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课件

《孟子》三章课件

ID:77038234

大小:69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2-01-22

《孟子》三章课件_第1页
《孟子》三章课件_第2页
《孟子》三章课件_第3页
《孟子》三章课件_第4页
《孟子》三章课件_第5页
《孟子》三章课件_第6页
《孟子》三章课件_第7页
《孟子》三章课件_第8页
《孟子》三章课件_第9页
《孟子》三章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孟子》三章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三章主讲:yihanjun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孟子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ji(子思)的门人。孟子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七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孟子的主要思想:1.政治上—--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论点。提出“民贵君轻”说,

2、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认定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反对武力兼并,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治天下。并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恢复井田制度,省刑薄赋,达到“黎民不饥不寒”,以缓和阶级矛盾。孟子的主要思想:2.道德上—--肯定人性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信等天赋道德意识。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信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

3、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孟子的主要思想:3.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教人注重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已”,要求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世界观—由于孟子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在儒家哲学中形成了一个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司马迁认为《孟子》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书中用语来看

4、,其编订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孟子》七篇包括:《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南宋时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

5、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课文解析译文: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心的归宿,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孟子·离娄上》课文解析课文解析《孟子·离娄上》“自暴自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残害及放弃自己”。我们以此描写一个人不知上进,自甘堕落,并且在邪路上愈陷愈深。孟子最初使用这一词语时,意思更为深刻。孟子说:“残害自己

6、的人,不可能同他商议事情;放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做事。说话诋毁礼制与义行,就叫做残害自己;认为自己不能以仁居心、由义而行,就叫做放弃自己。”由此可知,“自暴”是指诋毁礼制与义行;“自弃”是指认为自己做不到仁德与义行。这两点所针对的并非念书考试的成绩,或处理事务的能力,而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课文解析《孟子·离娄上》以品德修养来说,每一个人站在同样的立足点上,具备同样的条件。孟子说:“仁德,是人类安稳的住宅;义行,是人类正当的道路。空着安稳的住宅不去住,舍弃正当的道路不去走,真是可悲啊!”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后继者,其“仁政”主张的核心

7、依然是“仁”。在第一章中,作者先是批判了“自暴自弃”的错误行为与态度,以之作比,把这两者与仁、义相联系,进而揭示出现实中那些旷仁舍义者就是“自暴自弃”的可悲者,其错误选择令人哀伤。本节文字虽短,却很有说服力,体现了孟子善于辩论的特点。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译文: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显达时使天下也能这样。”课文解析《孟子·尽心上》。课文解析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是根本,所以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至于“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与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既对他人,也对这个世界,更对自身。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