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oc

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oc

ID:51457987

大小: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1

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oc_第1页
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oc_第2页
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oc_第3页
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oc_第4页
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摘耍]目的观察单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35例患者行单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作为对照组,40例患者行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作为联合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内引流量、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8h内伤口引流量、术后3d切口疼痛VAS评分、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

2、计学意义(P0.05)o结论联用或不联用后外侧融合术对椎弓根内固定下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融合率无明显影响,且后路椎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增加了住院费用及时间。[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脊柱融合术;后路椎体间融合[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8(c)-0048-03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腰椎退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疾病,严重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可引起腰腿痛甚至神经损害。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患的一项基本技术,腰椎融合术

3、式主耍包括: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前、后路)和后方植骨融合术[1]。本研究冋顾性分析了7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单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因腰腿痛住院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5例。纳入标准:腰腿痛伴或不伴有下肢麻木无力、肌力降低,影像学证实有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或伴腰椎不经半年以上严格保守治疗无效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35例患者行单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作为对照组,40例患者

4、行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作为联合组。对照组中,男23,女12例;年龄27〜66岁,平均(44・3±12.5)岁;病程0.5-8.0年,平均(3.5±1.2)年;其屮,腰椎滑脱7例,腰椎管狭窄10例,腰椎间盘突出10例,退行性腰椎不稳8例。联合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0〜71岁,平均(49.3±11.6)岁;病程0.8-7.0年,平均(4.3±1.4)年;其中,腰椎滑脱6例,腰椎管狭窄10例,腰椎间盘突出14例,退行性腰椎不稳5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材

5、料与仪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使用材料为自体减压骨。后路稚体间融合术所用椎体间融合器为OgivalInterbodyCage-PEEK01.3手术方法1.3.1对照组后路椎体间融合术采用自体减压骨打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以病变节段为中心,腰背部后正屮切口暴露。剥离椎旁肌,在C臂机定位后,先将椎弓根螺钉植入病变节段上下椎体,然后凿除下关节突。经示路椎管将人小适宜的融合器植入椎间,通过融合器支撑和后方稚弓根螺钉及连接杆的锁定达到椎间融合,阻滞此节段运动,并适度加压椎间隙后固定椎弓根钉。要求融合器的后缘距椎体后缘3mm以上,并检查硬

6、脊膜及神经根情况。1.3.2联合组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加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式同对照组,显露、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相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将横突及关节突的外侧凿成鱼鳞状,用口体减压骨条嵌紧于横突基底部与上下位关节突之间的后外侧,将自体减压骨压碎填实其余空隙。1.3.3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留置引流管48〜72h,拔除引流管后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以此确定固定位置。术后第3〜6天嘱患者进行四肢活动,卧床6~8周后佩戴腰围下床锻炼。应用激素及脱水药物3~5do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24周随访。1.4临床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定期行X线检查,术

7、前、术后1周、术后24周进行X线片检查,并评估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对术前及术后12、24周随访结果进行评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费用、术后48h内引流量、术后3d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术后切口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订ityindex,ODT)改善值进行评估。1.5临床评价标准1.5.1融合标准采用美国食詁药詁管理局推荐的方法[2]。影像学评估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判为融合者必须在符合影像学标准的同时有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否则不能判为融合。1.5.2VAS疼痛评分标准分值范围为0〜10分。0

8、分:无痛;〈3分: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