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初步认识.doc

负数的初步认识.doc

ID:48650963

大小:17.9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1-30

负数的初步认识.doc_第1页
负数的初步认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负数的初步认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负数》一、教材分析1.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2.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二、学情分析负数这部分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对负数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1. 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联系实际的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2. 要通过实际感知,动脑感悟,小组讨论理解,逐步培养数感,促进认识和理解。3. 教学中应注意加强

2、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的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及归纳总结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突破方法:创设情景,合作探究。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突破方法:列举、比较、分析。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负数的认识(一)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既不

3、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七、教学反思课前布置学生自行去了解和收集有关温度的信息和认识温度计。上课时,出示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记录并读一读,这样出现了不同的记录方式,通过比较从而得出用负数记录的简便性。通过这样教学,我觉得学生变得主动起来。《认识负数》一课的教学,应以“情景感知---探究理解---生活应用---回顾激励”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经历、感受生活中的负数,能够促进学生对负数建立整体而系统的认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激趣引入同学们知道测量温度的仪器叫什

4、么吗?会用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温度计。用多媒体出示第1页例1主题图,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出是温度计。说出图中的内容: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南京的气温是0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1、出示温度计。请同学们在温度计上分别找到零上4℃和零下4℃.引导学生观察零下4℃在温度计上显示的还是4℃,那这个4℃怎样表示呢?讲解:零上4℃用学过的数表示就是4℃,零下4℃可用“-4℃”表示。2、引导学生思考:“4℃”和“-4℃”的意义相同吗?引导学生归纳总

5、结:4℃表示零上4℃;“-4℃”表示零下4℃,它们是以0℃为基准的两个相反意义的量。3、引导学生读、写正数和负数。4、教学例2.用多媒体出示例2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海平面高8844米,可以怎样记,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怎样记,它们是以谁为基准的?归纳总结: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5、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用正、负数表示的实际问题。1、分小组合作完成。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1)“4℃”和“-4℃”是表示相反

6、意义的量。(2)4℃是比0℃高4℃的量,“-4℃”是比0℃低4℃的量。3、试一试。“+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也可以写成4。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4、观察思考、汇报。比海平面高8844米可以记作:+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米。它们是以海平面作为基准的。5、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盈利与亏损,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层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探究意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

7、题进行分类整理,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含义。 三、巩固测评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2题,组织订正。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一第1-6题,组织订正。1、完成教材第3页第1、2题。2、完成教材第6、7页第1-6题。及时巩固练习,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