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学

中医养生保健学

ID:41369996

大小:3.55 MB

页数:79页

时间:2019-08-23

中医养生保健学_第1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_第2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_第3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_第4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_第5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_第6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_第7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_第8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_第9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保健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养生与保健让健康伴随着你连云港营养学会-魏华内容提要:第一节 精神养生保健第二节 环境养生保健第三节 起居作息与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学(一)概念:指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健康含义: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当今社会: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当代社会中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二)情志变化: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1

2、)情志变化的养生保健:不良的情绪是使人短命夭亡的最重要因素。(1)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2)若能恰当而有目的、合理地使用感情,则有益于健康。(3)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4)精神、心理保健不仅直接涉及到健康、寿命,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第一节:精神养生保健2)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人的情志变化是由外源性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内源性因素(病理因素)刺激引起。(1)社会因素①社会因素可以影响人的心理,而人的心理变化

3、又能影响健康。②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的变迁,可引起情志变化而生病。③男女之间的婚恋纠葛、家庭生活不协调,或家庭成员的生离死别等精神创伤,均可引起强烈的情志变化。(2)环境因素①非特异性刺激因素作用于人体,就可使情绪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如四时更迭、月廓圆缺、声音、气味、颜色、食物等,都可影响情绪的变化。②安静幽雅协调的生活环境,愉悦的气味,动听乐曲,可使人清爽舒畅、精神振奋。③喧嚣吵闹、杂乱无章、气味腥臭环境,可使人心情不舒畅,压抑、沉闷,或厌倦、烦躁。(3)病理因素①机体脏腑气血病

4、变,也会引起情志的异常变化。“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②五脏精气乘脏之虚而相并后引起的情志变化。“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第一节:精神养生保健√3)情志对健康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若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1)情志刺激的性质与程度差异①七情之中,有六情属恶性刺激,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②情志致病还与其刺激的程度强弱有关。暴发性刺激:多指突如其来的情志刺激,多发病急、病情重、甚或天亡。渐进性

5、刺激:多是指某些问题在长一段时间内未获得解决或实现,而保持着持续性的异常精神状态,引起气机失调,致人疾病。(2)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①体质差异: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也有一定的差异。②性格差异:性格开朗乐观之人,不易为病;性格抑郁之人,易酿成疾患。③年龄差异:儿童:惊、恐致病;成人:怒、思为病;老年人:忧郁、悲伤、思虑所致病。④性别差异:男性:属阳,以气为主,性多刚悍,多为狂喜、大怒致病,气郁致病者少。女性:属阴,以血为先,性多柔弱,一般比男性更易因情志为患,以忧悲、哀思致病为多见。第一节:精神

6、养生保健(三)调神养生保健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①“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②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是难以达到健康长寿目的。③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清静养神、立志养德、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1)清静养神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1)养心神是养生之本:①“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自炼

7、心始”。②凡事皆有根本,养心养神乃养生之根本,心神清明,则血气和平,有益健康。③社会实践证实,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多练气功,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有益身心健康。(2)清静养神的方法:①少私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注意:一是明确私欲之害,以理收心。二是要正确对待个人利害得失。第一节:精神养生保健√②养心敛思: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凝神敛思是保持思想清静的良方。2)立志养德:

8、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1)立志修养:①理想和信念是健康成才的精神保障。②理想和信念是生活的主宰和战胜疾病的动力。③现代研究证明,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故有益于健康长寿。(2)道德修养:①“大德必得其寿”;讲道德的人,待人宽厚大度,才能心旷神怡,体内安详舒泰得以高寿。②古代养生家把道德修养视作养生之根,养生和养德是密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