及“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应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4.强化空间管控,统筹建设用地存量与增量用地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避免建设用地不合理外延扩张。统筹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保障重点,兼顾一般,强化空间管控,积极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实现建设用地理性增长,用地从“增量型”向“存量型”转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5.“多规融合”,加强与相关规划协调坚持“多规融合”,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林业保护规划

7、和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布局等相关专业规划的协调衔接,多规划相互协调。6.公众参与和科学决策相结合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增加规划的公开性、透明度,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