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3046

大小:2.78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成都市石室中学高2024届2023-2024学年度上期入学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半晴半云,指的是一条直线如刀一般把天空劈开,一边是蔚蓝的天空,一边是大片的白云的天气现象。形成这种视觉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界线两侧的空气温度、湿度差异明显。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岛屿5月某日的半晴半云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半晴半云的天气主要形成于()A.海陆分布B.气旋C.反气旋D.锋面2.当地前几天持续晴热,则接下来的天气很可能是()A.晴热依旧B.阵雨频频C.大风雨雪D.风沙弥漫【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材料可知半晴半云的天气视觉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界线两侧的空气温度、湿度差异明显,即两侧气团性质不一样,锋面的形成即两种不同气团相遇,D正确。海陆分布影响水汽多少,从而影响云的数量,材料是云的形态,A错误。气旋会形成降水天气,与图无关,B错误,反气旋晴朗少云,C错误。故选D。【2题详解】材料可知是东部某岛屿夏季5月的半晴半云天气,当地前几天持续晴热,即该地是受暖气团控制,出现半晴半云说明有冷空气在抬升暖气团,暖气团遇冷成云致雨。AD错误,B正确,又因为此时为夏季,不会有雨雪天气,C错误。故选B。 【点睛】锋面是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个交界面。一般为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降水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产生降水。阿姆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900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积雪和冰川融水,其汛期从3月可以持续到10月。下图为阿姆河流域水系图,甲乙丙是河流干流上的水文观测点。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3.据图推测,甲乙丙三地流量的关系最可能是()A.丙>甲>乙B.丙<甲<乙C.丙<甲>乙D.丙<乙<甲4.阿姆河汛期长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雨季长B.中上游高差大C.河流流程长支流多D.河源冰川面积广大5.某游客在丙地看到了长河落日圆(落日映在远方的河面上)景观,该时节他还可看见当地()A.长河红日升B.漫天雪花飞C.水浑流量丰D.河岸秋草黄【答案】3.C4.B5.C【解析】【3题详解】内流河越往下游,一般水量越小,图中甲乙位于阿姆河上游地区,而阿姆河补给主要为冰雪融水,随着河流向下游流动,沿岸地区人类活动使用大量水资源,且气候干旱,蒸发较为旺盛,沙质土壤,下渗作用强,导致流量甲大于丙,A错误。乙地是阿姆河的支流,甲地是干流他,支流汇入多,甲大于乙,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 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为主。3、4月,从下游到中游,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带,然后逐步转移到最高地带,形成长时间的春汛;6~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为主的补给,形成夏秋汛,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不同海拔地区的积雪融化时间不同,也导致了汛期延长,B正确。阿姆河身居内陆,雨季短,A错误。汛期和水系无关,C错误。影响冰川补给持续时间主要因素是气温,D错误。故选B。5题详解】在丙地看到了长河落日圆,即落日在西北方向,说明时节为夏季。长河红日升意为东南升,夏季日出东北,A错误。漫天雪花飞在冬季,B错误。水浑流量丰即流量大,应为雨季夏季,C正确。河岸秋草黄在秋季,D错误。故选C。【点睛】干旱区河流补给类型:一般春季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主要是永久性冰川融水。湿润区河流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变化。2022年10月26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计划2023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批科考队员出发至返回期间,上海白昼()A.先变短后变长B.一直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一直变长7.该批科考队员出发至返回期间,下图所示符合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趋势的是()A.B.C.D.8.通常对南极地区进行科考选择在每年12月至次年的3月,主要原因是该时段()①夜行生物丰富②利于极光观测③海冰范围小④气温相对适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6.A7.B8.C【解析】【6题详解】 此次科考日期,从2021年11月23日到2022年4月20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直射点在12月22日之前向南运动,上海昼长变短,12月22日后向北运动,上海昼长变长,所以整个期间先变短后变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此次科考日期,从2021年11月23日到2022年4月20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直射点在11月23日到12月22日之间一直向南运动,上海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12月22日到4月20日一直向北运动,上海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每年12月至次年的3月,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当地为夏季,极地附近为极昼期,温度相对较高,海冰融化,海冰范围小,利于船只航行、停靠;且气温相对适宜,利于科考队员外出科考,③④正确;该时段为极昼期,夜行生物较少,极昼期太阳光线明亮,不利于极光观测,①②错误;故选C。【点睛】南极地区的科考时间: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Yarrabubba撞击坑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留下的陨石坑。这个陨石坑形成于大约22亿年前,直径有70千米。科学家认为这一次撞击使得大量水蒸气进入地球大气层,促进了气候变暖,结束了当时的冰河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月球上的陨石坑远多于地球,主要原因是月球()A.形成年代久远B.引力作用强C.距小行星带近D.没有大气层10.目前,该陨石坑几乎无法用肉眼分辨出来,主要原因是()A长期受外力作用影响B.陨石撞击力度较小C.受人类生产活动干扰D.经历多次地壳变动11.大气层中水蒸气增加能够促进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其能够()A.反射太阳辐射B.吸收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答案】9.D10.A11.C【解析】【9题详解】该陨石坑形成是最古老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留下的陨石坑,A错误;地球体积质量大,引力作用强,B错误;距小行星带距离两者相差不大,C错;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陨石可以直接撞击,而地球上大多数陨石在与大气层摩擦后燃烧,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 地球上的陨石坑在历经岁月之后,大部分都受到了强烈的侵蚀和破坏,绝大部分的陨石坑看起来并不像坑,A正确;陨石撞击力度不仅受大气层影响,也与撞击体大小有关,且本题是问看起来肉眼无法分辨,并不是比较坑的大小,B错误;本地区人类活动较少,C错误;本地区的地壳变动并未完全破坏该地地表的完整性,坑还是存在,只是看不清楚,主要还是由外力风化侵蚀引起,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水蒸气增加使大气中水汽分子增多,将会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增强保温作用,C正确;云层也可反射太阳辐射,但会导致降温,A错误;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相对较少,B不是主因;水蒸气增加对地面辐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点睛】强烈的地质活动使得地球表面发生板块构造运动、造山运动、火山喷发等;此外,还有我们常见的风化、剥蚀现象、洼地的沉积掩埋,这些都可以让地球表面形成的陨石坑受到破坏、侵蚀,甚至被掩埋。正因为如此,目前在地球表面保留下来的陨石坑数量比较稀少。孟加拉国(下图)位于南亚东部,大部分国土位于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上。当雨季来临时,有些地区的学生不能去学校上课。一位当地青年就把学校建在船上,就称为“水上学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国设立“水上学校”利用的主要自然条件是()①全年高温②河网密布③地势低平④地形崎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该国雨季时的盛行风及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A.东南信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西南季风、地球公转运动C.东北信风、地球公转运动D.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12.B13.B 【解析】【12题详解】据材料“当雨季来临时,有些地区的学生不能去学校上课。一位当地青年就把学校建在船上,就称为“水上学校””可知,水上学校利用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依赖便利的水运条件,河网密布、地势低平有利于水运的便利,②③正确,全年高温对水运影响不大,地形崎岖造成水运困难,①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该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主要盛行西南季风,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移,导致气压带风带也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而太阳直射点移动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B正确;该地不受东南信风影响,A错误;东北信风、东北季风出现在旱季,C、D错误。故选B。【点睛】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源于大陆的东北季风,降水稀少,夏季盛行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500毫米。红蟹是圣诞岛上的特有物种。每年雨季时,数以千万计的红蟹从栖居地跋涉至海岸产卵。近年,人们发现洋流带来的巨量生活垃圾正逐渐蚕食红蟹的部分产卵区,对红蟹种群的延续造成巨大成胁。下图示意圣诞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从地理角度推测,圣诞岛上红蟹等特有种属生物占比较大的原因是()A.全年气温高B.珊瑚生长旺盛C.火山活动强D.距离大陆远15.红蟹迁徙产卵的主要时段是()A.3-6月B.7-10月C.11-次年1月D.2-5月【答案】14.D15.C【解析】【14题详解】 圣诞岛岛屿面积小,动物种类少,红蟹天敌较少;远离其他大陆,自然演化受外界干扰小,红蟹等特有种属生物能够繁衍至今,因此特有种属生物占比较大,D正确;全年气温高,珊瑚生长旺盛与特有种属生物繁衍关系不大,AB错误;火山活动强,容易造成生物灭绝,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据材料“每年雨季时,数以千万计的红蟹从栖居地跋涉至海岸产卵”,结合图示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低纬度,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次年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南移影响该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故红蟹迁徙产卵的主要时段是11月至次年1月,C正确,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雨季结束,红蟹产卵结束,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物种独特性的因素主要有:极端的环境,自然环境变化小;自然地理环境的障碍隔离(缺少交流、长时间独立进化)等。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地表开始出现细小水流时,坡面土壤受冲刷会产生细沟。根据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可将黄土高原中部和南部划分为不同类型粘土区。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四类黏土区的南界线。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黏结性呈正相关,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呈负相关。研究发现,在降水、地形和坡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图示区域实验点②处比①处形成细沟时间早,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只考虑自然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则I→IV土壤的()A.粒径增大B.黏结性下降C.有机质减少D.透水率降低17.导致图中四类黏土由北向南粒径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夏季风强度B.冬季风强度C.热量条件D.太阳辐射18.相同降水条件下,实验点②处比①处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①径流下渗少②植被覆盖率低③土壤孔隙大④土壤有机质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为减缓南部黄土区细沟发育,以下举措可行的是()A.减缓地面坡度B.减少植被覆盖C.夯实耕作土层D.增大灌溉水量【答案】16.D17.B18.D19.A【解析】【16题详解】黄土高原自北向南粒径减小,黏性增强,结合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黏结性呈正相关,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呈负相关,可知有机含量增加,ABC错误;土壤黏性越强,土壤透水率越低,D正确,故答案选D。【17题详解】黄土高原是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沉积物颗粒减少,所以导致图中四类黏土由北向南粒径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冬季风的强度,B正确;与夏季风、热量、太阳辐射没有关系,ACD错误。故答案选B。【18题详解】相同降水条件下,实验点②处比①处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颗粒粒径小,有机质含量高,黏性增强,下渗减少,径流发达,易被侵蚀,所以②处比①处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①④正确;②处比①植被覆盖率更高,土壤颗粒更小,土壤孔隙更小,②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19题详解】黄土区细沟发育主要是地表径侵蚀形成的,减缓地面坡度可以有效减缓坡面径流,进一步可以减轻侵蚀,A正确;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强了流水侵蚀,B错误;土层的深厚与侵蚀能力强弱关系不大,C错误;增大灌溉水量,可能会加大地表径流,增强侵蚀,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滩区是在黄河洪水泛滥时行洪、滞洪、沉沙的区域,由黄河向黄河大堤依次分为嫩滩、二滩和高滩(下图)。经改造后,贵河滩区可以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为保障生产、生活安全,滩区人们往往需要建设防洪生产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按照形成时间由早到晚,各滩区排序为()A.高滩、二滩、嫩滩B.嫩滩、二滩、高滩C.二滩、高滩、嫩滩D.高滩、嫩滩、二滩21.防洪生产堤应建在()A.高滩与生态水系之间B.二滩与嫩滩之间C.二滩与生态水系之间D.嫩滩与黄河之间22.图示黄河段所在省区是()A.青海省B.内蒙古自治区C.陕西省D.河南省【答案】20.A21.B22.D【解析】【20题详解】结合图片可知,滩区越靠近河流,形成时间越晚,滩区越远离河流,形成时间约早,故由早到晚应为高滩、二滩、嫩滩,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结合图中可知,二滩上存在农业生产,因此防洪生产堤应该建设在二滩与嫩滩之间,防止洪水对农业生产的危害,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题详解】结合图片可知,该段黄河水位较高,形成地上河,因此应处于黄河的下游,应在河南省,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入海口处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我国东部平原区某特大城市与周边山地间常形成较为稳定的山谷风转换,下表为该城市边缘某气象监测点测得的秋、冬季山谷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表:秋季和冬季山谷风随时间的变化 季节山风谷风平均开始时刻平均结束时刻主导风向平均开始时刻平均结束时刻主导风向秋季21:0010:00正北11:0020:00正南冬季20:0012:00正北、东北13:0019:00正南、西南23.根据表中信息推测,该山地位于该城市气象监测点的()A.偏北方B.偏西方C.偏南方D.偏东方24.秋、冬季节该气象监测点山谷风持续时间长度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冬夏季风B.植被覆盖C.昼夜长短D.山坡坡度25.若该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则城区与山地间()A.谷风增强,山风减弱B.谷风减弱,山风减弱C.谷风减弱,山风增强D.谷风增强,山风增强【答案】23.A24.C25.C【解析】【23题详解】结合图中可知,山风是由山地吹响谷地的风向,而根据材料可知,应为北风,故山地位于偏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24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山谷风是由于热力差异造成的,故应是昼夜长短的不同造成山地和谷底气温不同,C正确;季风对于山谷风的影响极小,A错误;植被覆盖对于山谷风没有影响,B错误;山坡坡度不会因为季节而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城市应分布在谷地,地势平坦;因此随着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夜晚山地和谷底温差变大,山风变强;而白天,山地为热源,因此城市热岛会导致温差变小,谷风变弱,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在地面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即风从城郊吹向城市;在高空,空气也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这种由于城乡地表覆盖物不同而形成的热力环流就叫做城郊热力环流。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留尼汪岛年降水与年均温空间分布图和甲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1)描述该岛年均温的空间分布特点。(2)概述图中甲地的气候特征。(3)分析该岛地形对气温与降水的影响。【答案】(1)(该岛年均温)中部低、四周高;沿海地带(年均温)最高,大于22℃;在该岛的东南和西北均有低温中心,低于12℃。(2)(月均温均在20℃以上,)全年高温;降水总量大(降水总量>1500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12月--次年4月多雨,5--11月少雨(或有明显干湿季)。(3)该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导致年均温由四周向中部递减;该岛东部山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或多地形雨),岛屿西部为雨影区,降水较少。【解析】【分析】题目通过留尼汪岛年降水与年均温空间分布图和甲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考查区域气温、降水、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的总结和分析能力,同时考查统计图表的判读能力。【小问1详解】描述该岛年均温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通过等值线的空间分布分析,一般先描述整体特征:该岛年均温中部低、四周高;再描述极值分布:沿海地带年均温最高,在22℃-26°C之间;在该岛的东南和西北有两个低温中心,在10°C-12℃之间。【小问2详解】 概述图中甲地的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的高低与变化和降水的多少与季节变化进行总结。气温:月均温均在20℃以上,年较差较小,全年高温。降水:年降水总量大,降水总量>1500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12月--次年4月多雨,5--11月少雨,有明显干湿季。【小问3详解】分析该岛地形对气温与降水的影响,主要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分析。从年均温空间分布可知,该岛屿年均温由四周向中部递减,主要是该岛地势中部海拔高,气温低,四周海拔低,气温高。从年降水量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20°S左右,受东南信风影响,该岛东部山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多地形雨,岛屿西部为背风坡雨影区,降水较少,降水空间分布东西差异较大。【点睛】留尼汪岛为火山岛,火山岛锥状山体一般中部高四周低;当某地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影响时,一般降水较多。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夏天,我国出现了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综合强度强的高温干旱天气。尤其是长江流域的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许多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据8月15日的天气预报,吐鲁番盆地(最低海拔-153米)和四川盆地的重庆北碚气温将分别达到42.7℃和44.5℃。据专家分析,全球变暖和天气系统异常是导致今夏高温的主要原因,若人类不积极应对,今后这样的高温天气等极端事件将越来越多。(1)指出导致我国中东部高温的天气系统并说明其产生高温的原因。(2)简析吐鲁番盆地和四川盆地两个高温区成因的差异。(3)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长江流域许多城市电力紧缺,试从电力供应的角度分析原因。(4) 对于“人类是否应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来应对全球变暖”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副高多晴天,获得太阳辐射多;风力小,且盛行下沉气流,热量难以扩散。(2)四川盆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受副高控制。吐鲁番盆地:昼长更长,日照时间更长;地势更低;深居内陆,地表荒漠广布,夏季升温快。(3)该区域电力供应以火电和水电为主;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河湖永量锐减,水力发电量减少;火力发电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相对稳定;总发电能力下降,供电压力加大。(4)应该: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含量增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若全球继续变暖,气象灾害将更加严重;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能够支持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不应该;煤炭、石油等能源稳定性强,利于应对极端天气,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成本高:全球变暖的成因和影响存在很多争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朱必有意义;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节约能源等方式降低温室气体的含量。【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今年高温为材料,涉及影响气候的因素、极端天气和人们生产生活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小问1详解】我国中东部长江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流下沉,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全域高温,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热量不易散失。【小问2详解】四川盆地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流下沉,晴天多降水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晴天多,昼长更长,太阳辐射多;深居内陆,地势更低,气候大陆性强,地表岩石裸露,沙漠广布,裸地和沙漠的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小问3详解】电力的产生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煤等可燃烧物)、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氢能发电、水利发电等。南方主要发电方式为水电和火电。根据材料可知今年夏季旱情严重,大气降水少,河流补给少,径流量减少,导致水力发电不足,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火力发电利用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相对稳定,总发电能力下降,供电压力加大。【小问4详解】 本题是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赞同方表述能源消费结构对温室效应的积极作用,通过能源消费结构改变,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和石油等化学物,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控制全球变暖增速,减少极端天气。反对方应表述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难度大成本高,新能源开发利用不稳定技术相对不成熟,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同时存在其他方式如植树造林建设海洋牧场发挥固碳作用来降低温室气体的含量,缓解全球变暖。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新疆某大型光伏电站职工用水清洗光伏板图,图2为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变化趋势图。材料二:截止2017年底,全国十大太阳能发电装机省份排行省份山东新疆江苏安徽河北浙江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装机容量(单位:万千瓦)1052933907888868814791786743703 材料三:“弃光”是指光伏电站所发的电量没有被电网或居民完全消纳的现象。2020年,全国平均弃光率2%,而西北地区的弃光率为4.8%。若弃光限电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全国光伏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简述我国近年来太阳能装机总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2)新疆和山东同为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大省,试分析山东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更大的原因。(3)简析新疆光伏电站建成后对当地荒漠植被的有利影响。(4)说出应对西北弃光问题的有效措施。【答案】(1)特点:快速增加。原因:太阳能储量大、可再生、无污染;可缓解我国能源短缺、污染严重等问题。(2)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业发达,设备运输和维护成本低;经济发达,能源市场需求量大;风沙小,设备使用寿命更长;人口、城市众多,屋顶可以大量架设。(3)大面积的光伏电站增大地面阻力,减轻风力侵蚀;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清洗光伏板过程中的水滴入土壤,为植被的生长提供水分;为居民提供充足的生活能源,从而减少过度樵采。(4)优化光伏电站建设布局,严格控制弃光严重地区的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加快西北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建立光伏发电就近消纳机制,实施清洁供暖、电制氢工程;研发推广储能系统,将富余的电储存起来,降低光伏电站的不稳定性。【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光伏发电的发展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太阳能装机总量的变化特点及原因、山东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大的原因、新疆光伏电站建成后对当地荒漠植被的有利影响、应对西北弃光问题的有效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能装机总量从无到有,且快速增加。其原因主要从太阳能自身优点和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来考虑。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干旱区广阔,纬度较低,故太阳能储量大;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且是清洁能源。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消费总量大,能源缺口大;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传统化石能源比重高,尤其是煤炭比例大,造成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光伏电站的发展可缓解我国能源短缺和污染严重等问题。【小问2详解】 本题可以对比山东和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基础设施等方面。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风沙灾害严重;而山东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风沙灾害轻,设备使用寿命更长。新疆位于西部经济带,资金、技术实力有限;而山东位于东部经济带,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业发达,设备运输和维护成本低。新疆地广人稀,经济水平低,能源消费量小;而山东位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市场需求量大。新疆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而山东人口、城市众多,基础设施完善,屋顶可以大量架设,节约成本。【小问3详解】新疆光伏电站建成后对当地荒漠植被的有利影响可以从降低风速、增加土壤水分、减轻生态压力等方面分析。光伏发电需要布局大量的太阳能电板,这些设施增大地面阻力,使风速降低,减轻风力侵蚀;光伏板遮挡地面,造成大面积地表无法直接接受光照,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由图1景观图可知,清洗光伏板过程中的水滴入土壤,为植被的生长提供水分;以上变化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光伏发电为当地提供充足的能源,从而减少过度樵采,减轻当地的生态压力,有利于植被的保护。【小问4详解】西北弃电主要与电站布局不合理有关,如何转化、传输、储存光电成为避免弃电的主要措施。首先要合理布局光电分布,优化光伏电站建设布局,严格控制弃光严重地区的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加强光电转化,可以建立光伏发电就近消纳机制,实施清洁供暖、电制氢工程;加强光电对东部市场的传输,加快西北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加强储电能力的提升,研发推广储能系统,将富余的电储存起来,降低光伏电站的不稳定性。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哈德孙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浅海湾。资料表明,海水盐度与冰点温度负相关。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下图示意哈德孙湾的位置。材料二: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其活动范围主要在有浮冰的海域,海豹是其最主要的食物。哈德孙湾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当海冰融化后,不得不在陆地上寻找食物。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哈得孙湾的北极熊数量下降了约1/4。(1)与同纬度海域相比,分析哈德孙湾结冰时间更早的原因。 (2)分析哈德孙湾北极熊数量众多的原因。(3)推测近年来哈得孙湾北极熊数量减少的原因。【答案】(1)哈得孙湾深入内陆,水浅,受陆地影响较大,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盐度低,易结冰。(2)河流带来营养物质,生物量巨大,食物来源丰富;水温较低,结冰期较长,捕食时间较长;纬度高,人类活动较少,干扰小;天敌少;活动空间(栖息地)大。(3)气候变暖,结冰期缩短,食物缺乏;海冰面积减少,栖息地减少;生存环境恶化;人类干预和大量捕杀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哈德孙湾及北极熊生活习性为背景,涉及海冰的影响因素,水体生物丰富的原因及全球变暖对生物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分析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海水结冰的因素包括温度、海水水量、海水盐度、海区洋流性质、海域形状等。根据图文资料可知,哈德孙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深入内陆,水浅,受陆地影响大,海湾较同纬度海区降温快,水温低,易结冰;根据材料可知,哈德孙湾近乎封闭,与外界较温暖海水交换少,易结冰;根据图文资料可知,海水盐度与冰点温度呈负相关,哈德孙湾有大量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故海水易结冰。【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哈德孙湾有大量河流注入,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海湾内生物量巨大,北极熊食物丰富;根据材料可知,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哈德孙湾水温低,结冰期长,有利于北极熊长时间借助海冰捕食;哈德孙湾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干扰少;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天敌少;据图可知,哈德孙湾海域面积较大,海冰面积大,北极熊栖息地大。【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