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心得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心得

ID:39823880

大小:34.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2

上传者:无敌小子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心得_第1页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心得_第2页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心得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心得刘衍峰上次说给大家谈谈我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心得,一直没有空,以致于拖到现在才动手,望大家见谅。其实考了140分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估计也就一百多一点,这和我对马哲(惨烈!不堪回首!!不提了!!!)的估计刚好相反。当时考完马哲我估计至少一百三左右,因为马哲学得比较透,复习也比较全面。拿到卷子后,扫描了一番,虽然出题有些偏了,偏向认识论方面。可是觉得以俺的功底还是没啥问题的吧。呵呵,洋洋洒洒的写满了答题纸。满怀信心的走出考场,美美的犒劳了自己一顿!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开考。俺跋山涉水啊,翻山越岭啊(其实只是经过了几个荷塘和假山而已!:)呵呵!)终于来到了考场!卷子一发下来,俺傻了眼!!!总共九道题,有四道是去年出过的!!而且有些题还是原封不动的搬过来!!重复的题目分值有六七十分之多!有一道培根的四假相论仅由名词解释变成简答题而已。诸位以为如何?俺该是笑的满地找牙吧?俺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差没有破口大骂啦!!顿时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我的天啊!去年的真题俺看过,估计西方哲学史内容那么多,今年再怎么重复也就不过那么一两题吧,就算重复也会换个角度考吧。所以也就没怎么留意考过的,复习的时也就不在这上面花太多时间。没想到居然重复率这么高!!俺当时差点就翻白眼气背过去!!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俺才回过神来!!心想都到这份上了,好歹也把它考完吧!嘻嘻,俺虽然是跨专业的,可是还不至于那么菜鸟!底子还是有点的!就在这种复杂的心态中俺开始了答题!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吧,考过的那几道题俺是边写边头顶冒着烟完成的!做到培根那道四假相论的时候,俺的脑子就象块花岗岩,硬是啥都记不起来!看着好熟悉啊,可是他到底讲什么啦?!!除了个市场假相,俺什么也想不起来了!!看看表,时间过去三分之一有多了,先不管它了,回头再说吧!!做到最后的两道论述题,共70分,每道35分!真够狠的,差不多一半的分都集中到这了!第一题是考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是如何形成的。第二题是考黑格尔的思想体系是如何形成的。这两道题得分的高低将决定这门考试的分数的高低,所以一定得认真对待!这两题比较大,相对比较难把握,如果按照教材的思路来答也未尝不可,但是我想得高分就不行了。就拿第一题来讲,这涉及到了康德之前的哲学,我们都知道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是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所以必须对他的体系的形成的线索有个清晰的了解才能答好。我们都知道,希腊哲学自巴门尼德后,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使西方哲学走上了本体论的道路。重视知识是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自然哲学家们追问“本原”的目的也是为了知识,巴门尼德扭转哲学的方向也是为了知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进一步开拓和发展了这条追求知识的道路,把哲学研究的重心集中在探索事物“是什么”的问题上。我们通常把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称为“概念论”,柏拉图在这基础上建立了他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关于事物与理念分离的观点,但他主张认识所认识的乃是事物“是什么”的形式或者本质,所以在认识上我们可以将事物中的形式和质料分开,以形式作为认识的对象。可见,就追求知识而言,亚里士多德与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是一脉相承的。从巴门尼德经过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他们在基本的思维方式上是一致的,这就是通过思想来把握存在,把握宇宙自然的本质。这种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就形成了以存在的意义即范畴体系或世界的逻辑结构为对象的形而上学。3 中世纪经院哲学作为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混合物,致力于通过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方法来论证上帝的存在,这就使形而上学范畴体系中的实体变成了哲学的最高对象,而近代哲学在希腊哲学和经院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近代特色的形而上学或本体论。近代本体论关心的更多的是“我们能认识什么”或者说是知识的根据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认识论的转向”。本体论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认识论问题,而且往往是无法解决的认识论问题,本体论注定要和认识论纠缠不清。对于许多哲学家来说,本体论不仅必须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而且需要与它的对象相应的理性认识能力。也就是说,哲学必须解决我们能否将这种知识形成科学体系的问题。显然,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就无法确证本体论的可能性或合法性。我们的知识的大厦就缺少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这些问题上,本体论却始终面临着怀疑主义的诘难。怀疑主义提出了我们无法回避的挑战。怀疑主义者把他们的批判系统化为“论式”。主要有五大论式:“观点分歧”,“无穷后退”,“相对性”,“假设武断”,“循环论证”。这五大论式特别是“无穷后退”、“假设武断”、“循环论证”击中了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要害,构成了后来的哲学家不能置之不理的难题。近代哲学家是在思维与存在的差别的基础上来谋求两者的统一的前提下来思考本体论问题的,由于基本观点的分歧,他们又分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派。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企图在主客分离的认识论框架之内来解决问题,这就使它们带有走向怀疑主义或不可知论的危险。笛卡儿试图在经院哲学的废墟上重建形而上学的基础。由于经院哲学调和理性和信仰的工作失败了,其结果是动摇了宗教信仰的基础,而且也使理性自身陷入了危机,使哲学面临着怀疑主义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笛卡儿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来检验知识,将可疑的东西暂且搁置起来,为形而上学寻求某种无可置疑的基本原则。笛卡儿从否定性的怀疑主义中生发出一个肯定性的结果,并且把这个结果即“我思故我在”确立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原则。显然,笛卡儿的这一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它引发了形而上学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蕴涵于形而上学或本体论背后的主体性因素揭示出来,为近代哲学之主体性原则或自我意识原则奠定了基础。但笛卡儿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首先,笛卡儿将“我思故我在”的认识论问题不合法的转化成了本体论问题。其次,这一原则在确立主客体之差别的同时亦在两者之间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最终只能把上帝请出来帮忙保证它们之间的统一性,这就意味着仅凭理性自己是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理的,结果就使近代哲学始终困扰于二元论的难题而不能自拔。同样,洛克也没能解决问题。一方面,他承认外部事物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将知识局限在观念的范围内,从而既不能确证外部事物的存在,又难以证明知识的客观有效性。休谟在洛克的基础上清除了它的内在矛盾,将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底,从而合乎逻辑的走上了怀疑主义的道路。他主张哲学不应该追问诸如存在、实体等超越人类认识能力因而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从而以这种方式取消了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问题。休谟的确击中了形而上学的要害。在休谟的批判中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知识的来源问题,二是知识的确定性问题,即便形而上学能逃避第一个问题,仍然无法回避第二个问题。正是休谟的这一批判使康德打破了他的独断主义的迷梦,迫使他开始深入思考形而上学的根据问题。康德通过分析理性的认识能力而对形而上学展开了批判。从上面对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的探寻我们找到了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的“历史前夜”(这个概念是我杜撰出来的,不知道有没有人比我先使用,哪位ggmm知道的话告诉我哦)。康德正是在吸收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教训的基础上,将两者调和起来,发动了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从“哥白尼式的革命”出发着重分析了人类理性的认识能力,他称这种分析为“批判”,其哲学亦由此而被称为“批判哲学”。至于他是如何构建“批判哲学”3 的体系的,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至于前面长篇累牍的讲了那么多(当然,这不是我做这题的答案!),我的目的不仅是谈谈对康德的“批判哲学”形成过程的理解(当然我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康德的深邃是我一辈子都值得思考的。苏联文艺理论家戈洛索夫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康德》一书中说:“在哲学这条道路上,一个思想家不管他是来自何方和走向何处,他都必须通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康德。”我想我们都正走在桥上。希望同学们批评指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把我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和大家分享,大家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对这种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这种方法就是:理清线索。西方哲学史不象中国哲学史,它有比较清晰的发展线索,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线索,以线窜点(所谓“点”就是指某一时期的某位哲学家以及他的哲学思想),学起来就不至于感到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当然,哲学史并不是某种线性的、知识积累的历史,而是永恒无解的问题的许多条道路。我所说的“线”是指问题。比方说: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分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两阵营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构成了两条线,这两条线上的点就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所做的探讨。所以,以问题为线,就可以把各个“点”窜起来,我们对这条“线”的来龙去脉就比较清晰了。哲学史实际上就是问题史。所以我们学习哲学史就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其关键就在于领会哲学家们所面对的“问题”,这是进入哲学的门径,是我们探索哲学问题的方向标。不能把握哲学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得窥哲学之堂奥。我们上面讲到的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形成过程,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康德对西方本体论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的问题的回答。如果我们继续往下看,到黑格尔、海德格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体论的形成、繁荣与衰落构成了古典哲学兴衰的一条主线,而批判和消解本体论传统则是现代西方哲学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仍然在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俺就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来学习哲学史的,带着问题来学,在这过程当中就会有很多发现,很多启迪,越学就越有味道。所以对于这两道论述题,俺还是胸有成竹的!这类题型,正好合俺的口味!正好可以发挥!俺琢磨着这140分,扣掉的10最大可能就丢在了培根的那道题(20分!变态!),俺做完论述题后回头想,头皮都挠了满地才勉强想出些东西来!!就这样,俺悲愤交加的交了卷,心想这回完了!如果就砸在这门上,俺就冤死了,前面三门还不错!越想就越怕,心都凉了!!后来想想论述题做的还行,没准还有救呢!俺就这样阿Q的熬过了漫长的等待!在那个三点一刻猫叫春的晚上,俺收到了考研战友的一条信息,他说可以查成绩了!当黑夜中,俺那台除了听筒不响哪儿都响的手机闪着蓝光“惨叫”了两声。该来的还是要来的!意外!狂喜!失望!大悲大喜!。。。。。。天,终于亮了!上面谈的是我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总的方法,至于我具体怎么做,有时间我再告诉大家!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各位高手多多指教!!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