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

ID:75470771

大小:734.35 KB

页数:50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笑似︶ㄣ無奈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_第1页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_第2页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_第3页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_第4页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_第5页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_第6页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_第7页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_第8页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_第9页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方向运动医学指导教师王正珍副教授研究生韩辉毕业届二零零五届二零零五年四月 目录中文摘要..............................................21.选题依据...............................................32.综述...................................................32.1体质和健康......................................................................................32.2我国城市中老年人健身活动的现状..............................................52.3健身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8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23.1研究对象........................................................................................123.2研究方法........................................................................................123.3数据处理........................................................................................134.结果..................................................134.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问卷调查实施情况....................................134.2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横断面调查结果........................................134.3运动健身对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健康、健身和身体素质影响的队列研究................................................................................................185.分析与讨论............................................315.1问卷实施和研究对象的自然状况................................................315.2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的健康、健身现状....................................325.3健身运动对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生活习惯的影响....................371 5.4健身运动对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体质状况的影响....................385.5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无锻炼习惯人群体质状况的比较。....416.结论..................................................427.建议..................................................428.致谢..................................................439.附件(调查问卷)......................................44参考文献................................................462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硕士研究生韩辉指导教师王正珍副教授中文摘要目的研究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的健康、健身现状,为制定国民健身运动指导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完善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城市中老年人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健身对策。方法把西安市40~49岁、60~69岁两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每岁随机选取男女各20人,总样本量为800人。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的健康、健身现状;应用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设备,于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后测试研究对象的安静脉搏、血压、肺活量和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包括坐位体前屈、握力、背肌力、提踵站立、闭眼单脚站立和反应时)。结果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描述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健康及健身活动现状,并结合体质测试实验的结果,分析比较在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和无锻炼习惯的两组人群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变化,得出如下初步结论: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慢性病史的人占所在人群百分率较高,而且存在性别差异。2.西安市中老年健身活动开展得较广泛,广大健身爱好者急需科学健身的指导。3.中年男性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并且健身锻炼参与率较低。4.健身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老年人吸烟、饮酒、晚睡晚起等不良生活习惯,间接促进中老年人身体健康。5.科学的健身运动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的体质,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关键词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科学锻炼3 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硕士研究生韩辉指导教师王正珍副教授1.选题依据对一个国家而言,国民体质与健康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生产力,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中的地位。可以说,国民体质与健康是反映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指标之一。因此,国民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就通过健身运动提高体质水平、改善健康状况进行了大量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肯定了有规律的健身运动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包括改善血压、身体成分、血脂、骨关节病、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增加骨密度等等。有规律的健身运动还能抵制功能下降和健康状态下降的年龄效应,也降低老年人群与年龄相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如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并发症、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肥胖的危险性。这个观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健身运动中。然而,我们发现,在我国大众健身运动总体水平处于上升趋势的同时,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还处于初始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对策使之不断完善。为探寻城市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健身现状,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包括慢性病患病史、生活习惯、运动习惯、身体素质等指标的追踪,了解其体质与健康水平的现状,并结合体质测试实验的结果分析比较在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和无锻炼习惯的两组人群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现阶段城市老中年人健康、健身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改善和提高我国城市中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对策,不断深入有效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理论依据。2.综述2.1体质和健康2.1.1体质和健康的概念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果、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所包含的范畴有:身体的发育水平、〔1〕身体的功能水平、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心理的发育水平,适应能力。人的机体是一个统一的、互相密切协调的整体,“体质”是这个整体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它是人们生活、劳动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生产力的一种重要潜能。健康,是“一种完整的躯体、心理状态和对社会有着良好的适应性,而不仅仅是没有残病和伤残”。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概念,说明健康不仅具有生物学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学意义。为了更好的全面估价健康的水平,现在又有了三维健康的概念,即从4 肉体、心理、社会3个方面的组合将健康分为8种情况:正常健康、悲观、社会方面不健康、患疑病症、肉体不健康、长期受疾病折磨、乐观、严重疾病。三维健康概念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在确定健康和疾病以及提出健康状况的标志时,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对健康〔2〕的研究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根据物质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在一些刚能解决温饱的发展中国家人们以不得病和有病能得到医治为健康的满足。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不再满足于躯体没有疾病,而是要求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工作和学习、生活上乐观进取、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认为这样才是健康的满足。2.1.2体质与健康的指标及其测量评价一个人的体质水平,一般从身体的发育水平、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心理发育水平和适应能力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因此,相应地有形态指标——长度、宽度、重度、围度、身体成分、体型;生理、生化指标——肌力、心肺功能、生化方面等;身体素质与〔3〕运动能力指标——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等;心理因素测试指标和适应能力测试指标。身体成分与健康的关系较为密切,身体成分是指构成我们身体的所有成分。实际应用中一般把身体成分分为脂肪和瘦体重两部分,其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体脂率过高可反过来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等一系列疾病。研究发现体脂过〔4〕多与死亡率有着密切关系。瘦体重还与肌力水平关系较为密切。瘦体重的下降必然导致力量素质的下降。而较小的瘦体重比率、较差的肌力可能导致生长激素等水平下降,尤其是中老年人雌激素水平大大下降,将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对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也有研究发现,〔5〕力量训练能够降低人体的脂肪含量,改变身体成分。衡量健康的指标,根据测量对象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指标。直接指标如生长发育指标、营养状况指标、疾病指标和死亡等;间接指标,如居住条件、卫生服务条件等。按测量内容可分为生理学指标、心理学指标和社会学指标。按测量方式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此外还有指数等健康指标。1974年美国学者Blum提出“环境健康模式”,认为:在环境、生物遗传、行为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这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中,环境因素起了主导作用。首次把这四大方面作为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大大促进了人们对健康影响因素的认识。这一研究不仅证实了健康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同时,还发现了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是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对促进人群健康十分重要。2.1.3国内外体质与健康的研究现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体质水平,其所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反之,群体体质水平的发展又会有利的推动社会的科技文化的进步。因此,国外许多国家对本国国民的体质与健康十分重视。日本在系统地研究体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其对体质的研究主要从机能评定、形态5 发育与神经状态三个方面进行。由于有较为系统和规范的制度,其体质研究取得了较为大量的研究成果。美国政府先后成立了“健康总统委员会”、健康与体育总统委员会,在全国近百万人中进行体质测试,制定了全国实施的《体育测试标准》。美国的体质研究还用于对人们增强体〔6〕质的方法、手段进行科学的指导,也为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服务作用。俄罗斯专门从事体质研究的科研所,规模庞大,进行过大规模的体质健康测试研究,并对国民的保健、增强体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健康评定标准化等方面都进行过研究,并有一〔7〕定的成效。其它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等也都十分重视体质的研究,研究的领域也很〔8〕广泛,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在我国于1979年由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卫生部等共同协作,对我国大众人群进行了第一次体质调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81年成立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研究成果显着,促进了我国体质研究事业的发展。1991年和1994年在国家体委的领导下,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职工体质测试调研,得到了我国职工全面的体质现状和某些变化规律及其数据资料,1994年国家体委和全国体委领导的《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的研究已经完成,1995年由北京体育大学牵头组织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的研究也已经取得成果,揭开了我国体质研究的新的一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健康的研究日新月异,先进的医疗仪器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给疾病的诊断和健康的研究带来了革命,研究人群的健康的方向也趋向多元化,社会环境与人,保健与提高生活质量等都成为研究重点。然而,这些研究虽然调查广泛,但只反映了一个总体的趋势,难以对我国中老年人群的体质与健康的某些方面以及体质与健康的现状有清楚的认识。在就如何改善中老年人口的健康上进行的讨论和实验,研究的还不够全面深入。2.2我国城市中老年人健身活动的现状2.2.1健身活动的时间、时段和频度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每次时间较长,一般在20~60分钟左右,年均体育锻炼时[9]间已达300小时,锻炼10年以上的有27.08%,有77.74%的老年人能够坚持体育锻炼。据观察、访谈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以每次30分钟以上人最多,每周活动4~5次的人数比例最高。山西中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体育锻炼每次时间30分钟以下占18.3%,30分钟[10]以上占81.70。有体育健身活动习惯与兴趣的城市老年人每次活动大于1小时者约占[11]78.5%。早晨、下午、晚上是城市老年人体育健活活动的主要时段选择,并且以早晨活动人数最多,晚上次之。据资料反映,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时段选择,早晨占78.35%,下[13]午占8.25%,晚上占13.4%,广东高校51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选择早晨体育活动的频率最高[12][13];重庆清晨、傍晚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频度表现为长间隔型,每周活动1~3次;短间隔型每周活动4~5次;无间隔型每日活动。这三种类型6 以每周活动3次以上的短间隔型人数最高。据资料反映,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每周[13]3次占78.76%,每周2次占17.70%,每周一次占15.04%。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频度较高,体育活动已成为我国城市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时段与频度特点,是由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年龄特点所决定的。2.2.2健身活动的动机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康复保健、调节精神、人际交往,是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动机。我国城市老年人往往因年老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生理与心理疾病。体育所具有的强身健体、康复保健、娱乐身心、调节精神、促进人际交往等功能,日益为现代城市老年人所意识到。据资料反映,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成为首要动机,娱乐身心、寻找精神寄托占65.2%,消除孤独、加强人际交往的占50.5%,防病治病占65.9%,实现自身价值占33.7%,消磨[12][14]时间占7.69%。西安市61岁以上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中,休闲娱乐占80.14%,强身健体14占90.30%,交际占32.86%,追求时尚占8.23%,提高水平占0,从众占12.6%[]。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动机中,增强体质占73.68%,疾病康复占14.04%,闲假娱乐占7.02%,人际[13]交往占2.63%,缓解压力占0.88%。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的活动动机与全国其它省、市城市老年人活动动机相似。从以上的数据分析看出,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目的性较强,动机呈现多样化且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2.2.3健身活动的项目、内容与形式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内容与形式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同时受到职业、兴趣、习惯、运动能力、体质、性别、区域、气候、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城市老年人选择的活动项目与内容主要有散步、跑步类、气功、太极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门球、保龄球类、自行车类、篮、排、足球类、体操类、舞蹈类、棋类、水冰类,其中散步、跑步类、乒乓球类、羽毛球、气功、太极类、体操类、舞蹈类成为我国城市老年人最前位的选项内容。据资料统计:现阶段我国老年人体育活动内容中,参加气功、太极类、保健类、跑步类约有3000多万人,舞蹈类、球类、棋类、体操类、水冰类也深受欢迎,老年人人均活动[12]项目达3项之多。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项目选择:散步、跑步64.24%,球类11.18%,[13]交际舞5.59%,武术气功15.84%,游泳、滑冰2.80%。重庆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以门球、气功、[16]太极拳项目和跳扇舞、打腰鼓、扭秧歌民族特点项目为主。广东高校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以散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保龄球、自行车、三大球类、跑步、气功、太极拳、[15]广播操、舞蹈等为选择项目。另外,华北盛行气功、保健,北京市有10万多老年人练“回[12]春医疗保健操”,东北多练扭秧歌、老年迪斯科、舞蹈类等,华东地区盛行太极拳等。江苏部分城市老人活动内容以散步、跑步、气功、太极拳、太极剑、乒乓球、扇子舞、老年迪斯科、球类、游泳为主。从我国城市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选择看出,他们的选项带有明显价值取向和目的性,具有保健性、健身性、娱乐性、独立性、实用性,富有竞争和审美意7 识的项目内容普遍受到城市老人的青睐。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已不再单调,而是丰富多彩,带有年龄特点,呈现多样化、季节性、地域性的特征。单独活动、与家人一起活动、十几人或数十人群体活动、社区活动,这四种活动形式是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以自发形式进行为主,带有年龄特点,注意发展个性,注意亲缘关系,兼顾感情交流和协调人际关系。2.2.4健身活动的场所家庭院落、公共活动场所、学校场馆、单位体育场馆、马路、空地、公园、收费场馆等,是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据资料反映,广东省高校51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选择在[15]家庭进行锻炼人数最多,其次是在本校体育场馆。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34.42%在公共体育场,12.14%在学校场所,33.23%在家庭院落,11.18%在公园,5.75%随地进行,1.28%在[13]收费场馆。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在公共免费场所活动人数较多,在收费场馆活动人数较少。城市老年人选择的体育活动场所体现出环境条件好,相对固定,就近、方便、少花钱的特点。2.2.5健身活动的方法与获得途径[12]据资料反映:现阶段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项目人均达3项之多。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选择锻炼项目,长期一种方法占43.42%,阶段固定的占33.22%,不固定占23.36%。锻炼方法来源,凭兴趣占38.46%,靠他人传授占34.32%,学校学习获得占8.28%,有偿培训获得占8.58%,[13]自学体育书籍获得占5.82%。分析资料得出: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选择不再单一,往往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相对固定的特点。季节、气候因素成为绝大部分城市老年人改变活动方法与项目,更换活动场所与环境的主要因素。城市老年人获得活动方法的途径是多样的,感兴趣、靠他人传授、学校获得、有偿培训获得、自学获得等,是城市老年人获得体育活动方法的主要途径。2.2.6我国国民体育消费与城市中老年人体育消费中国目前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偏低,300元/年以上的占8%,200~300元年占9%,100~200元/年的占18%,0~100元/年占37%,无体育消费的28%,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人[15]均体育消费在1000元/年以上,甘肃省兰州市的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不足50元/年,重庆市[16]个人年均体育消费为377元,1998年上海市民家庭户均体育消费为566.18元,43.7%市民[17]每月体育消费达100元以上,广州市民体育消费人均38.71元/年。北京市有50.4%的人[18]有过体育消费,49.6%人没有过。山东省1998年调查,每年体育消费100元以上占近1[19]2,100~200元的占近13,200元以上占20%。广东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消费20元以下最多,其次是21至50元,每月体育消费50元以上者男性为6.62%,女性为3.11%,男性组有[15]60.29%的人,女性有64.91%的人无体育消费。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有29.25%的人有过体育[20]消费,70.75%人没有过。湖南城镇50岁以上城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每年300元以上[21]13.42%,100~300元占23.20%,0~100元占35.25%,无消费28.13%。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曾有过体育消费的约35%,消费水平以每年不足100元人数最多。从以上国民与城市老人体8 育消费统计数据看出,我国目前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与经济、文化、观念、素质等有着直接关系。2.2.7健身活动的认知态度据资料反映,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中有28.26%的人是在患有疾病之后才加入体育活动[12]的行列,意识到体育的健身作用。山西中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关心,有31.86%是主动的,12.39%被动,46.02%随意,9.73%不关注;对全民健身的了解程度,有9.73%的人全面了解,38.94%知道,29.20%部分了解,22.12%不知道;对体育法了解程度,有15.45%的人全面了解,32.73%部分了解,15.82%不知道。对健康的理解,有18.26%的人正[23]确,60.00%的人部分对,21.74%的人错误。江苏部分城市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有作用,对《体育法》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较少,他们从事活动有主动、自觉性。社会科技、经济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体育法》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城市老年人对体育的认知态度有所改变,花钱买补品、花钱治病的观念正逐步被花钱买健康的新观念所替代,但是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知程度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2.8健身活动的影响因素人的生理规律导致了人老体衰,城市老年人社会与家庭角色的转变,使身心产生了巨大变化,失落感、孤独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闲暇、自愿、心理满足成为现代城市老年人生活方[14]式的主要特点,吃饭、睡觉、家务、看电视、读书看报、教育后代、体育健身活动成为我国城市老人的主要生活组成部分。其中体育健身活动日益成为城市老年人满足身心需求最佳的方法与途径,然而常常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了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与普及。体质与健康状况不良、缺乏兴趣、方法与锻炼知识、缺乏组织与技术指导、缺乏健身环境与活动经费等,是影响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2.3健身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2.3.1健身运动对老年人形态机能和心肺功能的影响众多的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对改善老年人机能形态均有良好的作用。早在1986年马为〔22〕等人的研究表明长期坚持长跑运动的老年男性,其安静状态的心脏形态与非运动组存在〔23〕比较明显的差异: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质量均明显大于非运动组。张林(1994)以太极拳为运动处方,发现运动处方组老年人PWC170机能实验负荷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老年人,运动负荷后,运动处方组心肌耗氧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运动处方组对运动负荷良好适应〔24〕性,而缺乏锻炼的对照组显示出心脏对高强度负荷的生理性不适应。郭静如(1996)观察到太极拳运动对改善老年人的平衡功能,柔韧性及关节灵活性等方面均具有显着的良性影响。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反映老年人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VO2max的观察,国内资料尚不多见,究其原因,可能与测试的手段不成熟顾虑到老年人在测试中的安全有关:〔25〕林革友等(1992)报道,坚持网球运动的老年人其最大吸氧量比普通老年人多5.24ml/kg/9 分,PWC170大177.78公斤.米/分。国际上的一些运动医学专家亦报道,参加慢跑的老年人最大吸氧量要比一般人大25%一30%,按年龄绝对值对比,这一数值相当于40—50岁中年人的水平。因此健身跑可令老年人吸氧功能年轻几十岁。由于吸氧功能的提高,血液中氧含量浓度上升,极大地改善了心、脑以及其它器官对氧的需要,同时有氧健身运动时,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得到了促迸,从而大大地减少了致使老年人死亡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至于哪种类型的有氧健身运动最能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目前尚没有比较确切的资料。不同的有氧运动所观察到的不同VO2max的变化,有项目不同的原因亦有测试仪器与方法不同及在测试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对老年人无氧能力的观察国内外的资料均不多见,可能与老年人适宜从事有氧运动有关。另一方面,坚持有氧健身运动对老年人特别是中老年妇女〔26〕的体形及衰老体征也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刘同想(1997)对86例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及82例未参加运动锻炼的健康男性老人的秃发,白发,老年环,老年斑及脱牙等衰老体征进行观〔27〕察,发现长期运动锻炼的老人这些指标得分较不运动者明显降低。杨秀珍等报道健美操〔28〕锻炼能使中老年妇女的体重减轻,胸围,臀围缩小。冯绍帧(1991)报道了同样的结果,〔29〕马鸿韬(1998)报道健美操锻炼能改善肢体的协调性,使老人体形发生良好的改变,从而改善了老年人的精神面貌。2.3.2健身运动对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影响俗语说:“人老先从腿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肌肉力量的下降,特别是下肢肌肉群力量的明显减弱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有文献报道,65岁的肌肉力量仅相当于20岁人的50%,由于肌肉力量的减退而导致肢体运动退化,行动迟缓,因而易发生〔30〕摔倒骨折以至造成老人的生命危险。郭有宰(1998)报道,经常参加锻炼的老年组其闭眼单足站立,常态步幅和立正膝间距三项指标均低于大学生对照组,但明显高于同龄普通老年组,指出长期坚持健身锻炼的老年人有效地保持了其运动平齿器官和肌肉组织的良好状〔31〕态,对防止跌倒骨折和某些运动障碍性疾病有非常显着的意义。郭静如(1996)研究也表明长期从事太极拳老人的股外侧肌肌电最大幅度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反映出其股外侧肌的肌力较对照组强。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探阶段,多停留于人的实验而且文献报道不多见。动物实验及深层次的例如分子水平的观察国内外尚未见报道。2.3.3健身运动对老年人骨骼的影响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是严重威胁人类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RS等(1986)报道男性体内的骨质在30岁以后以每年0.5%,女性以每年1%的速度逐步失去骨质成分。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缺乏,骨质丢失的速度增至每年减少2%左右。但适宜的体育运动可延缓骨骼系统的衰老,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被众多的研究所证实。DinkWater(1994)报道,绝经5年以上坚持体育锻炼3年以上的老年妇女与同龄不参加任何锻炼的老年妇女相比,其骨质厚度,骨小梁排列整齐,而且与应力方向保持一致。同时他还观察到,高龄老〔32〕人(80岁以上)经过适宜、有规律的锻炼后其骨质的含量也出现增加。徐莉(1997)研10 究报道多年体育运动对老年男性骨代谢产生良性的影响,发现锻炼组的腰椎骨、股骨粗隆,全身骨密度明显高于正常青年(30岁)男子,而血磷明显低于对照组,尿磷又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分析指出可能是由于多年体育运动使肾小球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增强,从而限制了肾小球近,远端磷的再吸收,并增加肾脏对磷的排泄。动物实验研究也得出了相识的结果。尽管研究者们一致承认有氧运动如健身跑,骑自行车,游泳,慢跑等均能改善骨骼系统的机能,但有人还指出在有氧强度的运动范围内60%一70%VO2max的运动强度所获得的效果优于50%一60%VO2max的有氧强度,而且不同的运动方式将引起骨骼系统有差异的影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日本的石河利宽指出,跳跃方式对骨的影响要优于跑台,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前的研究资料均认为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时,肢体不断地移动,肌肉急剧的收缩,强有力地牵拉所附着的骨骼,刺激了骨细胞的生成。一方面减少了骨质的丢失,另一方面使骨质含量增加,因而引起了骨的良性影响。2.3.4健身运动对老年人血液中某些指标的影响2.3.4.1健身运动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血液的流变特性及其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改变,是心血管系统,特别是心脏动力〔33〕功能和组织供氧的决定因素之一。血液流变学相关的指标主要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变化。其中红细胞变形能力对组织吸氧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34]用,只有红细胞变形能力处于良好状态时,红细胞才能通过比其直径小的毛细血管,才能不至于发生红细胞聚集而发生微血栓阻塞毛细管,这样一来,红细胞携带氧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但目前,在亚极量及中等强度运动条件下,关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报道尚存在〔35〕争议。通常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衰退,可导致老年人血液出现浓,粘,聚,凝的状态;临床上称之为高粘滞血症(HVS)。HVS可使微循环的血管形态,血液流变异常,直接影响到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许多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及肺心病等发生皆与HVS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兴趣和高度重视。近年来有关运动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屡〔36〕〔37〕〔38〕见报端。同时,健身运动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也方兴未艾,如周锦华[39](1995)报道参加冬泳锻炼老人的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纲胞电泳时间,血浆〔40〕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5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孙小敏等(1997);王忠山等(1994)〔41〕〔42〕;王维群等(1996)分别报道长期进行门球,太极拳,长跑,舞蹈锻炼均可引起老年[43]人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良性影响。任建生(1996)综述了长期运动训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提到长期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其安静时红纲胞数并不高于一般人,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但许多资料表明这些运动员的红细胞总量较一般人有明显增加,并指出这可能与运动时肾血流量降低使肾小管近旁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增加有关,而单位容积红细胞数与一般人没有明显差异的现象应归于运动员血液系统对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一种[44]良好的反应和有训练的标志。在老年人健身运动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也观察到了相似的结11 果,如孙小敏报道门球活动引起老人单位容积红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老人红细胞总量的比较目前报道不见。如果长期锻炼使老人红细胞总量也是增加的话,其增加的机制是否也与EPO的分泌增加有关?这些课题值得进一步深人研究。2.3.4.2健身运动对老人血脂成分的影响80年代以来,心脑血管疾病已占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它占总死亡的百分比并不低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它主要包括了冠心病(CHD)和脑血管疾病,大量生理学和病理学研究发现其密切关系。血脂成分可分为脂质,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三大类。其中,脂成分主要指甘油三脂(TG)而脂蛋白复合体中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尤为重要,此外,90年代在脂蛋白分类中新发现的脂蛋白a(Lpa对其在诱发冠心病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载脂蛋白有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以往众多的研究均证实,有氧运动可以改变血脂及止浆脂蛋白的某种成分:增高HDL—C,降低LDL一C,TC及TC/HDL一C比值.在老年人长期健身运动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早在80年代初吴桐(1983)就观察到坚持慢跑锻炼可以预防脑血栓的形戍,此后,学者们对不同锻炼方式引起血脂成分的良性改变进行[43][45]〔30〕〔46〕观察,如老人所喜爱的门球活动,健身跑健美操,太极拳,游泳,网球,爬山等。同时,研究者们也深一步地初探了有氧运动对血脂影响的机制。但日前有关这方面的文献不多见,其确切的机制仍不清楚,分析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运动增加了富含TG前体物质(VLDL和LDL的分解代谢);(2)LpL活性〔47〕的增强;(3)LDL-R活性增高或APOB水平的降低。此外张勇等(1997)报道有氧运动干预较明显影响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细胞LDL-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活性。尽管有氧运动提高肝细胞LDL—R活性,但增加对血清LDL-C摄取的机制尚不清楚,同时他还指出运动对LDL-R的调节过程与单纯饮食治疗高脂血症对,由于外源性胆固醇降低,通过下调作用的解除而增加LDL—R的合成不完全相同。传统认为胆固醇增高对老年人有害无益,但意大利一位医学家最近指出,75岁以上的老年人体内胆固醇含量适当高一些并非坏事,其寿命反而比胆固醇含量低的老年人高。他认为对于高龄老人(75岁以上)来悦,各种肿瘤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而胆固醇正好可以抑制[48]肿瘤的生长。因此人在75岁以后,高胆固醇的积极作用高于其消极作用。本世纪90年代不少学者证实血浆中高浓度的脂蛋白a(LPa)是一种独立的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方面,它与LDL一C升高对心血管疾病所起的叠加作用导致发病危险率增加5倍;另一方面,高血清LPa浓度使冠状动脉搭桥和血管形成术后增加了血管狭窄的危险性。而控制饮食或通过药物均不能有效地降低LPa,因此,学者们把眼光瞄向了有氧运动,但近〔49〕年来的研究发现,成年人未发现规律性中等程度运动与血清Lpa之间的关系。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有氧运动在一定的程度上起着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但一旦停止锻炼,所获得的良好影响将消失,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有效地达到健身的目的,12 贵在坚持。此外,有氧运动对血脂影响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深人研究。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1.研究对象3.1.1研究对象分布要求选取如下两组人群:60-69岁城市人口,每岁随机选取男女各20人,总样本量为400人。40-49岁城市人口,每岁随机选取男女各20人,总样本量为400人。3.1.2研究对象的筛选要求:本次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城市基本健康的中老年人群。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要求如下:3.1.2.1身体健康,血压正常,无糖尿病和心肺疾病,无肢体残疾或影响运动的骨关节疾病。3.1.2.240~49岁年龄组有下列情况中2~3项,60~69岁年龄段有下列情况1~2项者,自愿参加并完成12周的健身锻炼,接受健身锻炼前后的各种测试,可以作为本实验的受试者:z高血压: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在140∼159/90∼99mmHg范围时;z血脂异常:总胆固醇在200∼300mg/dl(5.2∼7.8mmol/L)、三酰甘油在150∼300mg/dl(1.69∼3.3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30∼159mg/dl(3.4∼4.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5mg/dl(0.9mmol/L),其中一项或多项;zⅡ型糖尿病人,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现在控制良好,血糖标准见表1。表1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良好的标准血样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静脉全血<7.0mmol/L(126mg/dl)<11.1mmol/L(200mg/dl)静脉血浆<6.1mmol/L(110mg/dl)<11.1mmol/L(200mg/dl)末梢血<6.1mmol/L(110mg/dl)<10.0mmol/L(180mg/dl)22z肥胖:BMI在28~35之间(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z每天吸烟20支以上;3.1.3抽样原则:本次监测采取单纯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3.2研究方法3.2.1问卷调查法:本次《中国国民运动健身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的调查问卷包括自然情况、健康状况、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四部分内容。问卷采用流行病学双盲法设计(即问卷实施人员和研究对象均不知问卷的研究目的),而且在问卷实施前对测试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有效降低了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发生率。3.2.2科学健身运动实验:主要采用慢跑快走的运动方式,在运动场地或其它地域进行走跑运动,运动强度参照靶心率要求。每次锻炼时间为40分钟,每周3~4次。每次运动时记录13 运动情况(填写记录表)。3.2.3体质测试法:应用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设备,于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后测试研究对象的安静脉搏、血压、肺活量和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包括坐位体前屈、握力、背肌力、提踵站立、闭眼单脚站立和反应时)。3.2.4流行病学分析:3.2.4.1应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描述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健康及健身活动现状。3.2.4.2应用队列研究方法纵向观察12周健身实验前后西安部分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状况的改变并结合体质测试实验的结果分析比较以往有锻炼习惯和无锻炼习惯的两组人群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现阶段城市老中年人健康、健身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对策,有效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理论依据。3.3数据处理以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整体调查采用计算百分率的方式,各指标测定值以“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12周健身运动前后、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人群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双尾配对t检验,显着性水平取0.05。4.结果4.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问卷调查实施情况表2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问卷实施情况统计表组别发放份数回收份数有效份数回收率有效率中年男20520220298.5%98.5%中年女22021721598.6%97.7%老年男20019618898.0%89.0%老年女200200159100%79.5%总计82581576498.8%92.6%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25份,回收有效问卷764份,总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8.8%和92.6%。4.2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横断面调查结果4.2.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的自然情况研究对象的职业分布、民族构成等自然情况见表3~表8。14 表3职业分布(%)组别脑力型轻体力型重体力型中年男54%41%5%中年女50%48%2%老年男42%45%13%老年女52%43%5%总计49%44%6%表4民族构成(%)组别汉族少数民族中年男98%2%中年女99%1%老年男98%2%老年女99%1%总计99%1%表5文化程度(%)大学或大学以上中学小学无学校教育中年男59%40%1%0中年女37%61%2%0老年男28%57%13%2%老年女25%64%10%1%总计38%55%6%1%表6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婚丧偶中年男97%1.5%1.5%0中年女95.3%0.5%3.2%1%老年男95.1%1.6%1.1%2.2%老年女97.9%00.7%1.4%总计95%0.9%1.7%2.4%15 表7居住状况(%)独居与配偶住与亲属住与他人住中年男1%95%3%1%中年女2.4%90.8%6.8%0老年男1.6%91.8%5.4%1.2%老年女5.8%88.4%5.8%0总计2.6%91.6%5.3%0.5%表8月人均生活费(%)<500元500~1500元1500~2500元>2500元中年男28%49%20%3%中年女33%61.8%3.3%1.9%老年男41.6%50.3%6%2.1%老年女33.8%61.7%3.2%1.3%总计34%55.5%8.4%2.1%从表2~7调查结果来看,此次调查和测试的受试者绝大多数为脑力型和轻体力型劳动者,以汉族人为主,大多数人接受过中学以上文化教育、并且婚姻稳定与配偶或家人共同生活,经济水平居中。4.2.2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健康和健身现状的横断面调查4.2.2.1健康状况4.2.2.1.1患病史(见表9)表9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患病史的情况(%)骨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中年男(n=202)60.89%8.91%3.96%4.95%中年女(n=215)55.81%7.44%3.72%2.33%老年男(n=188)54.78%17.55%13.83%2.66%老年女(n=159)47.80%19.50%9.43%1.26%总计(n=764)51.78%12.02%6.94%26.99%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有患病史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发病例数处于前三位的疾病是骨关节炎、高血压和糖尿病。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例数,老年组高于中年组。中年男性的脂代谢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其它组别,高达5%。4.2.2.2.2长期服药史16 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的长期服药史随年龄增长呈现人数递增的趋势,女性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见表10)表10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服药史(%)组别不服药长期服药中年男(n=205)81.6%18.4%中年女(n=215)71.6%28.4%老年男(n=188)74.5%25.5%老年女(n=159)56%44%4.2.2.2.3常见慢性病发生情况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见表11)表1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患高血压病情况组别高血压例数(人)占所在人群百分比(%)中年男(n=205)2110.4%中年女(n=215)157%老年男(n=188)4423.4%老年女(n=159)3320.8%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的有高血压患病史的人占所在人群的百分率随年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且女性的患病率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中年女的患病率最低,为7%;老年男的患病率最高,为23.4%。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群高血脂的患病情况(见表12)表12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高血脂患病情况组别高血脂例数(人)占所在人群百分比(%)中年男(n=205)2411.9%中年女(n=215)188.4%老年男(n=188)5328.2%老年女(n=159)4025.2%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的有高血脂患病史的人占所在人群的百分率随年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且女性的患病率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中年女的患病率最低,为8.4%;老年男的患病率最高,为28.2%。17 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群高血糖的患病情况(见表13)表13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高血糖患病情况组别高血糖例数(人)占所在人群百分比(%)中年男(n=205)83.4%中年女(n=215)52.3%老年男(n=188)2814.9%老年女(n=159)127.5%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的有高血糖患病史的人占所在人群的百分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且女性的患病率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中年女的患病率最低,为2.3%;老年男的患病率最高,为14.9%。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见表14)表14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慢病患病情况组别高血压患病率(%)高血脂患病率(%)高血糖患病率(%)中年男(n=205)10.4%11.9%3.4%中年女(n=215)7%8.4%2.3%老年男(n=188)23.4%28.2%14.9%老年女(n=159)20.8%25.2%7.5%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且女性的患病率均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4.2.2.3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4.2.2.3.1在过去半年中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分布情况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在过去半年中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分布(见表15)。表15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中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分布组别有运动习惯(人)占所在人群百分比(%)中年男(n=205)8441.60%中年女(n=215)13160.90%老年男(n=188)16168.10%老年女(n=159)12880.50%18 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各组在过去半年中有运动习惯的人所占的比率分别为41.60%,60.90%,68.10%和80.50%。中年男最低,老年女最高。4.2.2.3.2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群体育人口的分布情况鉴于目前对体育人口的定义有多种观点,本研究筛选体育人口的标准为:每周参加有氧健身运动3次或3次以上,并且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群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体育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40.10%、51.60%、78.70%、79.80%。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见表16)。表16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体育人口的分布组别体育人口人数(人)占所在人群的百分比(%)中年男(n=205)8140.10%中年女(n=215)11151.60%老年男(n=188)14878.70%老年女(n=159)12779.80%4.2.2.3.3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采用的运动方式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在健身运动中采用的运动方式(见表17)。表17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采用的运动方式(人)跳舞、秧歌气功、太极拳组别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球类运动或有氧体操或木兰拳(剑)中年男(n=205)10117135542中年女(n=215)6777502222老年男(n=188)11345503418老年女(n=159)495059336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开展健身运动所采用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快走、慢跑,球类运动,登山登楼,游泳和力量训练等多种方式。中年男性采用的运动方式位居前三位的是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和球类运动,;而中年女性和老年人采用最多的三种运动方式是快走慢跑、秧歌或有氧体操以及木兰拳(剑)。4.3运动健身对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健康、健身和身体素质影响的队列研究4.3.1运动干预实验前后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体育意识的变化4.3.1.1通过监测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群中年男女、老年男女在体育锻炼中通过监测心率控制运动强度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分别由20.30%,25.10%,38.30%,32.10%上升到82.2%,87.90%,94.50%,86.80%(见表18)。19 表18在健身运动中通过监测心率控制运动强度的人群分布实验前实验后组别监控心率(人)占所在人群的百分比(%)监控心率(人)占所在人群的百分比(%)中年男(n=205)4120.30%16682.20%中年女(n=215)5425.10%18987.90%老年男(n=188)7238.30%17894.50%老年女(n=159)5132.10%13886.80%4.3.1.2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中年男女、老年男女人群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坚持科学锻炼的百分比分别由7.9%,13%,12.2%,20.1%上升到79.70%,87%,93.10%,88.10%。上升幅度十分明显(见表19)。表19在科学指导下开展健身运动的人群分布实验前实验后组别接受科学指导(人)占所在人群的百分比(%)接受科学指导(人)占所在人群的百分比(%)中年男(n=205)167.90%16179.70%中年女(n=215)2813.00%18787.00%老年男(n=188)2312.20%17593.10%老年女(n=159)3220.10%14088.10%4.3.2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后生活方式的变化4.3.2.1实验前后研究对象吸烟情况的变化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后,各组别中吸烟人数均下降,平均每天吸烟支数显着减少(P<0.05)(见表20)。表20实验前后研究对象吸烟情况的比较吸烟人数(%)平均每天吸烟(支)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18.5%6.8%15.22±4.738.45±3.77*中年女(n=215)0.46%03.12±1.171.4±1.09*老年男(n=188)14.5%13.3%16.59±1.3410.88±3.59*老年女(n=159)1.87%05.85±2.373.5±1.94*实验前后比较P<0.0520 4.3.2.2实验前后研究对象饮酒情况的变化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后,中年组中经常喝白酒人数下降,而老年组尤其是老年女中经常喝白酒的人数有所增加。但各组别平均每周饮酒量显着减少(P<0.05)。见表21。表21实验前后饮酒情况的比较经常喝白酒人数(%)平均每周饮酒量(两)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24.4%10.2%22.31±7.3810.32±5.66*中年女(n=215)1.4%1.4%5.86±2.745.08±2.19老年男(n=188)15.9%19.1%35.22±6.7825.85±7.52*老年女(n=159)1.9%10.7%4.68±1.023.86±1.74**实验前后比较P<0.054.3.2.3实验前后研究对象午睡习惯的变化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在参与12周的有组织健身运动后,各组别有午睡习惯的人数有减少的趋势(见表22)。表22实验前后有午睡习惯的人数比较(%)组别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64.4%57.1%中年女(n=215)62.8%54.4%老年男(n=188)82.4%80.3%老年女(n=159)83%68.6%4.3.2.4实验前后研究对象睡眠习惯的变化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后,睡眠习惯有由晚睡晚起向早睡早起转变的趋势。即晚睡晚起的人数逐渐减少,而早睡早起的人数越来越多(见表23)。表23实验前后睡眠习惯的比较早睡早起(%)晚睡晚起(%)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9.7%12.2%89.8%72.2%中年女(n=215)23.3%24.7%31.6%26.9%老年男(n=188)32.4%39.4%34%28.7%老年女(n=159)37.1%37.1%12.6%25.2%21 4.3.3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后体质的变化按中国成年人体质测试标准(第二套)测试安静心率、血压、肺活量和6项机能素质(包括握力、背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足站立、提踵站立和反应时)。表24各组别中过去半年内有无锻炼人群的有效样本量n组别无锻炼习惯有锻炼习惯中年男(n=205)12184中年女(n=215)84131老年男(n=188)27161老年女(n=159)311284.3.3.1机能指标4.3.3.1.1实验前后安静心率的变化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后安静心率的变化(见表25)。表25实验前后安静心率的变化(次/分)组别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71.65±8.8171.29±8.57中年女(n=215)74.84±10.5772.67±9.62*老年男(n=188)73.5±11.472.31±9.40老年女(n=159)72.5±9.0471.85±9.91**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实验前后安静心率的变化(见表26)。表26实验前后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安静心率的变化(次/分)过去半年内无锻炼习惯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71.56±9.6171.44±8.8571.75±7.7270.84±8.03中年女(n=215)76.34±10.7274.14±10.11*73.93±10.7571.42±9.26**老年男(n=188)74.66±10.4572.47±9.7973.19±11.4672.11±9.35老年女(n=159)73.26±11.5472.19±10.1571.83±8.5571.13±9.63**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22 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安静心率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只有中年女、老年女的安静心率有呈显着性变化(P<0.05)。4.3.3.1.2实验前后血压的变化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后血压的变化(见表27)。表27实验前后血压的比较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121.04±15.93120.41±15.78*79.42±9.4279.29±9.79中年女(n=215)116.47±18.12112.38±20.12*76.03±11.5075.72±11.01老年男(n=188)137.8±19.26135.35±19.33*81.01±9.9180.20±11.08老年女(n=159)137.09±21.82136.69±18.23*80.46±10.2280.11±9.36*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实验前后收缩压的变化(见表28)。表28实验前后有无锻炼习惯人群收缩压的比较(mmHg)过去半年内无锻炼习惯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119.68±15.52117.73±15.31*121.96±14.30121.00±14.35中年女(n=215)113.07±16.86112.65±17.20*117.87±18.26112.31±20.62老年男(n=188)137.23±21.85135.85±21.29*137.93±18.98134.46±19.23老年女(n=159)137.07±15.13135.76±18.08*137.28±22.09135.72±17.64*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实验前后舒张压的变化(见表29)。表29实验前后有无锻炼习惯人群舒张压的比较(mmHg)过去半年内无锻炼习惯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79.54±9.3179.40±9.5779.31±8.4679.14±9.50中年女(n=215)74.86±11.1974.36±11.26*76.50±11.4276.38±10.50老年男(n=188)81.23±21.8580.15±12.65*80.77±9.5779.91±10.59老年女(n=159)78.38±7.9478.19±8.1380.63±10.6280.28±9.54*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23 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各组别收缩压均呈显着性下降(P<0.05),并且中年女和老年男组别中过去半年内无运动习惯的人群舒张压也显着下降(P<0.05)。4.3.3.1.3实验前后肺活量的变化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后肺活量的变化(见表30)。表30实验前后肺活量的变化(ml)组别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3460.70±634.003536.64±772.27*中年女(n=215)2330.92±625.452476.58±664.09*老年男(n=188)2780.3±697.502881.82±756.39*老年女(n=159)1931.3±552.472040.3±638.80**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实验前后肺活量的变化(见表31)。表31实验前后有无锻炼习惯人群肺活量的变化(ml)过去半年内无锻炼习惯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3358.19±590.523454.41±703.24*3619.84±667.293703.28±697.82*中年女(n=215)2457.67±615.752479.50±617.31*2274.77±605.012484.52±678.81*老年男(n=188)2745.95±680.272937.14±870.62*2791.56±708.022886.20±740.36*老年女(n=159)1929.92±473.782028.96±653.29*1932.85±559.182058.04±627.94**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肺活量均有显着性增加(P<0.05)。4.3.3.2身体素质指标4.3.3.2.1实验前后反应时的变化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后反应时的变化(见表32)。24 表32实验前后反应时的比较(s)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0.31±0.070.30±0.05*0.52±0.090.51±0.09中年女(n=215)0.33±0.070.32±0.070.57±0.120.56±0.11老年男(n=188)0.37±0.080.36±0.090.68±0.170.65±0.15*老年女(n=159)0.42±0.180.40±0.120.74±0.250.68±0.17**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实验前后简单反应时的变化(见表33)。表33实验前后有无锻炼习惯人群简单反应时的比较(s)过去半年内无锻炼习惯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0.30±0.060.30±0.050.32±0.080.30±0.04*中年女(n=215)0.32±0.060.31±0.070.33±0.070.32±0.08老年男(n=188)0.37±0.090.36±0.080.37±0.080.36±0.09老年女(n=159)0.43±0.210.40±0.220.42±0.120.40±0.10*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实验前后选择反应时的变化(见表34)。表34实验前后有无锻炼习惯人群选择反应时的比较(s)过去半年内无锻炼习惯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0.52±0.080.50±0.090.51±0.090.51±0.07中年女(n=215)0.54±0.110.53±0.090.59±0.110.57±0.11老年男(n=188)0.68±0.120.65±0.11*0.67±0.150.65±0.16*老年女(n=159)0.76±0.260.71±0.26*0.72±0.190.66±0.14**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简单反应时下降只有中年男有显着性变化(P<0.05);而老年男女选择反应时有显着下降(P<0.05)。4.3.3.2.2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的变化25 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的变化(见表35)。表35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的变化(cm)组别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0.68±9.163.16±8.87*中年女(n=215)7.95±9.459.93±9.14*老年男(n=188)-1.81±8.982.77±9.57**老年女(n=159)7.83±8.6710.53±8.25***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的变化(见表36)。表36实验前后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坐位体前屈的变化(cm)过去半年内无锻炼习惯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0.11±9.242.43±8.58*2.01±8.874.58±8.86*中年女(n=215)2.63±8.655.16±8.35*11.21±8.9612.29±9.14*老年男(n=188)-1.13±10.431.89±10.06*-2.10±8.722.82±9.54*老年女(n=159)5.61±7.759.19±6.33*8.37±8.6010.79±8.53**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坐位体前屈均有显着性增加(P<0.05)。4.3.3.2.3实验前后闭眼单足站立的变化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后闭眼单足站立的变化(见表37)。表37实验前后闭眼单足站立的变化(s)组别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14.93±19.9715.91±20.60中年女(n=215)21.01±36.8525.07±45.91*老年男(n=188)7.11±6.077.94±6.63*老年女(n=159)8.10±7.3810.43±17.88**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实验前后闭眼单足站立的变化(见表38)。26 表38实验前后有无锻炼习惯人群闭眼单足站立的变化(s)过去半年内无锻炼习惯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15.73±24.0215.94±24.0512.66±13.8714.92±15.96*中年女(n=215)15.30±19.4113.78±14.23*25.06±56.3025.99±45.55*老年男(n=188)6.95±6.307.90±2.93*8.19±6.759.03±6.44*老年女(n=159)8.23±16.1310.62±9.02*7.81±18.9310.26±7.29**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闭眼单足站立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中年女和老年男女闭眼单足站立有显着性变化(P<0.05)。4.3.3.2.4实验前后握力的变化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后握力的变化(见表39)。表39实验前后握力的变化(kg)组别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44.46±7.6044.47±7.27中年女(n=215)25.75±5.4725.83±5.34老年男(n=188)37.46±6.9440.99±36.6老年女(n=159)22.47±4.7822.50±4.73*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实验前后握力的变化(见表40)。表40实验前后有无锻炼习惯人群握力的变化(kg)过去半年内无锻炼习惯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43.67±7.7243.68±6.8245.69±7.3745.42±7.49中年女(n=215)26.26±5.2426.62±5.0325.59±5.5225.66±5.25老年男(n=188)37.98±8.8537.79±9.5337.37±6.7441.56±39.47老年女(n=159)21.00±4.7721.59±3.9422.80±4.8123.04±4.79*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握力有增高趋势,但在统计学上均无显着性变化。27 4.3.3.2.5实验前后背肌力的变化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后背肌力的变化(见表41)。表41实验前后背肌力的变化(kg)组别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121.76±22.53122.93±22.98中年女(n=215)72.79±14.7872.86±15.18老年男(n=188)30.27±20.1630.58±29.83老年女(n=159)25.71±21.2520.74±24.50**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实验前后背肌力的变化(见表42)。表42实验前后有无锻炼习惯人群握力的变化(kg)过去半年内无锻炼习惯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组别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120.74±23.19120.86±23.34124.07±22.04125.84±21.43中年女(n=215)72.50±15.1872.78±15.4273.29±14.9372.98±14.92老年男(n=188)36.57±19.2230.71±16.2029.31±20.0830.60±31.36老年女(n=159)18.19±10.3124.11±23.81*27.34±22.7331.44±25.28**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表43实验前后背肌力的变化(kg)组别实验前实验后中年男(n=205)121.76±22.53122.93±22.98中年女(n=215)72.79±14.7872.86±15.18老年男(n=188)30.27±20.1630.68±29.83老年女(n=159)25.71±21.2528.74±24.50**实验前后比较P<0.05;**实验前后比较P<0.01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背肌力均有增大趋势,但只有老年女的背肌力增大有显着性变化(P<0.05)。4.3.3.3有无锻炼习惯人群12周健身运动前体质状况的比较4.3.3.3.1实验前安静心率的比较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安静心率的比较(见表44)。28 表44实验前安静心率的比较(次/分)组别无锻炼习惯有锻炼习惯中年男(n=205)71.56±9.6171.75±7.72中年女(n=215)76.34±10.7273.93±10.75老年男(n=188)74.66±10.4573.19±11.46老年女(n=159)73.26±11.5471.83±8.55*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5;**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1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中过去半年内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人群的安静心率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4.3.3.3.2实验前血压的比较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血压的比较(见表45)。表45实验前血压的比较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组别无锻炼习惯有锻炼习惯无锻炼习惯有锻炼习惯中年男(n=205)121.04±15.93121.96±14.3079.54±9.3179.31±8.46中年女(n=215)116.47±18.12117.87±18.2674.86±11.1976.50±11.42老年男(n=188)137.8±19.26137.93±18.9881.23±21.8580.77±9.57老年女(n=159)137.09±21.82137.28±22.0978.38±7.9480.63±10.62*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5;**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1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中过去半年内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4.3.3.3.3实验前肺活量的比较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肺活量的比较(见表46)。表46实验前肺活量的比较(ml)组别无锻炼习惯有锻炼习惯中年男(n=205)3358.19±590.523619.84±667.29中年女(n=215)2457.67±615.752274.77±605.01老年男(n=188)2745.95±680.272791.56±708.02老年女(n=159)1929.92±473.781932.85±559.18*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5;**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129 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中过去半年内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人群的肺活量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4.3.3.3.4实验前反应时的比较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反应时的比较(见表47)。表47实验前反应时的比较简单反应时(s)选择反应时(s)组别无锻炼习惯有锻炼习惯无锻炼习惯有锻炼习惯中年男(n=205)0.30±0.060.32±0.080.52±0.080.51±0.09中年女(n=215)0.32±0.060.33±0.070.54±0.110.59±0.11老年男(n=188)0.37±0.090.37±0.080.68±0.120.67±0.15老年女(n=159)0.43±0.210.42±0.120.76±0.260.72±0.19*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5;**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1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中过去半年内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人群的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4.3.3.3.5实验前坐位体前屈的比较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坐位体前屈的比较(见表48)。表48实验前坐位体前屈的比较(cm)组别无锻炼习惯有锻炼习惯中年男(n=205)0.11±9.242.01±8.87中年女(n=215)2.63±8.6511.21±8.96老年男(n=188)-1.13±10.43-2.10±8.72老年女(n=159)5.61±7.758.37±8.60*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5;**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1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中过去半年内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人群的坐位体前屈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4.3.3.3.6实验前闭眼单足站立的比较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闭眼单足站立的比较(见表49)。30 表49实验前闭眼单足站立的比较(s)组别无锻炼习惯有锻炼习惯中年男(n=205)15.73±24.0212.66±13.87中年女(n=215)15.30±19.4125.06±56.30老年男(n=188)6.95±6.308.19±6.75老年女(n=159)8.23±16.137.81±18.93*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5;**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1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中过去半年内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人群的闭眼单足站立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4.3.3.3.7实验前握力的比较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握力的比较(见表50)。表50实验前握力的比较(kg)组别无锻炼习惯有锻炼习惯中年男(n=205)43.67±7.7245.69±7.37中年女(n=215)26.26±5.2425.59±5.52老年男(n=188)37.98±8.8537.37±6.74老年女(n=159)21.00±4.7722.80±4.81*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5;**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1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中过去半年内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人群的握力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4.3.3.3.8实验前背肌力的比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实验前背肌力的比较(见表51)。表51实验前背肌力的比较(kg)组别无锻炼习惯有锻炼习惯中年男(n=205)120.74±23.19124.07±22.04中年女(n=215)72.50±15.1873.29±14.93老年男(n=188)36.57±19.2229.31±20.08老年女(n=159)18.19±10.3127.34±22.73*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5;**有无锻炼习惯比较P<0.01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中过去半年内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人群的背肌力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31 5.分析与讨论5.1问卷实施和研究对象的自然状况100%90%80%70%60%50%回收率有效率40%30%20%10%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1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职业文化程度6%6%1%38%大学或大学以上50%脑力型中学轻体力型小学44%重体力型无学校教育55%图2职业图3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2%2%1%1%已婚未婚汉族离异少数民族丧偶99%95%图4婚姻状况图5民族32 居住状况月人均生活费1%5%3%8%2%独居34%<500与配偶住500~1500与亲属住1500~2500与他人住>250091%56%图6居住状况图7月人均生活费本次问卷调查总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8.8%和92.6%,除老年女子组有效率稍低(89%)外,其余各组别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见图1)。说明此次问卷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得踏实、有效,问卷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按照随机原则抽取的研究对象,其自然状况统计结果显示(见图2~7),此次调查和测试的受试者绝大多数为脑力型和轻体力型劳动者,以汉族人为主,大多数人接受过中学以上文化教育、并且婚姻稳定与配偶或家人共同生活,经济水平居中,在城市中老年人群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5.2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的健康、健身现状70%60%50%骨关节炎40%高血压30%糖尿病20%脂代谢异常10%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8患病史直方图100%80%60%不服药40%长期服药20%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9长期服药史直方图33 30.00%25.00%20.00%高血压15.00%高血脂10.00%高血糖5.00%0.0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10慢性病的患病情况5.2.1有慢性病史的人所占的百分率较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次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常见慢性病患病史和长期服药史的人数均随年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患病例数处于前三位的疾病是骨关节炎、高血压和糖尿病,中年男性的脂代谢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其它组别,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达5%(见图8~9)。对于严重威胁中老年健康的常见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统计结果显示(见图10),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而且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病显着高于高血糖,甚至老年组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均达到20%以上,高于卫生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的患病水平。此外,常见慢性疾病的患病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同年龄段女性的患病率低于男性。按照人的时序年龄40~60岁为中年,60~80年为老人。人过了40岁以后身体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减弱,表现出各个器官功能的改变,总的发展趋势是衰退。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出于治疗目的服药的人数增加。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人们的潜能得到了不断的挖掘,在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生活节奏加快、人口拥挤、人际关系紧张、竞争失败等社会心理刺激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理过程,导[50]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的发生。出现慢性病患病的性别差异的可能原因有:⑴男性饮酒者较多,而饮酒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主要诱因。⑵男性吸烟者较多,而吸烟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吸烟使小动脉收缩、变硬,官腔狭窄,久之加剧高血压。⑶现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善-由植物性食物摄入为主向动物性食物摄入为主转变,而女性普遍比较注重个人形象,出于减肥目的,饮食相对比较节制,高脂高糖的食物摄入较少,因而高血脂、高血糖的患病低于男性。⑷男性工作竞争意识较强,精神紧张因素暴露机会多,而紧张的情绪会使血压升高,同34 时为了缓解焦虑和振作精神而又大量吸烟、饮酒或暴饮暴食,从而进入恶性循环。与较低的患病率相对,女性中有长期服药史的人数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在慢性病的治疗上依从性好于男性,因此健康状况相对优于男性有关。5.2.2缺乏科学锻炼,健身活动开展现状喜忧参半。有运动习惯90.00%80.00%70.00%60.00%50.00%有运动习惯40.00%30.00%20.00%10.00%0.0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11各组别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分布体育人口80.00%70.00%60.00%50.00%40.00%体育人口30.00%20.00%10.00%0.0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12各组别体育人口的分布本次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热情比较高涨,除中年男性外,长年坚持锻炼的人数占到了所在年龄段的60%~80%(见图11)。这可能是由于中老年人经验丰富,对健康与事业、健康与家庭幸福之间的关系有较深刻的体会,知道珍惜生命的可贵,对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产生强烈的欲望,同时说明我国自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计[51]划》以来,城市中老年人参与健身运动的现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总的来看,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参与情况好于中年人,这可能与老年人基本退休在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体35 育锻炼有关;加之上述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于中年人,患病史较长,因此其欲通过体育锻炼强健身体的主观意愿更加强烈。体育人口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体育人口规模、体育人口状况既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52]。目前对体育人口的界定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次研究对体育人口的定义标准为:每周参加有氧健身运动3次或3次以上,并且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体育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40.10%、51.60%、78.70%、79.80%(见图12),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该结果进一步反映了现今城市中老年人重视体育锻炼和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可喜局面。通过对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所采用的运动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所采用的运动方式比较多样,包括快走、慢跑,球类运动,登山登楼,游泳和力量训练等各种方式。其特点是中年男性采用的运动方式位居前三位的是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和球类运动,这可能和该年龄段男性的体能特征有关;而中年女性和老年人采用最多的三种运动方式是快走慢跑,跳舞、秧歌或有氧体操以及木兰拳(剑),这与女性和老年运动爱好者的身体和生理特征相适应。总的来看,城市中老年人比较偏爱快走慢跑这类对场地和器械要求不高,易于进入锻炼角色,运动量适中,讲实效、少花费的运动方式。快走慢跑这类健身活动虽然会促进人体某些系统功能的改善和发展,但是长期单一的健身方式会造成人体某些系统片面发展,也会对健身活动本身带来单调、枯燥的不利影响。因此,每个人应根据自身的体质、体力、兴趣和爱好,以及周围环境,选择几种健身活动的方式,进行综合的全身锻炼。如果把人体这个复杂的有机体比喻为一个“木桶”,那么构成有机体的十大系统就类似一个木桶的“木板”,体育锻炼只有使“每块木板”的有效长度都得到增长,增加“木桶盛水”的容量,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全面改善人体防病强身的整体效应。当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运动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城市中老年人会趋向于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运动方式。本次西安市中老年人健康、健身现状的横断面调查,暴露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中年男性的健康状况较差、健身活动参与率较低,这可能与现今社会中年男性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较大,工作竞争意识较强,因而缺乏参与健身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关。而中年男性又是现阶段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的主要支柱,他们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的稳定,因此中年男性存在的疏于健身锻炼的现实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和大众健身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尽快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予以改善。36 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实验前控制心率实验后控制心率40.00%30.00%20.00%10.00%0.0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13实验前后研究对象运动中监控心率的变化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实验前有科学指导实验后有科学指导40.00%30.00%20.00%10.00%0.0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14实验前后研究对象健身运动有无科学指导的变化中老年人运动健身,是全民健身活动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也是当前群众体育活动中的热点。通过运动健身活动促进中老年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身心健康已被广大中老年人所共识,并积极地参与。在健身活动中老年人如何选择符合自身的体质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周围环境等诸因素,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健身活动的内容与方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有益于健康长寿。因此,中老年人要科学地开展健身运动。人体在运动中心率是一种易于观察掌握的生理信号,能有效地了解监控运动强度。每个人安静时的心率和运动时的最高心率不尽相同,一个体质状态良好,健康水平高的人,往往表现为安静时心率低,运动后心率恢复快。一般来说,60岁[53]以上的老年人运动时的心率110-130次分为宜,这是健身活动的最佳心率,安全心率。中老年人只有在专业人员的科学指导下找到适宜自己身体更为精确的心率并在运动中通过监测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达到适宜的运动量,才能收到理想的强身健体的效果。专家研究认为,如果运动达不到一定的量,改善心脏的功能就不会有明显的效果。而在科学指导下开展健身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或消除各种运动性病症和运动损伤的发生。37 本次12周健身运动前后的队列研究发现,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群中年男女、老年男女在体育锻炼中通过监测心率控制运动强度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分别由20.30%,25.10%,38.30%,32.10%上升到82.2%,87.90%,94.50%,86.80%(见图13)。而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坚持科学锻炼的百分比分别由7.9%,13%,12.2%,20.1%上升到79.70%,87%,93.10%,88.10%(见图14)。上升幅度十分明显。由此可见,虽然上述横断面调查的结果显示西安市中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参与率较高,体育人口所占的比率较大,反映出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广和实施,城市中老年人对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体机能和提高体质水平的作用认知程度明显提高。但是在健身活动中,能够得到专业人员的健身指导、懂得体育健身相关知识,能够做到科学锻炼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还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开展健身活动的生理效应和社会效益。也是现今大众健身工作的薄弱环节。上述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在12周健身运动前后科学锻炼意识的显着改善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今城市中老年人渴求科学的健身指导,并积极投入科学锻炼的现状。因此,今后应当不断加强科学锻炼的宣教力度,在城市中老年人群中深入普及科学健身的相关知识。使大众健身真正得到有效实施。5.3健身运动对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生活习惯的影响40.00%35.00%30.00%25.00%20.00%实验前早睡早起15.00%实验后早睡早起10.00%5.00%0.0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15实验前后有早睡早起习惯的人群分布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实验前晚睡晚起40.00%实验后晚睡晚起30.00%20.00%10.00%0.0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16实验前后有晚睡晚起习惯的人群分布人体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生理性衰老的进程不能消除。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积极锻炼能推迟生理上的衰老,延缓衰老进程,更能防止早衰,获得延年益寿的效果。随着增龄,中老年人普遍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老化”感觉,并表现在对所处环境的适应38 和信心指数的逐渐削弱,长期持有这种状态会加速身体的衰老和精神的疲惫。中老年人坚持健身运动能够调节身心状态,保持手脚灵活,感到生命力的旺盛,精神状态的愉悦,拥有这种良好的状态则有益于增进身心健康。本次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后的队列研究发现,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后,各组别中吸烟人数和中年组经常喝白酒的人数均下降,平均每天吸烟支数和平均每周饮酒量均显着减少(P<0.05)。但老年组经常喝白酒的人数有所增加,这可能与本测试地点地处西北地区而且测试时间在秋冬交替,受气候影响,老年组饮白酒人数增加可能与驱寒、活血的生活习俗有关。在12周健身运动实验前后,睡眠习惯有由晚睡晚起向早睡早起转变的趋势(即晚睡晚起的人数逐渐减少,而早睡早起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有午睡习惯的人数在运动实验前后呈现减少的趋势(见图15~16)。究其原因,可能是规律的体育运动占用了人们一定的精力和时间,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也可能与人们参与健身活动后部分缓解了紧张情绪,使由于紧张和焦虑而吸烟、饮酒、熬夜的现象减少发生,这一点从中年男性吸烟人数的锐减可以得到佐证。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市政府143号折子工程《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项目的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北京60岁以上人群中,患血脂异常等8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人群总患病水平为31.8%,主要生活方式疾病等慢病患病水平的分别排序为:血脂异常(15.1%)、高血压(11.7%)、肥胖症(10.7%)、糖尿病(4.4%)、冠心病(3.8%)、脑卒中(0.8%)、肿瘤(0.7%)、慢肺阻(0.4%)等。可见其中除最后两种疾病以外,其余前6种慢性疾病均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WHO曾向世界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可见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占首要地位。队列研究的这一结果说明科学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改善中老年人例如吸烟、饮酒、晚睡晚起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能间接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但若要进一步探讨健身运动、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5.4健身运动对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体质状况的影响收缩压(mmHg)安静心率(次/分)14075120741007380实验前72实验前60实验后实验后71407020069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17实验前后安静心率的变化图18实验前后收缩压的变化39 舒张压(mmmHg)肺活量(ml)40008281350080300079250078实验前2000实验前77实验后1500实验后7610007550074073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19实验前后舒张压的变化图20实验前后肺活量的变化5.4.1健身运动对安静脉搏、血压和肺活量的影响安静脉搏、血压和肺活量是反映人体心肺机能的重要指标。许多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长期坚持运动锻炼的人群高血压发生率显着低于缺乏运动锻炼的人群。一些人体实验也表明健身运动可以明显降低安静心率和安静血压,降压效果主要表现在训练6~10周以后。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运动训练的降压效果可以与药物治疗相等。本研究发现,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安静心率(见图17)和血压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见图18~19),中年女、老年女的安静心率下降显着,而且各组别的收缩压均呈显着性下降,表现出良好的降压效果。血压是由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安静状态的血压下降可能是由于心输出量和(或)总外周阻力降低所致。心输出量取决于心率和每搏量,而外周血管阻力又与交感神经活动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经过12周的锻炼,各组别中老年人的安静心率呈下降趋势,提示血压下降可能是由于总外周阻力降低所致。肺活量是受试者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它反映了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呼吸系统功能逐渐减退,表现为肺顺应性下降,胸部活动度降低,呼吸肌虚弱,造成肺的通气和扩散能力下降,到70岁肺活量可减少40%-50%[54]。有规律的健身运动可以增加呼吸肌的力量,保持肺组织的弹性,增加胸阔的活动度,延缓因肺泡活动不足而加速的呼吸系统功能老化过程,从而使肺活量增加,使人体摄氧能力增加。同时,血液中氧含量上升,可以极大地改善心、脑以及其它器官对氧的需要,有助于改善全身的新陈代谢状况。本研究发现,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肺活量均有显着性增加(见图20)肺活量的增加与健身运动使呼吸肌力量增加、肺组织弹性增加、呼吸系统功能改善有关。另外,有氧运动也可以使机体的体脂含量降低,有助于增加胸廓的顺应性,减小呼吸阻力,从而使肺活量增加。5.4.2健身运动对身体素质的影响40 简单反应时(s)选择反应时(s)0.450.80.40.70.350.60.30.50.25实验前0.4实验前0.2实验后实验后0.150.30.10.20.050.10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21实验前后简单反应时的变化图22实验前后选择反应时的变化坐位体前驱(cm)闭眼单足站立(s)123010258206实验前实验前154实验后实验后21005-2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23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的变化图24实验前后闭眼单足站立的变化握力(kg)背肌力(kg)4514040120353010025实验前80实验前20实验后60实验后15104052000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中年男中年女老年男老年女图25实验前后握力的变化图26实验前后背肌力的变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器官、组织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生理功能逐渐下降。运动系统的变化是肌肉总量减少,肌肉收缩速度和强度降低。软骨、肌腱及韧带逐渐僵硬,[55]骨量丢失逐年增加,关节柔韧性和灵活性下降。据报道,70~80岁老年女性肌力下降30%,男性下降58%。而在神经系统,反应时间延迟,神经兴奋传导速度延长10%-15%,本体感应减退,机体的平衡能力降低。而体育锻炼可以明显延缓老年人运动能力的下降趋势和速度,甚至使运动运动能力提高。反应时是反映神经系统动态反应速度的重要生理指标,反应时越短说明机体对刺激的反应越快。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反应速度呈下降趋势,因此反应时也是衡量机体衰老程度的[56]一个指标。反应时是机体对刺激做出决策到动作完成的时间,与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和肌肉[57]力量有直接的关系。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均有不同程度的41 下降(见图21~22)。且中年男简单反应时下降显着;老年男女选择反应时有显着性下降。坐位体前屈是反映中老年人躯干、腰、髋等关节柔韧性、灵活性和活动幅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经过12周健身运动后,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坐位体前屈均有显着性增加。闭眼单脚站立试验检查的是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是反映神经系统的协调性、稳定性和手眼之间配合能力的指标。我们发现,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闭眼单足站立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中年女和老年男女闭眼单足站立有显着性变化。握力和背肌力均是从肌力角度反映中老年人衰老变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握力和背肌力均有改善,但只有老年女的背肌力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次研究运动实验所设计的处方采用力量练习的受试者占的比例较低有关。综上所述,经过12周的健身运动,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各组别的身体素质指标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究其原因可能是:健身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供氧状况,增加刺激和调整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提高兴奋性、平衡性和灵活性,从而改善机体的反应时水平。健身锻炼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使动作反应速度加快,动作协调有力,表现为动作时水平改善。5.5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无锻炼习惯人群体质状况的比较。对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半年内有无锻炼习惯人群实验前的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研究,体质测试的结果显示,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和无锻炼习惯的西安市中老年人群在12周有组织健身运动前各项体质指标,安静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指标(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足站立、握力、背力)在统计学上均没有显着性差异。而经过12周有组织的科学健身运动后,各个组别中过去半年内无锻炼习惯人群和有锻炼习惯人群心率、血压、肺活量以及坐位体前屈、反应时、闭眼单足站立等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改善,大部分指标实验前后的变化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由此可以推断,即使西安市有相当数量的中老年人有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主观上对于运动健身的积极性普遍较强,但正如前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的,人们普遍缺乏科学锻炼的指导、不懂得通过监测心率控制合理的运动强度,因此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健身运动前有锻炼习惯和无锻炼习惯人群的体质状况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过去半年内有锻炼习惯的西安市中老年人在健身运动中没有通过监测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达到合适的运动量;运动的有效时间短;采用的运动方式普遍比较单一,因此本次调查测试的身体素质指标改善不明显,没有达到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的水平。也正因为如此,该群体在按照专业人员制定的运动处方,科学锻炼12周后,各项体质监测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得到科学的健身指导,切实实施科学锻炼,我国城市中老年人才能真正实现通过体育健身,提高体质水平,从而改善健康状况的最终目的。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体育知识的缺乏,健身42 时或多或少带有盲目色彩,在选择运动方式、健身时间、健身强度和健身效果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健身的引导和规范工作。应进一步加强中老年健身的引导,在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宣传上加大力度,让中老年人普遍了解一般体育知识和正确的健身方法。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经常通过讲课、讲座、传单、专栏等形式,适时进行季节锻炼的宣传,介绍健身运动的一般规律,锻炼项项的选择,时间和强度的掌握,注意事项,以及自我保护、自我监督、自我评价有关方面的知识,让中老年人在健身活动中有一个清楚和正确的认识,以增强他们健身活动的目的性和自信心。坚持科学锻炼的原则,用备种科学手段进行监控以保证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目前,由于条件限制,中老年健身活动实现科学监测还有困难,但中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全面体检,测量身体各部机能变化情况,或进行部分系统和器官的检查,以便及时掌握自身体质的变化情况.总之,加强健身运动的引导和规范,实施科学锻炼,应当成为新时期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6.结论6.1本研究中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有慢性病患病史的人占所在人群的百分率较高,高于卫生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我国成人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水平,而且存在性别差异。6.2西安市中老年健身活动开展得较广泛,广大健身爱好者急需科学健身的指导。6.3中年男性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并且健身锻炼参与率较低。6.4健身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老年人吸烟、饮酒、晚睡晚起等不良生活习惯,间接促进中老年人身体健康。6.5科学的健身运动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的体质,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7.建议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贵在全民参与,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身心健康水平。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中老年人的健康和体质状况,必须大力开展群众体育锻炼。7.1继续加大宣教力度,强化科学锻炼知识的普及。本研究发现,现今中老年健身活动缺乏科学健身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效;而中年男性健身活动参与率较低,和主观上重视不足有关。因此,应采用措施得力的传播手段与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宣传,提高中老年人增强体质,维护健康的意识;通过教育,使中老年人逐步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达到全民健身在“质”和“量”两方面双丰收的最终目标。7.2采用必要的激励办法,着重动员中年男性参与体育锻炼。为了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就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为主。本研究发现中年男性健康状况较差、健身锻炼参与率较低,是目前全民健身工作暴露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加强。政府应当制定“定期体质监测政策”,一方面可以定期掌握市民的体质状况;另一方面,43 各单位可以将个人的体质水平作为能否胜任工作的一个参考标准,从单位行政的角度督促中年男性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质水平。7.3改善硬件设施,加强力量练习,采取多样运动方式。本研究发现,中老年人采用的运动方式还主要拘泥于快走慢跑等简单易行、不受场地和人数限制的传统方式。而且在健身运动实验前后各组别握力、背肌力的变化虽有改善的趋势但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提示力量练习的不足。因此,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更多更好的体育设施,当然也包括力量练习的设备,改善现有健身活动的硬件设施,给中老年人创造一个可以开展多种运动方式,进行全面、科学锻炼的环境。使中老年人的心肺机能和肌肉力量得到全面发展。7.4和医疗部门互动,落实疾病的一级预防工作。本研究发现,西安市部分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而且存在性别差异,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健身运动实验前后,中老年人吸烟、饮酒、晚睡晚起等不良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善。现今的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的诊断并治疗疾病发展为对疾病危险因素的积极控制。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息息相关。WHO曾向世界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可见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占首要地位。而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自己制造的危险性。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中老年人如果改变吸烟、饮酒、晚睡晚起等不良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进而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8.致谢当把三年的努力写下的时候,我首先要向导师王正珍副教授表达学生的深深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是导师把我领进了运动医学这扇大门。三年来,导师在学习、生活上给予的支持和关怀令我终身难忘。导师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我受益菲浅,将铭记终生。本研究作为科技部重点课题《中国国民运动健身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的子课题,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得到了课题组田野、王正珍、陆一帆、徐刚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运动医学教研室王安利、陆一帆、矫玮、王琳等老师对本论文撰写的指导和帮助。将特别的感谢献给我的父母和家人,多年来,是他们无私的奉献和默默的关怀使我顺利的完成了学业,他们无私的爱是我前进的源泉,直到永远。44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祝他们永远健康快乐!9.附件(调查问卷)1.职业(含退休前主要职业):(1)脑力型;(2)轻体力型;(3)重体力型2.民族:(1)汉族;(2)少数民族;(3)其它3.文化程度:(1)大学或大学以上;(2)中学;(3)小学;(4)无学校教育4.婚姻状况:(1)已婚;(2)未婚;(3)离异;(4)丧偶5.居住状况:(1)独居;(2)与配偶同住;(3)与亲属同住;(4)与其它人同住6.您或您的家庭每月人均生活费用为:(1)500元以下;(2)500~1500元;(3)1500~2500元;(4)2500元以上7.填表前一个月内,您的身体及精神状况总体上如何?(1)良好;(2)一般;(3)不好;(4)不知道8.填表前一个月内,您是否患过感冒?(1)是;(2)否9.如果患过感冒,是否有发烧?(1)是;(2)否10.请问您现在或以前曾经患过哪些疾病(可多选):(1)冠心病;(2)糖尿病;(3)脑溢血;(4)外周血管疾病;(5)骨关节炎;(6)高血压;(7)低血压;(8)结核;(9)心电图异常;(10)脂代谢异常;(11)肾脏疾病;(12)肝病;(13)哮喘;(14)其它11.您的直系亲属有无心血管系统疾病:(1)有;(2)无12.您是否长期服用药物:(1)是;(2)否如果是,请说出药物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您是否曾被医生诊断患有高血压:(1)是;(2)否14.如果是,您的血压通常在:45 (1)140~160/90~95mmHg;(2)160~180/95~110mmHg;(3)180~/110~mmHg以上15.您是否曾被医生诊断患有高血脂?(1)是;(2)否16.您是否曾被医生诊断患有高血糖?(1)是;(2)否17.在过去的半年时间内您是否坚持体育锻炼?(1)是;(2)否18.您每周进行几次体育锻炼?(1)5~7次;(2)3~4次;(3)1~2次19.您平均每次体育锻炼持续多时间:(1)30分钟以内;(2)30分钟~1小时;(3)1小时以上20.您平常选择哪些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可多选)(1)快走、慢跑;(2)力量练习;(3)球类运动;(4)游泳;(5)骑自行车;(6)跳舞或秧歌或有氧体操;(7)太极拳(剑)或木兰拳(剑)或气功及导引等;(8)踢毽;(9)登山或登楼;(10)其它21.您在运动过程中是否注意控制您的心率:(1)是;(2)否22.您是否有专业人员对您的健身锻炼进行科学指导:(1)是;(2)否23.您的睡眠习惯如何:(1)早睡早起(晚上于10∶00时或在此之前睡觉);46 (2)晚睡晚起(晚上于10∶00时以后睡觉;早上于7∶00时以后起床);(3)早睡晚起(晚上于10∶00时或以前睡觉;早上于7∶00时以后起床);(4)晚睡早起(晚上于10∶00时以后睡觉;早上于7∶00时或以前起床);(5)不规律(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24.您是否睡午觉:(1)是;(2)否25.您的睡眠状况:(1)良好;(2)偶尔失眠、易醒;(3)经常失眠、易醒26.您每天的睡眠时间:(1)6小时以下;(2)6~8小时;(3)8小时以上27.您的食欲如何?(1)良好;(2)偶尔食欲不良;(3)经常食欲不良28.您每天吃几餐饭?(1)2餐;(2)3餐;(3)4餐以上29.您每天进餐时间是否规律?(1)是;(2)否30.您的饮水习惯为:(1)常喝茶;(2)常喝咖啡;(3)常喝白开水;(4)其它31.您是否服用营养品?(1)是;(2)否如果是,请说出营养品的种类和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您现在或过去半年内是否吸烟?(1)是;(2)否平均每天吸烟数为_____________支33.您平常经常喝:(1)白酒;(2)红酒;(3)啤酒;(4)不饮酒如果经常喝酒,请列出:每周的饮酒次数______________,每次饮酒的数量(单位:两)_________。35.您是否经常有便秘?(1)是;(2)否参考文献[1]陈明达主编.实用体质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ThompsonCJ,OsnessWH.Effectsofan8-weekmultimodalexerciseprogramonstrength,flexibility,andgolfperformancein55-to79-year-oldmen.JAgingPhysAct.2004Apr;12(2):144-56.[4]施芳芳等.关于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成因剖析.北京:体育与科学,1996,(6):10647 [5]PatersonDH,GovindasamyD,VidmarM,CunninghamDA,KovalJJ.Longitudinalstudyofdeterminantsofdependenceinanelderlypopulation.JAmGeriatrSoc.2004Oct;52(10):1632-8.[6]MaireJ,Faillenet-MaireAF,GrangeC,DugueB,TordiN,ParratteB,RouillonJD.Aspecificarm-intervalexerciseprogramcouldimprovethehealthstatusandwalkingabilityofelderlypatientsaftertotalhiparthroplasty:apilotstudy.JRehabilMed.2004Mar;36(2):92-4.[7]KemmerA.Beforegoingonadivingholiday--considerthis.MMWFortschrMed.2004Feb19;146(8):39-42.[8]KoltGS,DriverRP,GilesLC.WhyolderAustraliansparticipateinexerciseandsport.JAgingPhysAct.2004Apr;12(2):185-98.[9]曹士云,白莉.21世纪中国老年人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0,22(1):13-25.[10]王岗.对山西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状况研究[J].体育科学,2001,1(5):19-23.[11]辛利,周毅.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3):20-21.[12]张健雄.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参与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5):18-20.[13]叶盛中.试论重庆休闲娱乐体育的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4):26-28.[14]陈彦.西安市体育人口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2):16-20.[15]李瑞年.试论全民健身[J].体育科学,1998,18(5):21-23.[16]吕树庭.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的社会学透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1):1-3.[17]王红英,骆冰.21世纪初我国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2):15-18.[18]于振峰,王庆伟,许商航,等.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1):9-11.[19]李卫平,归明,任保国.山东省群众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1):12-15.[20]常乃军.山西中型城市居民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4):1-4.[21]杨斌,唐吉平.湖南省大众体育消费与全民健身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2):21-22.[22]马为.长跑运动对老年男性心脏形态的影响—超声心动图的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6;5(4):245[23]张林.太极拳作为运动处方对老年人PWC130测试前后STI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4;13(3):167[24]郭静如等.太极拳运动对改善老年人运动功能作用初探.天津体院学报,1996;11(4):14[25]林革友等.网球运动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及胆固醇,脂蛋白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2;11(2):126[26]刘同想等.运动对健康老人衰老体征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中国运动区学杂志,1997;16(2):144[27]杨秀珍等.健美操锻炼对中年女性血脂及体重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748 (1):94[28]冯绍祯.老年迪斯科健美操对人体机能形态影响的观察.广州体院学报,1991;2:50[29]马鸿韬等.大众健美操锻炼对肌体协调性及心功能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2):28—30[30]郭有宰.从老年人下肢运动能力的衰退看健身运动的重要性.体育与科学,1998;19(4):37[31]徐莉等.多年体育运动对老年男性骨代谢的影响.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2(4):14—18[32]李可基等.运动负荷中红细胞变形性的初步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8(1):1—5[33]J.F.Brun,etal,CouldexerciseinducedinBloodviscosityathighshearratebeentirelyexplainedbyhematocritandplasmaviscosity?Clinicalhemorheology.1993:13(2):187—199[34]H.VandewalleBloodviscosityafter1-hoursubmaximalexercisewithandwithoutdrinkingInt.J.SportsMed.1988;99(1):104—107[35]商品.运动中脂质过氧化物对人体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中国应用生理杂志,1992,8(3):270-272[36]吴旭秀.运动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7;6(4):234[37]瞿宁原等.运动对血液流变学某些指标的影响.中国运动区学杂志,1989,8:117[38]黄益民等.大负荷运动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动态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5(3):230[39]周锦华等.冬泳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5;14(1):45[40]孙小敏等.门球活动对老人血液流变学,血脂类代谢等指标的影响.广州体院学报,1997;17(4):37[41]王忠山等.习太极拳老人血液流变学,血脂、血清钙,磷等指标的追踪研究.天津体院学报,1994;9(3):1[42]王维群等.锻炼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5(2):154[43]任建生.长期运动训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5(4):280[44]Guegue,D.M.etal.Effectsofmaximalphysicalexerciseonhemorheologicalparametersintoplevelsportsman.Clin.Hemorhel.1989;9:625-632[45]赵瑞祥等.健身跑对中老年人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7(2):l76[46]刘善云等.不同锻炼方式对老年人脂蛋白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天津体院学报,1998;13(2):34[47]ZambonA,AustionA,BrownBG,etal.EffectoffhepaticlipaseonLDLinnormalmenandthosewithcoronaryarterydisease.AyteriThrom.1993;13:147-153[48]孙静仙.老年人胆固醇高有益.体育科研,1998;9(2):15[49]许豪文.运动和饮食与脂蛋白代谢的某些研究进展.体育科研,1998;19(4):l[50]杨漠.中老年教工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石油教育.1994(5):68~70[51]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体育科学1999(1):4~7[52]仇军.中国体育人口的结构.中国体育科技.2002(8):3~5[53]陈一曦.试探老年运动健身的特点及对策.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2(2)[54]林华,于文谦.人体衰老机理及有氧运动对延缓衰老的作用.体育学刊.2000,2:28[55]ButlerRN,DavisR,LewisCB,NelsonME,StraussE.Physicalfitness:Exerciseprescriptionforolderadults–Part3ofaroundtablediscussion.GERIATRICS.1998.NOV.53(11):45[56]SimonsichEM,MontgomeryPS,NewmanAB,BauerDC,HarrisT.Measuringfitnessinhealthyolderadults:ThehealthABClongdistancecorridorwalk.JournaloftheAmericanGeriatricsSociety.2001,49(11):1544-1548.[57]毛一平.等.运动对女子反应时的影响.浙江体育科学.1995,17:324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