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

ID:15104548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_第1页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_第2页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_第3页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_第4页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作者:赵焕兰张冀军原巧灵【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病因,以预防和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方法:对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进行年龄、性别、猝死前主要疾病、诱发因素、地点等项内容临床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患者,50岁~6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3.67∶1。其中57.14%为冠心病患者,33.33%患者有情绪不稳,71.4%患者猝死院外。结论:及早和长期干预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减少冠心病发生,避免诱发因素,有望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关键词】心源性猝死;冠心病;临床分析 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指健康人、病情稳定或处恢

2、复期的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突然、快速、没有预料的自然死亡。近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本文旨在对4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病因、诱发因素等进行临床分析,寻找较有效的预防方法,以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  1临床资料7  收集我院急诊科2004年6月~2006年5月的4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病例,男性33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82岁,平均62.14岁,全部符合心源性猝死诊断标准(WHO规定:从症状开始到死亡时间间隔为6h),对年龄、性别、猝死前主要疾病、诱发因素、猝死地点等项内容进行临床分析。  2结果  2.1

3、年龄4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发病年龄情况见表1。  表14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发病年龄情况比较 略  2.2性别男性33例,女性9例,男性∶女性=3.67∶1。  2.3猝死前主要疾病冠心病24例,占57.14%,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高血压心脏病3例,占7.14%,扩张型心肌病2例,占4.76%,心肌炎1例,占2.38%,心包炎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甲亢性心脏病1例,预激综合症1例,长QT间期综合症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糖尿病心肌病1例,健康人4例,占9.52%。7  2.4诱发因素有诱因可

4、寻者32例,其中情绪不稳14例,占33.33%,过度劳累6例,心理压力大3例,用力排便2例,口服利尿药3例,剧烈运动2例,过量饮酒1例,发热1例,诱因不明10例。  2.5地点院外30例,占71.4%,院内9例,占21.4%。  3讨论  3.1年龄随年龄增加,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增多;50岁~60岁,为高发年龄;60岁后,增高幅度较前有所下降。可能①60岁前,随年龄增加,冠心病发病人数增加幅度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增高;60岁后,冠心病发病人数仍增加,但增加幅度相对较前减小,SCD也较前有所下降。②心源性猝死发生在中老年人高,在老年人低,一方面可能中老年人较老年人缺乏缺血预

5、适应过程,另一方面中老年人较老年人更易受情绪等诱发因素影响。  3.2性别男性∶女性=3.67∶1,心源性猝死存在性别差异,男性较女性猝死率高。可能原因:①男性对冠心病易感。②女性其它形式心脏病较男性高,例如:瓣膜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糖尿病心肌病等。  3.3猝死前主要疾病7  3.3.1.冠心病:心源性猝死主要病因,本组占57.14%。心源性猝死病理机制研究中发现,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电不稳定比心肌梗死更重要。急性心肌缺血试验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发生于冠脉闭合后2min~10min,第二个高峰发生于15min~20min,即缺血早期,心脏发生快速

6、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失去排血功能,导致心源性猝死。  3.3.2.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引起左室肥厚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本组病例占7.14%,在theFraminghamStudy,心电图提示左室肥厚患者,进一步超声心动图研究显示心脏每增大50g,男性心源性猝死机率增加1.73倍,女性增加2.12倍。可能左室肥厚,室性早搏和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另一方面,肥厚的左室相对于原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缺血;再加上利尿剂等降压药引起电解质紊乱,心源性猝死发生。  3.3.3.扩张型心肌病2例,占4.76%。在一个包括14项1432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研究中,随访4年,

7、心源性猝死发生率28%,此类患者有很高室性异位心律发生率,心室纤颤、停搏、电机械分离均可出现心源性猝死发生。本研究2例患者,1例发生室颤,另1例发生停搏。7  3.3.4.健康人4例,占9.52%。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在开始的20年~30年是一个静止过程,粥样斑块破裂和损伤非常常见和普遍,许多缺血性发作是静息和无痛的[1],这些患者缺乏症状或医生对症状表现缺乏认识均造成心肌梗死不被认识,不认识病变不等于不存在病变,这些健康人可能就是未被识别出病变的“健康人”。  3.4诱发因素  临床实践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狭窄常常被考虑为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