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ID:42751038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0

上传者:U-991
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XXX县XXX乡XXX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根据苏扶发[201511号文件精神和XXX的统一部署和安排,XXX控股XXX驻XXX县XXX乡XXX村扶贫工作队于2017年4月8日正式到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扶贫工作,为了尽早掌握该村在组织建设、社会经济、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迅速开展了入户走访、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召开干部座谈会、民情恳谈会、村情分析会,基本了解了该村的大致情况。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走访了在家的所有农户共计160户,察民之情、体民之苦;(二)召开了村支两委会议两次;党员组长会议一次、民情恳谈会四次;共商XXX村的发展大计;(三)对XXX小学的问题进行了三次专题调研,并联系了一个义工团队进行帮扶;(四)全面考察了全村的道路交通、人畜饮水、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五)考察了附近的旅游资源情况——XX山;(六)考察了附近的模范村XX镇XX村;(七)向省扶贫办相关领导进行了有关汇报,了解了政策和上轮 扶贫的有关情况;(A)落实了农网改造城乡同价的问题。二、驻点村基本情况XXX村位于XXX县的东北端、距XXX县城90公里,XXX乡政府4公里,318省道15公里,西倚XX山、村境内最髙海拔1000米,最低海拔450米。属于高寒山区。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318人,380户。其中贫困户119户,贫困人口289人,可耕种面积1800亩,其中水田850亩,林地2300亩•自然条件差,2014年人均年收入只有2322元。(一)村级组织建设情况全村共有党员28名,其中男性21人,女性7人,平均年龄55岁,村支两委干部3人,平均年龄54岁。有村级活动中心一处,于去年修建,面积约220平方米,毛坯房,有简易会议室和农家书屋。(二)经济状况1•种植情况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由于灌溉条件差,不适宜机耕、土壤含沙量大,只能种单季稻,实际种植面积只有约450亩,平均亩产只有1000斤。其它经济作物为红薯、玉竹、西瓜、山蕨。2•养殖情况全村约养牛150头,。养猪300头,少量的鸡鸭。主要用于耕种和自给,有牛蛙养殖专业户一户、面积约4亩,还未见效益。水鱼养殖户一户,面积约1.5亩、因无价格优势(300元/斤),市场接受程度较低。其它有泥锹、黄膳、草鱼零星养殖。(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交通状况1.1.村内有一条3.5米宽、 4公里长的通村公路通往XXX乡政府,其中村内硬化公路1.6公里。于2008年集资修建,坡度大,弯道多,路幅窄、会车困难,遇到节假日、红白喜事、严寒天气时行车困难,目前还有1・2公里没有硬化。1.2•村内有通组公路(毛石路)8条、共8公里。与通村公路程枝状分布。1.3•—个村民小组完全不通路,两个村民小组大部分不通路,村民靠羊肠小道出行。有的地方遇到雨雪天气甚至不能出行。组与组之间没有路互通。2•人畜饮水和水利灌溉情况2.1•人畜饮水情况村民多饮用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一般取水方式为从水井内打水和直接取用地标水。部分村民单独或3-4户合用一口水井通过管道引入户内或直接通过管道引入地表水。水源水质安全性未知,水井普遍没有防护措施,极易污染。2.2•灌溉情况村内有主水渠(300mmXXX200mm)3条,长度为13公里,分水渠(小沟、小管)10多条,长度20公里。水源为山间小溪,供水能力差且不稳定,大部分水渠因年久失修而堵塞、坍塌、渗漏、下游基本断流,部分农田因无水灌溉而荒芜。3.电力状况全村共有变压器4台、低压供电线路12公里,线路老化、供电量不足、电价高(一元/度)。去年农网改造只更换了户表和对变压器进行了简单维修。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老百姓对此反应强烈。经工作队与高坪电管所协调,预计今年6月份可实行城乡同价,但要解决线路和供电量问题需要资金至少200万。目前XXX县已无资金投入。(四)公共服务设施情况1.医疗卫生状况1.1•村内有一个简易卫生室,面积约50平米,为医生罗中权利用自家住宅开设,乡村两 名医生。1.2.主要发病率为地域性疾病、老年病、和劳累性疾病,如结石、高血压、腰椎盘突出等。全村有残疾人40人,主要为肢体残疾、智力障碍、精神疾患、和视力障碍。1.3.新农合自愿参保率只有50%左右。其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群众认为保费过高(90元/人/年)、二是认为参保和不参保的差别不大。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乡村两级去年垫付了4万多元保费。1.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比较突出。2•教育情况2.1•全村有在读小学生122人,初中生51人,高职中生19人,中专生6人,大学生12人(含大专生)。2.2•村内有小学一所——XXX联校,两栋建筑,于上世纪90年代年修建,占地面积约400平米,建筑面积约600平米。主要服务于本村和相邻的毛坳、幸福三村,因老师的生活条件、教学条件太差和交通不便导致老师不愿来、学生不愿去。目前只有老师三名,幼儿班21人,一年级9人,二年级10人。大部分学龄儿童都每天步行5公里到XXX乡中心小学上学。3•广电和通讯情况村内无广播、无宽带网络,手机信号不稳定,时强时弱。无有线电视,靠卫星接收器接收电视信号。(五)人口与计生状况全村户籍人口1318人,长住人口约600人,多为老人、妇女、儿童,俗称“38、61、99”部队。五保户5户5人,35—60岁的单身汉35人,70岁以上的寡居老人7人。大部分育龄家庭都生育2-3个小孩。村民生育欲望强烈。计生工作压力大。(六)住房状况1•新建住房情况部分村民通过外出务工、经商和辛勤劳动兴建了砖瓦结构的住房、多为二层结构、毛坯、旧式厨房(柴火灶)、厕所(一口缸、两块板)。少数村民兴建了三层楼房、改 进了厨房和厕所、并做了简易装修。2•危房和无户房情况危房多为60、70年代兴建的木板房和土坯房、年久失修、面积狭窄、主体结构多已变形倾斜,屋面漏雨严重已无法维修。共有危房户37户,无房户7户。(七)社会治理和乡风民俗情况1•社会综合治理情况良好,全村多年无刑事案件和涉案人员,没有地下六合彩现象。偶有村民打麻将和字牌娱乐。主要娱乐活动为看电视。2.乡风较为淳朴,热情好客,敬祖重孝、新建房屋堂屋都贡有祖先牌位、红、白喜事隆重、繁琐。铺张浪费较大但人情负担较轻。3•在建房选址和生病就医特别是小孩生病有讲迷信的现象。三、主要认识与结论(一)自然环境恶劣、生产资源少、生产条件差是构成贫困的主要原因该村属于高寒山区、基本上靠天吃饭,部分区域有野猪出没,可耕种面积少,人均只有0.7亩,粮食人均年产量不足300斤,粮食、蔬菜、家禽等主要农产品不能完全自给。(二)交通不便、居住分散是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瓶颈XXX村乃至XXX乡地处大山腹地,远离城市和主交通要道,全村11个村民小组由下至上呈树枝状分布,居住分散。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投入太高,特别是9组、1组、2组等完全不通公路的地方,村民的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和困苦,是该村的贫困集中区。脱贫难度大,是扶贫工作的难点。(三)土地(特别是宅基地)供应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是随着 家庭成员的结构变化,分家分户后都需要新的宅基地建房。二是部分不通公路的村民通过勤劳致富后,也不愿在老宅基地建房,有搬出来的愿望。但国家严禁利用基本农田建房,通村公路沿线又没有适合建房的空旷地和闲置地,导致建房困难。(四)村庄空心化、人口老年化和“三留守”现象突出,农村建设、治理没有人才保证和全国很多农村一样,该村的年轻劳动力都在外打工和就业,留在村内的人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因为贫困和居住分散,老人的赡养和儿童的教育问题在该村尤为突出,农村建设和治理都没有人才保障。(五)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无法支撑全村的良好发展1•全村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田耕种都是用牛耕种,收割也是全部依赖人力。基本上没有农产品加工能力,少数富裕农产品受加工和种养方式的影响,价格很高,市场接受程度较低。比如当地的猪肉价格为17元/斤,草鱼15元/斤,水鱼300元/斤。2•种植结构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种植业只要以水稻为主,每亩田除开人工和农药化肥成本后基本没有利润。导致没人愿意种田,产业转型也受制于市场、资金和技术。3•无村级集体经济、无集体用地,无法支撑发展。四、扶贫工作初步设想(一)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创立良好的村民自治模式,留下一个永不走的工作队。 (二)按照“六到农家”的要求做好基础设施建设。1•硬化通村公路1.2公里;2•对原有的4公里通村公路进行提质改造;3•打通6、7、8组的连接公路和望云山的通道;4•修缮、改造好XXX小学,解决好上学难的问题;5•修建自来水厂一个,解决本村的人畜安全用水问题;6.对两条主灌溉(长10公里,宽0.5米,深0.5米)水渠进行硬化,疏通,维修好其他小水渠;7•争取农网改造资金,对农网进行改造;8.对现有村级活动中心进行装修改造,完善其功能和办公设施。或者重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活动中心;9•为每家配备一个大垃圾桶,在合适的地段修建垃圾处理池,搞好环境整治。(三)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做好集中建房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以解决居住分散和宅基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四)做好贫困人口的重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分门别类制定帮扶措施进行“养起来”、“扶起来”、“帮起来”、“搬出来”、“补起来”。实现精准扶贫。(五)引导产业转型,扩大种养面积和规模,搞好产业发展。1・适度发展油茶、玉竹、规模化种植;2•对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探索其它可适宜种植项目;3•鼓励支持种养殖专业户的发展、搞好示范效应,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六)做好惠农政策、资金的宣传和落实,让每个农户切实感到党的温暖和关心。(七)整合社会资源、吸收一些社会团体、义工团队、个人参与扶贫工作,增加扶贫力量。五、建议和请求 (一)请求XXX主要领导及相关部室近期到村现场指导工作。(二)请求XXX党委尽快对扶贫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以确定三年扶贫工作规划和扶贫资金,特别是尽快落实首批帮扶资金以启动学校的修缮和通村公路硬化项目。(三)建议XXX工会组织、党委所属支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和党建互动。(四)建议与农科院、农业大学、涉农专业机构合作,寻求技术支持。实现科学扶贫。以上是工作队驻村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日常工作时的所闻所见,所掌握的情况完成的调研。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基础、指引了方向,也让我们认识到三年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贫困问题被列为世界性难题之一。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工作队将在XXX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思路,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从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人到、心到、情到、行到、做到”,树立好“XXX人”的良好形象,不负年华、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