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单元练测(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单元练测(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ID:36230695

大小:9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07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单元练测(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单元练测(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单元练测(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单元练测(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单元练测(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单元练测(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儒道互补单元练测1(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踰:超越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行C.知者动,仁者静动:活跃D.小人长戚戚长:总是解析:B项,“无施劳”的意思是“不表白自己的功劳”。施:表白。答案:B2.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仁者乐山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知者乐水D.饭疏食、饮水解析:D项,“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吃”。其余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第11页共11页A.可谓好

2、学也已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D.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解析:C项,“一日”古今意思不同,古义是“一旦”,表示假设;今义是“一天”。答案:C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B.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C.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D.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第11页共11页解析:“而”①连词,表并列关系;②连词,表修饰关系。“为”①动词,表判断;②动词,做。答案:D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

3、,完成5~9题。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以上“颜渊”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4、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济:赈济C.尧、舜其犹病诸 病:生病D.造次必于是 造次:仓促,急速解析:C项,病:担忧。答案:C第11页共11页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请问其目        不以其道得之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造次必于是C.可谓仁之方也已不以其道得之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颠沛必于是解析:A项,代词;B项,表判断的动词是/代词,这里;C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富贵;D项,借此,给/介词,在。答案:A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文。(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1页共11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3)君子去仁,恶乎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君子离开仁德,怎么成就他的名声呢?8.请概述这三个语段各自从哪个角度阐述了儒家“仁”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个语段强调“克己复礼”,第二个语段强调“推己及人”,第三个语段强调“正当手段获取富贵”否则“安贫乐道”就是仁。9.你听过“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话吗?结合文本思考“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