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2-1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2-1

ID:40029427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8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2-1_第1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2-1_第2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2-1_第3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2-1_第4页
资源描述: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同步练习2-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知识模块]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1、公元617年乘隋朝太原起兵。年唐朝建立。2、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中国从此进入一个重要的时代,中国出现了有名的清明政治。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执政期间,吸取了朝灭亡的教训,发展和完善了隋朝的  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也加强了皇权。2、唐太宗在维系《隋律》的基础上颁布了《》。对贪赃枉法和私占民田给以 重惩。3、为了提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唐太宗发展了隋朝的制度。扩大人选, 使地主有升迁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4、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唐太宗继续实行制和法。

2、全面用实 物代役的“”法,进一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问题探究]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佃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不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此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卷一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执政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思路点拨:1)唐太宗在执政时期,认真吸收了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统治

3、集团内部关系,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制度有: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制度,均田制和租庸调法等;2)唐太宗知人善任与兼听纳谏。[选择题]1、使唐初经济得到逐步恢复的政策措施主要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考试制度C、修改颁布《唐律》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2、既能扩大唐朝统治基础和提拔有才能的“寒门”出身的人做官的措施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考试制度C、修改颁布《唐律》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3、唐朝的措施中对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起到非常大作用的措施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考试制度C、修改颁布《唐律》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4

4、、导致“贞观之治”出现的最主要经济条件是A、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B、开辟大量荒田C、人口大量增加D、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5、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考试扩大了贡士人选,重视进士科B、科举考试重视士族C、修改完善了法律D、唐太宗知人善任、兼听纳谏6、导致“贞观之治”出现的因素不包括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B、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C、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考试制度D、唐太宗知人善任、兼听纳谏7、下列对隋唐科举制的评价,不正确的

5、是A、打击了士族B、选拔了人才C、发展了教育D、禁锢了思想8、“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雠不弃。”,下面对这段话的诠释不正确的是A、“致安之本,惟在得人”B、求贤若渴,不拘一格C、广开言路,从谏如流D、知人善任9、下列关于唐初与汉初统治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实行宽舒政策B、都出现了治世局面,经济发展、政治清明C、都采用科举制度D、都加强中央集权10、唐太宗的开明政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唐朝出现下列哪些时代风貌①兼容并蓄②博大开放③昂扬进取④

6、经济繁荣、无土地兼并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非选择题]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请从“时会”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课外拓展]一、唐朝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反腐败立法工作,一些王朝还制定了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如秦朝的《为吏之道》、唐律中的《职律》、明朝的《大诰》等。古代反腐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刑治贪。如秦律规定贪污与“盗”同罪;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

7、,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二十五匹绞”,收受钱财而枉法者“加役流”;宋律徐重申唐律对贪污行为的规定外,还利用“准敕”、“臣等参详”等形式加强对赃罪的惩处,且对犯赃官员实行连坐制。只有立法而没有执法,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所以,严格执法、审明政纪是吏治清明的关键。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他的严格执法是分不开的。《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有广州刺史党仁弘因“赃百万”而被弹劾,按律处死。太宗“哀其死而有功”,免其死,废为庶人,流徙钦州。事后太宗下诏罪己,认为自己犯了三条罪:“纵舍任心,以欺

8、众庶罪一也;知人不明,委用贪冒罪二也;善善未赏,恶恶不诛罪三也。”以后高官多有因赃下狱者,如功臣庞相寿、皇叔李道宗等。后世评价贞观时认为“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袭细人。”——(赵翼:廿二史札记》)二、《唐律》“治吏不治民”作为封建社会法律的代表——《唐律》,继承和光大前世统治经验,以等级秩序的“礼”为核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