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3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3

ID:34202303

大小:50.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3_第1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3_第2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3_第3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3_第4页
资源描述: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靜広知能检测葆下测自我许估提“考滋”畀賈学一、选择题1•“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掠,啼猿映枝转”。李世民的这首《咏弓》体现了他()A.擅长骑射,穷兵藤武B.精通骑射,文釆飞扬C.观测天象,关注农业D.游手好闲,破坏生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材料字里行间透露出唐太宗的诗赋功底和文采飞扬。同时也看出他具有非凡的骑射功底。【答案】B2.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贞观政要》)此材料反映了唐太宗()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革新政治C.兴科举以儒为师D.“存百姓”的思想【解析】唐太宗把百姓比喻

2、为树根,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答案】D3.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解析】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庶族地主经济发展,庶族地主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参与政权。隋唐统治者适应这种阶级关系的变化,通过科举制度使大批有才能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与到政权中来,从而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封建统治。【答案】A4.唐太宗曾经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延

3、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B.广招贤才,知人善任C.让庶族地主获得晋身仕途之道D.实行各氏族和睦的政策【解析】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认为国家长久必须先存百姓。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延续均田制和租席调法,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答案】A2.唐太宗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这说明唐太宗为政的根本目的还在于()A.减轻人民负担B.倡导政治清明C.巩固统治D.发展社会经济【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唐太宗提倡轻徭薄赋,目的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答案】C3.贞观年I'可名将名相辈出,人才济济。其重要原因是唐太宗深

4、知()A.为政之要,唯在得人B.一人独断,安能尽善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名相辈岀”强调的是唐太宗对人才的重视和重用。【答案】A4.唐朝时期中国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下列不能反映出这一文化政策的是()B.唐墓出土的黑人陶俑A.敦煌壁画《胡旋舞》C.西安出土的人食陶俑D.唐朝身穿丝绸的妇女【解析】唐朝身穿丝绸的妇女反映的是唐朝时期中国贵族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并不能反映出唐朝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答案】D2.(2013-杭州模拟)“他们(秦始皇、唐太宗)在位期间,或创立新制,开拓疆土

5、;或知人善任,对外开放。这些举措顺应了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然,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还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强化对人民控制。”上述材料対历史人物评价体现的史学方法是()A.两位皇帝都有功有过,功大于过B.将人物活动分成若干阶段进行评价C.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实事求是评价D.坚持历史评价优先,辅以道德评价【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是具体评价,不是评价方法,应排除。题干材料将两位皇帝放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价,既看到了他们顺应时代的要求,又看到了他们代表的

6、是地主阶级的利益,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故选C项,题干没有体现分阶段评价,B项错误。题干属于历史评价,没有体现道德评价,排除D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殿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世?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贞观政要》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

7、“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一一《资治通鉴》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旧唐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収了哪些重大措施?保持了怎样的局面?(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观这三段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解析】本题围绕罢修乾元殿问题,考查唐太宗统治政策

8、的变化。第(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