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

ID:24769313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_第1页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_第2页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_第3页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_第4页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作者:赵焕兰张冀军原巧灵【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病因,以预防和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方法:对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进行年龄、性别、猝死前主要疾病、诱发因素、地点等项内容临床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患者,50岁~6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3.67∶1。其中57.14%为冠心病患者,33.33%患者有情绪不稳,71.4%患者猝死院外。结论:及早和长期干预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减少冠心病发生,避免诱发因素,有望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关键词】心源性猝死;冠心病;临床分析 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指健康人、病情稳定或处恢复期的心脏病

2、患者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突然、快速、没有预料的自然死亡。近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本文旨在对4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病因、诱发因素等进行临床分析,寻找较有效的预防方法,以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急诊科2004年6月~2006年5月的4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病例,男性33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82岁,平均62.14岁,全部符合心源性猝死诊断标准(in~10min,第二个高峰发生于15min~20min,即缺血早期,心脏发生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失去排血功能,导致心源性猝死。  3.3.2.高血压心脏病:

3、高血压引起左室肥厚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本组病例占7.14%,在theFraminghamStudy,心电图提示左室肥厚患者,进一步超声心动图研究显示心脏每增大50g,男性心源性猝死机率增加1.73倍,女性增加2.12倍。可能左室肥厚,室性早搏和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另一方面,肥厚的左室相对于原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缺血;再加上利尿剂等降压药引起电解质紊乱,心源性猝死发生。  3.3.3.扩张型心肌病2例,占4.76%。在一个包括14项1432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研究中,随访4年,心源性猝死发生率28%,此类患者有很高室性异位心律发生率,心室纤颤、停搏、电机械分离均可出现

4、心源性猝死发生。本研究2例患者,1例发生室颤,另1例发生停搏。  3.3.4.健康人4例,占9.52%。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在开始的20年~30年是一个静止过程,粥样斑块破裂和损伤非常常见和普遍,许多缺血性发作是静息和无痛的[1],这些患者缺乏症状或医生对症状表现缺乏认识均造成心肌梗死不被认识,不认识病变不等于不存在病变,这些健康人可能就是未被识别出病变的“健康人”。  3.4诱发因素  临床实践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狭窄常常被考虑为心肌缺血主要原因,因为它们最容易发现,而难于寻找的异常冠脉舒缩、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常被忽略,它们三者共同作用引起心肌缺血[2]。心源性猝死多数存在未被识别

5、的或明显的心脏结构不正常。这些结构不正常为心源性猝死的室性心律失常提供作用基地即物质基础,一旦遇上述诱发因素,自主神经功能失衡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心电不稳定,J波综合征出现,室颤、室速出现,心源性猝死发生。由于心脏结构不正常多不能被治愈或需要长期对危险因素干预方可改善,近期消除或减少诱发因素摆在重要位置。  3.5预防  世界卫生健康组织报告心源性猝死年发生率男性1.9%,女性0.6%。中国,13亿人口,按1.0系数,每年将有130万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多数心源性猝死发生院外,几乎无继发性预防机会,原发性预防显得尤为必要。而冠心病是心源性

6、猝死常见疾病,原发性预防较大程度上是冠心病预防。  具体措施:①全民普及冠心病科普知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②积极控制并治疗冠心病危险因素。已经证实对下列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抽烟、血栓因素、身体不活动。高胆固醇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因素,是启动子,启动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全过程,包括内皮功能紊乱、斑块形成和生长、斑块不稳定和破裂、血栓形成;通过调脂治疗,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下降,而饮食治疗,是第一步治疗,也是最基础、重要的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因子,伴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比血压正常者死亡危险增加1.5倍~2.0倍。伴糖尿病的冠

7、心病患者,女性死亡相对危险增加3倍~7倍,男性增加2倍~4倍。抽烟,一个主要、单一、可矫正危险因素,有快慢两方面作用,快作用引起冠脉痉挛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慢作用引起血栓形成。血栓状态,不稳定斑块破裂后,胶原暴露,血小板活性物质、纤维蛋白原升高,促使血栓形成。规则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可减少冠脉事件发生,因为活动可增加心肌氧需求,增加心脏电稳定,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别、年龄、家族史,不可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依赖胆固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