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03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03

ID:36149437

大小:1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03_第1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03_第2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03_第3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03_第4页
资源描述: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0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堂同步训练[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知道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2、能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了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3、认识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2、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2、不是( )①隋炀帝的暴政②开通大运河③农民大起义④部将的反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③实施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其不适合的一项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C.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D.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

3、5、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6、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③戒奢从简。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

4、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强调“存百姓”思想8、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9、唐太宗知道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A.以法治国B.以德治国C.选用贤能D.一人治国10、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A.《开皇律》B.《隋律》C.《唐律疏议》D.《宋律》二、课堂回顾1、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5、1: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殿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世?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摘自《贞观政要》材料2: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摘自《资治通鉴》材料3:(贞观)十一年,(马)周又

6、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摘自《旧唐书》回答:①根据材料1和材料2,在罢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②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保持了怎样的局面?③材料3与材料2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④综观这三段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2、问答题吴兢在《贞观政要‧序》中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欧阳

7、修在《新唐书‧太宗本纪》赞曰:「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三、课堂延伸唐太宗时期,历史知识大盘点1、中央三省制唐初实行三省制,作为全国最高的政务机关。三省就是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                 尚   是最高行政执行机关,下设六部;中书省负责; 门下省负责。2、《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经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即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愚昧不明。3、说唐太宗每与房玄龄商量

8、大事,房玄龄在谈了自己的见解后总是说:这件事非如晦不能谋。而杜如晦来后,最后还是用房玄龄之策。房知杜能断大事,杜知房善建良谋,二人相互了解、信任,并相互配合,成为唐太宗的左膀右臂。故当时人称玄龄善谋,如晦善断。这就是成语「」的来历。4、门神古已有之,但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以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负责宫廷警卫。据说太宗曾说过,只有尉迟敬德宿卫,他才能安睡。后来传说就逐渐演化为太宗生病,户外鬼魂呼号,尉迟敬德与秦叔宝戎装立于门外,鬼魂不敢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