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642201

大小:49.3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4-04-18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9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衡阳市八中2024高考适应性练习卷(二)语文试题请注意: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所有的权利一定有其所对应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孰先孰后,这并不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法国哲学家西蒙娜·薇依提醒我们,义务一定在权利之前,只有在一定的道德义务的基础上才可能衍生出法定的权利。义务是无条件的,如果义务需要一个基石,那么这个基石也是超验的。总之,如果没有人自愿承担义务,那么也就不可能产生法律上的权利。②近代权利理论的形成与道义论(道德义务违反说)有密切的关系。虽然道义论有不同的分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十诫道义论,还是康德的道义论。都对权利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十诫的禁止做假见证衍生出名誉权的观念。康德的道义论同样赋予了人性以尊严,人是目的,“每个人都有权要求他的同胞尊重自己。同样他也应当尊重其他每一个人。人性本身就是一种尊严,由于每个人都不能被他人当作纯粹的工具使用,而必须同时被作为目的看待。人的尊严就在于此,正是这样人才能使自己超越世上能被当作纯粹的工具使用的其他动物。同时也超越了任何无生命的事物。”③名誉权的本质是对他人的尊重。但这并不是没有边界的。如果涉及公共利益,那么个人的名誉权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为了公共利益,就可以对人无条件地贬损和亵渎。④公共人物的言行举止与公共利益有较大关系。所以,无论是普通法系,还是大陆法系,都认为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应该受到限制。在1964年的“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次确立“实际恶意”规则,并提出了“公共官员”这一概念。公共官员若对媒体报导提起诽谤诉论,必须由其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媒体出于“实际恶意”。同时,判决将诽谤行为划为民事侵权行为,从此掀起世界范围内诽谤罪的除罪化运动。⑤1967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将“实际恶意”原则适用范围由“政府官员”扩展到“公众人物”。随后又进一步明确了“公众人物”的涵义,公共职务的候选人、法官、警察、评说员、公立学校的行政官员、社会工作者、国内收入服务署官员和城建监察官都在“公众人物”之列。而且这一术语还包括选举产生的官员以及大部分虽不是政府雇员但对公共事务行为具有具体责任的职位人员。⑥在当前的美国,诽谤已经不再是犯罪,并且在民事诽谤诉讼中,“实际恶意”的举证责任也由原告承担,而这种恶意几乎难以证明,因此,对公众人物的批评即使有不实言论,也很难追究。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⑦德国虽然没有在刑法中废除侵犯名誉的犯罪,也没有采取公众人物与非公众人物的区别,但是德国刑法第193条规定了“公共辩论”的除罪事由,德国刑法理论认为。如果一种言论涉及“公共辩论”,那它就是法治社会应当允许的危险,即便它侵犯了他人的名誉,也不构成犯罪。⑧1979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政客传单”案指出:与普通人相比。政府官员必须忍受对其公共行为的强烈批评,该案被告发表文章指责两位政客曾是纳粹分子。两位政客提起诽谤之诉,被告在初审法院被判罪名成立,但宪法法院撤销了原审判决。法院认为,被告的文章引起了政治上的争论,这属于一种公共辩论。⑨域外的经验值得借鉴,正如布伦南法官在“沙利文判决书”中所说的“公众事务的辩论,应当是毫无拘束、富有活力和广泛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公众人物,其名誉权应当受到限制。诸如官员、演员、企业家等社会名流,本来就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对象,特别是政府官员的言行举止,更是关乎公共利益。让他们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避免拥权自重,腐化堕落,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与一般人相比,公众人物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当他们的名誉权受到侵犯,他们也能比普通人拥有更多的力量去保护自己。因此,如果不能证明网络上的批评出于对方的故意,那就应当推定批评是正当的。⑩我国的法律虽然没有区分公众人物与非公众人物,但是公众人物的言行可能与公共利益有着更紧密的关系,因此名誉权也会受到更多限制,但这并不意味公众人物就完全丧失了名誉权。所有的利益平衡都不能以完全丧失一种利益来进行平衡。今天许多人喜欢谈论的是娱乐明星私德,但是与公共利益有更多关系的也许是政府官员的言行举止。⑪法律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没有人喜欢成为被他人消遣的对象,只是对于他人名誉的尊重更多是一种道德自律。虽然在我们目力之所及范围,经常看到人被侮辱被伤害的情况,有时会让我们怀疑人之尊严这个预设。但是,所有的荒谬只是为了证明完美的存在,所有的亵渎都只是说明有些东西是不能亵渎的。虽然。我们无法在洞穴之内的现象界证明人之尊严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安放在洞穴以外的理念世界,作为我们行事为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摘编自罗翔《人的尊严与名誉权》)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权利与义务的先后是能确定的,如今产生了法律上的权利,则有人自愿承担了义务。B.因为说名誉权的本质是对他人的尊重,所以名誉权也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定的。C.德国没有区分公众人物与非公众人物。但是在刑法中废除了侵犯名誉的犯罪。D.我国的公众人物并未完全丧失名誉权,利益的平衡不能以丧失另一种利益得来。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964年,沙利文已经被认定为“公众人物”,在“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中被要求必须由其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媒体出于“实际恶意”。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在当前美国,“实际恶意”的举证难度较大,即使是对公众人物有不实的言论,仍难以追究。C.德国“政客传单”案件,由于被告的文章引起了政治上的争论,属于“公众辩论”,即便侵犯了他人的名誉,也不构成犯罪。D.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关乎公众利益,他们也有更多资源维护自己的权益,因而,如果网上批评不能被证实是故意的,那就是正当的。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③段观点的一项是()A.《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信息”。B.《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C.美国吴某某捏造不实信息贴文讨论量超过7万、转发量超过3万、阅读量为4.7亿余次,导致沈某某遭网络暴力,造成极恶劣社会影响,被判诽谤罪。D.《罪与罚》中的索尼娅为了照顾家人被迫去当妓女,她的邻居出于恶意在网上写了一篇小作文,邻居的做法其实是侵犯了他人名誉权的。4.关于上述材料中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②段,在论证道义论对权利理论的作用时,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B.文章第⑤段,在阐述“实际恶意”原则的适用范围时,主要采用了下定义的论证方法。C.文章第④段和第⑧段,多次采用了举例论证,如“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政客传单”案等,使观点通俗易懂。D.文章第⑨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应当受到限制的观点。5.阅读以下材料,《秋菊打官司》中的“讨说法”可以用《人的尊严与名誉权》中哪句话来解释?电影反映的问题与本文强调的重点一致吗?请对此分析。电影《秋菊打官司》1992年首映,以秋菊“讨说法”为最大的主线。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小山村,秋菊的丈夫与村长发生争执,被村长踢伤。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以为意。秋菊要讨个说法,去乡里公安局上访。乡里的工作人员与村民们都有交情,以调解矛盾并赔偿二百元结束。当秋菊来拿钱时,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是上县公安局上访,县里复议书维持原判。秋菊还是不服,到市里,市里复议书仍然维持原判,秋菊向市中级法院上诉。过年时,秋菊难产,村长和村民连夜冒着风雪送秋菊上医院,使她顺利产下一名男婴。秋菊一家对村长非常感激,决定不再追究,但此时市法院发来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茫然和失落。(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文本一:北中国萧红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浪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上房的门喀喀地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耿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地倒念着:中华抗日英雄耿振华吾儿收父字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清雪还照旧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地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哪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地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地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地睡着。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耿大先生死了。1941年3月26日(有删改)文本二: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好的作家在具体的文学创造中。会采用很多策略加强时空叙事的张力和粘合力,使叙事中的时间进程和空间拓展趋于复杂化,丰富文本的审美意蕴。萧红的小说擅于在单一的故事情节发展中蕴涵隐性情节,把时代风云变化的隐性情节隐藏在具体平实的小人物日常生活遭遇的表层情节发展中,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一方面可以更完整地理解表层情节进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释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也丰富和拓宽了小说风云变化的时代背景,这样处理不仅能够揭示时代特征,还能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作家的主观意图。(摘编自楚金波《论萧红短篇小说的时空叙事策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虽然“老管事”和“两个戴着皮帽子的”都不识字,但他们却能读出耿大先生写在信封上的文字,这样写,既说明了耿大先生在不断地给儿子写信,也从侧面体现了耿大先生已经深陷在失去儿子的悲痛之中。B.父亲年青时也参加过革命党,儿子年青时加入了抗日军,小说将两代人的类似的青春故事关联起来,展现了不同时期青年同样的担当精神。C.耿少爷走后音信渺茫,可揣想其于时局动荡中辗转不定处境。而走后家中日益破败,人心渐散,也预示了耿家的悲剧结局。D.从希望儿子“碰了钉子”会回来,后来“一字不提”,最后称儿子为“抗日英雄”,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的态度是前后矛盾的。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在儿子离开后的三年里,父亲“一字不提”,坐以待旦;这与母亲的“说东忘西”“说哭就哭”的不同表现进行了对比,从不同角度表现父母对儿子的深沉的爱,更彰显出父亲无言的大爱和不能言说的大痛。B.开头伐树的景有声却显得冷寂,暗示了压抑的社会环境和悲凉的情感基调,作者更是借“伐树”牵出一系列背后的关键情节。C.小说从当前耿大先生病写起,以耿家为中心,将家国浮沉、两代人的故事凝聚一处,体现了构思的匠心。D.小说以小见大,借耿大先生的个人悲剧来表现时代悲剧,他的死固然与周围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有关,但最终还是由特定时代造成的。8.作者写“榆树”被养、被伐和被焚,每个过程都富有深刻的意蕴,试加以揭示。9.文本二中说,萧红在创作中,“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分析。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通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①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驽之上而彍②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其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材料二:臣闻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古者一官必有数人堪此任者,是以代匮承乏,不旷天工。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一言议及,辄见逐去,及至缺乏,又不得已,轮资逐格而叙进之,所进或颇不逮所去。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玷用而永废者乎?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馘,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节选自张居正《论时政疏》)【注】①皋、夔、稷、契:传说中缝时贤臣皋陶、夔、后稷和契的并称。②彍(guō):拉满弓弩。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括号内。后之在位者A盖未尝求其说B而试之C以实也D而坐曰E天下果无材F亦未之思G而已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敲扑,文中指敲打,与《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敲扑”意思不同。B.治,文中是治理得好、安定太平之意,与成语“励精图治”中的“治”意思相同。C.见,表示被动,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用法相同。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逮,是“及,比得上”之意,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才能的人与普通人在表现上的不同,在于他们遇到事情时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明白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B.王安石认为现在天下缺乏人才,而君主又没有真正去访求人才,所以像辩说之材、筹划战斗之徒、谏诤之臣这类人才就再没有出现过。C.在张居正看来培养人才关键在平时,古时一个职位会有数人能胜任,当职位空缺时就有人可以暂时代替任职,不会耽误国家事务。D.张居正分析,朝廷缺乏官吏的原因之一是不能任用那些能力出众、可堪任职的人,这样致使他们只能面容憔悴地终老。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2)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14.天下广大,人才众多,一些君王却认为天下无才可用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过旧宅①李世民新丰②停翠辇,谯邑③驻鸣笳④。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注】①史载李世民于599年出生于武功别馆(位于陕西咸阳武功县),他在贞观六年(632年)衣锦荣归,重临武功旧宅,写下此诗。②新丰:刘邦仿老家丰地建城,并迁故旧居之,以娱思归之父,后更名为新丰。③谯邑:魏武帝曹操故里。④鸣笳: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这里指皇帝出巡到此。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扣题,用借代手法暗示作者帝王身份,又从视听角度在声色方面描绘出了帝王重归故里的荣耀气派。B.诗歌三、四两句描绘了旧宅环境,渲染出荒寂古朴、破败肃杀的氛围,整体上给人一种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觉。C.尾联遒健有力,既照应首联,又突出题旨,与作者另一首诗中的“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两句有着同样的宏伟气魄。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诗中作者重游故地,回忆往昔,述怀言志,其慷慨畅达之风与其平乱统一、建立功绩的气概胸襟是完全相符相应的。16.本诗颈联“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触景生情,又颇具理趣,请结合全诗分析说明。(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_______________”,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_______________”。(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引用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典故,而“_______________”一句和《红楼梦》中林黛玉“满湘妃子”的别号由来所用典故相同。(3)“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后来多用于地名:而“洲”则是指水中的陆地。“诗词曲40首”包含“州”或“洲”的诗句中,“_______________”为前者之意,“_______________”符合后者之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关汉卿是元代一位__________的戏剧作家,是梨园中的行家里手。①他有“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臧懋循《<元画选>序二》)。②他的所有剧作都是为剧团生存、为舞台演出而写。③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超过60多部,留存至今的有18部。他挥动__________,④不但表现出对宇宙人生的不懈追问和对复杂多变的人性深入骨髓的挖掘,而且也勾勒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全景。他称自己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确实名副其实。他的戏剧语言,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对于不同的人物,关汉卿根据身份、教养、地位等,让其语言当俗则俗,宜雅则雅,完全体现不同人物的气质和个性。《望江亭》的白士中是个__________的士子,他在称赞谭记儿时说:“我这夫人十分美貌,不消说了;更兼聪明智慧,事事精道,端的是佳人领袖,美女班头,世上无双,人间罕比。”辞藻文雅,音韵顿挫,不失文采风流。而《窦娥冤》中的张驴儿,俗不可耐,言语令人作呕。他对蔡婆婆说:“你教窦娥顺了我,叫我三声嫡嫡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她。”这虽是三言两语,却把他馋猫式的欲望和一副恶棍无赖的嘴脸刻画得__________。18.文中划横线处依次要填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大名鼎鼎大笔如椽羽扇纶巾淋漓尽致B如雷贯耳大笔如椽温文尔雅酣畅淋漓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大名鼎鼎如椽大笔温文尔雅淋漓尽致D.如雷贯耳如椽大笔羽扇纶巾酣畅淋漓19.对文中四处标点符号和语句的修改意见,不恰当的一项是()A.①处,将括号部分移到后引号后面。B.②处,将“剧团生存”后顿号改为逗号。C.③处,去掉该句中的“多”字。D.④处,把“不但”和“而且”后面的分句互换位置。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辞藻文雅,音韵顿挫,请结合词语和句式简要赏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鲸落(Whalefall)就是鲸死亡后在半深海或深海区域创建出的一套完整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由于没有阳光输入,产生不了植物这样的自养生物,深海生物只能靠吞食异养生物或者“天降横肉”生存,而①,为深海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安家之所”。如果把深的海底比作荒漠,②。鲸尸沉入海底,盲鳗、鲨鱼、王蟹等移动的食腐动物蜂拥而上,吞噬这伟大王者的软组织。这些清道夫每天会吃掉鲸尸大约60千克的软组织。这个阶段大约持续4—24个月。当食腐动物离去,巨鲸只剩下了10%。紧接着,20余种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入住鲸落。这些机会主义者蚕食鲸尸上剩余的营养沉淀物,主要食用骨骼。鲸鱼骨骼重达20吨。这一阶段又要持续3-4年。然后,③。这些厌氧细菌进入骨骼深处,分解剩余的脂类,利用溶解在海中的硫酸盐作为氧化剂产生破化氢。硫化氢被氧化后,为生物提供能量。这样才构成了脆弱的生态循环。被敲骨吸髓之后,巨鲸的矿物遗骸还会作为礁岩成为海底生物的栖息地,这就是鲸落的最后阶段——礁岩阶段。科研人员发现,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2490个生物个体依靠鲸落生存。这就是所谓的“一鲸落,万物生”。漆黑的深海因此特别偏爱这份极其贵重的礼物。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用四句话简要概括鲸落形成的四个阶段,每处不超过16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断亲”,作为城市化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新现象,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青年人身上。“断亲”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一些“90后”“00后”越来越疏忽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基本不走亲戚”,而非正式断绝亲戚关系。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农耕时代的乡土社会,人们会根据血缘、亲缘、地缘等亲疏关系,结成稳定熟悉的关系网络。读了上面二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